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快走踏清秋》

作者:苏小妖

浅评《快走踏清秋》
刚开始打开这篇文的时候,是有惊艳的感觉在的。
首先,采采的文笔相当漂亮。行文流畅,人物生动,用词漂亮大体上不显累赘堆砌,尤其是一些细节上的描写相当细致入味,给人相当强烈的画面感。同时,采采可以很好的注意到一些感官上的描写,将一些气氛通过触觉听觉甚至是一瞬的直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不像一般的文章仅仅把视觉上的冲击感描绘出来。
其次,采采有相当深厚的历史功底。很多文后评论都说,现在在晋江已经很难看到经得起推敲的历史类文学。这样的文章需要作者非但对那段历史故事本身了解透彻,更要仔细探究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方面的很多细节。在这些方面,采采做的相当不错,也因此赋予了文章一种深度,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看过就可以丢弃的爱情故事。
在文章的前几章,可以说我是用一种接近膜拜的心情读完的,看得很细,也扣得很细。但看到后面,有些问题却很明显的暴露了出来。
第一是文章的主线。文章一开始很明显走的是历史小说的路线,以描述刘恒如何扳倒吕后掌握皇权为主要故事。讲到宫廷纷争,讲到篡权夺位,自然少不了大大小小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一开始采采把握的不错,不算太过紧张的气氛,很自然的把一个个阴谋铺陈开来。但是之后,文章的主线却突然转了。从萧洋刘恒带领大军出兵戍边开始,一条是感情线,包括天华对刘恒突然爆发的情感为主线,以萧洋埋藏在心底不敢表露的情感为副线。另一条却是战争线,以萧洋陆离和匈奴大军的周旋为主线,以刘恒被俘的一连串过程为副线。虽然说边城战事通常也是篡位的一条基本途径,兵权也是一个重要砝码,可战事上的计谋和宫廷里的计谋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尤其是对于读者而言,喜欢看宫廷纷争的人不一定热衷于打打杀杀,反之亦然。对于忽然被推到前面来的爱情线更是如此。文章的一开始可以说对于爱情线是很不注重的,萧洋对于刘恒从小就暗藏的情感是埋得很深的,在文章的大量篇幅里只有寥寥几笔提及。至于后来天华对于刘恒的感情爆发的又太过突然,同时也突然的占据了文章的大半篇幅,相当突兀。我个人觉得如果采采想把他们间的爱情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可以在一开始加强三个主角间的感情戏,尤其是各自的心理活动,增加纠结增加文章的可看度。主线是文章最为重要的灵魂,如果一篇文让读者完全抓不住主线的话是相当吃亏的。
第二是文章的段落间过渡。尤其是在我之前提出的两条主线互相交织的部分,每次采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方式进行过渡——“再说某某”,然后很突然开始另一个场景,相当生硬。在我眼里这是一种文字和画面上的本质区别,像电视剧和小说在这方面处理上的不同。因为文字所携带的信息只能以一个缓慢的过程逐步呈现在读者眼前,而画面却是一瞬间相当完整的表现。看惯文字的读者已经很习惯以这样缓慢的调调一点点构筑,缓慢铺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场景,而采采的这种写作方式给读者的感觉相当突然。并且,采采每次都喜欢在最关键的地方卡住,然后镜头突换开始写另外几个人的故事,于是把读者的心吊在那里,不知道之前情节里的主角到底遭遇了什么,是生是死。当然悬念是个好东西,每一章节卡在恰到好处的地方能给追文的人增加很多乐趣。但我比较赞成以章节为单位卡,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不是你作者故意整人玩,而是字数到了,于是作者停手。而人为在章节中的突换我个人觉得读者看多了会反感。并且因为这样的高潮切换使得文章过渡上的问题变得更明显。
然后我个人有一个小建议。在开始的几章刘恒第一次与吕后交锋的时候,采采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吕后的心理活动,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把吕后的阴谋解释了一部分,但是之后却把重点转到了周勃的心理活动上。吕后还算是文章的一个重要人物,那把周勃拎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小说里的心理活动自然不仅仅只是表现当时人物的一种想法,更是体现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好途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两个人物身上花的这些笔墨有点多余,如果可以从刘恒的角度去揣测吕后周勃的心理活动应该会更好,同时也可以丰满刘恒的人物形象。在文章的前几章,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还是单薄了点。
总的来说,《快走踏清秋》一文选用了一个相当不错的题材,很引人入胜的开端,同时采采所选择的故事情节也是相当跌宕起伏的。相信如果采采能够稳下心来写,把大结构好好的把握一下,一定会更好。
策论书评组 苏小妖作者回复:
谢谢小妖大人的评论啊,偶已经研究乃的评好几遍了,评的好好哦!呵呵,谢谢乃,妖妖,采采一鞠躬~~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