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天下

作者:淡淡如菊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九十七章 谢子明入城问佛事,鸠摩罗闻道动汉思(3)


      此家非彼家。
      家如国,国亦如家。
      家非国,国亦非家。
      家国天下所以不长久,亦在于此吧。
      真正称家的,绝不是自称的,也非谁封的,而是经过了大浪淘沙般的荡涤优选,经历了自上古开始的磨砺,坚强地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
      诸子百家,就是。
      道家,儒家,墨家,兵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医家等等等等。历经数千年,传承不绝。那时中国没有佛教,也没有大小乘和各种宗,当也没有现代的歌唱家,艺术家和“砖家”……想想就可笑,后世那些什么砖家叫兽,不过是读了一些先贤古人的著作,是否能吃透其中的精神先不说,首先冠名的就是什么什么专家,什么什么教授,著书的先贤们都未敢擅称专家,读书且夹生之辈倒成了权威。
      唉。
      不怪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千言万语,一声叹息。
      闲话少说,且说谢瑍去见鸠摩罗什。

      一道门,两道门。
      进了南门,再穿过古城南门,就进了姑臧中城。
      在中城东北角,就是鼎鼎有名的大云寺。当然这个时候还不叫大云寺,它叫宏藏寺。为了统一和习惯,我们就称之为宏藏寺吧。注意大云寺全国各地都有,是唐朝敕令修造的。
      鸠摩罗什大师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佛学理论家,没有之一。他当然也算得上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说实话,谢瑍对罗什大师本人充满敬佩。因为在160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他经历了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已然坚持自己的信仰本身就能能可贵!本心不易,不忘本心。
      但是,鸠摩罗什大师也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硬伤。那就是罗什大师兼精大小乘及三藏佛法。有人会说,兼精佛法这不是好事吗?我们需要知晓,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佛法,最早都是起源于古印度教,即婆罗门教。甚至还受了希腊神话的影响。佛教是为了对抗婆罗门教而产生的,却又吸纳了婆罗门教的一些诸如生死轮回、业力之类的东西。如此一来,他们的纠缠就扯不断,理还乱,最终也无法解决佛之缘起的本源。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佛教之缘起之本源,有必要简说一下婆罗门教,也就是上回说的佛法之起源。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即公元300-399年)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而鸠摩罗什正是生活在公元四世纪中叶至五世纪初。正是婆罗门教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谢瑍算是出生在公元四世纪中叶后期(公元368年出生),正是佛教西来,佛教开始大规模传教的前夕。
      婆罗门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人们之所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创造宇宙,主宰人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故最得人们敬仰;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间的活动。所以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而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神虽积集福德,有神通大势力,若无通达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为六道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而佛是一位圆满觉悟者,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觉悟缘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婆罗门教所谓的梵天创世神权之说是迥然相异的。人人皆可成佛,是佛教最大的诱惑。它给人一种希望,可望不可及的希望——成佛或者来世。这是佛教最诱惑普通人众的地方,或者说是佛教最大的骗局。
      婆罗门教以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我”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我”而生,人的活动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的人生。由此可知,婆罗门教的轮回观和业力说是恒贯三世,建立在“实有”我思想上,与真我论相结合。而佛教否认“恒常有我”的理论,认为业力并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种生命继起的动力。也就是说,轮回中的“我”,是众缘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体的身躯,与受想行识等内在精神的作用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缘又是其他众缘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缘起性空中不断地刹那转变、聚灭,无法令人随心所欲,故无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
      婆罗门教主张“梵我一如”即是解脱。解脱的方法,除了要学习吠陀、祭祀、布施、苦行之外,更须舍弃名利、妻儿亲朋,出家修习瑜伽禅定,使心寂静;由此认识自我,才能得到“梵我一如”的正智,体悟“梵我一如”的真解脱境界。佛教的看法则不同,在修持实践上,强调自我觉照的工夫,认为解脱必须经由四圣谛的亲身体悟,在缘起思想的前导下,依八正道行持,证入“无我”自在的究竟空性中。
      当然佛教和婆罗门教还有一些其他的不同,但主要的就如上所述。大家须知,佛教东来除了有传教的原因之外,主要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为当地的统治阶级所不容,受到打压和排挤,甚至追杀。按说,佛教的隐忍、宽恕、向善都是适合统治者需求的东西,为什么却不为本土统治者所接纳呢?这些不是我要主说的东西,我只是说佛法既保留了婆罗门教中的一些东西,也有自己的创新。但恰恰这些创新,不但不能自圆,还不得不和婆罗门教有了交集。
      譬如:佛教言人乃五蕴和合而生,并无主次,不承认灵魂存在,那么人死了是什么在转生轮回?也就是说没有轮回之主体。没有轮回主体,则轮回亦即子虚乌有了。佛法说万法唯心造,那这个心是什么?应该是万法之主体了吧,既然心是万法主体,那么又怎么会并无主次没有主宰呢?可是可唯识宗又说:阿赖椰识(梵语alaya之音译)是轮回的主体,阿赖耶识到底是什么呢?阿赖耶识是八识之一,是小乘佛法六识之外增加二识而成大乘的关键坐在。而《解深密经》则言:我与凡夫不开演,怕执阿赖耶为我。那就是说,无论是轮回流转的识,还是当下存在的□□,甚至是起心动念的心,都非主宰,非我。
      既然如此,佛陀又要普度众生,救苦救难。没有东西主宰,那你要怎么救?既无主宰,你如何有讲法之动机?如何净化自己的身心呢?无主宰也就没轮回,因为没有一个受报的主体啊!
      而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既然如此,那谁又在照啊?总之这些虽然经过历代佛家完善,仍然无法自圆其说,正应了上面所引用的恩格斯那句话。
      不可否认,这或许有语言翻译的原因。但从这几点看,佛教本身有着无法自圆其说的根本矛盾。谢瑍来自后世,对这些东西不用专门研究,在后世论坛上各样的文章,应有尽有。虽然佛教最后以因果轮回,前世今生来世作为杀手锏来解释它的合理性,但明眼人都明白其中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这也是谢瑍敢相见罗什的原因之一。当然谢瑍并没有以势压人的意思,也没有看不起佛法。只是佛经的翻译都是用的是中文,借用了太多中国原生地的道家、庄子、墨子、儒家的概念文字,也就是说,中国的佛教和原产印度的佛教从翻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吸收了中国本土的东西,不然也不会为中国所接受。还有就是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有的尚佛,有的灭佛,有的崇儒,有的尊道,除了个人喜好外,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而世界真正的佛经在中国,是毋庸置疑的。可惜的是,当今空有佛经,已无真僧。【未完待续】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934147/28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