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

作者:冀秧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上学


      文兰妈妈给文穆杨报了名,九月初开学,还有段儿时间。

      其实袁超温希望文穆杨早点上学,终究天天和他们几个在一起,会使孩子失去朝气,和同学在一起,会有乐趣和欢乐,有利于穆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这几天地里活儿也不多,文兰妈妈就想领着穆杨和弟弟去趟城里,买几件新衣服,再买个书包和些学习用品。

      文兰妈妈到饲养室找到穆杨,穆杨一听要去城里,就高兴的直蹦高,好长时间没去城里了,三位师父叮嘱了穆杨一番,穆杨非叫姥爷也一起去,姥爷拧不过也就一起去了。

      文姥爷在前面走,文兰妈妈拉着弟弟鸣迎庆,文穆杨在旁边屁颠屁颠的跟着,二里地没多远,一会儿工夫几个人就进了城。

      双塔县古称双塔州、帆阳郡,因为城内有两座建于唐朝的宝塔而得名,抗战胜利后改称双塔县,归燕北定直市管辖。

      望着城内两座高高的宝塔和破旧的城墙,文三叔心潮起伏,自己小时候,城墙还是完整地,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关城门高耸,门楼内还有壁画,站在城墙上望着郊外的景致,还能记起老人们讲的乾隆爷留的诗句:“郊外黄花似金钉钉地,城内双塔如玉锥锥天。”

      “姥爷,走哇!您怎么发呆呢?”

      文姥爷心想,你们年轻人是看不到过去的古香古色喽!

      “走,姥爷给你们买烧饼吃,再裹上豆腐丝,吃一个你就饱了。”双塔烧饼和豆腐丝在九城都有名。

      文三叔在路边买了烧饼和豆腐丝,几个人边走边吃,远远地看见前面的大牌楼,紫红的大柱子,牌楼正中书写:“天下第一州”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牌楼下面挺热闹,推车的、赶路的、看热闹的,熙熙攘攘。还有吹糖人的,卖糖葫芦的,还有写字卖画的。

      穆杨看见在牌楼下面拴着一只骆驼,旁边站着一个穿紫黄色长衫的僧人,手里拿着一个小铃铛,边摇嘴里边喊着:“看看瞧瞧嘞,看面卦嘞,看不准不要钱!”

      旁边围了几个人,但却没人找他算,文穆杨好奇就挤到前面看着大和尚,大和尚一看挤进来一个浓眉大眼,两眼炯炯有神的小孩子,看上去五六岁,但身高却有一米四五了,但怎么感觉看到小孩双眼有些发怵?

      “小朋友!你家大人呢?”大和尚看文穆杨一个人,就想诳文穆杨。

      文穆杨是谁啊?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他们在那边溜达呢!”文穆杨随手一指。

      “你是和?”大和尚想让文穆杨上勾。

      文穆杨多聪明啊!“我爸爸和…。”

      “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对不对?”小孩子就是好糊弄,大和尚心想。

      唉!本想揭穿你,看你岁数也不小了,大老远来的,就为混口饭吃也不容易。文穆杨就没说话。

      “看看,大伙儿看看,他一进来,我就知道他和谁一起来到,我没诳大伙儿吧?”

      旁边一个妇女中年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妇女一看心动了,“大和尚,给我家闺女瞧瞧?”大和尚叫这位妇女报了女孩生辰八字。

      大和尚便装模作样的掐着手指,摇头晃脑一番,“她母亲,小女孩最近不太好啊!”

      妇女一听,我也没说什么他就算出我是她母亲了?看样子挺准,就着急了:“大和尚,我闺女怎么不好?”

      大和尚向妇女伸出手掌不说话。好容易有个上钩的了,文穆杨就在旁边看着,妇女赶忙从贴身兜里拿出手绢,手绢包着一分、二分、五分的几个硬币,最大是一毛的几张纸币,不情愿的拿了一毛钱,递给了大和尚。

      大和尚眯着眼没接,妇女一看,又拿出一个五分硬币一起递给大和尚,大和尚还是不接。

      文穆杨一看,一毛五就行了呗,还想诳多少啊?刚想上前,听到文姥爷在圈外喊:“穆杨,穆杨!”

