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存世间,妖在何处?--评《狐妖》

作者:V

作为一篇千字短文,《狐妖》于字里行间尽显其简捷之风,开文短短百余字,不仅勾勒出故事的整体框架,而且聊聊数笔便将人物的性格特点铺展开来,形像风姿,跃然纸上。
“这批白瓷胎质坚致,釉色洁白,赛银胜雪,虽不及木家新瓷的冰玉之姿,却也别有风味。”
“她心下宽慰,吩咐了若干事宜便转身离去,留下丫鬟柑儿打赏众窑工技师。”
开篇不久,一个温柔贤惠聪颖能干的少夫人形象便被作者用简单的笔墨和生动的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然后笔锋一转,佟家瓷窑的帮工和仆人们的随口而谈传达出另外两个信息:
1、最近外面闹狐妖闹得厉害;
2、大少爷不管事,少夫人终于操劳,二少爷佟川虽有能耐,却不得空间施展。
于是矛盾由此埋下,那么狐妖到底是谁呢?作者选择以柑儿的视角来描写大少爷的装怪过程,然后故事进一步发展,变故突生,大少爷入狱后失踪(实则被杀),少夫人与二少爷通奸,两年后二人结合,“祖上基业仍是欣欣向荣。”
故事至此结束,写过文章的应该都明白,短短一篇千字文,在表达故事时候受篇幅所限,很多场景与细节都不得不省略,而在省略细节之后又不至于影响人物塑造和悬念设置,就需要作者对文字的驾驭力和对故事的把握力。看过紫色不少的短篇,其中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祭夏天的祭文,短的文字,跳动的场景和深切却冷淡的感情表达。而这篇妖狐,更偏重情节的诡奇。可以说,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文字,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但仅仅是讲故事么?也许并非如此。
有人说,观文贵在知其意,那么此文的“意”在何处呢?抛却急于看结局的想法回头重读,才发现作者竟别有一番深意,首先是标题——狐妖,让人难免以为是像聊斋那类描写人与妖的风花雪月,可是狐妖何在呢?通观全文,所谓的狐妖不过是人们的谈资及一段狐尾,可是大少爷又因一时游戏,为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断了性命,不禁让人感叹——世间有狐,人心有妖。
那么是什么让人心生妖魔,我想便是“不足”。少夫人不足,因为她的丈夫不务正业,其日夜操劳,以致心生怨念。她要的也许是一个能够主事的可以依靠的男人,而不是一个只知玩乐的男孩,于是爱她的会哗众取宠讨她欢心的第一任丈夫成了她的牺牲品;二少爷不足,因为他虽有才能,却无用武之地。共同的利益让两个“不足”的人凑在一起,于是心中的妖胎渐渐长大成形,伸出利牙尖爪,像真正的妖魔那样开始害人,而且不着痕迹。
不禁唏嘘:世间本无妖,人的不足多了,于是有了妖。可以说妖在人心,妨不胜妨,不知怎样才能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看尽这人间的虚实真伪,还我一片无妖无魔的清明世界。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贺生文
  • 所评章节:1
  • 文章作者:2046连环坑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6-03-30 17: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