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真相”——女主的心态养成

作者:sa

所谓的“真相”——女主的心态养成
柯南的名言:真相只有一个!
从唯物的角度而言,这是绝对正确的,事情发生了,所发生的事实就是真相。
从唯心的角度而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情、心理去面对,态度和想法也肯定不同。
而在这个番外里,不同的读者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慨,不论这些感慨是否和作者的初衷一致。
把想法交流出来,这也是网络写作的意义之一吧。 再回到真相的主题。
真相总是残酷和血淋淋的,虽然这个真相很甜蜜很温暖,幼时的玩伴为了女主的幸福而“大打出手?”,只是再争夺留在女主身边陪伴的“权利?”
当然这个设定有些奇怪,为什么留在女主身边就是幸福?不是说应该为了今后的生活放弃女主,但是离开女主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吧。
而且,为了这样的幸福而争执到起了严重冲突的地步(至少从女主的眼里,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不直接拒绝那对父母的好意?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当然,文学要讲究戏剧性的冲突,这样的安排也不能说完全不合理,只是有点突兀。 话题又有点扯远了。
总之,这里有个美丽的童话般的错误的真相。这个真相温馨而且迷人。
但是女主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而且是从最人性(?)的角度去揣测。
作为旁观者,估计也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两个女孩子的争吵原因。
尤其实在孤儿院这种地方,那里是提前成熟的成人世界,充满了暴力和黑暗。
但是,孤儿院里的毕竟是孩子。孩子的天真是一种伤人至深的凶器,也能变为感召感化的圣歌。
从这个角度分析,两位女孩子的行为也可以解释,毕竟没有被熏染到泯灭良善的程度。 但是,女主是不适合这个童话故事的,因为她的信念是:人之初,性本恶!!
否则,不会从这个角度去想自己的好朋友吧!
也许是太小的时候被父母抛弃的创伤,也许是孤儿院里的悲惨遭遇,女主过早的封闭了自己的心灵。
——连父母都是不可以相信的,这个世界还有谁能爱我?
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女主的性格,对什么都不相信的性格。
否则,图娅的解释,她应该能明白。
也许图娅没有解释(这个可能性不大,以图娅的性格而言,出现那么悲惨的场面,是个人都会下意识的告诉别人自己的初衷的),但是女主也没有去追问。
也有人说,女主的性格不适合去追问。
所以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把朋友界定为杀人凶手了吗?
如此一厢情愿的?判定别人的“罪行”?
只能说,
那个时候的女主,并没有把自己的幼时的玩伴当朋友啊。
她对周围人群的不信任,早已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了。
两个小朋友对她的友谊,并没有打破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而且,她也并没有真心的回应自己的小朋友。
所谓“沉默的保护”,也不能表示女主从心底里接受自己的朋友,至少不是完全接受。
至少也没有达到文中一直描述的后来两个女友的亲密程度(所以很好奇,对于那么早那么深封闭心灵的女主,那两位好友是怎么完成这项不可能任务的呢?)
那么,林老师的临终评价:她因为幼时“友谊”的破裂而更不相信别人。
显得太没有说服力了。
女主不能说是因为友情的不可靠而再次封闭自己。
只是孤儿院的遭遇进一步让她坚定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怀疑论调而已。
推进这种感受的,也是她自己以前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从这个角度而言,那两位小朋友的牺牲,太不值得了。
因为从开始就没有被信任啊!
最后在女主心里还要被界定为“恶人”,背负“推女主进火坑”的罪名!
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为了你们相信的友谊而死,确实是重于泰山。
为了不相信你们的人而死,也只能说是轻于鸿毛了!
因为,她从没有相信过自己周围的那两份鲜血淋漓的友情。 也许有的人会说:现实就是这样的,现实中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但是作者提供这个番外的目的,不就是再次给本文定位为“童话般美好”的故事吗?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童话中穿插的事实也证明:
“真相”
从番外中产生的感受:
女主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与否定,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是鲜血和生命都没法挽回和纠正的了。
也让人不得不感慨王子们的“伟大”: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被你们一一攻克了啊!作者回复:
亲分析得也有道理~

不过,乃也说孤儿院的孩子都比较早熟~

其实这一章所说的美丽错误关键在于那句“哑哥”上~

两小无猜时的好感总是容不得一丝丝的瑕疵~~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几岁的孩子也许并不能分清楚~

只是那种不信任的阴影留下来,影响了长大之后的小静而已~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