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含香的故事(三)
阿里和卓早就想除掉蒙丹了,只是含香寻死觅活地拦着,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如今含香自己改变了态度,这让他非常高兴。他不知道他的女儿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只当是真主显了灵,将含香从歧途上拉了回来。再次入住驿站之后,阿里和卓没有继续在赵秀芳的院门外设置岗哨。赵秀芳立即发现了这个变化,她也很高兴,她正要抓住这有限的几天时间为黄河上的生死之赌做些准备。
赵秀芳找到了一个驿卒,告诉他自己对陕北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央他找一个见多识广的女人来为自己说说故典,他和那个女人可以各得一两银子作为酬劳。驿卒很高兴地推荐了自己的母亲,不多时便带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赵秀芳从老妇人这里得知,这个驿站距离黄河渡口只有四五日的路程,渡河之后便是山西的碛口古镇。听见老妇人说那一带水流湍急,赵秀芳的心里很有些欢喜。
走了五天山路之后,回疆的队伍到达黄河岸边,老妇人并没有说错,这里确实水流湍急。出乎赵秀芳意料的是,渡口有专门接送过往官员的船只,进京朝见的阿里和卓同样有资格乘坐。官船比摆渡的民船大了许多,前后和两侧坐着十几个船夫,赵秀芳只能与众人一起坐在船舱里。此时中午刚过,才走了半日的路程,赵秀芳可以断定,有身上的香味做指引,她不可能成功地从住宿的驿站奔回黄河边。“只能进宫了么?”赵秀芳咬着嘴唇,闭上了眼睛。
到了山西境内,赵秀芳越发频繁地向土著们询问中原的风俗。从这些妇女的口中,赵秀芳毫不意外地听到了这个年代的人对歌舞倡优的极度鄙视,男家向女家求婚的风俗也多次被提及。这个过程中两个姑娘始终在场,看见他们目光里流露出的惊讶,赵秀芳很满意。朝拜队伍里不止三个女人,这两个姑娘会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让阿里和卓从别的途径听到这些风俗,效果肯定比自己直接去说要好上许多。她在本来世界的时候可不是艺术专业的出身,哪里会跳什么维吾尔族舞蹈,这个节目必须取消。
队伍到达保定之后,赵秀芳向阿里和卓提出了这个问题。阿里和卓也听见了众人的议论,同意了取消献舞的建议。但对于赵秀芳提出将含香献给太后,阿里和卓不能理解。“父亲,这里的男人娶妻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尊贵的皇帝也能不例外。直接把我献给皇帝,太后会不高兴,因为我们蔑视了她对儿子婚事的决定权。皇帝也会担心冒犯太后,很可能拒绝我们。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对皇帝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不能触怒她。先把我献给太后,再由太后许配给皇帝,那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赵秀芳极力向阿里和卓解释,这是取得为了更好的联姻效果。阿里和卓还是有些犹豫,他担心太后会有别的打算,比如将含香许配他人。
离开保定之后,队伍的行进速度加快了许多,不过三两日就到了北京郊外。理藩院的官员早已在城外等候了,见面寒暄了一回,阿里和卓向他们打听起了往年藩部朝拜的旧历。这也是赵秀芳给他的建议,阿里和卓很容易地接受了,他也很想知道他这一部人马在皇帝心里的分量。赵秀芳听到了史籍上记载的种种制度,也听到了去年一个名曰巴勒奔的西藏土司朝见的往事,还听到了乾隆允许他们按照巴勒奔的例朝见的旨意。
得知皇帝如此看重他,阿里和卓很高兴。到了馆驿之后,他兴致勃勃地准备进宫。“父亲,这万万使不得!”当着几个重要随从的面,赵秀芳提出了异议,“蒙古人跟皇帝代代结亲,又为皇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都没有享受这样的恩典,我们却享受了,他们怎么可能不妒忌。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了,回到西疆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忽然多了很多仇家。况且皇帝都是善变的,一旦他后悔了,他就会怨我们为什么心安理得地享受本来不该享受的荣耀,这又成了我们的罪过。”
为了说服阿里和卓,赵秀芳还向众人讲了宠妃给了皇帝一个剩桃子的故事。阿里和卓并不相信赵秀芳的话,但同来的随从们相信了。他们用维吾尔语从各种角度滔滔不绝地向阿里和卓陈述不能接受这个恩典的理由,赵秀芳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不过阿里和卓显然是被说服了。赵秀芳再次提出了将含香献给皇太后而不是皇帝的主张,随从们早已听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风俗,对赵秀芳的主意很赞同。对于阿里和卓的担心,他们心里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只要皇帝能相信回部的诚意,他们能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含香究竟是嫁给皇帝,还是嫁给别人,或者在太后身边做一个侍女,都不重要。
在随从们的坚持下,阿里和卓接受了赵秀芳的建议,毕竟这跟他来北京的初衷并不矛盾。维吾尔人诚惶诚恐地向理藩院的官员请求按照旧例朝见,乾隆对这些蛮夷不识抬举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同意了。“阿里和卓能把私奔七次的女儿献给皇帝,那是他自己愚蠢,并不是维吾尔人个个如此。至少那些随从们都是正常人,而且他们知道怎么说服阿里和卓。”赵秀芳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虽然伺候钮祜禄氏也是一件辛苦的差事,但这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结局。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