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有碍

作者:薄荷貓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十四章


      又过了两日,沈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回朔京,她站在马车边同众人一一告别。
      端木泠叉着腰,大大咧咧道:“元娘,等我日后学好了医术,我就来朔京罩着你,谁敢欺负你,老子让他断子绝孙!”
      沈晏哭笑不得。
      阎不收捂着脸,一个劲地摇头说悔不当初,然后一把拎开端木泠,对沈晏说道:“小丫头,我们也算是相识一场,既是缘分老夫也不能小气。”他拿出一个瓷瓶,“这算是老夫的心血之作,虽说不能解天下所有的毒,但至少也能延缓毒药发作的时间,朔京算是天下名利漩涡的最中心,你要学着保护好自己。”
      他这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就凭萧瑀对她的在意,这丫头十有八-九是要嫁进皇室的,他虽然不在朝野,却也多少知道这朝堂之上不太平的,思来想去,最后挑了这样东西给她。
      沈晏珍而重之地将东西放进自己的袖中,又对着阎不收敛衽一礼。

      这时,一直闷闷不乐的萧瑀才慢吞吞地走上前来,见到沈晏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最后只能憋出一句:“你……要保重。”
      沈晏点了点头,对他微微一笑:“你也是,要保重自己。”
      领队之人走了过来,向着萧瑀行礼道:“殿下,马上就要启程了。”
      萧瑀张了张口,却最终什么都没说出口。
      沈晏提着裙子上了车,隔着窗朝他们挥挥手:“诸位再会。”
      端木泠也挥了挥手:“元娘,等着我来朔京啊!”
      萧瑀用力地挤出一个笑容:“……一路顺风。”

      沈晏笑了笑,放下帘子,车夫挥了挥马鞭,“驾!”
      马车咕噜噜地朝着朔京的方向远去。
      萧瑀看着灰尘中渐渐远去的影子,心中莫名地划过一丝慌乱,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失去。

      沈晏离开后没多久,阎不收也带着端木泠和他们告别了。萧瑀的周遭忽然就冷清下来,虽然他的日子和以前一样,练兵、打仗,偶尔和殷羽打打嘴仗或者欺负一下不太善于说话的霍将离。
      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朔京一共发来了三道密旨。很明显,因为战事焦灼,满朝的武将已然坐不住了。
      虽然宁国公并未发话,但前头试水的人不少。每日弹劾霍将离的折子简直能够堆满大半个桌案,甚至连萧瑀都受到了不少抨击。
      萧瑀前世在朝堂中经历过这一切,如今换了个角度来看,只觉得格外奇妙。

      大周以武立朝,太-祖待功臣恩赏有加,当年朝堂上站着的一半多都是武将。后来的高宗采取分化打压的方式,好不容易把武将的气焰压了下去,只是英年早逝。继位的惠帝性子软弱,竟被太后拿捏,若非几位武将忠心为主,只怕这大周的天下便要变了,打那以后,武将的地位就回复到了太-祖时期的样子。
      萧瑀的爷爷,也就是景帝,从继位之初便立志要收回兵权,集中皇权。却没想到折戟沉沙,竟然栽在了一个刚刚及冠的少年身上。

      这个人叫做谢祯,是宁国公府的一名庶子。
      与文官家庭注重嫡庶不同,身为武将的宁国公对自己所有的儿子都一视同仁。在这种情况下,谢祯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且得到了宁国公的重视,派人悉心培养他。
      谢祯十二岁入伍,据说他的容貌极盛,如女子一般貌美,且身量不高又瘦弱,初入军营,可想而知是吃了一些苦头的。
      然而三个月后,谢祯在军中比武时十战全胜,一时震惊了所有人。而在真正走上战场后,他的潜力才算是完全爆发出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连跳三级,升为偏将。
      谢祯此人不仅军事才能极高,为人也特别有魅力,二十岁继承了宁国公的爵位后,他的声望一时无两,几乎成为所有武将的精神领袖。
      亦是在这一年,兵部贪腐案曝出,满朝所有武将几乎都涉入其中,天下震惊。
      人证物证俱在,景帝雷厉风行处置了一批涉案者,收回了他们手中的兵权,谢祯被软禁在府中,严密看管。
      但紧接着,已经定案的涉事者竟然在狱中攀咬他人,一时之间吏部、户部、工部都被拖下了水,这个案子引发的漩涡远远超过了景帝的预想。
      就在这时,案子又发生了惊天大逆转,一名人证留下诬告的血书悬梁自尽,另一名证人在审案当天反水,物证更是被指出是造假。同时,来自边境各处的为宁国公谢祯请命的万民书被放上了景帝的案头。
      景帝这才恍然发觉,他本以为只要拔除了这些带头的武将便能收回兵权,现在却发现这些人在边境扎根之深,早已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不管是实力威胁,还是道义与民心皆不在己方,最终谢祯无罪释放,而负责审理此案的几名文官,却因此丢掉了性命。
      这一仗景帝败了个彻底,皇权与武将一系的关系陷入了最冰点。

