书评文论

作者:南柯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小说《第二次握手》中女主角丁洁琼的原型


      南柯子按:读中学时,我的物理成绩最差,谁知多年以后,因机缘巧合,竟然将物理与文学拉上了一点关系。在南京大学求学期间,若非曾经混迹物理学院吴健雄图书馆数年,从她的石雕面前走过无数次,我是不可能对她感到好奇、进而试图去了解她的。本文还要特别感谢图书馆馆长徐文杰老师馈赠《吴健雄传》一书,使我得以将小说《第二次握手》与之作精细对比!

      《第二次握手》是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曲折事业爱情的小说,在“文/革”期间曾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甚广。小说以苏冠兰与丁洁琼、叶玉菡之间的三角恋为框架,勾勒出一副中国知识分子在日军铁蹄下英勇斗争的广阔图景,不管他们身处内地还是远涉重洋,那颗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赤子之心是一样的,以及世界反法西斯盟友们对中国人民的支持,时间从1929年夏至1959年深秋,跨越整整三十年。
      小说讲的是金陵大学女生丁洁琼暑期在江南小镇游泳时遇险,为齐鲁大学的学生苏冠兰所救,二人一见钟情,彼此许下白头之约。岂知苏冠兰之父苏凤麒坚决反对,逼迫儿子与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丁洁琼只得孤身赴美攻读硕士学位,她很快便在这里崭露头角,并受邀参与“曼哈顿计划”,解决了一系列理论上和技术上的难题。战争结束后,她却被FBI特务组织秘密逮捕,她重获自由后毅然回国,却发现相爱多年的心上人早已另娶。伤心之余,她决定远赴边疆工作,在苏冠兰的热诚挽留下,她终于抛开个人的不幸,留在北京献身科研事业。
      在小说封面左下方,有作家张扬手绘的一个盘着优美圆髻、身著旗袍的女子的侧影;而她对面则是一朵冉冉升起于空中的蘑菇云,摄于1945年8月6日的日本广岛。这个女子正是作家倾注了全部感情努力塑造的人物——女主人公丁洁琼。这两个画面的组合,突出了丁洁琼的才与貌,这也是小说的主旨。作者是如此钟爱他笔下的这位女主角,以至连她的名字都有一番来历,小说借凌云竹教授之口解释道,“洁”为“质本洁来还洁去”,“琼”为“琼楼玉宇”。
      很多读者都认为丁洁琼这一人物是作家虚构的,作家在序言中对此予以直接否定:“早在1963年2月,我已得知有一位中国女科学家参加过‘曼哈顿计划’,这还成为写作《握手》的动因之一。只是在极左的年代里不能说出来,否则可能危及他人。”“曼哈顿计划”是美国陆军部为尽早摧毁日本法西斯而制定的绝密计划,该计划是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参与者多达53.9万人,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
      笔者经详细考证,发现作家所说的这位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中国女科学家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有着诸多惊人的巧合:
      青年时期的吴健雄长得娇小玲珑,剪着齐耳短发,有着一双晶亮的眸子,总喜欢身著一袭中国式高领旗袍,在一群西装革履的男子中显得十分抢眼。作家正是以吴健雄为原形,在小说中将丁洁琼描绘得美貌异常而又才华出众,她有着鹅蛋形的面庞和修长白皙的脖颈,格外楚楚动人。她总喜欢将一头长发盘成优美的圆髻,穿着高领的深紫色旗袍,衬托出高耸的双峰,略配几件首饰,显得高贵典雅,仪态万方。作家甚至将她比作古希腊才貌双全的女教授玛尔蕾斯,由于这位女教授长得太漂亮,以至于她讲课时男生们老是魂不守舍,她只得戴着面纱上课。
      吴健雄笔风刚劲秀丽,挺拔有力。她深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对我国古代散文和诗词歌赋无不涉猎,以致于当她进入中央大学物理系时,很多师友都为她没有学文学感到惋惜。对于这些优点,目光锐利的作家自然没有放过,丁洁琼写给苏冠兰的情书,字迹娟秀流畅,仅仅展放在眼前就是一种享受。她的古文功底极深,闲暇时还将许多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令身边的许多美国朋友听得如痴如醉;作家还加以发挥想像,丁洁琼喜欢用紫色墨水写在粉红色信笺上,折叠成“接吻式”、“贴颊式”、“拥抱式”等各种精巧异常的图形寄给苏冠兰。
      小说中写道,1929年,19岁的丁洁琼考入金陵大学艺术系,一年以后改入物理系。她求学的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是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与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当时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校址,其校址正是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被撤销建制,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目前南大鼓楼校区北园还保存有“金陵大学堂”纪念碑。吴健雄(1912~1997),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中央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也是所有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其校址在今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
      在小说里,丁洁琼于1934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取得一系列可观的成绩。美国军方很快注意到这颗物理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邀请她参与“曼哈顿计划”。她研究出核爆炸当量与爆炸时最佳高度函数关系计算表,并开设“核爆炸空气动力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破坏力和杀伤力。吴健雄于1936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欧内斯特•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物理学界巨擘。这时美国原/子/弹研究遇到瓶颈,即如何浓缩铀元素,使其达到临界质量并有效引爆。吴健雄以未入美籍的身份参与“曼哈顿计划”,向试验提供了铀原子核分裂后产生的氙气对中子吸收横截面的详细资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名副其实的“助产士”。
