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通往权力的路(二)
苦逼的刘邦顶了个皇帝名号,却只实际占有天下一半的土地,并且还是不富饶、不太平的那一半,还得在这一半土地上为100多号极有可能是白眼狼的功臣开辟列侯的食邑。。。真是皇帝家也没有余粮,鸭梨山大啊!
这时候,吕后出于她敏锐的政治嗅觉,洞悉了刘邦的心思。
刘邦事实上也只是一个人,不是机器。是人就会有感情,有弱点。
这些人如果不是碍着刘邦的路,威胁到他的安全,他何必杀他们?他难道不知道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坏名声吗?所以他理智上虽然明白这些人一定要杀,感情上却有些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跟他一起出生入死干掉项羽,他是有那么一丁点感情的。另一方面,他有惜才之心。还有一点,就是人性的共同点了。他想做好人,留好名声,不想做恶人。
没关系,吕后看透了他的心思,也看透了他面临的□□面,理解他的苦衷,愿意帮他做这个恶人。
汉11年春,吕后伙同萧何杀了韩信,刘邦“且喜且怜”。
汉11年3月,彭越谋反,刘邦平叛之后,将他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倒霉的彭越在半路遇到吕后,他以为遇上了救星,向吕后诉苦,求吕后为他求情。吕后满口答应,将他带回咸阳。可是一见到刘邦,吕后就对他说:“放彭越等于放虎归山。”刘邦深以为然,不仅杀了彭越,夷其三族,还将其剁成肉酱,传到各个诸侯国,让他们品尝彭越之肉。
同年,英布被彭越的肉刺激到了,十分害怕,暗中集结军队防范未然,却被人诬告谋反,刘邦亲往平叛。英布兵败,逃亡中为人所杀。
自此,汉初三大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为刘邦得天下流血流汗的昔日战友,尽被诛杀。刘邦高兴之余,也极为伤感。回京途中经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而击筑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此外,他还最后一次去拜祭了自己年少时的偶像,魏国的公子,信陵君无忌的坟墓。刘邦发达之后,每次路过大梁附近,都要特意去拜祭信陵君。信陵君叱诧风云,在战国末期合纵抗秦,使秦国不敢犯六国之时,刘邦还是黄口小儿。如今他击败强秦,击败了曾经约为兄弟的项羽,击败了曾一同流血的所有朋友,终于走到了权力的最高峰,也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他自知时日无多,便在这一次安排了五户人家,世世代代为信陵君守墓。
而吕后帮刘邦背负了恶名,赢得的,便是威严与权势。刘邦忘了,赏与罚是帝王的两大权力,两大利器。人们固然喜欢奖赏他们的人,厌恶惩罚他们的人,但大多数人对于惩罚的畏惧程度却超过了对奖赏的喜爱程度。吕后在群臣中的威严自此树立。
汉12年,燕王卢涫叛变。刘邦因在平息英布叛乱过程中旧伤复发,无法亲自出征,命樊哙率军讨伐。樊哙乃是吕后妹夫,出发后,刘邦听信谗言,担心樊哙与吕后勾结,可能在他死后有不轨的行为,于是临阵换将。
他采用陈平的计谋,决定以陈平的名义前往传召,在车中暗藏周勃,到军营中,趁其不备,斩杀樊哙。可惜人再强也强不过命。此计是陈平所献,也是陈平亲自去执行,可是陈平在路上就和周勃剖析利害关系,说:“樊哙吕后的妹夫。我们要是杀了他,吕后能饶了我们吗?再说他是皇帝的老朋友,说不定皇帝会反悔呢?不如我们把圣旨打个五折,把杀他改为活捉他,然后把他绑回长安,到时候让帝后自己去斗,自己去决定杀不杀。这样,谁也怪不着咱们。”周勃深以为然,依计行事。由此可见吕后积威之重。
然后,陈平押送樊哙走到半路,听到刘邦的死讯!真是好险!他摸了一把头上的冷汗,赶紧去向吕后表功。樊哙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秦汉英杰,至此凋零殆尽。
而吕后,开始谱写她人生的新篇章。
汉12年,高祖崩,太子刘盈即皇帝位,是为惠帝。惠帝17岁,年幼荏弱,吕后掌权。世间唯一能制约她,阻碍她的人去世了,吕后再不用遮遮掩掩,慢慢露出了她的獠牙。