      景帝去世后,谢祯扶持今上继位,两方的关系才渐渐和缓。只是矛盾仍在,裂痕也无法修复。双方都心知肚明,今上表面对武将极为宽容,却又立了继承景帝遗志的萧珏为太子,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暂时维持住了双方的关系,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萧瑀前辈子站在武将一方,并未觉得谢祯有错,反而觉得萧珏有些太过咄咄逼人。这辈子阴差阳错来了滇西,反倒有些理解了萧珏。

      萧瑀躺在校场上,喘着粗气看着天上明亮的圆月,心中一阵恍然,竟已经是中秋时节了。
      两个月之间,他给沈晏写了两封信,却都如石沉大海。后来战事越发激烈,萧珏在朝堂之上的压力也越大,他便也没有心思再去想这件事。
      今日,大约是看到月亮,他忽然就想起前辈子的沈晏来。

      沈晏与他十四岁定亲,十六岁嫁给他。
      刚成亲时的沈晏特别容易羞涩,但是哪怕红着脸也会直视着他的双眼听他说话,给他洗手作羹汤,替他缝制荷包。
      对于萧瑀来说,这是个非常新奇的体验。
      其实他一开始并不太喜欢沈晏,哪怕她是闻名朔京的才女,在赏花宴上衬得其他女孩黯然失色。
      然而婚后的沈晏出乎意料地低调,她收敛了她的文采和光芒。萧瑀本以为她是那种光彩夺目的女子,才发现她本性内敛,不过是为了如愿嫁他,才在赏花宴上拼尽全力。
      那时的萧瑀,名声真是不太好,比起太子礼贤下士谦和温柔,他傲慢跋扈的名声几乎是闻名整个朔京,不过他也不以为杵罢了,听到沈晏那样说以后,他第一次对这个女子产生了兴趣,觉得她真是非常有眼光。
      他们其实是有过一段十分美好的过往的,郎情妾意、琴瑟和鸣,只可惜这段日子太短了。

      萧瑀甩了甩头,将后面那些不好的回忆都甩掉,告诉自己,还有几个月,沈晏就会参加赏花宴,不管她会如何做,他都定然让她成为自己的王妃。

      就在萧瑀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遥远的朔京,沈晏坐在绣凳上,波澜不惊地绣着荷包。
      身后,沈灵均面色凝重:“元娘,你真的考虑清楚了?”
      “是,爹爹尽管去回复吧!”
      “但,这可是你的终生大事啊!”
      沈晏停了针,转过头来看着沈灵均微微一笑:“爹爹,女儿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
      沈灵均摇了摇头:“你自小与你姑姑亲昵,你若是嫁过去过得自然不差,只是……”他有些怀念地看着女儿那张与妻子极为相似的面庞,轻轻地叹口气,“元娘,爹爹只是不希望你后悔,你自小与你表兄一起长大,你可曾对他有过超出兄妹的一点情愫?”
      沈晏突然觉得鼻子有些酸酸的,她扑进父亲的怀中,含含糊糊道:“爹爹……”
      沈灵均好笑地拍了拍她的后背,“多大的姑娘了,还在爹爹怀中撒娇。”又感慨一声,“罢了,你既然决定了,爹爹自不会阻拦你,这便去给你姑姑写信,清阑的为人品性都是绝佳,你嫁给他,爹爹也就放心了。”

      沈灵均离开后,沈晏又坐着怔怔出神了好久,随后才如梦初醒一般,从梳妆台上拿过一个黑漆檀木盒子,打开后,里面放着两封信,虽然字迹并不算很好,但已然有了笔锋锐利的征兆,透着一股凛冽之气。
      沈晏将这两封信一一看过,想要扔进香炉里烧了又舍不得,纠结了这么多时日,这两封信依然好好地放在盒子里。
      沈晏将信纸一一抚平,看着萧瑀几乎是絮絮叨叨她走后发生的事情,不用闭上眼睛想象,她仿佛能看到他咬着笔杆,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的样子。
      他上辈子大半时间都在战场上,捎回来的只言片语无非也是让她照顾家中,对她几乎没什么话可说。
      沈晏不是不寂寞的,也不是……没有后悔过的。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仍是那个她深爱的人,是她心目中的英雄,只是这份感情终究有消磨光的那一天。
      萧瑀想弥补,她不是不知道,但每当她想起上辈子每一个孤寂的夜里,每一次流下苦涩的泪水,每一次心里头的绝望,她就退缩了。

      沈晏摸了摸脸颊,那上面早已是湿漉漉的,她轻笑一声,眼眸中一片决绝,两封信落在香炉上,火苗舔掉了上面的字迹,最终化为飞灰。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652403/2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