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三国:情人

作者:文子君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三章投我以木桃


      1
      “赵将军”,这是我数十年如一日对赵云的称呼,既不曾称他“师父”—尽管他的确是我唯一的恩师;也从未喊过他“赵叔”—尽管就赵云的本心来说,他更乐于听到这亲切的称谓;有什么词,比纯粹的“将军”更适合纯粹、光明的赵子龙?不管我多么不乐意留在越骑营,不管我从体质到心性多么抗拒成为一名武将,只要一看到赵云,便禁不住心向往焉。
      其实他并不是白马银盔的装扮,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争里,将军们很少骑白马,因为过于醒目的色彩会使他们成为对方攻击目标。跨上白马,一定是别有用心的:譬如日后的庞德,就以白马彰显他必死的决心。赵子龙的勇略,用不着靠白马或者任何外在修饰来显示,他先声夺人的英姿,是从这个男子身体内部每一处丝丝缕缕渗透出来的,从他坚忍的面上浮起的微笑,往往使我恍惚得走神。
      “又来了……”赵云每每发现我的魂不守舍,他笑叹一声,停下舞动的枪,上前用枪杆拍拍我的肩。
      “啊,赵将军。”
      “想什么?”他坐下在我身旁,额角是闪亮的汗珠。这么个四海扬名的将军,照旧坚持每天练枪两个时辰以上。我攒着一方帕子,不知我与他的关系是否亲密到可以把这递给他擦汗。赵云笑着拽去帕子,擦着额角道:“棒打鸳鸯了吗,我。季常?还是孔明?要被小姑娘暗暗痛骂啦,哈哈!”
      “……才不是!”我面红耳赤。初次见面时,赵云已经识破我的性别。“不知中郎将为什么把我留下。”想到这还是遏不住黯然,显然他毫不在意我是否在他身边,“难道真是赵将军之意?”
      “孔明猜人心事,例无虚发。”赵云笑道,“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叫人觉得,千万别做他的敌人。”
      “可为什么呢……为什么赵将军要把一个‘小姑娘’留在营里?”直接借用他所谓“小姑娘”一词,既问出了我的委屈,又不至于太孱弱可怜。
      “之前从未有人截断过我的枪。”他回答,“我固然一时轻敌,”—他当然不会把“小姑娘”视为对手,“可毕竟这叫人……意外。”
      “截断你枪的不是我,是童鉴的流景啊!”我反驳道。
      “挥剑刹那,”赵云眯起眼,“我见到你的‘光芒’。”
      “什么光!我又不是萤火虫!”
      赵云没理会我可笑的辩驳,继续说:“竟像是天生的战士!好比一生爱玉之人,忽然发现一块顽石里藏有璞玉,岂肯轻易放过?”“顽石”,这才是赵云对我较为中肯的评价吧。“听说过卞和吗?”他忽然问。
      这我是知道的。
      卞和是春秋时楚国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看上去与石头差不多的璞玉。他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说:“分明是石头!”以欺君之罪砍去卞和左腿。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同样不识宝的武王又砍了他的右腿。失去双腿的卞和抱着璞玉整日号啕,直至文王登基,派人问他痛哭的缘故。卞和回答:“为美玉抱屈!”文王命人剖开石头,里面果然有一整块绝世美玉,那便是“和氏璧”!
      “冬青有一天会成为和氏之璧。”赵云半是认真半玩笑道。
      “赵将军可别像卞和那么固执,当心失望。”我苦着脸,“不是每一块顽石里都有玉的。”
      “琢出玉来。”赵云笑了,“你若躲闪偷懒,才要当心像卞和一样!”说着,他侧起掌缘在我膝盖上轻轻一击!是“敢跑就剁了你腿”的意思吗?我蹭地一跃而起!
      赵云哈哈大笑,把他的枪丢给我。
      圈、拿、撑、拦、挂、劈、刺、攉、挑、扎!
      进入越骑营三个月后我才接触到这些最基本的枪法,而之前一百日每天六个时辰的体能训练终于在练枪时显示出其必要性。赵云给我的第一杆枪,长度便与他的一样!只是分量略轻。“女性腕力与臂力有限,”他这样说,“这是适合你的重量。”—不是入门的重量,是一生的抉择与承担。他从不顾忌我能支撑到几时,有时:当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古人”,既不去回味赵子龙过去与未来的赫赫功业,也不去咂摸他是位多么英武逼人的将军时,我就禁不住以枪戳地,不断嘀咕:
      “坏人。坏人……”
      一次次被他用枪杆拍倒。
      一次次被他用枪锋指住眉心。
      一次次在他击掌的节奏声里拖着枪跌跌撞撞绊来绊去。
      一次次忍住哭又忍不住要哭。
      边呜咽,边腾挪。我不知多少次想悄悄用流景把赵云所有备用的枪劈断!我连抚摩流景都感到钻心的疼:是手掌。长时间握枪的大力与专注,使手心每一天都被磨破。赵云建议我用布带缠住手掌练习,这同时还能加强手与枪的摩擦力,没错—效果很好。可到晚上,当我试图解下布带,却怎样也无法好端端解下!汗与血使它与皮肉紧密联系,我猛然一撕!手心一片嫣红。“马……马……良……唔,呜呜……”奇怪的是,哭泣时心里盼望有一天是“马良”而非“那个人”来把我救出苦海。
      “诸葛亮”之名,只因羞怯与对自身羞怯的轻蔑,逐渐被“那个人”一词所取代。我知道就好,那个人—我爱的。可恶的是活在3世纪后,连有关他的梦也很少做了。梦里十之八九是沉重的枪、崎岖的路,望不到尽头的阴沉的天空,在远远的天边,身高八尺的将军倚枪而立。
      兴许有一天,我真会是不给赵云丢脸的弟子,但那一天到来时……我试探着舔舔粗糙的手心,与右手每根手指每两处指节生出的薄茧,那时,我怎样奢望用柔软的手指抚摩爱人的面孔?该死!真该死!那时我摸一摸他的脸,他不免赶紧避开,说:扎到我了!…… 这种想象怎能容忍!惆怅与伤感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困倦打败我,拽我入梦。
      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地过。
      一晃一年,辛苦而简单。
      赵云严格禁止我与他人比试,也禁止我接触越骑营外的任何人。一年后马良苦巴巴向刘备要来犒劳军营的旨令,每人赏赐五百钱,他执意亲手把奖赏交给每个士卒,为此在营中住满三天!三天,我却连他一面也没见到,甚至不知他与我近在咫尺!赵云把我关在中军帐,吩咐“读点兵书吧”,一连三天。马良一走,“读兵书”的“休闲”随即取消。数日后我得知真相,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赵云心生愤怒。
      “让我见见他又怎么啦!?”我冲入营里破口喊道,狠狠一戳枪杆。
      除去赵云外,营内还端坐着个五十开外的男子。见到我,他“嚯”地笑了:“好厉害的小伙子!听说子龙破例收了个弟子?”