      “我在里边姥爷!”说着跳起小脚向外边姥爷摆手。

      文姥爷也挤了进来,妈妈抱着睡着了的弟弟没进来。

      妇女一听赶忙缩回手,“大和尚,你不是说他和爸妈一起来的吗?你算得不准,走,闺女不瞧了。”

      大和尚一看文穆杨,钱要到手了被你小子给搅了。

      “小娃娃,你干的好事。”大和尚急了,伸手要抓文穆杨。

      文穆杨一看这是什么人哪?诳人还诳急眼了,“停、停,我看你岁数也不小了,怎么说急眼就急眼?你要是真有本事,咱们俩比比”。

      大和尚一听文穆杨说话和大人一样口气,难道碰上同行了?就有点胆却,不过面对一个小孩子,就是你从娘胎里开始练,还能有多大道行,胆子就又大了起来。

      “你个小娃娃,比什么?”

      文穆杨一笑,你还真比阿?难道不怕丢人?给你来个难的,吓跑你得了,“就比你刚才的认人。”

      大和尚想,我什么时候认人了,那是蒙人,但还嘴硬,“比就比,怎么比吧?”

      既然你不怕丢人,我就让你见识见识,“来,叔叔、婶婶让圈儿大点,往后退退。”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听到喊声,就自然的往后退,留出了一个大圈。

      文穆杨对人群一抱拳说道:“是两口子的别说话,装作不认识,男的站这边,女的站那边。”

      大伙儿一看有意思,有老的有少的,就分两边站了五男五女十个人。

      “大伙儿别说话啊!大和尚请开始吧?”

      大和尚一看,这是干嘛?挨个算吗?不对啊!挨个算干嘛分男女站两边呢?大和尚就疑惑的问:“开始干嘛?”

      “你不是说你能算吗?你算算他们谁和谁是两口子。”

      “啊?”大和尚懵了,这个我哪会啊,算错了乱点鸳鸯谱,人家不把我打死啊?

      但大和尚眼珠一转说道:“你先来!”

      文穆杨知道大和尚不想丢人,站在两排人之间,“你们俩站一起、你们俩站一起、你们俩站一起…。”

      几句话十人分了五对,各对儿夫妻相视一笑。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我分的对不?”大家“哗哗”鼓掌。

      大和尚一看,这小孩太厉害了,就是住持法师来了也做不到啊!为了不丢人,大和尚解下栓骆驼绳子,“小朋友,这些人你都认识不算数,我去找你不认识的人来,你等着我。”说着就牵着骆驼走了。

      文穆杨本就没打算难为他,见大和尚走了,也没讽刺他,就对大伙儿一抱拳说道:“我去瞧瞧他去,别让他也找来熟人。”

      说着就钻出人群拉着姥爷走了。看热闹的人明白啊,大家掌声又起。

      文姥爷拉着文穆杨,文兰妈妈抱着弟弟,四人就逛了一会儿大街,然后又进了帆阳百货商店。

      帆阳百货商店当时是双塔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四层楼虽然不太高,但货物摆的也是琳琅满目。

      文兰妈妈给穆杨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双新球鞋,又买了书包、铅笔和本,最后又扯了几尺布,回去给老爷子和二儿子做衣服。

      文兰自己会剪裁也会做,几人逛到快中午了,因为文姥爷年岁大有些累了,就溜溜达达回家了。

      转眼到了开学的日子。

      一大早,文兰妈妈领着穆杨来到学校,学校没上课的,值班老师说学校老师都去开会,贴庆祝标语去了,把新生开学放在了二号,你们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文兰妈妈地里干活,一大早清就下地了,没工夫送穆杨去学校了。

      文穆杨就拿着新书包,先来到了饲养室,见姥爷正在喂牲口,大师父、三师父正在院子里练拳,二师父拿着本书在看。

      四人停了手一起看文穆杨,只见文穆杨穿着新衣服背着书包,脚穿新球鞋。好一个标致的少年郎,大了不知得迷死多少少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初中生呢!

      文穆杨走到几人面前打了招呼。张丰东说:“嗯,不错,好一个翩翩少年郎,从今儿开始,你就要走入课堂了,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虽然我们教了你很多,但那都是书本上的老知识,你要尽快融入学校,学习新知识,增长新见识,学校是人生第一次正规教育,要把自己锻炼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好学生。”

      张丰东又找回了做校长的感觉,像作报告似的摸着文穆杨脑袋说了一痛儿,文穆杨点头保证。

      袁超温也说:“穆杨,二师父说得对,以后上学了,就全靠你自己了,要开阔视野,和同学们搞好关系,不要骄傲自满,但也不要墨守成规,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两位哥哥,穆杨肯定能把咱们教的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穆杨,白天上学,晚上到这来,功夫不能落下了,虽然咱们不主动惹事,但谁要欺负咱们,该出手时就出手。”黄树壮鼓励文穆杨。

      文姥爷一听说道:“老三,有你这么教孩子的吗?穆杨,在学校不能打架,有什么事告诉大人。”文穆杨连忙点头称是。

      几个人一起吃了早饭,文姥爷想送文穆杨去学校,文穆杨说不用,还是大师父袁超温说了话:“第一天上学就让姥爷陪你一起去,以后就自己去,否则这么大孩子上一年级,老师不让啊!”

