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繁华皆作锦

作者:顾锦衾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11章:所谓知己


      谈到知己,古代就有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的高风亮节;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之恩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悲烈行径。

      古往今来,知己好友之间似乎总以悲烈收场,但悲烈之中却透露出了友情的“坚贞”,如此浓烈的字眼,使得知己之间的份量变得异常沉重且弥足珍贵。

      历经沧海桑田,即使岁月的皱纹刻在了年轻时的容颜,一生知己永不相负的美好承诺却永远也不会改变。

      今生纵然你我相识于红尘俗世之中,也依然希望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彼此,从此以后岁月相依,灵魂相伴。

      三月春分,即使内敛如卞之琳,到了前辈徐志摩面前也免不了一番君子“切磋”。

      彼时,在一节英诗课上,徐志摩就像是伯乐一样发现了卞之琳的写诗才能。作为当时出色的诗人,徐志摩在文学届的地位可想而知,许多人挤破脑袋都想得到大诗人单独的指点。但年轻的卞之琳似乎只想“悄悄发而诗”,当徐志摩走到他面前问道:

      “听说你近来经常写诗,可否把你写的几首诗借给我一看?”

      徐志摩似乎看穿了这位学霸的含蓄和内敛,但他还是非常有耐心的问起他来。

      在大诗人面前,卞之琳是颇为不自信的,自然不敢轻易将诗作拿出来班门弄斧。但能够得到诗人指点一二又是人人都不想放弃的机会。

      于是,他便应承下来。之后,便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几首诗认真抄在纸上交给了徐志摩。

      那天,徐志摩像往常一样给学生上英诗课。下课之余,卞之琳观察四下没人,便将此前誊抄的诗作,庄重而又神圣的递到徐志摩手中,

      徐志摩接过来,认真读了一遍,眼睛里透露出对这位年轻人的无限赞赏。

      等过了几天,徐志摩去上海出差,特地将卞之琳的诗一起带上。到了上海便跟沈从文一起研究。

      沈从文看完这些诗以后,不禁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年纪轻轻,诗居然写得这么好。”

      没过多久,沈从文便给之琳写了一封信,信中毫不掩饰对这位初涉诗坛的年轻人的赞赏,还说他跟徐志摩商议将他的诗集结出版,关于名字也已想好,就用他其中的一首诗命名……

      卞之琳后来回忆说:“他(指徐志摩)把这些诗带回上海跟小说家沈从文一起读了,居然大受称赞,就分交给一些刊物发表,也亮出了我的真姓名。”

      作为新月社的重要诗人之一,徐志摩就像是伯乐对待千里马一样,对卞之琳有着慧眼识人的提携之恩。

      如此三位才子撞到一起,在文学方面,可谓算得上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以后,他们三位便成为了知己好友,经常相互往来通信,徐志摩和沈从文了解卞之琳当时处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

      于是,他们对卞之琳予以无限的指导和鼓励,又在他郁郁不得志时及时伸以援手。

      沈从文赞赏卞之琳:“他的诗即或表现到一种最高的德性,作品有不可磨灭的光辉………朴素的诗将来最大的成就或者应该归给卞之琳的”

      1931年5月25日徐志摩在写给卞之琳的信上说:“诗收到,以后如有,陆续寄我。”

      同年6月17日,又来信说:“《诗刊》第三期,我在动手编,要你至少三四首……”

      “在十日半月内,我盼望你有新作给我,请努力一下。”

      古今中外,才子们总是惺惺相惜的,互帮互助。徐志摩如是,沈从文亦如是。就连不易与人相处的鲁迅,遇见了翟秋白,也忍不住留下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当以同怀视之”的真情告白。

      本是冷落清秋的女子,张爱玲却遇得炎樱这样一位热情似火的女孩。情到深处,张爱玲也忍不住写下了《炎樱语录》给这段友情留下传世的珍贵的纪念。

      多么美好啊!能够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一个这样懂我的你,原本打算一个人孤寂的走尽人间四季,却不想在山重水复的日子里,你突然走进了我的世界,带来了众多柳暗花明。

      今生,遇见你真好。

      2020.1.30

      顾锦衾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586488/1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