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关于鲁迅先生及<<狂人日记>>
很久不读鲁迅了.
还记得小时候对鲁迅先生简直是恨得咬牙切齿,其实也不能全怪我,又有几个小学生会喜欢先生那些拗口又必须背诵的文字呢?后来念了中学,碰上了两个真正喜欢先生的老师和一群真正尊敬先生的”文友”,于是才开始真正的读懂了一部分先生,也许只是一小部分,但这仅仅的一小部分,已使他成为我心中的一座雕像.
再后来,念了一所纯工科的学校,又读了一个纯工科的专业,就真的少看严肃文学了,手上偶尔的几本小说,大多也是金庸古龙,不再是先生.
但并不是说,我已经忘却了先生.
事实上,如伏契克所说,”木偶终会腐烂,而雕像却会永远闪光.”.而先生,正是我心中永远闪光的雕像.
之所以不读先生的书,只是觉得读先生的东西,永远是必须正襟危坐,用心去感受的,若不这样,便是对先生的不敬,甚至亵渎.
也许我有这种想法,连先生本人也会笑我迂腐吧,但我这样做,并非出于盲目的膜拜,只是先生的作品中有太多太多的沉重,严酷得让我不敢轻松,不敢随意。
《狂人日记》也是如此。
坦率的说,《狂人日记》并非我最喜欢的先生的小说,也许我觉得它少了《药》那种沉重得透不过气的凄绝,少了《伤逝》和《孤独者》中那看似平淡却又无比浓郁的悲伤,更少了《阿Q正传》那种灰色的诙谐和欢笑中的残酷,但它仍然出色。
在我看来,《狂人日记》是先生小说中少有的直接表达一种情绪的东西,虽然是借“狂人”之口,“语杂无伦次”也好,“多荒唐之言”也罢,却也确确实是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情绪,一种疯狂中的痛苦情绪。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封建统治下的窒息,从狂人疯狂的恐惧中传达出来,强烈,真诚而痛苦。
但若只有这种强烈的苦痛,那就还不完全是先生。
事实上,《狂人日记》中表现得更多的,依然是希望。
有时候,连我也会觉得先生太残酷,为什么要让那么美好的子君死去,为什么让阿Q无法画好那最后的一个圈,为什么夏瑜的坟上那花圈还是为了“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只是,在《狂人日记》中,希望却是有的。
虽然”不能想了”,虽然”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虽然”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但在最后却依然有一笔:”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我不想去追究什么先生早期的”进化论”思想,只是很高兴看到先生笔下的希望.
因为总觉得,希望是不可以抹杀的.
似乎扯了很多,不知超字了没有,又是信手写来,也谈不上什么谋篇构章,真是见笑了.
先写倒这里吧!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