      赵云含笑道:“正是。叫游尘的。”继而转向我,“冬青,还不见过主公。”
      —形形色色的英雄豪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逐一与我真实相见。这一次,是刘备:未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君王!我丝毫不觉紧张。一方面是余怒未消,见到刘备带给我的满足感不足以弥补我未能与马良见面的失落;另一方面是“刘皇叔”之“宽厚爱民”,经过《三国演义》的敷衍,已给我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还有个细小的缘故在于,没留胡须的刘备看上去比任何人更像身穿古装的现代人。
      “主公。”叉手行了军中之礼。
      “年纪不大,火气不小嘛!”他乐呵呵道。
      “咆哮军营,脊杖二十。”一旁赵云微笑着提醒。
      “……你干脆打死我!”我恨恨道。
      “二十脊杖,真会把他打残。”刘备笑了,“子龙若能拿出这气派管教封儿,他兴许也能成材。”
      “那可未必。”我撇撇嘴。
      赵云没奈何瞪了我一眼。
      刘备笑得更大声:“确实未必!子龙,”他拍着赵云的肩膀,“不劳动你了,索性让他,”他望向我,“冬青吗?让冬青陪我去一趟京口!”
      “这怎么行?”赵云惊得立起。
      “哈哈!没事儿!冬青愿意的话,就这么定了。”刘备转而问我,“怎样?有胆量同去冒险吗?”
      “好!”我应声答应,一时记不起刘备要去孙权治所京口冒什么险。反正不用担心,他可是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23年,还有十多年戎马纵横的生涯要经历。此行出不了岔子。
      “主公三思……”赵云仍想劝阻。
      刘备摆摆手。“子龙与孔明存着一样的心思,”他说,“都说危险啊、危险!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话是不假,可是—子龙,你当年出生入死,救出阿斗,不危险吗?却是你必然要做的吧?赤壁之前,孔明只身过江,不危险吗?也是他一定要做的。子龙,此去京口面见孙仲谋,借取南郡,是‘孤’,”刘备换了一个自称,用来加强坚决的口气,“义不容辞之事。你不必再劝。”
      “可江东……”
      “赵将军!”我忽然打断赵云的话,“主公说了,不必再劝。”
      我想到了!
      南郡是荆州八郡之一,扼守通往巴蜀的要道,此时隶属江东,由孙吴名将:周瑜出任太守。身为鹰派领袖的周瑜野心勃勃,怎么会轻易把南郡的统治权让给刘备?说不定还会趁机对刘备不利。诸葛亮与赵云担忧的,正是这一点。可倘若不去京口与盟友交涉,便是因为胆怯,在事情发生前就放弃了!则“隆中对”跨有荆州、益州的筹措,将怎样开展?这是刘备身为人君的“决心”与“勇气”吧。在臣子们殚精竭虑之时,做君主的怎能怯懦安享?
      “赵将军与中郎将都该相信主公才是。君臣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我轻声道。方才之“打断”虽然不礼貌,我却并不后悔。
      刘备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激赏。
      赵云叹息一声:“至少该让属下随行。”
      “桂阳少不得子龙。”刘备笑道。
      “何况主公去见的是盟友,不是敌人。”我道,“赵将军神威赫赫,说不定会把江东吓坏了!”刻意调拨赵云随驾,多少将使孙权不安。“不如我去。”我再度表态,“就算穿女装去,也没所谓。”急于暂时脱离越骑营这个炼狱,豁出去了!我一手握枪,一手扶腰,单膝跪落,正式“请命”。
      “女装?”刘备瞪大眼。
      “别胡闹。”赵云拽起我,“唯恐别人不知你是个女子吗?”
      “我还真没看出来!”刘备笑了,上上下下打量我,有意琢磨出些“女性”的痕迹来。
      “用仆童的身份陪伴主公去京口吧。”赵云沉吟着捏住我的肩,之前他从未用这种信托的口气与我说话,“是时候传你‘杜衡’了。”

      2
      我印象里的“杜衡”是一种散发着清淡香气的植物,摇曳在屈原的衣带边,生长在悠远的古楚。记得《九歌》里有一章《山鬼》,勾人魂魄的女子骑着红色豹子,有文狸奔跑相随,她身躯半裸,窈窕多姿,用辛夷装饰她的车,用杜衡装饰漆黑的头发。我所知所有有关“杜衡”的故事,都流荡着灿烂的文华与洁美的情调,怎能想到:三国时代,一位纵横无敌的将军,会用这样两个字来命名他最强悍的枪法。
      “杜衡。”赵云重复道,轻轻提起他的枪。
      我禁不住屏住呼吸。
      接着他轻轻一刺……问我:“看清了?”
      “不是很清楚。”我摇头。
      赵云又是一刺,虽然极为迅速,却也极其柔和,叫人难以置信这一刺之中,竟藏匿着子龙将军枪的奥义。这简直像是与杀戮无缘的枪,又怎么可能是最强大的杀着?
      “怎样?”他又问。
      我不做声,期待他第三次演练。我资质寻常,赵云传授我枪法,就像刘备去请诸葛亮一样,往往需要三次。然而这一回,赵云却把枪收回身后,笑笑道:“你记下便好。此去京口,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够你好好琢磨了。”
      从此我接触到的每一件物什都成了枪—发簪、筷子、毛笔,马鞭……甚至手指本身:一次次回忆赵云轻盈的两刺,怎样提肘,怎样压下,怎样推送,怎样停止与流动,又怎样收回。好些时候、在我几乎能把握住某种无法言说之意时,一闪的灵犀又模糊了。我反反复复抬起肘,控制前臂,手指紧压手心以至每次回过神,都发现已经很粗糙的掌心里,竟留下四个指压的红印。“冬青用不着这么刻苦!”见我吃饭时仍捏着筷子忽轻忽重地抖动手腕,刘备一面帮我挟菜,一面笑道,“歇一歇,兴许忽然就悟啦!”
      “歇不住。”我尴尬地笑笑,“不全是为了武技……好像猜谜似的,猜不出来,心里不安生。”
      从桂阳至京口,要路过诸葛亮所在的临烝,刘备在这做了短暂停留。见到我这副面目、身份后,诸葛亮趁刘备不注意,向我黠黠眼,既像“故人”的招呼,又像是一种意外的嘉许。“所以说你在赵将军麾下一定胜过在我身旁。”—似乎是这个意思。
      “你没有锦囊妙计要给我吗?”离开的那一天,我问他。《三国演义》写道,赵云陪刘备前去江东招亲,临行之前,诸葛亮给了他三个锦囊!
      “锦囊妙计?”他扬扬眉。
      “把写好的计策装入织囊,待到万急之时打开,依计而行,便能化险为夷。”很可笑,我不得不向他解释。
      “这样……”诸葛亮笑了,“直接告诉你我的建议,不好么?”
