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我们的世界
一、血缘这种奇特的东西
应家的传统是每年都要照一张全家福,家庭相册的第一张照片从爸爸和妈妈的婚纱照开始,一年后有了应相儒,第八年,应以沫出生了,第九年,我出现了。
初到应家时我已经六岁了,“不是应家亲生的孩子”这个事实从来就不是秘密。妈妈牵着我的手踏进应家门时,应以沫的哭声突然如震天般响起,八岁的应相儒抬头看着茫然的我一脸错愕,明明应以沫刚刚就在爸爸的怀里咯咯笑着。
对于六岁那年里发生的事情,我的记忆并不是那么清晰,但这一幕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与之同存的是爸爸来不及抬头看我一眼便抱着以沫走进里屋的背影,以及妈妈拉着我的手随着应以沫的哭声急急松开时,手掌中迅速冷却的温度。
听起来像是个韩式悲剧故事的开头,似乎预示着我日后生活的艰难。不可否认,我心中常为自己的身世缅怀,尤其在类似的电视剧看多了,又恰逢作业多到要半夜爬起来补时,我总能把自己代入角色中,独自伤怀,想着其实我是外星来的公主吧,总有一天我的外星臣民会来接我走,他们会说:“其实你是我们星球的公主,跟我们走吧,以后再不用做作业了。”小时候每每想到此,我总会落泪,觉得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惨,还有个值得让人伤怀的身世。
但生活事实并不如此。爸爸妈妈给予我的关爱不比应家兄弟少,甚至要更多一些。只是应家的家长都属于充满爱心又不够细心的人种。比如我没有从楚溪林变成应溪林,仅仅是因为爸爸想要尊重我的个人意愿,他们没有想到因为姓氏的问题,会给我后来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六岁的我,那时盲目的坚持,充其量不过是想在未知世界里抓住一丝自己能把握住的东西,其实只要爸爸稍跟我分析一下利弊,我便会乖乖听话,而爸爸当时真的只是一根筋地觉得孩子该有自己的意志和坚持。妈妈总是站在爸爸这边,微笑点头应和着。
应妈妈对幸福人生有着完美的规划,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在变化中寻找平衡点是妈妈最擅长的事情。比如在她的人生规划里,拥有一儿一女是最完美的家庭。收养我一方面是应家父母两人的慈悲之心,另一方面我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女儿的空缺。如果说在构筑应妈妈的完美家庭蓝图中,我是被填补上的点睛之笔,应以沫便像蓝图中画蛇添足的那一笔。这话在应以沫还在襁褓中时,妈妈被涨奶折磨得死去活来时嘟囔过一次,我记下了,应以沫也许在潜意识中也记下了。我一直觉得这大概就是应以沫对我生理性排斥的原因。
因为急于让我快速融入自己营造的“欢乐祥和”的家庭氛围中,妈妈总能让我陷入介于尴尬和难堪的境地中。比如明知道应以沫对我有着生理性排斥的感应系统,却总是在新年合家欢聚的时候,把应以沫交给我照看,应以沫通常在交到我手上不到一分钟时间内号泣,不管之前他是处于深度睡眠还是极度欢乐,但只要转交到应家其他任何人手上,马上停止哭泣。此时应奶奶总会悠悠地抛出一句:“血缘这种东西还是骗不了人的。”我第一次运用自己学会的脏话,便是在此时,虽然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吐槽:“血缘这种东西,真他妈奇特”。
让我学会脏话的是隔壁邻居叶爸爸,叶爸爸长得高大壮实,开了个餐馆,他是主厨,我常在叶家的后厨看着他挥舞着锅铲,偶有顾客不满意菜色退货或抱怨,叶叔叔就会用“他妈的”来回应。幸好叶家还有个温柔美丽又善经营之道的叶妈妈,叶家的中餐馆算是小型的私房菜馆,三层楼高的小洋房只有一楼用来营业,来往的是一些从某些高端杂志介绍中慕名而来的“小资产阶级份子”,这个词我是后来从应相濡那里学会的。
