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唠“兰牛”的嗑,扒“兰拉”的皮。想了解一座城,先弄清一碗面。这碗面,就是兰州牛肉面。面的软,汤的鲜,额头冒汗吃得欢;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吃碗兰州牛肉面。牢骚发了一大篇,各位看官亲掌眼。吃货,骚起,走着!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兰州牛肉面 ┃ 配角:西北拉面,兰州拉面 ┃ 其它:正宗,正派,反派

一句话简介:说道说道兰州牛肉面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153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2 文章积分:64,769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未知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无从属系列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4129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肉牛满面的牛肉面

作者:陇派大叔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肉牛满面的牛肉面


      牛肉面,多么响亮的名字!
      有牛肉,也有面,光听这名字,我就馋虫四起口水如涌。这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其实它重点不在牛肉而在“面”。而这个“面”则在金城兰州的血液里骨髓里灵魂里。
      最近看到一些“拉面之争”的新闻,本宝宝委实有点郁闷,所以特来说道说道兰州牛肉面。这碗“面”,或广或狭,要细细说来,真让人有点“肉牛满面”。我不想说太多“台北牛肉面”或“加州牛肉面”,甚至什么“正宗兰州拉面”,特想说说“兰州牛肉面”。各位看官,请注意:兰州牛肉面,这五个字在一起才能组成一种地道的地方美食,拆开这五个字的组合,做出来的食物就不是兰州牛肉面的味道了。
      网上曾有词“肉牛满面”风靡一时,我在此借用来替换“泪流满面”,以突显“正宗兰州拉面”屡屡挑战“兰牛”的正派地位的行为。虽然同为“炎黄”,大家都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可如今牛肉面的“面”局有些难堪。可能“兰州牛肉面”的叫法一直没有个像样的官方推广,而“兰州拉面”的声名早已深入人心,故有如今“面面相争不可休”的尴尬“面”局。还有很多“牛肉面”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多数似乎都有争抢“兰牛”饭碗的嫌疑。当然啦,“大家都要吃饭嘛”!
      绕了一大圈,赶紧绕回来。敝人在此强调,兰州本地只有“兰州牛肉面”,没有“兰州拉面”一说。不管前面带上多少定语,像耳熟能详的“西北”、“正宗”、“兰州”,不一而足吧,反正都不是“兰牛”的“正派”。若非要有个称呼的话,对“兰牛”这一“名门正派”来说,那些前面点缀了华丽定语的拉面,有点像顶撞正派的“□□”、“魔教”,充其量不过是“异教徒”而已。那些“异教徒”般的“兰拉”,其实正是能把亲们吃到吐的拉面(想想真让人肉牛满面呢)。我们管那种面叫“拉面”就好,大可不必加上“兰州”一词。你把兰州烟装入中华的烟盒,它怎么嘚瑟还是兰州;你把中华烟装入兰州的烟盒,它怎么低调还是中华。兰州本来是个很可爱的姑娘,却让一帮“异教徒”给糟蹋了;糟蹋就糟蹋吧,人家骨子里还是兰州味儿。最适合那些“兰牛”以外的拉面名字,该是“青拉”,多数是青海回民(当然也有甘肃回民)开的拉面馆。真正到过兰州,吃过兰州牛肉面的朋友都该知道,兰州最有特色的美食就是兰州牛肉面,而绝不是外地人听到兰州后想到的“兰州拉面”。因为兰州除了“兰州牛肉面”外,很多人对甘肃的了解,仅在“甘肃是不是属于兰州”一类的层面,搅得我们那点地理常识彻底成了乱炖,不吃碗兰州牛肉面,那股气就会憋在心窝子里难受死我(想想这个也真让人肉牛满面呢)。