      “那多不神秘啊!”我撇撇嘴。将近一年不见,这一年又都在辛辛苦苦做个古代武人,我已勉强能控制儿女情结,用较放松的姿态与诸葛亮相处。
      “好吧。”出人意料地,诸葛亮走回几案旁,提笔写了些什么,没有现成的锦囊,便用白帕子把它包好,递给我,“到了京口,主公与孙权见面前,你记得拆看。”
      “才一个?”我故意表示不满。
      “一个已够了。”他微笑,双手握住我捏帕子的手,按了一按,“我是不赞成主公去京口的,不过我没理由一味阻拦,反而应该感到快意,是正确的选择哩!”在群雄割据的乱世,独独选择弱小的刘备,诸葛亮之出仕,受过不少质疑。“要拜托你,”听上去像在说笑,然而诸葛亮并不是玩笑的口吻,“也许你真能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思虑要谨慎,行动要果断,”他向我点点头,“去吧!再没什么可叮嘱的。”
      我把帕子收入怀里,笑道:“至少多加一句‘保重身体’?”
      诸葛亮怔了怔,微笑道:“那么,为了主公,还望多多保重!”
      “你真是……”我莫可奈何,心里却泛起奇妙的甜蜜。
      事实上,我远远不及赵云的谨慎与忠顺,一上船,确切地说,是船行数尺,估计岸上送行的诸葛亮已看不清船上的举动时,我便迫不及待把帕子掏出拆开。纸上写的是: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是《诗经·卫风》。郑卫之音,一向以靡靡放浪著称。
      “孔明写的?”冷不丁刘备在近旁道。竟不曾注意他几时踱来偷窥!
      “才不是!”我连忙收起。
      “提防欺君之罪!”刘备哈哈大笑,“我好歹识得孔明字迹。怎么?”他十分好奇,“与他……?”刘备把双手拇指相对着弯了弯!—这个“相好”的手势,早在公元3世纪就流行了吗?!一时我臊得满脸通红。
      “说了不是!”我坚持道,“这是军师中郎将的……锦囊妙计!”
      “让小姑娘脸红心跳的妙计吗?”刘备越发得意。
      “哎……咳咳!”越描不免越黑,我索性转身回舱。
      原样包好“妙计”,把帕子贴在胸口。胸口暖意一点点流散,好像他温暖的手掌也放在我胸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多情的人,是怎样的可发一笑!我还不至于“自作多情”到把《卫风》当成“情书”。
      是计策啊。无论用多戏谑、亲近的方式表达,计策仍旧只是计策:孙刘之间稳固的联盟是必须维持的,否则北方的曹操便能毫无忌惮地将江东与刘备各个击破。用真率的态度与对方交往,获得对方的尊重与同样真率的回报,使孙权了解,做出任何不利刘备的事,都无异自毁生路;我想,这是诸葛亮把《卫风》交给我的含义。另一方面,“投桃报李”本质上等同于“以牙还牙”,倘若江东态度不善,也不必一味退让,以力量回应力量,以威胁震慑威胁!我按住胸前,不禁叹息: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诸葛亮,其本性也是刚猛而坚强的。
      阖上眼睛,我又开始轻轻转动手腕,试图解开“杜衡”之谜。就这样,在江水徐徐的推送,连绵的起伏中,两岸青山一脉脉倒退、去远,京口一点点地近了、更近、到达了。
      作为江东治所,险峻的京口被修整得分外气派。阡陌纵横,井井有条。街道用青石铺就,设有很好的排水系统,眺望孙权居所,建筑朴素,却异常宏伟;东、西市中,贩夫走卒熙熙攘攘,喧嚣里不时有小股士卒走过,显示出京口同时还是一方戒备森严的军事重镇。刘备与我被迎入贵客下榻的馆驿。驿丞从刘备对我的态度看出我不是一般的仆役,安排住处时,特别问道:“一间还是两间?”
      “两间。”刘备说。
      与此同时我回答:“一间好了。”
      驿丞不得不多问一句:“两间?”
      “一间吧。”刘备决定。
      “被孔明知道的话,没关系吧?”进屋后,他一面脱靴一面笑。我已习惯用咳嗽回应这类戏弄。“咳咳……与孙仲谋的会晤,约好了么?”我推开窗,房里亮堂了很多。虽然不在乎所谓“男女大防”,也明知刘备不会对我产生别样心思,可与他独处在一个闭塞的空间,我多少感到不自在。然而为什么主动提出要一间房呢?我苦笑着抚摩长枪,万一有突发之事,它真有用吗?子龙将军,我可从未与人交过手!
      “两天后的巳时。孔明已安排好。”刘备顺口感叹,“是子瑜的缘故吗?总觉得孔明处理江东之事,‘过于’得心应手。”子瑜是诸葛亮长兄诸葛瑾之字,他在孙权麾下任职,很受器重。
      “不如说是孙仲谋之故!他似乎格外激赏中郎将。”我说,“听说他们年岁也很相当?”我当然知道孙权只比诸葛亮小一岁,用上疑问的口气,是为了掩饰我无法解释的、对孙权的了解—君主的年纪,也算是忌讳。
      “都是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刘备叹道。
      “姜是老的辣嘛!”
      正说时,驿丞端入一大碗姜丝与两碟上好的香醋,用来配两份装在红漆食盒里的肴肉!肴肉被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块,散发着荷叶的清香。“这是鄙乡特产……”驿丞才开口,我已大朵快颐起来!“以为女子不那么喜欢吃肉的。”驿丞走后,刘备索性把他那份也推给我。
      “宁可天下无竹,不可一日无肉。”猛吃一通后我缓过神问,“主公别是因为那莫名其妙的‘以为’,所以一路上都‘犒奖’我……吃素吧?”一路青菜萝卜木耳土豆,我只当是乱世资源紧张,君臣同甘共苦。
      “啊……是的。”刘备抓抓头。
      我暗下决心要把这一个半月少吃的肉统统找补回来。恰好以我这种身份,也无法直接参与孙权与刘备的高端访谈。三天之内我把行宫与驿站周围的小摊点都调查了一番,之后索性连宫门亦不入了,只负责把刘备送到阶前,收好他递给我的“有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来报”的手书,随后就近找个小摊,把枪往墙边一靠,照旧要一份肴肉、一碟花生米、一盘烤鱼片,再配上几碗热腾腾的煮得像粥一样的浓茶,有滋有味度过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而一到傍晚,买卖人都会收摊,考虑到我的百无聊赖,刘备很少在夜里与孙权会面。
      这便是我幸福的三国时光。
      倘若不是第九天有个脸长长的中年男子端着一碗锅盖面客气地问我:“拼个桌行吗?”我的京口之行,便是彻底的花天酒地、“乐不思蜀”—这个词用在建安十五年,小阿斗年方四岁时,实在颇为荒诞。
      我让了让。
      他用袖子揩揩筷子,说:“周公瑾要来了。”
      “唔……”我一颗花生米刚丢进嘴,突然哽住!呛咳了好一阵子,咳到眼泪汪汪!“你、你说?”