应相儒从小就是非常扎眼的小孩,初高中是篮球少年,大学时转身变成了学生会主席。985大学侦查学,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投身警察行列,虽然一直以来妈妈都说相儒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医生、律师、检察官……这些不用出生入死,让人总在担心的工作:“我给他起了个那么书生气的名字,一看就是成不了大事的名字,他偏偏要去当警察!”但即便如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无论在哪个三姑六婆眼中他都是最佳结婚对象,360度无死角储备女婿的材质——187的身高,身材比例称不上完美也差不了几厘,“外形可攻可受,啊……不……是man得来又带几分秀气和邪气。警察——人民的公仆、正义的化身。”——叶佳丫头犯花痴时什么都说得出来。即便被形容得那么完美,也改变不了应相儒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三姑六婆看不到的死角里,藏着的那些烦人的缺点——爱罗嗦、爱唠叨、爱瞎操心、一心想要用语言洗脑方式改变我温吞懦弱的个性。当然,他依然是我心目中和生命中的黑骑士,每次应以沫放声大哭时,他都是第一个伸出手抱走应以沫的人。
至于应以沫,他小时候对我的显性不待见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变成隐性不亲近因子。以沫与相儒是两个完全截然相反的个体,应相儒外表看似冷漠不易亲近,但接触下来会发现他实则温柔又暖心;应以沫外表讨喜乖巧,相应的礼节他一点都不少做,但相处下来会发现,他亲切却不易亲近。每每你以为自己跟他交情很深时,他会突然退避三舍,永远让你保持在与他认识却不亲密的范围内,对我也如此。真正与他亲近的人除了相儒就还有一个叶佳。
真正的青梅竹马大概就是指应以沫和叶佳这种吧,叶佳比应以沫大6个月,因她体弱在婴儿期常进出医院,让叶妈妈与在医院待产的应妈妈不期而遇,两人交流育儿经也交流成了莫逆之交,后来更成为邻居。叶佳与应以沫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玩伴,加之应以沫奇怪的个性,叶佳成了他唯一固定的朋友……虽然他身边从来不缺可称为“朋友”的人。叶佳的个性在外人眼中看来就是一个“热血天然呆”,做事总是一个劲的往前冲,不考虑后果也不计较得失,但我分明感觉到她的敏感和纤细,叶佳其实与我极其相似,只不过一个掩饰在冒失的外在表象中,一个掩饰在无所谓的平静外表里。
二、那些零碎的童年时光
应家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应爸爸与父亲是莫逆之交,大约都在13、4岁的时候离开家来到只能以数字命名的大山兵工厂里打拼,来自同一个地方让他们有了许多共同语言,在最热血奋进的青年时,拥有共同的梦想,虽然是竞争对手但又是相互扶持的兄弟,两人在娶妻生子后,还商量着要起个对称的名字,比如你先生的孩子叫“莫逆”我后生的孩子叫“之交”之类,不过遭到了两家妈妈的强烈反对,也因此作罢。
小时候的记忆里,应相儒大哥哥的形象一直都是被我所憧憬的,还住在大山里时,我俩会手牵手在夜里捉萤火虫,那个时候还没有宫崎骏的催泪作,只是后来看到电影,一直会想到小时候的场景,相儒手握着萤火虫一个个装进透明的玻璃瓶里,萤火虫在瓶里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我常常捉不到萤火虫,拿着空瓶耍赖要相儒把自己的瓶子给我,相儒带着不舍但又大方地留下自己的瓶子:“这个给小溪妹妹玩!”大人们的称赞声不绝,我也满怀欢喜地喜欢着这个大方懂事的哥哥。