      “兰拉”的称呼来自外界,更多是由我们的邻居—青海回回—传向全国的。我们在外地吃到的“正宗兰州拉面”,多数是青海人做的。实事求是地说,那些所谓的“正宗兰拉”,让老板们赚了钱,但对兰州牛肉面的伤害很大。不管怎么说,“兰牛”也好,“兰拉”也罢,好像都囿于兰州名下。这既是兰州的幸运,也是兰州的大不幸。所以即便“兰牛”与“兰拉”争斗不休,可“两碗面”似乎都承认娘家在兰州。明知娘家在兰州,“两碗面”的味道却不像出自同一娘亲之手。
      兰州人过早就喜欢来一碗牛肉面,一碗“牛大”(或曰牛大碗)六块(过去只要三块五左右一碗),价优味美,量足管饱,有的店子还送小菜。那是名副其实的牛肉面,不管食客要的是不是加工牛肉面,厨师总会在面上放几片牛肉。中国菜一贯讲究色香味俱全,即便只是一碗牛肉面,也该有它的色香味。兰州牛肉面的“色”,一般表现为“一清二白三红四绿”;至于“香”和“味”,只有食客亲口品尝后得出结论。对兰州人而言,每早吃过牛肉面,一天的生活才算正式开始。兰州人每天过早吃牛肉面,更多像是一种生活仪式。跟兰州人比起来,在外地吃到的“正宗兰拉”,严格意义上说,绝非什么“牛肉面”,不过一碗普通的拉面罢了。要非有个“牛肉面”的称谓,那也是“没有牛肉的牛肉面”,更多时候可能不如一碗清水挂面。一碗清汤寡水的普通拉面,说起来跟一碗水煮挂面并无两样,除了汤上漂着几点葱花芫荽点缀出来的绿意外,你根本就看不到牛肉的影子。别问我牛肉去哪儿了!一旦吃过这样的“牛肉面”,偶尔打个饱嗝,你都能回味到一股腥味浓郁的葱菜味,食客因此对“兰州牛肉面”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才有了很多人吃兰州拉面几乎到了胃都快吐出来的囧地。不过,那些开拉面馆的商人倒也诚实,明知所卖面里不会有牛肉出现,起名就玩文字游戏,不叫某某牛肉面,而叫某某拉面。食客想吃牛肉也可以,但得额外付钱。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十块钱也有可能只买到五片牛肉,还是切得菲薄的那种水牛肉,夹起来透着光,几乎能看到对面的食客。可这跟“牛肉面”这种美食的名字压根儿不搭边。正宗兰州牛肉面必须用黄牛肉而绝非水牛肉!这个我敢打保票!
      我把第一次给牛肉面的时候,刚满十八岁,其实也不是给了真正的“兰牛”,而是在号称“天下李氏故里”的陇西吃到的“陇牛”。陇西距离兰州不过个把小时车程,现在交通更加便利,陇西人去趟兰州就跟吃碗面一样容易。兰州兴什么,陇西就得跟着兴起来。陇西人开“陇牛”面馆,不像其他地方人开拉面馆那样随意或带有“以邪压正”的气势,而是以尊重“正派”、承认“正派”、合作共赢为前提,然后再发展自己的事业。陇西人在模仿的同时,更尊重“原创”。“陇牛”的味道,自然比“兰牛”缺了点意思,可又比那些红遍全国的“正宗西拉/兰拉”绝对地道。光说没用,您有空得去亲自尝尝。我有机会去兰州尝到真正的“兰牛”味道时,已经二十来岁了。不吃不知道,一吃爽一跳。天下拉面味,无出“兰牛”者。至少我个人这么认为。作为甘肃人,不喜欢面食,就意味着“背叛”。
      我只管吃不管做,对“兰牛”的做法没有研究,只是道听途说了一点,不妨说给大家。兰州牛肉面,核心味道在于汤。汤无味,则面败。清汤寡水绝做不出回味悠长的牛肉面来。汤要用带肉牛骨熬制(需提前收拾干净),讲究配方的大厨,可能还要加入其他增味的食材和中药材一起熬制;一熬就得超过大半天,不把牛骨里面的精华熬出来,那汤仍跟沸水无异。汤要熬到乳白色、浓香味不断溢出,让外行看起来像是倒入牛奶调制而成,香味要能刺激起酒足饭饱之人再吃碗面喝碗汤也不嫌撑得慌的欲望。唯如此,那汤才算熬到了家。汤味之要,重在出“鲜”。“正宗牛肉面”一名绝非虚夸,真正是“熬”出来的。到过“兰牛”面馆的朋友都该看到过,拉面师拉完一碗面,手里往往会剩余一疙瘩面团,足够再拉一两碗面。这可能主要归于拉面技术需要,但同时不得不承认,做生意都靠精打细算。不过,这绝非兰州牛肉面“偷工减料”的例证。前面已经说过,“兰牛”量足管饱。