      他慢条斯理地放着辣子,点头道:“已经下令封江。”
      “你是?”我压低声音,“……细作吗?”
      他摇摇头,“哧溜”喝了口面汤。
      实在不记得刘备曾在京口与周瑜打照面,可倘若这个像从地下冒出来的男子所说属实,便意味着刘备的处境绝不如想象的乐观。据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所知,这一年周瑜给孙权秘密上书,建议软禁刘备,胁迫关羽、张飞听命于江东,从而控制整个荆州,并进一步把势力向西蜀延伸……照此推测,周瑜不早不晚这时候来京口,是要直接对刘备下手。然而,这个男子……我狐疑地抬眼看他,他面目敦厚,一边吃面一边擦汗,是混入人群便找不到的类型。可以相信他吗?
      “你……?”
      “我是诸葛瑾。”他说。
      “瑾……大人?子瑜大人?!”
      “正是。”
      “你为什么……”我完全相信他的自报家门,犯不着假冒诸葛亮的哥哥欺骗我。对孙吴忠心耿耿的诸葛瑾,怎么会悄悄告诉我这些被刻意隐瞒的消息?虽则……我看他举止大方,也谈不上是“悄悄”的。
      “为了江东。”诸葛瑾简单地说,用筷子缠着面条尽量避免夹断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周瑜,并不是江东啊!
      我心内豁然一亮!旋即双手抱拳:“多谢瑾大人!”说罢提了枪,大步向孙权宫苑走去,在这短短数步内,我想到用来寒暄的第一句话是:
      “孙将军、主公,我有个笑话想说给你们听听。”
      是的,一个笑话。
      一个能使孙权与刘备脊骨生寒的笑话。

      3
      尽管有刘备手书,要不被孙权召见便进入宫苑还是很花了些工夫,交涉后我的枪被扣下,只许携带佩剑前往:兴许大多数人看来,佩剑仅仅是装饰;何况我厉声道:“唯有觐见天子才须解剑,吴主做此要求,未免太托大了!”他们怎知,这把看上去华丽得像假的一样的宝剑,是能把赵云之枪也截断的极品。握住流景,犹如握住诸葛亮的手,我信心充沛。
      “笑话么……是这样的。”
      我见到孙权、刘备时他们正欣赏少女旋转的舞蹈。白白的足尖在小鼓上踩动、击打,她们笑容如花,衣裳是夏季莲藕一般的粉嫩,同样洁白的手腕上系以银铃,摇动腕子时,俨然摇出一串串清脆的笑声:有什么比少女无忧的笑声更甜美?然而就在绵软、馥郁之下,暗流汹涌。刘备可否料到,通往他辖区的江面已被层层封锁,就算他插上双翅,周瑜早准备好的强弓硬弩也能把他—还有我,活生生射下来!
      刘备却一定能够逃脱。
      历史书上是这样写的!
      可史书里没有活在他身边的“我”,也不曾记载周瑜用如此强硬的手段公然截断刘备归路。一刹时我甚至想:是否我来了,周瑜也从天而降了?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引起美国一场飓风:渺小个体—哪怕是连自己也瞧不上的微弱,谁知在漫漫的历史河流里,在某个瞬间,能引发怎样的巨变?
      刘备必须逃脱。
      否则让“那个人”做谁的丞相呢?
      我想陪着他,一直看见他羽扇纶巾的丞相面目,看见他怎样支撑起一个王国。所以,不但刘备必须活着,我也一样。
      我笑了。
      刘备笑道:“冬青总这样。笑话还没讲,自己先乐上了。”
      “真的很逗乐。”我转向孙权,“与周公瑾有关,孙将军请先恕我无罪。”
      “太谨慎啦!”孙权:一个被隆重的礼服包裹住的青年人挥挥手笑道,“说吧!可别叫人失望。”
      我说:“周公瑾之子周循问父亲,‘失事’与‘不幸’有什么区别。公瑾回答:刘玄德失足跌入长江,便是‘失事’;倘若有人把落水的玄德公救了起来,这便是‘不幸’。”
      我住了口。
      “然后呢?”一名仆从催促我。
      我说:“完了。”
      笑话难道不该短小精悍吗?
      刘备是在场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呵呵笑道:“果然有趣。”他原本放松在大腿上的手指,随着这声“有趣”暗暗掐紧。
      孙权的眉骨一耸一耸的。
      并肩坐着的两位君主,膝盖不经意一撞,又都猛然移开,这个小小的笑话,就像在他二人之间:在妹夫与妻兄—此时,为巩固联盟,孙权已把胞妹孙夫人嫁与刘备—之间,陡然生出坚固的隔阂,他们不愿承认,却又无法回避。无论孙权存着怎样的念头,至少军方代表周瑜把“落水的刘备被人救起”这种事视为江东“不幸”!“刘玄德必定会成为孙吴祸患。”相信周瑜不止一次对孙权说过类似的话。
      “一点也不好笑。”孙权终于开口。
      “是么?也许是缺乏讲述技巧。”我努力装出轻松的样子,实则内心也七上八下,用这种尖锐到刻薄的方式点明周瑜有加害刘备之意,真的恰当吗?接下来的一不做、二不休,会有助于解决问题,抑或适得其反?我没有十足把握,只能用刘备的安危做一场豪赌!
      我道:“还是公瑾大人较有舌辩之才吧。”
      “什么意思?”孙权眸光豁然闪过一抹深碧!
      他斥退仆从与舞姬,只留两名武士侍立:这显示出他料想我将说出更骇人的话,以及他对我存有警备之心。
      “冬青……”刘备客套地“制止”我,“客套”得像是鼓励。
      “刘备,是天下枭雄,麾下有关羽、张飞等虎狼之将,必不甘心久居人下。不如将刘备迁来吴地,兴建宫室,多送美女,使他沉迷享乐。把关、张分开各守一方,好叫我周公瑾挟持他们与我一同攻战,如此一来,大事必成!”
      —我模仿周瑜的慷慨口气,说出这段话。这是史书记载的、周瑜给孙权的密表。我谈不上深谙三国史,之所以记得这一段,只因周公瑾实在太有名,人们读《三国志》,不免翻一翻《吴书·周瑜传》。
      刘备还在笑,笑容已很勉强。
      孙权也在笑,僵硬、使人心生寒意。
      我不觉把手暗暗移上流景。
      “铿”然一声,孙权反手拔出身旁护卫的宝剑,直指向我,几乎同一瞬间,流景也出鞘!这才明白赵云一年来对我的训练是怎样的有效。电光火石的刹那,我甚至还能顾及:他是孙权!我无论怎样亦不能把孙权手里的剑给毁了,这意味着绝不能用流景格开对方锋芒。
      我竖起流景,在我脸前。
      孙权的剑锋,豁然顶住流景剑身。
      我曾经被马良用剑指向咽喉,我喜欢马良,于是发誓今生都不要被不喜欢的人直接用剑指着,流景灿烂的剑身上,颤颤地映出我绷紧的唇与眼睛。
      两名护卫一左一右试图挟住我。
      我向后滑开,虽然没有枪,可使枪时的滑步不知练过多少回,练到梦里都在使用同样轻盈的步法。
      这时刘备再坐不住了,也正该他开口。
      “冬青!”果然是一句怒斥,“此罪当诛!”
