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毛姆小说《刀锋》的一些读后感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刀锋》读后感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119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0 文章积分:50,691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随笔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书影评随笔集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3097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孤独的追寻者

作者:归来远方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孤独的追寻者


      我曾一度认为,有一些人,生来就是注定要走向孤独的。在平凡无奇的皮囊之下,他们拥有着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灵魂。但《刀锋》改变了我的想法。在我提笔写下这篇书评之际,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读完小说的那天夜里。我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那种特别的心境,不是什么使人热泪盈眶的感动,也不是那种久久难以平息的震撼。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平静。就如同仰望着窗外那没有星星的夜空时,我仍然确信在黑暗的云层之外,有着一片格外美丽的星空。因为确信,所以即使是望不见,内心却依旧是平静的。同样的,在合上书之后,我仿佛看见了主人公拉里的身影,独自一人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追寻着存在的意义。于是我想,即便有些人注定是孤独而不被理解的,但他们那孤独的灵魂,从某些意义上看来,想必也是彼此有些许相仿的吧。

      还记得毛姆先生在小说开篇时写道:“我动笔写作以来,从来没像写这本小说时如此惶惑不安过。”说实在的,在看完全篇小说之前,我一直没把这句话太过当真。连同他那句“而我这本书到了末尾,大概还会令读者摸不着边际”一起,我都只是当做玩笑话一瞥而过。可是当我读完小说的结尾之后,却忽然明白了作者所谓的“惶惑不安”和“摸不着边际”。因为,是的,就如作者本人所说,这的确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也没有悲剧色彩浓重的生离死别。小说的主人公也不是什么伟大的英雄人物,或者在过世以后声名大噪的艺术家。这篇小说,只是作者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叙述了一个他曾熟识的、一个徘徊在喧嚣之外的追寻者的故事。一个追寻者,不是追梦者。关于追梦者的故事很多,我发现大多数读者对于追梦者的所作所为抱有十分宽容的态度。而一个追寻者,一个用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去追寻某个信仰的人,读者对此不过是蹙蹙眉头、不置可否。这一现象并非我空口之言。毛姆先生在《刀锋》之前曾写过一个关于某个艺术家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月亮和六便士》,想来这个书名对于不少读者而言要比《刀锋》熟悉很多。前些日子我一口气读完了此两本小说,不得不说,都很精彩。以个人喜好而言,我自是更偏爱《刀锋》。或许是因为在这本小说中,毛姆先生的笔触更为成熟,蕴含着随着岁月的沉淀而留下的颇为深沉的思考。但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无论是在曾经的二十世纪抑或是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大多数的读者会更加追捧《月亮和六便士》这个关于一位半路出家、性情古怪的艺术家的故事。这使我在惊奇之余,也不由得认真思索了起来。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了缘由所在——《月亮和六便士》是个追梦者的故事,而《刀锋》却是个追寻者的故事。

      那么,追梦者与追寻者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呢?写到这里,我想我或许用这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已经把很多的读者都弄糊涂了。而我将要给出的答案,想来只会使这个概念变得更加的模糊。因为一个追梦者和一个追寻者之间,究其根本,其实没有区别。他们都为了一个信仰而不惜抛弃拥有的一切去追逐、去奋斗,不在意旁人的冷嘲热讽、困惑不解,不在乎环境的好坏冷暖、破旧不堪。即使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被朋友排挤、被亲人嫌弃,他们都不会在乎。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只剩下一样东西——信仰。自然,我说的信仰指的不只是所谓的上帝或者佛祖一般的宗教信仰。而是一个目标、一种追求,一种能够支持着孤独的灵魂不向落魄与苦难低头的信念。以这种信念去追求一个读者能够理解的目标——例如《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角、一个还未被世人接受的印象派画家思特里克兰德沉沦在艺术的天堂之中而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读者会觉得,好吧,尽管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艺术家们不都是疯疯癫癫的吗?何况这位画家的作品尽管在他在世时不怎么被人们赞赏,但在他去世之后却有了极其高的价值,这代表了他的追求和割舍的一切并非是无谓的。于是,读者们将他定义为一个“追梦者”,因为他追求的是一个最终是能够被大众所理解的“梦想”。

