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妩媚天成》

作者:

内命妇
中国古代称皇帝的妃、嫔、世妇、女御及未婚的公主等为"内命妇",用以区别于已婚公主、经过君主正式册封的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等"外命妇",即"诰命夫人"。
其余东亚地区古代王朝也有沿用此称呼的。
在古代的朝鲜,侍奉国王女性也统称为"内命妇",地位可从一品到九品,其中国王之侧室的品阶是一品到四品,其余的女官只能是五品到九品。其中嫔是一品,但从封号上没有贵贱之分。直至朝鲜肃宗之前,王妃若去世或被废,后宫中的女性就可能成为王妃。
【释义】:中国古代称皇帝的妃、嫔、世妇、女御等为"内命妇"。《礼记·丧大记》:"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
【出处】:《周礼·天官·内宰》"佐后使治外内命妇"汉郑玄注:"内命妇,谓九嫔、世妇、女御。"
中国古代
在中国古代王朝中,内命妇指天子的妻妾,也包括皇帝未出嫁的姑姑姐妹女儿,由皇后(周代称王后)领导。
周朝
周朝后宫制度有两种说法。
1、周朝天子的后宫归王后领导,王后以下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凡祭祀,赞玉□,选后荐,彻豆笾。若有宾客,则从后。大丧,帅叙哭者亦如之。
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澹攥为□盛。及祭之日,莅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掌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功事。凡祭祀,赞世妇。大丧,掌沐浴。后之丧,持习翣。从世妇而吊于卿大夫之丧。
2、另有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的说法。就是天子结婚时一次娶十二个女子,从四个国家娶,一个国家提供王后,另三个国家提供夫人(三国来媵,就是三个国家提供陪嫁的意思),每个国家提供后夫人之外还要提供两个陪嫁女子:叫做"娣""侄"。总共十二人。诸侯的媵少一国,正妻叫夫人,其他基本与天子相同。
秦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皇帝,皇帝正妻不再叫王后而改称皇后。
两汉
汉朝后妃制度继承秦制,并明确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正妻为皇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
嫔御制度汉代时确立,西汉后宫制历汉初四帝,以后汉武帝、汉元帝的订立、增益。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又加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元帝时加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记载,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云。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东汉光武帝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后宫只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依旧,但奉禄不过是数十斛粟。又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却没有爵秩,只是赏赐充给而已。 )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三国
魏太祖建国,皇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顺成, 太和时,明帝诏复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同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县令;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南朝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宋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朝初期,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梁武帝天监元年,以贵嫔,位在三夫人上。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沿袭梁制。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
史料不详。
隋朝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鉴于前朝的积弊,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三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人,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至文献皇后去世后,开始置备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六尚已下,皆分隶焉。