      “呼……”我舒出一口气,笑道,“是了。游尘只肯接受玄德公‘诛杀’的命令,旁人要杀游尘,怕还不那么容易。”一面把流景收回鞘中。
      “我没有想取你性命。”孙权也把宝剑丢给侍卫,示意他们毋须那么紧张,“纵使你是细作,纵使—”他望向刘备,目光极为尖锐,“玄德公竟在我江东安排细作。”
      “没有。”刘备与我不约而同地否认。
      “你所知道的事,太……”孙权难以用语言表达他内心震惊。这种震动,是刘备想象不到的,刘备大概认为我的话只是一番洞见的推测。
      “匪夷所思,是么?”我给孙权选了一个较合适的词,“孙将军想想就知道,连这种密表都被外泄,将军时刻处在怎样的危险中?”这是隐约的威胁,要他想象:无论何时何地他在做什么,都被看不到、却明知存在的眼睛窥望着……孙权脸色一变!
      “不可能!”他断然道。
      我没有说话,交锋需要给对手留一些时间,一如围攻城池必须留下一面缺口,以避免过分激发对方斗志,这是读兵书的三天里学到的。
      孙权低头沉默半晌,突然恶狠狠道:“赐座!”
      我□□的神经,随着这一声命令,徐徐松弛下来。
      “还是想知道,玄德公有否在江东安插不应当的人。”这次发问,孙权诚恳、平静多了。
      “没有。”刘备回答。
      迎着孙权随后望向我的狐疑目光,我坐直身体:“并不是您想的那样。‘人间私语,天若闻雷’而已。听闻周公瑾已至京口?”
      “是的。”他直言不讳。
      “专为主公而来呀。”我转向刘备,“据说封江令也已下达。”
      “这个……我却不知。”孙权微微蹙起眉。
      刘备做了一个微小举动!我注意到了:一个真正的枭雄才能如此轻易、自然做出的举动。他轻轻拍了拍孙权的膝盖,富于安慰乃至同情的意味!好像在说:“仲谋呀……唉。”
      “好大胆。”孙权压抑地说。
      “周公瑾有他的雄心大志,想要整个江东及至全天下都照他设想的去运转,制约玄德公、席卷江南、问鼎四海;固然,是一个辉煌的梦。”我仰起面,其实,乱世英雄谁不怀有这类梦想!我爱的他,不也在未出茅庐时,便把天下在地图上分做三份了吗?“可惜公瑾只知天下之大,不知自身之……渺小。”我慢慢道,“不自知,所以—狂妄;狂妄,所以—愚昧。就算要与玄德公为敌,也绝不该在这种时候,在曹操虎视眈眈、随时想报赤壁之仇时。孙将军自思,以江东一家之力,果真能百战不殆吗?”
      “江东,不但不是周公瑾的江东,也不是孙将军一人的江东。”我最后说,一面从怀里取出“锦囊妙计”,“身为人主,不该君临一方,而应臣服于一方吧。是载负、不是驾驭。否则,怕是要被膨胀的贪欲湮没了。”
      我把“妙计”递给孙权。
      孙权接过问:“这是……?”
      “是孔明给仲谋的手书。”刘备笑道。不愧是诸葛亮臣事的君主呵,我暗自叹服,之前并没有与刘备商量好把诸葛亮的手书用在这里。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孙权十分慎重地把诸葛亮字迹收入袖内,握住刘备手道:“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永以为好也。”刘备也说。
      两人大笑。
      真是坦率又感人的一幕。倘若我是个古人,兴许也会就此觉得孙刘联盟真像泰山般不可动摇;然则数年后,双方—就是孙权与刘备,便将厮杀得血流成河、骨积如山,这种“记忆”使我明白所有欢洽只是暂时的,刘备一刻不离开京口,便一刻不曾摆脱险境。
      “孙将军会撤销封江令吗?”待他二人好好享受了一番“能把自己都感动”的“真诚”与“欢乐”后,我煞风景地问。
      “自然。”回答得相当爽快。
      “还希望有孙将军一道亲笔敕令。”我继续煞风景。
      “放行令吗?”
      “‘准行’二字,便足够。”
      “好。”孙权却道,“纸呢?”
      “写在衣上吧!”我撩撩袍子。
      “笔呢?”他问到这,我才想到孙权是有意刁难。“游尘,”他竟记住了我的名,“小时兄长对我说,君主要有君主的气派,不怒自威,剑出必血。”说着,他再度抽出佩剑,递向我。
      看来是要我……“出点血”。古人怎么都那么喜欢写血书呢?为什么从不把流血当作一件很疼的事?古装剧里,人们动辄咬破中指,把好端端一幅白绢写得血泪斑斑,那时我总指着说:番茄酱啊番茄酱。
      确实很疼吧。我嘟嘟哝哝。
      就在我迟疑的一瞬,刘备顺手接过剑,简单利索地一抹!随之把剑还给孙权,把流血的左手食指也一并伸向他,道:“你可想不到冬青有多怕疼。”
      孙权握住刘备的手指,在我衣上写下“准行”,加盖印鉴。后来我一直觉得,这是件不祥的事。孙权的剑割伤了刘备,还是刘备“主动”承受这一次伤害的。我屡屡咕哝说主公用不到这样做,虽然我很怕疼可你怎样说也是坐不垂堂的千金万金之体何况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以及孙权那小子……刘备截断我的话:“放心,这点小事我不会告诉孔明。”
      “我不是因为怕他知道了怪我!”我恼怒道。
      刘备欣赏着我的恼怒:“那么是单纯地关心孤啦?”