      而《刀锋》的主角拉里——一个本来应该有着美好前程的年轻人,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抛弃了自己漂亮的未婚妻,拒绝了待遇极好的工作,离开了上流社会的圈子,去往了另一个国度,住在肮脏简陋的小旅馆,过着看似十分落魄的生活。而这一切的一切,拉里自己所做出的解释只是平静甚至含着些许笑意的一句——我在“闲逛”。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不是吗?读者们肯定会说,这个年轻人一定是疯了。但同时,毛姆先生却通过拉里行为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例如大量的阅读、周游世界,以及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言语来表明这个年轻人其实是在追寻着什么的。至于他究竟在追寻什么呢?当别人如是直接地询问拉里时,这个年轻人最初只是微微一笑,不做解释。即使是到了故事的末尾,作者毛姆明确表示这个年轻人在多年的追求之后变得很“不一样”了,而拉里也终于向读者们解释了他在追寻的究竟是什么。可他的解释却只会让大多数读者更为“摸不着边际”。因为在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眼中,如果一个人放弃了所有的生活只是为了追寻一种近似于“存在的意义”的虚无缥缈的概念,那么这个人就算没有疯,也肯定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的人其实是没有信仰的,他们无法体会所谓的“信念”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对于他们而言,其实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得过且过。就像是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所提及的一个概念一样,大多数世人对于任何追求,不过是抱着一种“别样亦可”的态度。至于少数的追梦者以及追寻者的那种“非如此不可”,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十分可笑的痴狂疯癫。因此,拉里从不为自己辩解的原因,除去不在乎和特立独行,或许也是出于他对世人深刻的了解。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他的行为和追求是不被接受的。当他的“朋友们”好奇而热切地询问着他所作所为的用意时,拉里只是抱着一抹淡然而慈祥的微笑,像是一个看透尘世的老者在安抚着一群无知的孩子一般。或许作者毛姆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想法,任何人都不应该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做出自以为是的评价。因为在未知的面前,自以为清醒,才是真正的无知。

      我自认为在经过了如此漫长的解释之后,对于追梦者和追寻者的区别,读者在心里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以防这样的解释仍然太过模糊,我想我还是再将解释说得更加清晰一些吧。追梦者追的是一个大多数世人能够理解的梦想,因此他们即便是做出什么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最终仍旧是能够被世人所接受的。而追寻者追寻的,是一个不被世人所理解的信仰。因此对于他们,那些古怪的举止和行为,就不怎么能够被多数人所原谅了。这也是为何即使是有了《月亮和六便士》的优异反响,毛姆先生在动笔写下小说《刀锋》时仍旧“惶惑不安”。因为身为作者的他清楚地知道,他叙述的是一个追寻者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或许也不怎么尽人意。主角拉里追寻到了他想要追寻的信仰的一部分,最终回到了祖国,将所有的积蓄捐了出去,找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并且打算在稍微有一些钱之后买一辆卡车。想必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会不满地叫着说,嘿!这不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应该做的事情吗?在兜兜转转那么多年之后,他还不是回到了起点!而对此,我想我不必再多做什么极其严肃的解释,一个小故事应该是能够让大部分人明白这样的结局。曾经有那么一个银行家,在历经世事沧桑之后,回归乡村,以平淡的钓鱼生活为乐趣。于是乎,一个坐在他身边的渔夫好笑地说:朋友,这不就是我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吗?故事很简单,至于这个银行家和渔夫之间的区别,无需我多言,想来应该不难理解。总而言之,即便是做着年轻时应该做的工作,小说结尾时的拉里却早已不是年轻时候的拉里了。在我看来,身为一个孤独的追寻者,他仍然在追寻着他那不被理解的信仰。我不知道他距离终极的意义还有多遥远,又或许,这是一条永恒而不存在着结束的追寻之路。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346630/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