      爷俩到了学校,一看学校操场上几个孩子打闹着。

      黄土岗村小学建于五十年代,在村北头,两排青砖平房对面而建,中间是操场,一头是庄稼地,庄家地边上立着一个篮球架,一头隔着小树林就是国道,也没什么篮球场足球场的。

      文姥爷不认字,文穆杨就拉着姥爷走到一个门上挂着“校长”牌子的门前,门前站着几个家长和孩子。

      “三爷,您也来了?呦!穆杨都长这么高了?”几个家长互相打着招呼。

      说这话,从校长室走出魏老师。魏老师叫魏风今,本村的,大家都认识。

      魏老师家长们打招呼:“来同学们,进这个屋。”说着魏老师就领着几个同学进了教室,家长站在门口看着。

      文穆杨进了教室一看,教室有三十多平米。课桌是五十年代大兴水利时用剩下的水泥方管子连在一起排成一排,有半米高,旁边摆着两块砖就是座了,也没有讲台,墙上挂着大黑板,上方贴着伟人像。

      魏老师手拿销了皮的柳木条教棍,“你坐这,你坐这大羊羔子。”

      魏老师用教棍一直文穆杨:“你个高坐最后排。”一共四排水泥方管课桌,全坐满是四十个同学。

      魏老师经常到文穆杨家里去和文穆杨妈妈聊天,见面都叫小羊羔子,今天看文穆杨长成大个了,就叫大羊羔子了。

      “好了,你们都回去吧!”魏老师指着门外的家长,文穆杨向姥爷摆摆手,姥爷就和其他家长一起走了。

      “同学们好!”“老师好!”其他同学大眼瞪小眼,只有文穆杨自己回答了魏老师“老师好”。

      魏老师又点了名,文穆杨帮着魏老师发了新书,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个学生,但到中午,也就来了二十多个学生。

      看着懂事的文穆杨,魏老师就开始喜欢上了文穆杨这个懂事的半大孩子。

      因为好多学生还没来,魏老师就告诉大家:“下午不用来了,把新书包上书皮,在家先复习复习。”说完就放学了。

      文穆杨自己回到家,文兰妈妈正在做饭,妈妈文兰一看:“穆杨放学了?”“嗯!妈,做什么好吃的?”

      “你个臭小子,都是你爱吃的,快去洗洗手,把桌子筷子摆好和弟弟等着吃饭!马上就好了。”

      文穆杨就在院子大杨树下摆好碗筷,文兰妈妈就把做好了的几个枣窝头,几个煮鸡蛋,一小盆棒糁粥,一盘凉拌藕片,一碗豆腐炖大白菜,还加了粉条,端上了桌。

      文穆杨抓起勺子,给妈妈、弟弟盛了粥,自己也盛了一碗,“妈!姥爷不回来您也一块吃。”给妈妈递了一个剥好皮的煮鸡蛋。

      文三爷家,在当时村里还算富裕的,养着几只下蛋的鸡。在鸡屁股是银行的年代,鸡蛋可以到合作社换好多日用品,但村里能养的起几只鸡的人家都不多,人都吃不饱,那还能养得起鸡。

      每年逢年过节的,在外地工作的女婿鸣凤嘉和荣秋都会邮来十元钱。在当时好多人连五块钱都没见过,更别说十块的了。

      如果谁家里能存着三块两块钱的,那都是够全家一个月挑费的了,是属上等家庭了。

      因为文姥爷在饲养室和文穆杨仨师父吃,中午不回来,就文兰娘仨吃着饭,“穆杨,前半天学什么了?”

      “妈!什么都没学,只打扫卫生发新书了。”

      “书上的你都会吗?”“妈,我回来路上翻了一下书,就全记住了。”

      文兰骄傲的摸着儿子头说:“穆杨,你真棒,妈妈不认几个字,你以后要教教弟弟!”

      “嗯妈,我会的。”

      娘仨吃完饭,文穆杨拾掇完碗筷,就到饲养室找姥爷和师父去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554870/1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