前文说到陈平押送樊哙回京途中,听说高祖驾崩,丢下樊哙,赶紧往京城赶,走到半路,遇到使者诏令陈平和灌婴驻守荥阳。陈平当然不会抗命,不过他接诏之后,马上继续往京城赶路,向吕后解释加表功去了。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高祖驾崩的消息,被吕后瞒了四天才公告天下。吕后秘不发丧,所为何来?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死后,四日尚未发丧。吕后与审食其密谋道:“高祖属下那些将领,原来都和高祖地位相当,后来高祖当了皇帝,他们侍奉高祖,已经很不乐意了。现在再让他们侍奉少主,他们怎么可能服气?不趁机干掉他们,天下不会安定。”
他们密谋的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就有人把这事告诉了曲周侯郦商。于是郦商就去找审食其,跟他说:“我听说皇帝已经驾崩了,而吕后秘不发丧,打算趁机计杀诸将。这可千万使不得呀!现在陈平和灌婴领兵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燕地和代地,要是他们听说皇帝驾崩,而诸将被杀,一定会心怀疑虑,合兵杀回关中。到时候,大臣们在朝内相应,诸侯们趁机造反,天下就亡了。”
审食其一听有理,就赶紧告诉了吕后。由于高祖命陈平计杀樊哙是秘密,郦商可能不知道。但吕后是知道的。而陈平献了策却不执行,这一点吕后又是不知道的。所以吕后一想,郦商说得有道理呀。这四个人里,她可以信赖的就只有樊哙,结果刘邦为了防她,还派人把樊哙杀了。剩下的,陈平是个滑头,无所谓对谁忠心。周勃肯定不是她吕后的人,灌婴跟她不熟,还真是没把握能制住他们。于是只好作罢,公告天下高祖的死讯,并大赦天下。
说到这里,又绕到对诸侯的钳制问题上来了。
刘邦生前,拼尽全力,解决了势力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他的方法是这样的:
汉5年发生了几件大事。首先是赵王张角去世,其子张敖即位,刘邦立刻就将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其次是燕王臧荼由于是项羽旧部,本来就对项羽旧情难忘,听说刘邦在清理一些民间项羽残部,就大发神经,宣称要造反。可是他又光打雷不下雨,搞得天下人都知道他要造反了他却啥都没干啥都没准备。所以刘邦很容易就摆平了他。臧荼被斩首示众,其子臧衍逃往隔壁的匈奴。由于燕国身负防守匈奴的重任,也不是啥肥沃的好地方,简而言之责任大利益小,刘邦就派他的发小卢绾任燕王。
同时,汉5年末,刘邦对韩信花言巧语,用富贵还乡诱惑他,将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原来由韩信占领的齐国空出来了。这是一个肥的流油的王国,有70余城,几乎就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的完全版。更重要的是,这几乎是刘邦在关东唯一的一块地,是他得知关东消息,遏制关东局势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棋子,所以不仅要派自己人接管,还要派绝对可以信任的人。
可惜他家穷了不知道多少代人了,人丁单薄。此时,他的儿子中,只有长子刘肥成年或接近成年了(刘肥的出生年份不详)。他的亲兄弟中,大哥早死,只剩二哥刘仲和异母弟刘交,以及几个堂兄弟。侄子也没一个成年的。
于是乎,汉6年,刘邦派自己的庶长子刘肥去任齐王,拣了这个大便宜。
与刘肥封齐王的诏令一起下达的是高祖封自己的二哥刘仲为代王的诏令。代国是北方边境重地,身负防御匈奴的重大责任。可是刘仲毫无军事才华,汉7年匈奴入侵,刘仲弃国而逃,刘邦大怒,削其王爵,贬为合阳侯。同时,封自己的爱子9岁的刘如意为代王。当然刘邦不可能舍得让刘如意去就国送死,于是命列侯陈豨统率代国军队。
汉6年,高祖决定先捏软柿子试试水,让韩王信挪到山西去打匈奴。据说韩王信被匈奴包围之后派使者向匈奴求和,汉朝的救援部队因此对他心生猜忌,他害怕,就直接逃到了匈奴。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刘邦就将它由王国改成郡,自己统治。
汉6年,高祖算计了韩信,将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由于楚国辖有6郡,富饶广阔,离京城又较远,不易控制,于是刘邦将它一分为二,成为新的楚王国和荆王国。分别分给自己的异母弟刘交和堂兄刘贾。此二人皆是能征善战之人,在楚汉争霸之中建立了赫赫战功,刘邦让他们守楚地,与防备淮南国有很大关系。