      “我……”好像承认“关心刘备”、“君臣大义”之类的事,于我来说,也挺羞赧的。
      “别‘我’、‘我’了。”刘备满足地笑道,“快收拾吧。”
      我们收拾行装,连夜启程离开。
      而同一时刻,周瑜的座船及水军也正星夜驰向京口。

      4
      可能有些事真是上天注定,不管多么绞尽脑汁都躲闪不掉;我想周瑜与我的见面便是其中之一。其实之前我有猜想若能见到他会发生些什么事,我得知“诸葛亮”便是梦里男子时,只恨他不叫“周瑜”。只是不曾想过自己与周瑜会拥有截然不同的立场,他千方百计想达成的事,我千方百计地要破坏。这句话,反过来说也一样。
      这一年孙权还是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年轻人,他的确解除了封江令,可公文之传达却异常缓慢,因为某些特别的缘故—这是可想而知的,当江东周郎有所需要时,“缘故”总发生得顺理成章。这种“缓慢”使刘备的归程屡屡受阻,纵然有孙权的亲笔敕令,也往往要耽误大量时间。每一段水域的守军都会说:“不,未曾接到放行命令。”以及“这是否我主亲笔,还要好好验查”,有时甚至会用上威胁的口吻:“胆敢伪造,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一路上刘备表现出惊人的耐心,被多方为难也一直笑眯眯的,停滞在码头时还会帮忙守军盘查他人;我却再忍耐不住!周瑜之所以刻意延宕我们的归期,在我看来,无非是想抓住最后机会劝孙权接受“软禁刘备”的提议,一旦孙权松口或稍有迟疑—就赤壁战前他举棋不定的“前科”看,这并非没可能,周瑜一定飞速截住刘备,那便……前功尽弃!是我不肯接受的失败结局。
      “我要去见周瑜。”我终于说。
      “哦?”刘备并不吃惊,反而像在等我说出这句话,他笑道,“周公瑾风雅超群,身为女子,想会会他亦是人之常情。”
      “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我一边翻来覆去捏手指,一边咳嗽。
      “不愿你为我犯险。”刘备按住我肩,“不过你却赞成我来京口;孔明也说,此行冬青若有想要做的事,还望主公不要阻拦。”
      我抬起头,目光正与刘备对接。这男人的眼神含了宽厚笑意,干净而坚定,他便是连曹操也不敢小视的天下枭雄—刘玄德!我想:我已很明白当年诸葛亮为什么会被孤穷的他打动,离开隆中。
      “您放心。”我低头道。
      “有几成把握?”
      “……四成。”
      “是吗?”刘备沉吟,仿佛问:四成也要去吗?
      “唔。”
      “他在羡溪。”
      “嗯?”我倍感意外。
      刘备解释:“意思是,你今天出发沿西南水路行进,会在羡溪遇上公瑾的座船,那虽是个小地方,他却一定会停一停。”注意到我越发困惑的神色,他失笑了。“难道你也像仲谋一样,相信我没在江东安排不应当的人吗?哦,其实仲谋从未相信过吧。那都是官面上的话。”刘备揉揉额角,“孔明相当坚持,派往江东的人都由他亲自选用,其中包括一名叫‘商’的乐师。”说着,他递给我一封用红蜡封好的信笺。
      “不只一个‘锦囊’。”他道。
      “真是……为什么不一并交给我?”
      “那多不神秘啊,哈哈哈!”原来,诸葛亮把我说过的话,也原原本本讲给刘备听了。
      这一次我拆看信笺时,刘备没有凑上前,他反背双手,语气是父亲一样温厚:“你带上仲谋手令,万一事有不测,也好随机应变。”
      “才不要。”我笑道,“把握上升到六七成了。就算失败,也能全身而退。我去羡溪迎接周郎,还望主公继续兼程,急归长沙。”
      —把我丢下好了。
      那个人,正在长沙等待他命中注定的君王!
      “事情顺利的话,我也许能在主公未到长沙之时,便追上您。”我说。
      “别一副杀身成仁的架势,”突然刘备揪揪我的脸,“怪丑的!”
      “好疼呀!”我笑着收起诸葛亮的亲笔信。这封信一共六行三十个字:“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这赫然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后汉被誉为“古诗之冠冕”的“十九首”,历来不知其作者为谁。难道……不禁起了个大胆的念头,至少这首诗,是诸葛亮写的吗?!见到他时,可要问个明白。
      美人。
      琴弦。
      悲哀的歌。
      这是诸葛亮的建议。
      我在羡溪的乐坊里仔细描画着眉眼,铜镜中朦朦胧胧摇曳着一张女性的脸,好像被雨打湿的芙蓉花沉甸甸挂在枝头。这是个叫我感到少许陌生的女人,她的眸子温柔,眉是柳叶一样纤巧,嘴唇甜如蜜。我举起手,乍一看,亦不像白昼时的粗粝,反倒闪着莹白光泽,十指犹如十株挺拔的白杨。“我不喜欢这个样子。”说着我站起身,感到腰身被刻意勒紧,呼吸不够畅快;紧束的腰身外,一件绯红罗衣宽松到空落落地悬在身上,是摇摇摆摆的诱惑。“一点儿也不。”我再次说,甚至感到……恐慌。
      身后,满头白发的“商”微笑着。
      在羡溪我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商,他是此处最德高望重的琴师。为什么年逾六旬的他会乐于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我想不通亦不便询问。
      “周公瑾真会喜欢?”我又问。
      商笑了:“男人都会喜欢,哪怕嘴上不承认。”
      “是吗?”我抱起宽大的袖子,明天入夜周瑜会来乐坊听琴,到时我便不能“粗鲁”地“抱袖子”了,而要使它松松垂落,一如女性的温顺。
      商点点头:“即便孔明先生也不能免俗。”
      粉黛遮盖了我倏忽的脸红。不过,就算诸葛亮也热衷于见到这种女性,我也不会打扮成这样子见他。
      “我会使枪!你要我使枪给你看吗?没有枪弄根棍子来也行,要看看吗?”为掩饰窘迫我咕哝道,急于证实我并不“妩媚”。
      商笑道:“有这功夫不如多与我配几次琴曲,周公瑾可不好糊弄。”

      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谈笑风生的周瑜走入乐坊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他并非一人来此,我却在众人中一眼认出他:倘若连他也不是周公瑾,世上便没有谁能是周公瑾了。与他同来的,有威武的将军、儒雅的文士,翩翩的公子与当地奢华的豪强,他像杂在漫天星斗里的一颗,偏偏使你目不转睛。是怎样高贵的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英气,叫人感到,旁人再怎么努力追赶,也赶他不上。禁不住想:小乔该有多么惊世骇俗的美丽,才够与他结为伉俪?一面局促地,想要把自己藏起来,而不是为了某个政治目的,将我暴露在他面前。
      真够……羞耻的。
      手指紧拽衣角。
      时事紧迫、行军匆忙,周瑜却在羡溪稍做停留,是因为两年前他听过商一曲《陌上桑》,至今耿耿于怀。虽然周瑜乐于独自欣赏商的琴,可也尊重了乐坊的惯例,不但允许旁人陪同,也允许商照他的想法布置琴曲:在我前后左右,有四架琴,被商与其他三名琴师环绕的我,好像被过分华丽的托盘盛起的一道“菜”。他们人人一袭青衣,我是青葱中的一点绯红。
      “咳……”商察觉我的惶惑。
      我松开手指,虚虚地按上面前的弦琴。
      “真可以吗?”我用眼神问。
      商以老年人世故的笑容鼓励我。“好好唱。”是这个意思。我对古琴一窍不通,却有一首歌要唱与周郎。在这没有卡拉0K的年代,歌与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我没奈何以如此面目现身席上。
      虚假的花朵。
      滥竽充数的人。
      “他当然能看出你只在装样子。”当我质疑明目张胆的欺骗会否触怒周瑜时,商笑道,“可毕竟是在琴声激荡之后,一旦琴声奏响,周郎断然不会中道制止。你大可把想唱的痛痛快快唱完,他是否生气,得看你的歌能否打动他。”
      能吗?
