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半轮秋

作者:陌湘萘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把栏杆拍遍


      初识辛弃疾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篇《清平乐·村居》,那时老陌并不晓得他的人生是那样“浓墨重彩”的,所以提及他所在的时代我想到的是范成大、杨万里。
      P.S.巧合的是这三位南宋词人早年致仕,晚年却都在家种地,是以老陌对南宋最初的印象就是几十首《四时田园杂兴》,以致于后来学了历史我的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上了中学之后老陌才接触到辛弃疾的《破阵子》,再加上多少知道了一点金宋乱世的历史,于是每每提起辛弃疾恨不能穿越时空亲自提枪上阵去收复山河!
      加之中学时代宣扬的大多都是陆游、岳飞等抗金志士,所以老陌对南宋的印象就跟清朝差不多,这也导致了老陌并没怎么去了解过宋朝的屈辱史——反正就是“憋屈”,不想多提!
      再后来学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稀里糊涂得出他被誉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是名副其实的结论——稼轩写词用的典故是真多!他也是真有文化!
      本以为辛弃疾会像老陌之前学过的那些词人一样渐渐被还给语文老师,没成想后来偶然接触到了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老陌读完很是震惊!
      直到那时才终于将辛弃疾单独“拎”出来仔细研究了一下,诚如后来在大多品评诗词的作品中看到的那样,辛词自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词风充盈着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之志,婉约言愁之中总是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他当得起“刚健壮阔,境界雄伟”之说!
      震撼过后老陌又重读了几遍,再加上后续补充的资料,我这才知道“把栏杆拍遍”其实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而梁衡先生用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探索了辛弃疾是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梁衡先生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强调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至此,老陌对于辛弃疾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了梁衡先生所评说的“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加之老陌又恰好读到了《人间词话》,“俊伟幽咽,固独有千古。”加深了老陌对稼轩的惋惜与同情。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每每读到稼轩的词作我总是忍不住唏嘘,想他满腔英雄热血却无奈化作片片飞花落去,壮志豪情铁傲骨,然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P.S.这时再读《清平乐·村居》其实是有些苦涩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正如清代的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老陌真心同情南宋的那三位词人,并且也忍不住自嘲年少时的几分天真。
      但是!老陌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宋朝强敌环伺,边疆战事不断,而朝廷又重文轻武,国人虽则富足安乐,却时常忧心不已。”这种情绪里,通过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老陌才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任何英雄豪杰都无法脱离时代的大背景大环境,与其沉浸在那种感伤的情绪里倒不如透过历史去看本质:为什么养兵却不看重?为什么要提倡文治,重文轻武?当时的执政党都没血性的吗?!
      其实,晚唐五代的逆流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为了不再蹈唐末五代覆辙,“重文轻武”是渐渐裁抑军人跋扈之气的最好办法;养兵而愈不得兵之用的烦恼当时也很让执政党头疼的,再加上文官数目同样在逐渐增多,一方面“冗兵”,一方面又“冗吏”,王安石变法又一直卡卡顿顿,宋朝弱了转贫,贫了又转弱,政府实在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再说国防资源,宋代是真惨,骑兵所需的马匹当时只有两个地方有:蓟北之野和甘凉河套一带,偏巧一个在辽国手里,一个在西夏手里;精良的铁矿也在东北塞外,宋代是真弱,打不过人家……
      综上,老陌觉得稼轩的怀才不遇其实是那个时代的“通病”,全怪皇帝老儿真的有点冤,而且后来为啥范成大、杨万里这些才子晚年都跑去种地也是可以理解的。
      P.S.诚如钱穆先生所言,“兵无用而不能不要,并始终在国防无办法状态下支撑。”从军的自然辛酸;“幸而还是宋代特别重视了读书人,军队虽为整理好,而文治方面仍能复兴;以此内部也还没有出什么大毛病。”稼轩最终以文为业其实也是一种幸运。
      后世的我们有幸读到稼轩之词又何尝不是幸运?他的词“多现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悲歌击于长空,震人心魂,这是他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气势雄浑,通透爽落,雄壮处如大江奔流,恬静处如月色清幽,开阔处如天高云远,沉婉处如柳静风清,宇宙之大,蝼蚁之微,无所不能及。
      ……
      辛弃疾,这个名字背后实在有太多的故事,纵然老陌在落笔之前一再告诫自己定要“平静客观地检讨中国文化”(语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每每念及稼轩总是不由自主地“有失偏颇”,故而本文论述多少还是带了几分个人感情,然老陌转念一想,“(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于是便也释然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530764/9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