隋炀帝时,后妃、嫔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醉心此事,自制嘉名,以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品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第二;婕妤十二人,品第三。美人、才人十五人,品第四。为二十七世妇;宝林二十四人,品第五。御女二十四人,品第六。采女三十七人,品第七。为御妻。总计一百二十人。另有承衣刀人等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朝
唐朝初期按照隋朝后宫设定的制度,于皇后下设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唐玄宗开元年间再次更定,于皇后之下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又置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六人,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宋朝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明朝
明代的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明朝最初明初有妃无嫔,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妃最初没有皇贵妃,明朝景泰年间明代宗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后沿用,妃子有皇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皇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清朝
□□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世祖定鼎,循前代旧典。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
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曰景仁,曰承乾,曰钟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阳;西六宫:曰永寿,曰翊坤,曰储秀,曰启祥,曰长春,曰咸福。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诸宫殿设太监,秩最高不逾四品,员额有定数,廪给有定量,分领执事有定程。此其大较也。
古代朝鲜
内命妇
王妃:国王的正室,统领外命妇与内命妇。王妃一般从后宫中选出,或是两班贵族之女充任(必须要处女),与国王有相当的地位,正室的品级是超品。王妃在口语上的称谓为中殿、坤殿,其宫室常被称作中宫殿。
王妃在死后被追尊为"王后",在昭宪王后之前,王妃均有美号(如元敬王后为静妃,昭宪王后为恭妃),之后便统一成为王妃,常以"中殿"代称。王妃除生前被废且死后未被复位的情况外,均能被追尊为王后。直至朝鲜肃宗之前,王妃若去世或被废,后宫中的女性就可能成为王妃。
(注:朝鲜在历史上为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国王是李氏朝鲜统治者的封号,历任国王登基,须由中国皇帝册封。朝鲜国王的称呼为国王而不是皇帝,国王的正妻为王妃而不是皇后,国王的母亲为大妃而不是太后。)
大王大妃、大妃:国王法定的祖母、母亲,一般是前前任、前任国王的正妻。后宫产下的王子继位后,本人位阶不变(宣祖恭圣王后除外,但此人在仁祖反正后复降为嫔,故朝鲜实际上不存在以儿子成为国王而追尊王后的先王后宫。)大王大妃、大妃死后也可以追赠王后。
朝鲜王朝王妃(??)的尊封,和中国不同。中国历朝的制度是,只有新任君主是前任君王晚辈时,前任君王之正配才有资格称太后,若平辈甚至长辈继位,则只能称某某皇后,如北宋开宝皇后;但朝鲜王朝是以国王任数为基准,新任国王不论是否为前任国王晚辈,只要国王一换代,新任国王须无条件尊前任国王王妃为王大妃,若新任国王的生母非前任国王王妃,则其母不能尊王大妃,只能尊为某某宫,譬如朝鲜正祖尊生母惠嫔洪氏为惠庆宫。
本来,前任国王王妃称王大妃、前前任国王王妃称大王大妃,但有时会有三位前任王妃共存(等于有三位王妃)的情形,此时:
前任国王王妃称大妃(??)
前前任国王王妃称王大妃(???)
前前前任国王王妃称大王大妃(????)
公主、翁主:国王女儿的称号,王妃生的女儿称为公主,后宫女子生的称为翁主。她们在嫁给王公大臣后成为外命妇,位列超品。
内人:即宫女,侍奉王妃、后宫及尚官们,一般7岁即进宫,完全与男性隔离,
尚宫:在后宫出仕的女官,统领着内人们。品阶是从四品到9品,一般的内人在伺奉国王3、5年后有资格获得这个称号。而特别受到皇帝宠爱的内人也被称为尚宫,其中在国王身边服侍的位阶较高的尚宫称为提调尚宫。朝鲜王朝内命妇的品阶:(在这里我还是想再强调一点,朝鲜王朝是没有皇后的,只有中国有皇后,朝鲜王朝的国王不过是郡王爵,因此他的正妻,只能称之为王后,王后掌管内命妇,其本身是不列入品级的。)
命妇等级
正一品:嫔
从一品:贵人
正二品:昭仪
从二品:淑仪
正三品:昭容
从三品:淑容
正四品:昭媛
从四品:淑媛
朝鲜王朝尚宫品阶:
从四品提调尚宫(各殿均有提调尚宫,掌管殿内事物和其他一切尚宫的任免升降,一般以大殿提调尚宫最为尊贵)
五品副提调尚宫
从五品最高尚宫
