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善恶
读过江国的作品以后,就开始对日本文学感到厌倦,不是内容,而是文字,想来是翻译的原因,毕竟不是母语,无法享受到语言的秀致内蕴。以至于,当代日本小说在眼中皆一个调调,看似厚重,实则轻飘。大江健三郎除外,尽管他的小说枯燥的令人头痛,又常常难懂到半途而废,不过文字的确是沉甸甸的,坚硬的程度不下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建起的细致房舍。也就固执的认定,惟有一本《源氏物语》具有古典之美,如诗如画。
其实不然,芥川龙之介的文章中也具有那样的美感,比方《芋粥》一文里面提到的冬日山林景色,风光无限犹胜仙境。此外,他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也极其细腻,读罢久久难忘,尤其是禅智内供对自己鼻子的态度,长长短短、短短长长……可惜,芥川的作品都是短篇,无法看到像《源氏物语》那样的一部平安京时代的史诗。或许是换成了长篇,那种矛盾挣扎便不会如此简洁冷峻到尖锐刺骨了。
他在夏目漱石非常激赏的《鼻》一文中说:人的心中有着两种相互矛盾的感情。当然,人都有恻隐之心,都会同情别人的不幸。但若不幸的人有办法挣脱那个不幸后,人们却又会感到有所不足。稍微夸张点说,甚至会希望那个不幸的人,重返同样的不幸困境中。而其在不知不觉中,虽然是消极的,人们会对他怀有敌意。
不知道人性是否真如他描述的这般恶,灿烂千阳下是无止尽的地狱黑洞,可从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果然是绝望。社会冰冷而残酷,人与人之间有的只是猜忌、利用、嘲讽……就算是出自原始的感情,也拿来作为生死赌注。相信最后的袈裟是被盛远给杀了,为那人生中唯一的一次爱情而殉葬。无法忍受轻视的目光,又无法摆脱欲望的纠缠,只能选择放弃那罪恶涌动的源头:生命。代丈夫渡左卫门尉去死,至少,会赢得片刻的尊重吧。
人心诚然与无明的黑暗一样
但更如烦恼之火,注定要燃烧直到减熄
袈裟是没有了烦恼,借助盛远之手,那留在世间的盛远呢?别忘了,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认为杀了那个他不憎恨的男子之后,就可以不再被烦恼侵蚀。原来竟错了,烦恼无法驱逐干净,因此,平中才会痛苦的呻吟,在呻吟声中,烦恼而亡。这是无形的折磨,每个人必经的红尘劫难。达官显贵如是,得到高僧如是,贩夫走卒亦如是。众生平等。
也许,芥川龙之介太关注社会的丑恶现象,以至于他的作品读来不见任何美好,似乎人生毫无希望可言,活着,就是受罪。正如他笔下的那一座长期失于理修的城楼:罗生门,颓败之后,立刻显得荒凉阴森,许多无名的死尸,也被拖到此处丢弃。年积月久的,在人们心中就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深刻印象。
被大雨困在这里的长工,面对茫茫未知的前途,不知所措。是被雇主解雇了的今后生活无所依据,才会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寻求一条生路,做盗匪,没有选择余地。可他又是懦弱胆小的,没有足够的勇气来支持自己,所以他在看到城楼上那位老太婆的所作所为时,才会挣扎。那善恶的对抗,左摇右摆……为了生存,他最后的选择依然是向恶的。
难道这就是人性吗?不是不可怕……为了生存的彻悟,是不择手段是草菅人命是甘入魔道……良心?良心一如空气,在天平上毫不压秤,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就是《罗生门》,纵然善恶不定,仍是鬼魅聚居的地方。同名电影有着内在那善恶心性的灵魂,讲述的却是芥川的另外一部作品《竹叶中》,都说这是当代电影大师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但因过了半个多世纪,实在不能耐着性子一口气欣赏完毕。最为震撼的一处,是那云游的僧侣说:如果人们不相互信任,这个世界跟地狱又有什么分别呢?
是呀,若非各自的心魔作祟,金泽武弘和真砂说不定会互相谅解,虽遭遇了不幸,将来也可以得到幸福。偏偏她看到的是无法开口的丈夫将他所有的心意全倾注在那刹那间的眼神中,而且在那眼神中闪动的并不是悲愤或伤心怜惜,而是轻蔑、阴冷的轻蔑眼神。而他,看到的则是妻子似乎从陶醉中抬起她那张瓜子脸,从未有过的美丽动人去迎合盗寇的要求。两人各怀鬼胎,带着疯狂的毁灭快意,一起走向悲剧的彼岸。
同样一件事情,却有着三种不同的解析,不能不说人心难测。所有的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说着真相,可究竟哪一种真相是客观的?真砂无疑是受害者,那金泽武弘呢?另外,通过多襄丸的供词,也知道了这位盗寇自有着一股侠气,他对金泽武弘能接到他二十招以上是感到敬佩的,岂不像中国古代乱世中的草寇?某些时候,也是英雄,不过要看时势罢了。
自黑泽明执导的《罗生门》在国际上获奖后,罗生门三个字更成了华语地区对于扑朔迷离的、各方说法不一的事件的代名词。相较于原著,更是喜欢黑泽明的电影,因为影片的结尾处将芥川思想中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面前豁然开朗,一片光明。终于等到了雨过天晴,樵夫决定收养那个被遗弃的婴孩儿,抱着他走向了夕阳深处。
要是没有这最后的一笔,肯定看的人郁闷至极,就像芥川的小说,篇篇压抑的透不过气,社会的缩影已然如此,那社会要是什么样子?一边读他的小说,一边就在想:是不是故事体现的东西都太黑暗了,他才会选择自杀的不归路?!每日里的所思所感,善与恶的此消彼长,终结成了沉重的枷锁……
为什么不能像他借俊宽的口说出来的学会笑呢?
既然知道三界一心,便赶紧先学会笑吧!为了学会笑,必须先纠正傲慢的错误。释迦牟尼就是为了教众生笑,才来到人间的。即使在大般涅磐时,摩诃迦叶不是也笑了吗?
或许,这不过是绝望中的苦中作乐。人生本就是苦,学会了笑,那乐也不过就是自欺欺人的障眼法而已。百年光阴,弹指一瞬,一切都是徒然。不禁想到了《好了歌》,最终皆为黄土一坯,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