汉9年,刘邦借机将自己女婿张敖的封地夺了回去,将自己的爱子刘如意由代王改封赵王。
汉10年,列侯陈豨因害怕被诛而反,自立为代王。汉12年冬,为樊哙所杀。于是刘邦立了不怎么重视的四子刘恒为代王。陈豨这次谋反不成,顺带着还把倒霉蛋韩信拖下了水,吕后趁机杀了韩信。倒霉蛋彭越也在这一次事件中,让刘邦找了个借口借题发挥,并被人趁机诬告谋反。
汉11年,刘邦命使臣偷袭梁王彭越,将之逮捕。后被刘邦与吕后一搭一唱,不仅被夷灭三族,彭越本人还被剁成肉酱,分赐给各路诸侯品尝。同年,刘邦封五子刘恢为梁王。
汉11年,淮南王英布被送去给他品尝的彭越的肉酱刺激到,因害怕而暗中集结了军队。被人诬告要谋反,为自保,于是起兵造反。汉12年兵败身死。刘邦因此封七子刘长为淮南王。
汉11年,刘邦在原韩国封地上又加了一郡,成立淮阳王国,封六子刘友为淮阳王。
汉12年,燕王卢绾因害怕遭受兔死狗烹的命运,在陈豨谋反事件中故意放了他一马,被刘邦知道,更加害怕,联想到韩信和彭越的命运,不敢入朝自辩。刘邦断定他谋反,命樊哙出征,卢绾逃入匈奴。刘邦幼子刘建被封为燕王。
于是,在刘邦逝世前,异姓诸侯王除了弱小的长沙王,都被诛杀。整个过程中,由于刘邦拥有皇帝名分,所以拖得时间越久,天下人认同他为皇帝的程度会越大,异姓诸侯王造反的氛围越来越淡薄,而刘邦再在期间一个一个拔出他们的势力,用自己的亲人代替,占据有利地形,实力越见强大。而诸侯王在这种氛围中,也会越来越安于现状,野心越来越小,越来越难以相互联合,最终被各个消灭。
而吕后在主政之初面临了与刘邦一样,甚至比刘邦更糟的局面。
刘邦为了抗衡异姓诸侯王的力量,不得不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对刘邦来说,这些刘姓诸侯王,大多数都是他的儿子,少数是他的兄弟和侄子。他们的荣华富贵都得自于他,是不可能背叛他的。重用他们,分封他们,对于巩固他的权力和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高祖12年,刘邦去世之前,共分封了9个刘姓诸侯王,加上长沙王,此时天下共有10王国。这10王国辖有39郡,而中央只辖有15郡(由于郡县改制,此时天下共有54郡,与汉5年的时候不同)。
所以高祖死后,吕后面临的问题是:
1.高祖死前解决了异姓诸侯王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全部问题。许多开国将领连经历过秦末大乱和楚汉争霸,从血和火里走出来的刘邦都不怎么服,当然更瞧不上从没带过兵个性又软弱的新皇帝。
2.那些刘姓诸侯王,对于刘邦是助力,对于吕后未必是。他们都是刘邦的儿子,理论上都有皇位继承权,他们可以无条件的尊敬和拥戴刘邦,不代表他们也会同样尊敬和拥戴他们的兄弟刘盈,尤其刘邦身前数次公开表达出不满意刘盈,要废掉他,这极有可能会给其他儿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认为刘盈的皇位本来就不该是他的。如果有能力,他们极有可能会打着遵从高祖的意愿的旗号,将刘盈赶下台。
3.最可怕的是,第1种人和第2种人勾结在一起。
4.之前刘邦一直对吕后多方防范,吕后手中根本就没几个拿得出手的心腹将领,一旦天下有变,她根本无法应付。
5.综上所述,刘姓诸侯王对于吕后的意义,和异姓诸侯王对于刘邦的意义,没有什么差别。吕后所面临的情况,与汉高祖在汉5年所面临的情况差不多。
那么,吕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摆脱这种困境呢?答案是,跟刘邦同样的方法。
她利用中央和嫡母的身份,一个个除掉刘姓诸侯,尤其是对刘盈的皇位有威胁的刘邦诸子,同时尽量快速扩张自己的势力,任用不会背叛自己的人,即吕氏族人。同时,安抚天下,营造安定的氛围,用这种氛围去淡化人们造反的想法,形成一种可以巩固惠帝皇位的精神或者说舆论力量。
吕后和刘邦都是合格的政治家,都看得清天下形势,因此,才能在诛杀异姓诸侯王的事情上高度默契。现在,为了巩固权力,她只能采取跟刘邦对待异姓诸侯王同样的方法。
从惠帝元年开始,在她主政的15年里,对于刘氏宗族而言,无异于被迫参演了一出——死神来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