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梦

作者:hzx

喜欢上三国,沉迷于里面的刀光剑影,权谋角逐,英雄美人,名士风流。其中最让我为之感动涕零的人物,首推姜维。“忠义孤臣枉痴心,一朝泪湿满头白”,当白发的老将军在秋风中解下头盔,数十年光阴刷然而过,当年那个“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的麒麟儿,一朝梦醒,才赫然发现青丝已变白发。十年师徒之情,换了他一生的执着九伐中原,,至死不悔,是否会觉得一朝相逢便视之如师如父太过轻易。然,这世上本就有一种人,道左相逢便是让人从心底折服。凭己一身,便足以让千万人为之效死。“此计不成乃天也”,对姜维来说,最后无论是自杀还是殁于乱军,都是一个好的结局,天水的麒麟终究不可能在凡尘中苟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算是明知天下大势已属渺茫,却始终不改一颗向北之心。亮用法苛严,却“赏无有人不公,惩无有人不服”,国内大治,百万蜀民甘心为之效死。“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莫有过于是”,可见孔明大才。尤其让我倾服的是,诸葛孔明和黄硕的爱情,与容貌,地位,世俗无关,求的只是志向兴趣的相投和两心的相知。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黄硕那样聪明的女子为之束缚吧。当诸葛亮星陨五丈原的时候,几天后得知消息的黄硕吐血而死。这样生死相随的爱情几千年后仍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沮授。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他,初次会面制定袁绍集团战略方针并最终依此而行而占据河北的是他。当官渡失利,逃走失败的他面对曹操的劝降,义然蹈水自尽,宁沉于滚滚波涛,不做变节之人。河北多义士,信然斯言。陈宫。下邳城破,当曹操在背后大声疾呼“公台”,陈宫却绝然不顾,走向行刑台,徒留给他人一个背影。陈宫跟随曹操犹在二荀之前,曹操征徐州,将后方留守便托给陈宫和张邈。君臣间的信任,不可谓不深。但是,只要越过了那条线,至交也可以变仇敌。曹操屠徐州,杀边让,陈宫便叛了他,和张邈一起几乎把曹□□到了绝境。非是不重视和曹操之间的君臣之情,然,当曹操屠城的刀挥下时,陈宫便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当下邳兵败,陈宫指吕布叹息道,“若非此人,今岂为君所掳”,有不甘,有悲叹,却惟独没有后悔。
相比之下,江东孙氏,虽亦是一时英杰,但其中过强的功利心却让人有些作呕。
接下来,再说说我感觉很复杂的曹操吧。其实,我一直觉得,曹操在年少时可能真的是怀抱着一腔报国之心的。无奈时局混乱,当权者昏庸,于是心终于冷却。曹操的一生,是枭雄的一生,却越到后来越寂寞。常常想,当曹操攻下邺城,亲临袁绍墓前吊唁,一杯水酒沟通阴冥,面对泉下老友,是何心情?曹操年少时,与袁绍张邈是最好的朋友。其实所交虽多,然三人最善。曹操陈留起兵,最早支持他的就是张邈。及至群雄混战,张邈以太守之尊,却甘为下属。然而,到得后来,徐州之事,张邈和陈宫,一个是最好的朋友,一个是最信任的谋士,联手背叛了他。这给了曹操沉重的一击,不仅仅是事业上,更是感情上心理上。及至曹操平定河北,占据邺城,前往袁绍墓前吊唁,不胜唏嘘。少时旧友,终只剩自己一人,那些岁月,一去不再回返,甚至连共同回忆追悼的人也不在了。而后的而后,曹操封魏公,一杯毒酒终结了荀文若的性命,曹操终是亲手杀死了大汉最后一个忠臣,视之为师的荀文若。于是,剩下的岁月,终于只剩下曹操和夏侯两人默然相对。以至最后,平生最信任的外姓将领于禁的背叛(窃以为,可能是因文若之死而寒心吧,治军严厉严禁扰民虽所得尽赏士卒而不为士卒所喜的名将性子如此,恐怕多少是忠义死板之人,对汉室恐怕也怀有一分忠臣心吧),更是让曹操为之心凉。到底到最后,高处不胜寒,只剩下寂寞。
一般三国,多少事,化了多少文章,化了多少谈笑,却是终究如梦一般消逝。空留喟叹,空留惋惜,却是如三国演义开篇词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回复:
第一次看到长评~流泪了.........

其实孙策可以算得上英雄人物~可惜死得早了,虽然不好说他日后是否会和孙权一样功利,但就他生前来看,他还是可称得上是一个心存汉室的英雄人物~

曹操亦是~当年这个以墓碑上刻“汉征西大将军”心愿足矣的人,在登上权力高处的时候,欲望也无法控制了,荀彧对他这样的变化,也是痛心的吧,死也死的成谜,也不知是不是曹操赐死的

刘备这人是当得上枭雄之称的,但除了刘璋,他还真的没对不起什么人过,能做到这样,也不容易了。作者回复:
张邈和孙宫的背叛都是曹操自己不好,一个是因为袁绍让曹操除掉张,曹操把信给张看,想让张感激自己,结果适得其反,反而让张心存猜疑--就像吕布从张杨那里逃走一样,这种呈就看对象才能做的啊!孙宫是完全因为曹在徐州的大屠杀了,这种事换成正义感强的人都受不了的.所以陈对曹的痛恨大抵也在于此吧.作者回复:
把陈宫打成孙宫了~晕~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