再后来我们搬离大山,因为应爸爸和父亲的友情,两人不舍不离选择了同一个城市定居,我学前班时,应相儒已经是四年级的大哥哥,那时的他已经优秀得全校皆知,我常常跟在相儒屁股后头玩耍,上下学都是坐在相儒的单车后座,那时我以为我会一直在相儒的后座上直到长大成人,没想到后来会有那么多接踵而至的变故。
应家的第二胎是个意外,但在那个年代这是个足以毁掉一切前程的错误,倔强的应爸爸不肯妥协,只得离开工厂自谋出路,循规蹈矩的父亲倒是在工厂里平步青云。一旦相同的背景不再,生活出现差距,交往便显得尴尬,交情也就慢慢淡了,很快我跟相儒便形同陌路,即便在学校碰到相儒也羞于与我相互问候,我不懂这些差异,但也倍感受伤,“相儒哥哥不再疼了我”这样想着伤心着,却也每日与别的小伙伴相见欢,小孩的天性如此善忘,感情来的快也疏离得快。小时候对于身份差异并没有概念,但是对周遭的眼光却很是敏感,相儒依旧优秀,但却不再让人觉得像从前那样光彩夺目。
一年后我家中发生变故,父亲母亲去世,原本萦绕在身边和蔼可亲的各色叔叔阿姨突然消失不见,爷爷奶奶虽有抚养权却没有抚养能力,我懵懵懂懂地跟着应妈妈回了应家,在塞满心脏的伤心、不安、惶恐、焦虑中,因为能与相儒哥哥一起很长很长时间有了一些些的安慰。那时应家并不富裕,但也总算是让我居有定所,衣食无忧。从此应相儒便真正地与我一起成长,我以为这种陪伴会一直到最后,不管是以什么形式,至少从表面看来我有着足够的理由赖在他身边。
有时事情就是那么风云变幻莫测,独自出来打拼的应爸爸在几年间风生水起,而原本的国企工厂却迎来了下岗改制的变革,应家换了独立的小洋楼,我们仨有了各自房间,生活在变好,一切都在变好。
三、离婚这件措手不及的事
“相濡以沫”是应家俩兄弟的名字,包含爸爸妈妈对未来生活寄予的期盼,不用奢华只愿相守。这个愿望在我17岁时便成为一个被戳穿的泡泡。
被告知离婚那天的场景——在我海马体内留存着的第二个无法忽视的记忆。
我哭着质问原因,爸爸抖了抖手里的烟灰,再深深吸了一口,边吐着烟圈边地说:“早就决定好了,感情的事情跟小孩子说不明白。”
“怎么就说不明白了?是你有第三者了还是妈妈?去加拿大是吧?妈妈是要情人一起去吗?”几近歇斯底里的样子,妈妈抚了抚我鬓角掉落的头发,把我拉到身边,用极轻柔的语气说:“大人间的事情很复杂,待你再大一点就懂了,有的时候不是因为感情转移产生的变故,只是感情在不停地消磨、流逝。一辈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爸爸妈妈的分手极为平和,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协商妥当,比如爸爸接收房子,妈妈会到加拿大生活,婚后的其它财产对半平分。至于孩子的问题,一如既往地听从他们自己的意愿。家庭会议上,相比我内心所受的冲击,应家两兄弟倒像只是听到明天妈妈不回来吃饭一样,极其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两人均表示会留下来继续完成现在的学业,之后再考虑是否要去加拿大。
我内心有十万头羊驼奔腾而过,那种惊慌失措无以言表。相儒和以沫的淡定与不在乎,让我觉得万分不解,那时的应以沫只有13岁,一个13岁的男孩怎么能那么平静的接受昨天还相安无事的父母今天就要离婚的事实?!
所谓的家庭会议后,我盘腿坐在房间的窗户前,头靠在防护栏杆上,想不明白自己好不容易重新获得的家怎么又没了。背后传来开门关门的声音,相濡在我身旁坐下,把手放在我脑袋旁,没有讲话。我抬手抚上他手背的青筋,眼泪大滴大滴落下。他把我拥到怀里,轻轻拍着我的头:“傻瓜,你还有我,有以沫,有爸爸,我们都在啊。”
“哥,一辈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怎样才能一辈子,要做什么样的努力才能一辈子?”
相儒轻抚着我的头发,却没有回答任何一句话。
很久之后和相儒说起这个事情,他只轻描淡写地说:“我跟以沫早知道了他们要离婚的事。”
“所以?只有我一个人被蒙在鼓里吗?”