      这几年还有“两碗面”的名气越来越响,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这“两碗面”,一是“加州牛肉面”,一是“台北牛肉面”。前者带股“洋”味儿,真实味道还是中国味儿;后者无需多说是大陆牛肉面在台湾省的延续。昔在长沙,我跟朋友吃过“加牛”,一碗面二十五块钱,想吃别的小菜就得加钱,但味道确实逊。西安火车站跟前也有家“加牛”面馆,我也曾吃过一回,时日太久,那碗面没给我留下多少余味。至于“台牛”,我在杭州吃过,味道要比“加牛”鲜很多。“台牛”的味道更符合南方人的口味。看过古龙大师《笑红尘》后,我对“台牛”的印象好过“加牛”。古大师字里行间无不显出地道“吃货”的本色,绝不吝惜对“台牛”的溢美之词。我因此信任古大师对“台牛”的品赞水准。“兰牛”自成一派,既要从“正宗兰拉”的阴影中脱离出来,又要形成超过单纯拉面的知名度,还要提高官方推广的认可度,同时得积淀下富含底蕴的“兰牛”美食文化,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真是任重而道远。单就定价一件事,“兰牛”一碗面卖到“加牛”的价格,面馆老板们都会觉得对不起整座兰州城!可真要有那么一天,“兰牛”定是既牛气又洋气的。
      我外漂最想家的时候,就想吃碗牛肉面,既经济实惠又能填饱肚子。去吃面的时候,常常对“西北”、“兰州”、“牛肉面”这些词情有独钟,找遍所在的城市,也很难找到一家正宗的牛肉面馆,所以只好“攀亲认友”,走进青海回回的“正宗兰拉”面馆,来一碗清汤寡水面,以缓解思乡之情。吃过青海回回的“兰拉”,心里就会生出一股无名怨气,总觉得“兰牛”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我。至少,我没有吃到酣畅淋漓。乌鲁木齐南站旁的“某某牛肉面”面馆,一碗面二十块钱,味道仍在极力模仿“老坛酸菜牛肉面”,吃完以后很后悔,情绪也异常激动。但在乌鲁木齐南站附近,饭馆只有那么几家,你吃也好不吃也罢,跟周遭饭馆相比,人家“某某牛肉面”还算可以。那价格早已趋同“加牛”,服务和味道仍要不断努力。全国火车站旁的饭馆基本上都以“坑爹”为主,重价格轻质量,你爱吃不吃!不过,我记忆中兰州火车站附近的牛肉面馆,似乎要实诚很多,未知现在如何。
      “兰牛”在本土的发展差强人意,在兰州以外似乎力不从心。我的理解是“兰牛”醒来得太晚。老实憨厚的陇人,过去饿着肚子时,只管埋头吃饭,未曾想到“一碗面”也会迎来你争我抢的春天,如今稍稍吃饱了肚子,却发现自家的东西被人玩了“旧瓶装新酒”的游戏。饱饭后出现的“不适症”,恐怕不单单发生在陇人身上。如今变化日新月异,一觉醒来啥都变了。中国人都对此该深有体会。“兰牛”只是折射出了这种不适的某个侧面。
      国际合作讲究win-win cooperation,私人合作也该抱着实现mutual benefits的合作态度。“兰牛”和“兰拉”如今的“面”局,其实不是谁主导谁,而是认清形势、合力共赢的问题。“一碗面”端上桌,不单要能刺激食客的食欲,更得保证食客吃下去后不能反胃,以积攒回头客。如今的“兰拉”,非但刺激不了人的食欲,反倒能刺激人的情绪。想要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兰州牛肉面生态圈”,“兰拉”更该率先表态,而不是总给“兰牛”戴绿帽、穿小鞋。要真有本事,“兰拉”可以发展成“日拉”、“韩拉”的模式,彻底甩开“兰牛”,而不要再打着“兰牛”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
      “兰牛”和“兰拉”两碗面中间摆着一个“利”字,通力合作双方共赢的可能性显而易见。作为一个普通吃货,我也只能边吃边看。我脑海中有一个“味觉定律”:“兰牛”不等于“兰拉”;“兰拉”小于“兰牛”。这个“定律”也可作为全国的亲们吃牛肉面时的一个参照,被“兰拉”吃到吐,你不能把怨气撒到“兰牛”身上。你吃到肉牛满面,只怪阁下不识“兰牛”真面耳!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687940/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