      美国之所以将广岛作为投射原/子/弹的首选之地,不仅仅因为此地人口稠密,是重要军运港口和海军基地;更重要的是,它几乎是日本侵略世界的罪恶渊薮:偷袭珍珠港和摧毁了几乎整个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日本海空军,大部分是从广岛出发的;也正是在这里,一个多世纪前,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部署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而另一轰炸目标长崎,则是距中国最近的重要军港和商港,有着日本最大的舰船制造中心。
      丁洁琼有些犹豫,其实小说之外的吴健雄、以及许多有良知的科学家也都深深思索过,一旦原/子/弹投放出去,将会殃及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对于这一伦理问题,小说中的“曼哈顿计划”负责人佩里将军作出旗帜鲜明的回答,日本民众对天皇的崇拜是多么狂热,那些滋生、造就和鼓励着魔鬼,组成了强大的法西斯军队和刽子手群体的人群,岂是无辜的!若是日本率先拥有这类极具杀伤力的武器,他们就会不宣而战,使你瞬间尸骨无存灰飞烟灭。
      日本在遭受原/子/弹轰炸之前,曾得到数次警告,不是没有机会避免生灵涂炭,只是日方视而不罢了: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停战;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却被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断然拒绝。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造成该城市14万人死亡;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另一枚,当场死亡6万人。
      慑于原/子/弹的强大威力,日本天皇裕仁方于8月14日晚发出《终战诏书》:“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加之,敌新使用残虐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次日发表广播讲话,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就此划上了句号。从这份诏书中,我们看不出日本对中国人民丝毫的内疚和忏悔之情,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为什么现实中和小说里的女科学家都毅然参与“曼哈顿计划”?那是因为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迫使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得不奋起反抗: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城内29700余人仅36人幸免于难;在1895~1945年的半个世纪,台湾全岛不满500万的居民,被屠杀了60万;还有五三惨案、平顶山大屠杀、潘家峪大屠杀、平阳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不错,丁洁琼——吴健雄,她只是一个温婉柔弱的女子,不能手握刀枪、身背炸药包在一线战场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但她以非凡的才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建国后,吴健雄曾多次打算回国,但因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她直到1973年才首次回大陆访问,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热情鼓励她“一切向前看”,给她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自此她频频回大陆访问。作家将这一节灵活地写进了小说中,为了使故事的冲突更加尖锐,还把时间地提前到1959年。这里不得不提到《第二次握手》的成书过程:1963年,19岁的张扬以舅舅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写成1.5万字的短篇小说《浪花》;后来修改扩充为7万馀字的《香山叶正红》,不久又增补为10万字的第三稿;1970年,他写了第四稿《归来》,但未署作者姓名,放在一个朋友那儿后被捕,直到两年多后才获释。在此期间,这部小说以不同的书名被转抄到全国各地,其中以北京标准件厂工人刘展新改名的《第二次握手》流传最广。张扬出狱后,扩展为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2012年修订了终极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这部小说从写作到最终定稿,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而随着大陆关于吴健雄的报导越来越多,作家可以根据新材料对小说不断进行润色增补。
      只是小说中有几点瑕疵,笔者在此斗胆提出,与作者及读者诸君商榷:
      作家对丁洁琼的思想似有过于拔高的倾向。丁洁琼滞留海外三十年,回国后发现心上人已有家室,其心情必然是绝望的。她可以痴情等待苏冠兰更久,但是绝对不能原谅他的背叛、不能忍受每天看到心上人和别的女人过着幸福美满生活。况且她的父母已故去多年,她在国内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亲人了,倒不如重返美国,投入同样苦苦等待她多年的奥姆霍斯的怀抱,与他厮守馀生。
      其实丁洁琼在回国之前,可以托人打听一下苏冠兰的现状。苏冠兰的学术成就虽然没有她那么高,但也是国内颇有名气的化学家,探知他的消息并不难。若是得知他已有家室,她压根就不用回国了。假如她的寿命足够长,仅凭她参加过“曼哈顿计划”,在国内肯定会被打成通敌叛国的特务,等待她的只有无尽的折磨。这一点从吴健雄家庭的遭遇就能预见,吴健雄的母亲在1962年的□□中被活活饿死,她的兄弟及其他好几位亲人均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丧生。1973年她首次回国后,她想去凭吊逝去的双亲,却连他们的坟茔都找不到。
      美国对华人科学家,尤其是在核心部门参加过机密工作的科学家的确相当戒备;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中美关系日益恶化,留美科学家想回国不那么容易。但现实也没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恐怖,二战一结束,FBI组织便秘密逮捕了丁洁琼,让她在地球上凭空消失,这就纯粹是“小说家言”了。
      叶玉菡虽如愿地与苏冠兰结婚生子,但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他爱情,当凌云竹向丁洁琼挑明这一事实真相后,她竟然深感内疚。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因为她爱上的虽是叶玉菡的未婚夫,但苏、叶二人是旧式包办婚姻。不错,叶玉菡是个很温柔、很善良的女子,可以做个很好的贤妻良母,但爱情是神秘而不可解的,端正的品行并不是得到爱情的充分条件,一个臭名昭著的人或许反倒会受很多异性的青睐呢!