“你知道的话,不就会瞎操心吗?就像你那天的表现,所以我和以沫才决定瞒着你。”
“是,我那天哭得梨花带泪……”
“是鼻涕混眼泪。”
“我那天的表现不是一个正常孩子在听到爸爸妈妈要离婚时该有的表现吗?你们俩兄弟才不正常咧。”
“fufu~”应相儒特有的笑声此刻令人无比讨厌。
四、偏离轨道却依旧平静的生活
妈妈离开的那天是腊月的清晨,南方城市阴冷的温度在室内便开始蔓延。我与相儒、以沫起早去机场送她。爸爸早已没了身影,因为四下寻找不到,出门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
开门便见叶佳站在门口瑟瑟发抖,以沫气冲冲地对着她吼:“你傻啊,不会摁门铃进来等啊。”叶佳扁了扁嘴:“你说七点门口等,门口就门口啊。”说完又嘟嘟囔囔地抱怨:“我要摁门铃了,你又会说,不是说好在门口等,着什么急。”
小孩子间的别扭斗嘴,我和相儒听着好笑,笑完便忘了这事。因为离别这件事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脑细胞,海马体这个奇妙的东西,在10年后突然将记忆释放,让各种有关离别的场景在我的脑中乱窜。我突然想起自己的亲生父母,与他们的离别是在夏季炙热的太阳下,我被奶奶抱着要乘上回父亲老家的火车。上车前我死死拽着父亲的衣袖不让他离开,父亲回握我的小手说:“爸爸去给你买碗馄饨。”火车站旁的馄饨是我的最爱,每隔两个礼拜父亲便会带我来吃一次,听到这句话我终于松开了手。母亲站在站台上挥手,奶奶告诉我母亲会等父亲一起上来。当火车开动时我才发现父亲根本不会带着馄饨回来,于是放声大哭。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在从火车站回去的路上发生了意外。当应家妈妈的飞机起飞时,我用手机一遍一遍刷着网页,害怕看到任何关于飞机失事的新闻。
回家后,爸爸依旧不在,我躺在床上侧耳细听楼下的动静,直到夜里3点,听见大门开关的声音后我才沉沉睡去。
隔天早晨我下来了时,叶佳已经端坐在餐桌前,以沫拿着碗筷从厨房出来,我探头看进厨房里,相儒正从煤气炉上把热好的粥拿下来。那是爸爸最喜欢的皮蛋瘦肉粥,大概是叶叔叔昨晚就熬好的,我去敲了爸的房门没有回应,相儒将爸爸的那份另外装好留下字条。我们各自囫囵吞完早餐,准备上学。以沫从包里掏出两把钥匙塞给叶佳:“喏,我家防盗门和大门钥匙。昨晚跟哥哥商量过,决定还是给你配套钥匙,一方面是当做我们家的备用钥匙,另一方面是免得你又成天唠唠叨叨的,还早上6点弄醒我给你开门。”叶佳傻笑着揣进兜里,也不争辩。
晚上放学回家,收到相儒的电话说晚上学校社团有活动不回来吃饭。留给爸爸的那份粥已经不在了,堆在水槽里来不及洗的碗也已经洗好了,晚饭是街口快餐店的餐单和一百块钱。应以沫的校服外套丢在沙发上,看了是回来又出去了。想了想,还是只点了一份外卖,盘腿坐在客厅沙发前,就着6点半的娱乐新闻慢慢吃着。街角的烧鸭腿饭本是我的最爱,以往总眼馋,但妈妈在家时能吃外卖的机会少之又少,不知怎么地眼泪就这样流下来,大抵是眼泪混着烧鸭油的样子太可怕,应以沫端着还冒着热气的煎饺,站在正挡着电视的位置一副进退两难的模样。我挥挥手大声说着:“让开让开,正感人的地方。”应以沫回头看了眼电视,我也抬头看着电视,上面正演到某部贺岁喜剧片发布的消息,电影剪辑片段上葛优喜感的样子不断闪现。应以沫默默把煎饺端到厨房,上楼前说了声:“留着明天当早餐吧。”
后来,爸爸迷上了海钓,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上面,他开始很少出现在家里,大家也渐渐习惯他不在家的日子。从那天起,相儒和以沫从来没有同时缺席过晚饭时间,直到我大四开始实习,时常缺席晚餐,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下来了,所有的事情在习惯后都会变成自然的事,自然的事似乎就没什么可特别提起的。
叶佳依旧是我们家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我们四个就这样成长到今天。
插入书签
对于是第一人称写还是第三人称,我还在犹豫中,但是不得不承认,第一人称写要顺手很多,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