      我手下的琴,乃是哑的。
      我这一紧张就不免跑调的嗓子,能打动你这赫赫有名的周公瑾吗?我迟疑地抬头望过去,他正侧身与右面一位文官模样的人小声交谈,唇角勾勒轻浅的笑意,活像有一枚花、一点光正在他唇边晃晃荡荡地做梦。我是怔怔的,直到他爽朗的大笑令我惊觉,与此同时,他手把酒樽向我举了举。
      “你好!”犹如发出一声亲切的招呼。
      这么个人,我怎么会说他“不自知,所以—狂妄;狂妄—所以愚昧”呢?就算他愚昧狂妄,忽然想,那也没所谓!就算把世界折腾得翻天覆地、鸡飞狗跳,只要他快乐,有什么不可以?可是,另一个声音在心里鼓点般促动,含了些嘲笑:只有一个“天下”,让给周公瑾的话,却叫“那个人”—诸葛孔明,去折腾什么?这些……熙熙攘攘的英雄啊。真麻烦。
      乱糟糟想着时,琴音已起。
      我匆忙开口,歌声晚了半拍。这半拍的滞后,叫我羞臊得索性把眼也闭上了:周郎顾、周郎顾,他十之八九要看向我!
      歌词是这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我交付给你的英雄的歌。
      随着清澈浩荡的琴声,原本抖抖瑟瑟的歌声也舒展开来,合上眼后我面对着一片沉静的黑暗,使我能坦坦荡荡安置自己。万里长江鼓荡,千帆竞驰!刘备、诸葛亮、赵云、马良、孙权、诸葛瑾、周瑜……张张面孔闪电般在夜里交织飞逝。音乐从生命的躯壳上脱落,落成一脉脉青山默默。血一般红,火一样……温暖。红颜、白发……死亡,笑容。周公瑾!我有多少事,想告诉你。那些我守口如瓶、连诸葛亮也不得而知的事,此时竟想一股脑儿诉与你听!
      官渡、赤壁、彝陵!
      曹操、刘备、孙权!
      魏、蜀、吴!
      三分天下,一统归晋!
      还有我,我呀!我到底在这里做什么?在这一千八百年前的古代,像模像样地活着!我也有想念的家与亲人,为什么生生把我拽到这陌生的年份?好吧,来了、来了,又为什么让我深深眷念的人,完全忘怀我?委屈的眼泪翻涌不休。琴声飘散、零落之后,我却无法照计划控制歌声。
      “放肆!”仿佛远远地有人斥责。
      “冬青……?”仿佛,连商也焦虑了。
      我想要扮演个娴良温顺的女子,却遭遇了完整的失败。淑女绝不会像我这样,埋下脸当众号啕。
      没人上前处置我。
      只因周郎摇摇手,走到我身旁。他走近我,仿佛只有他能从容步入我的世界,而他这一步入,整个世界也随之开阔、明朗、线条分明。“很好。”是沉静、富于磁性的男声,“有几个刹那,比琴更好,真寂寞。”他垂下足够宽绰的衣袖,按向我湿漉漉的眼睛。“别哭了。”声音一样寂寞,却含有笑意,“有什么郁结之事,是我可以效劳的吗?”
      “确实有一件。”我用他的袖揩干泪水。
      “说说看呢?”他忽然—意外又流畅地—直接把住我的腰。

      5
      “你请求他放弃对主公的追截么?”后来马良问我。一旁诸葛亮接口:“不至于吧?”“不是的。”我回答。这是第一次经验,被男子当众握住腰身,他略一用力使我几乎撞入他怀。我始终无法忘记,周瑜身上流荡淡淡酒香,微笑的眸子与掠起的唇微含醉意,活活要把人醉在他的凝望里。21世纪时,我常认为少女们喜欢生着漂亮面孔与会弹琴的周公瑾是幼稚的表现,可当与他这样亲密、以至感觉属于他的气流正逼向我身体时,我发现每一种爱慕与崇拜都自有道理:那是被上千年时间之河梳理、积累而成的充分理由,没人能够否定或者轻蔑。
      周瑜把我拥上他的坐席,递过一樽酒。
      我摘下他手里的酒樽,在指间转动。
      “我很少拒绝女性的请求,不过……”他笑道,“恐怕你是例外。”
      “我还未开口,竟这样拒绝。”我低声笑了。商曾用一天时间教导我周瑜喜欢的女性的声音:温顺、婉曲;我尽力模仿,得到商的首肯。然而事实证明,我无法用伪饰之声与周公瑾交谈—即便他喜欢,即便那可能使目的更顺利达成,或者掩饰住我的身份。
      “只因你是例外。”他又一次说,手指轻轻触上我的眼,“不大一样。”
      “怎样不一样?”我不会喝酒,又不能推拒,只得心下一横,把满满一樽酒吞下去: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烈,反倒有谷米的清香流溢。
      “看得出你已有心仪之人。”他的神色悠然,他的举止超逸,可那漫不经心的眼神,偏又锐利地叫人心惊!这一句话,不仅指儿女之私:至少我这样觉得。
      这时他右面一个四十左右、身着深蓝文官服饰的男子脱口笑道:“公瑾果然处处留情。”
      “风流顾曲有周郎嘛!”周瑜放声大笑。一边再度问我,“好了,说说你将要为谁求告于我?”
      他的手掌仍稳定地贴在我腰上。
      我情不自禁地把身躯向他掌上靠了靠,很安全似的。
      “恰恰是为了周将军您。”我轻声道,只给他一人听见,“您请……多方保重,像您这样的病人,不宜痛饮达旦。这便是我的恳求。”
      病人!
      没错,周瑜周公瑾,已然病入膏肓!这是他死死藏匿的秘密,可无论怎样的“秘密”,经过一千八百年,都成了“故事”。我熟知的“故事”,公元210年,周瑜病逝—正是这一年!
      腰身猛烈一紧,是他使了气力!同时,席前琴声奏起;不知是否商的琴的力量,烛光跃动中,周瑜绷起的五官缓慢地松弛,掐住我身躯的手指,也渐渐收敛力度。我松了一口气。
      “果然不同寻常。”他操着与之前同样的语调,得意于自己识见的眼光,“是曹贼,还是……刘玄德?”
      “玄德公。”我没有闪避。
      “真不怕死。”
      “周郎也会杀戮女人?”我一面说,一面想:比之他的刀剑,对女性来说,兴许他的微笑杀伤力还更大一些。
      “女人也是可以杀的。”周瑜侧起手掌,在我脖子上作势一割。
      我哽了一下。
      他再度哈哈大笑起来。
      “想要我放刘玄德回去吗?纵虎归山之事,提都不要提。”
      我说:“你在怕吗?”