      此外,为了加大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的阻力,使故事显得更加跌宕起伏,作家将苏凤麟塑造成一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他派学生朱尔同作为宿友来监视儿子,由于朱尔同暗中给苏冠兰和丁洁琼传递书信,事发后竟被校方开除;他动用校方的力量,让教务长、各学院院长、系主任、教授各色人等,轮番来劝苏冠兰与叶玉菡早日完婚;他派齐鲁大学的主任秘书卜罗米直接前往金陵,调取金陵大学所有学生的档案,以便查明丁洁琼的真实身份;为了拦截苏冠兰与丁洁琼一起远走高飞到美国留学,他要求齐鲁大学延缓给儿子发放学位证,甚至写信给国外名牌大学阻止校方录取儿子……诚如文中所说,苏凤麟有一双无形的、有力的、魔鬼般的巨爪,不仅笼罩着齐鲁大学,还能伸向几乎所有的大学和研究院、全部教育界和科学界,甚至伸向国外,未免过于危言耸听。
      小说结尾,丁洁琼伤心欲绝地给苏冠兰留下一封绝交书,准备独自前往环境极为恶劣的云南高山站度过残生。所有人都想去首都机场挽留她,叶玉菡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急先锋,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会成功的,琼姐一定会留下来的!”我还以为叶玉菡打算与丈夫离婚,成全情敌的幸福呢!哪知她只是讲出一箩筐大道理,原来她终究是舍不得啊,不过换作其他任何女子都是舍不得的。这种空洞的说教让人感到滑稽而愤怒,长相思如何抵得过长相守!
      日本侵华期间,曾在中国投放了一百多次细菌弹,并以大量活人作为试验对象。战争结束后,美国特务秘密接收了所有资料,在北京东厂胡同研究所继续研究细菌。当叶玉菡探知研究所的底细之后,一把火就将这个老巢烧得干干净净,她捅了这么大的篓子竟然还能全身而退,情节处理得太简单。
      吴健雄一生的科学成就可谓硕果累累,除了在原/子/弹方面的杰出贡献之外,她还证明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弱作用的矢量流守恒,研究双β衰变、奇特原子、穆斯堡尔谱学、血红蛋白、量子力学的隐参量、正电子偶素、超低温核物理……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 20世纪物理学界三大女科学家之一”(另两位分别是居里夫人和穆特日)。由于与南京大学物理系有着的深厚历史渊源,建国后吴健雄曾多次回校探访,在学校开办系统讲座,亲切地与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为了纪念这位杰出校友,南京大学物理系将该图书馆命名为“吴健雄图书馆”,并在图书馆门口竖立一尊她的半身石像,多少走过她面前的莘莘学子都受到她的深深激励!
      《第二次握手》在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小说毕竟不是纪实文学。小说虽是以吴健雄为原型,但作家只是撷取了她生命中的部分素材,再巧妙地进行腾挪变幻,不能与现实中的人物简单地划上等号。由于小说曾在大江南北风靡一时,很多读者都将吴健雄直接当作丁洁琼,希望跟她合影留恋,至少与她讲几句话。有一位小姐甚至当面追问她:“你和苏冠兰分手后,难道就一直过独身生活?”令她感到莫名其妙,直到身边的陪同人员解释后,她才恍然大悟。
      小说固然有小说的魅力,现实亦有现实的精彩。吴健雄在众多追求者中,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心仪的终身伴侣,那便是袁世凯之孙、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二人婚后育有一子袁纬承,现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这对伉俪在物理学界比翼齐飞已被传为佳话,比一生为情所困、最终空老闺中的丁洁琼幸福得多。吴健雄与丁洁琼,这是一个少见的现实比小说更圆满的结局。
      此外,小说中提到的赛珍珠女士,也与南京大学有着不解之缘。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29岁时随丈夫布克来到南京,受聘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并在中央大学等高校兼职,住在校内一幢单门独院的小楼。正是在这里,她完成了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并因为“对中国农民生活史实般的描述”于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西侧还保留着赛珍珠故居,那是一座黄色的西式洋楼,房前屋后绿树葱茏,鸟语啁啾,如她笔下的人物一般显示出勃勃生机。遗憾的是笔者在校期间,故居没有对外开放,未能前往瞻仰遗风。
      (《第二次握手(终极版)》,张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016年7月20日于临安家中忘忧斋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9843/1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