六品正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从六品东宫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七品偏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八品训育与监察尚宫(未能直接侍奉上殿或偏殿,品阶较低)
九品上赞内人
正殿、偏殿的尚宫除了有特别指定的之外,其余均交由提调尚宫分派,东宫殿则由东宫殿提调尚宫分派。另外,生前有特殊贡献或功绩的尚宫,可由国王下旨,封为正四品尚宫。
尚宫是内廷的女官,按职责不同可分为:
提调尚宫:权力最大的尚宫, 掌管殿内所有事物及尚宫的升降,各宫殿均有提调尚宫,但是通常是在大殿的地位最高。一般,取得此资格都要相当年功,人格高尚,学识要够才能领导以下尚宫内人,因此年纪都比较大。年青女性要成为提调尚宫则完全是特例·
阿里库尚宫:又称副提调尚宫:掌管宫中贵重物品与钱财出纳的尚宫,地位仅次提调尚宫。也需要年功。
最高尚宫:协助提调尚宫处理殿内所有事物,并主管膳房等。但不能决定其他尚宫的任免升降。
至密尚宫:又称待命尚宫,主要负责王室重要人员的寝殿的生活起居,因为主要负责服侍国王、王妃、大妃和东宫,所以责职严谨,故有至密之称
保姆尚宫:负责养育东宫,王子与公主翁主的尙宫,王子公主们称之为"阿只",相当于中国王室嬷嬷的身份。
侍女尚宫:伺候嫔妃的尚宫,很多从内人中选出,年姿丰美者即有望进阶。
监察尚宫:监察尚宫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承接宫廷内国王的命令,如阅读书籍史书,誊写文章,大小宴会陪在左右,前导,承引,侍卫等,并可纠察下品内人女官业务,职务有点象曰本的尚侍和典侍。
承恩尚宫:内人受宠,或原来的尚宫受宠后,加封为尚宫者称为承恩尚宫或特别尚宫,即国王专用小老婆。
外命妇
古代称卿、大夫之妻。后亦称因夫或子而得封号的妇女。与内命妇相对。
外命妇的封爵取决于丈夫的官职,没有经济上的保障,只享受名义上的待遇。其根据丈夫官职划分为从正一品的贞敬夫人到从九品的孺人,给予外命妇的封爵。
【出处】:《礼记·丧大记》:“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 郑玄注:“卿、大夫之妻为外命妇。” 唐元稹《贺降诞日德音状》:“宜集百寮及外命妇进名贺,皇太后仍御光顺门内殿,与百寮相见,便为常式者。”《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甲子,还宫,御正武殿 ,集百官及宫人、外命妇,大列伎乐,初作乞寒胡戏。” 胡三省注:“外命妇,五命以上官之妻也。”参阅《通典·礼六七》。
古代中国
唐朝
一品文武官及国公之母或妻封国夫人。
三品以上文武官之母或妻封郡夫人。
四品以上文武官之母或妻封郡君。
五品以上文武官之母或妻封县君。
勋官四品有封者母、妻为乡君。【1】
宋朝
宰相,使相、三师、三公,王,侍中,中书令之妻封国夫人。
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曰郡夫人,
中大夫、大将军、团练使、杂学士等以上的官员之母封为郡君,改称淑人、硕人、令人、恭人。
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等官之妻封县君,改称曰室人(后改宜人)、安人、孺人。【2】
明代
《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
“外命妇之号九:
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此外,八品、九品称“八品孺人”、“九品孺人”。
古代朝鲜
简介
外命妇:大殿乳母、王妃母、王女、王世子女、宗亲之妻、文武官之妻中具有品阶者。外命妇的封爵取决于丈夫的官职,但并没有经济上的保障,只享受名义上的待遇。
文武官妻:文武官之妻的爵位,根据丈夫官职划分为从正一品的贞敬夫人到从九品的孺人,给予外命妇的封爵。例如,正一品领议政的夫人为贞敬夫人,正三品承旨的夫人的称号为淑夫人。
堂下官之妻的封爵,以从三品的淑人为最高,以下没有正从之分,四品为令人,
五品为恭人。六品为宣人,七品为安人,
八品为端人,九品为孺人。
品级
朝鲜宫廷外命妇品级:
超品:公主(嫡出),翁主(庶出)
正一品:府夫人
从一品:奉保夫人
正二品:郡主
从二品:县主
宗亲之妻
正一品:府夫人
从一品:郡夫人
正从二品:县夫人
正三品堂上:慎夫人
正三品堂下、从三品:慎人
正从四品:惠人
正从五品:顺人
正从六品:温人
文武两班大臣之妻
正从一品:贞敬夫人
正从二品:贞夫人
正三品堂上:淑夫人
正三品堂下、从三品:淑人
正从四品:令人
正从五品:恭人
正从六品:宜人
正从七品:安人
正从八品:端人
正从九品:孺人
参考资料
【1】 欧阳修等·《新唐书·志第三十六·百官一》凡外命妇有六;王、嗣王、郡王之母、妻为妃,文武官一品、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者母、妻为乡君。凡外命妇朝参,视夫、子之品。
【2】 脱脱《宋史·卷一百六十三·志第一百一十六·职官三》外内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3】 《明史卷七十二·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职官一》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5-08 13:52:48
=3=
  • 评论文章:妩媚天成
  • 所评章节:79
  • 文章作者:青木源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9-05-07 2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