      他眸光又是一瞬。很奇怪,方才他掌缘触及我脖子时,我的确感到强而真切的恐惧感;那只是一刹那,之后—当周瑜移开手掌,我便像是在生死线上滚了一遭的人,竟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没所谓。
      “刘玄德比曹贼如何?”他反问我。
      “怕是……不如。”
      “曹孟德挥师百万,我可曾怕过?”
      “我没有说你怕玄德公。”
      “那是……?”
      “你怕死。”我一字字道。
      英雄、豪杰,壮志凌云,一展翅便是千里万里,多么崇高的山峦亦可以踏在足下,多么广袤的江湖亦可以悠然凌越,也许,真有一类人,没有一件事做不成,没有一种阻拦不能克服,没有一个敌人不可剿灭;可是,还有一个敌人、一种阻拦、一件事,不管怎样的豪杰英雄,面对它,便是稚子般软弱无力,是……死亡呵。“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建立不朽功业,如今大志未酬,怎么便要死了呢!?”江东名将太史慈临终前曾这样长叹,那是发生在四年前的事。
      周郎、周郎。
      我禁不住抬起手指,迟疑地碰了碰他的脸;他没有阻止我,反倒把我的手掌按在他面庞上,随之发出一声叹息。
      “想把功业无限拓展直至天边吧?想消灭每个潜伏的敌手,是么?真正英雄啊。”我笑着说,不知为什么,我的笑里沾上了潮湿的哀凉,“孔子望见川流不息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东去的江河。周将军能挽留住它么?你能留住奔腾的河水,使之停滞不前吗?倘若可以做到,那么你甚至不必向孙将军请命!且直接出动水师,去取了玄德公性命吧!”
      周瑜默默不语。
      琴声眷眷如流水。
      周遭是欢乐的人们,周瑜与我却活在无能为力的怅惘之中。老实说,任谁都不忍心目睹周公瑾之死,我不知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否去为周郎吊孝,如果去了,我想他在灵堂的眼泪,必然像我此时的泪水一样真诚。周瑜不得不再度为我拭去眼泪,唇角还是翘翘的。
      “你简直不像玄德公麾下之人。”他说。
      “怕死……便等不及地想在死亡之前尽量多做一件事,没错吧?”我接着道,“死亡后呢?斗胆问,周将军有没有想过您死亡之后的事?江东有谁能继续您的鹰扬伟烈?江东可还有第二个周郎?”这是变相的阿谀,自视甚高的周瑜绝不会反感这一类称谓;同样,由于自视甚高,他会给予这问题否定的答复;事实却是:有的。
      周瑜,并不是孙吴空前绝后的帅才。继他之后,江东将会升腾起更为闪耀的将星,这才是乱世的魅力,只是周瑜想不到,目前旁人亦不敢去想。
      “孙将军需要玄德公的支持,就像玄德公需要孙将军做盟友一样,尤其是,您不在了之后。我想,即便是鲁子敬大人,也会赞同两家联盟。子敬,是能衡量利害的大商人!”我说完了。鲁肃是周瑜的至交,也是不久便将代替周瑜领兵的江东重要人物。
      我站起身。
      “终于有点像了,刘玄德的属下!”周瑜拉住我衣袖,却向右面的男子说,“听到了?子敬!她说你—是个大商人!”
      正试图活络活络筋骨的我,懒腰伸到一半,陡然停住!右面坐的,便是鲁肃?!他和曹力,央视《三国演义》里饰演老好人鲁子敬的曹力,生得一点也不像。
      我只好讪讪地笑,在后汉,商人仍被视为卑贱的职业,把鲁肃比做商人,就算是“大”商人,亦可以说是侮辱。
      “听到了。”男子爽朗笑道,“真是一针见血。我天生趋利避害的商人本性,哈哈!公瑾,”他道,“我不但不建议你阻截刘玄德,还打算力劝主公把南郡借给玄德公,这席话,本想留到京口再说。”
      “子敬!”直至此时,周瑜才显出少许怒容,这声斥,仿佛触动他身体深处的病痛,他开始剧烈咳嗽。
      “周……”我刚想上前,鲁肃离席一把拽住我,“夜深了,公瑾,我先送走这小姑娘,余下的事,我们从长计议。”
      “咳、咳,你—你的名字?”这是周瑜与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南华。”
      鲁肃一直把我送出乐坊,送到江边。无月的夜晚,在远远的天边点缀着数颗寒星,江边水声轻送,我感到冷。我有很多话想问问鲁肃,却心绪烦乱,他不是周瑜最信任的朋友吗?为什么用这样直接的话反对他,使他五内挫伤?就算意见不同,亦可以表达得委婉些……我把手从鲁肃手里抽出来。
      “您请回吧。”我客气地说。
      他有一张开阔、方正的脸,我这才注意到。
      “不,再等一等。”他笑着问,“你不是叫游尘的吗?没必要欺骗。”
      “倒也不是欺骗。”我回答,“南华,是我第一个名字。”答复周瑜时虽然有想到尽量不要过分暴露身份,可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想要使周瑜记忆里那绯衣的女子,那滥竽充数、痛哭流涕、有着被勒细的腰身的女子,名叫:南华。也许他会记得我。
      “不用担心他。”忽然他说。
      我知道他指的是周瑜。
      “他有多俊拔,便有多坚韧,任何人无法挫败。只是有时,”鲁肃拍拍心口,“这里……太大。可‘狂妄’对他来说,也不是缺点,对吗?”
      “不,不是。”我说。
      “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说着,鲁肃手搭凉棚,远远张望了片刻,笑道,“来了!”
      一艘小船,叶子般静悄悄滑向我们。
      “把这个带回给孔明先生。” 他掏出一枚麒麟形状的玉印道,“有劳转告,请他不要忘却曾经的戏言。”
      “明白了。”
      小船在我们面前泊岸。
      我想,这是鲁肃为我准备的船。
      这时舱内走出一个人,笑着向我伸出手:“上来,冬青。”
      我揉揉眼睛、揉揉眼睛、揉揉眼睛,揉了好一阵子眼睛,别是—做梦了?不是梦吗?那竟是—刘备呵!“……主公!”我飞身扑向他,直接搂住他脖子,险些把他撞倒在船舷上!“你怎么才走到这儿?哎—不是说了要‘急归长沙’吗?你居然才走到这里!枉费我一番苦心,快走……”我絮絮叨叨,刘备不得不按住我的嘴,向鲁肃道:
      “多谢子敬。”
      “玄德公一路保重。”岸上人拱手施礼。
      “你居然才走到这里……”我还在说。
      刘备勉力扶住我的胳膊让我不要把他抱得那么紧,却笑道:“不把你带上,可怎么对孔明解释?”

      随后的归程,一天比一天迅速、平静,无所事事。一个月后,我们回到长沙,诸葛亮来码头迎接。
      身在船上的刘备见到岸边诸葛亮的身影时,拍拍我的肩膀:“准备了,可以准备了。”
      “准备什么?”
      “飞扑啊!这一次扑他。”他一本正经道。
      “主……主公!!!!” ……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04429/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