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长评n多错字>_<!!!

作者:琴瑟琵琶

欠你的长评 我跳过了六年后重逢的一些细节,直接去看了后半段病情复发到结局的部分,然后再浏览中间。从早晨,中午,看到此时,然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怯怯的,怕怕的baidu了一下龚启弦这个名字。
我住的地方离协和医院很近,和书里写过的很多地方都不遥远,只是对小秋和沥川出生的那两个地方毫无感觉。我只去过昆明,在金马碧鸡广场待了半天,然后是大理丽江的传统线路,在大理时骑车20多公里去了喜州,我对翠湖最深的印象,是路边那座土黄色的陆军演戏所。
买《沥川往事》,主要是带着一点迁就的心里,当玄隐推荐我写的文时,我从来没有抽身看一眼她在写的故事,整天赶稿子。我只记住了这个名字,很淡,满喜欢的。
今天在出租车里,教室里,躺在房间里,坐在操场的草坪上,我几度翻开这本书。其实不把作者融入故事会更好些,现在亦真亦假,最后还是假了。
这是一篇好故事,但有些稚气在里面,情节纠结的很,看到后面我哭了。我总是特拿故事当事的人,所以第一个想到baidu一下协和医院有没有那个龚大夫,ICU病房我也去过,我想不会有个叫沥川的青年在那里停留过,或者在那里终结。如果他残缺的人生终结了,那也不会有一个小秋的女孩出现过。
还是先说我不喜欢的地方吧,找我拍砖的目标也明确。
于语言的部分,我很难投入。有些粗糙和急促,没有好好润色。小秋从乡土来,少了纯朴青涩,语言中的嬉笑怒骂很让人看不惯,有时甚至有些大城市的流气。我不喜欢她称呼沥川“哥哥”,那是轻浮而恣意挥霍青春的小孩,小秋该是个本分,老实,甚至有点木讷的小姑娘。她耍心机,就不可爱了。当她历经了沥川带来的种种伤痛,事故圆滑的成了城市里的一面镜子,她再堕落,再自暴自弃,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那个初初踏入北京的小秋,那个第一次进入星巴克的小秋,实在不该是文章开头那个有失体统和教养的女孩。
至于沥川的阴晴不定,偶尔也会从叙事中冒出一两句调侃,少了沉稳隐忍的细腻,不过他的残缺,正为了塑造他的完美。也就是因为沥川太完美了,25岁的成就太卓著了,他从那个优秀的残疾青年,变成了一个很模糊的范本。我还是最喜欢他最初把车停在残疾车位,点一杯咖啡坐在窗边时的侧影。而不愿把他想象成一个天才少年,执掌跨国建筑公司的企业老总。沥川一俗,这故事也就没意思了。
这其中有几处情节的处理,怎么看都是说不过去的,只是把我的想法提出来,不妥之处,也权当一听。
小秋在返乡的第一个除夕夜与父亲不欢而散,竟然就离家出走只身离开。这一走几乎就没有回头,然后随沥川去了厦门。说是她对感情执着,但换个角度,这女孩心也够狠,不孝啊,含辛茹苦带病的父亲都给撇下了,还是在一年最喜庆的日子里。虽然日后小秋欠下了25万给父亲换心治病,但是无论如何无法弥补当初她执意的选择,我想,亲情太淡了,她辜负了父亲的苦心。一笔带过的父亲的去世,也少了些许人情味。没有过多渲染悲凉的气氛,和后面几度为沥川要生要死的小秋比,父亲病榻前那个女孩,我实在说不上喜爱,甚至有点气她任性。没有父亲,她哪里可能走出小城,走向沥川?
再之是两个人的感情。开篇对两个人感情的处理相当突兀。沥川的陷入,小秋的无法自拔,像闪回剪辑错了的电影,呼呼啦啦,初吻初夜就都没了。城市里的小姑娘大概都不会这样谈情,毕竟只有17岁,又是和一个不相识的男人,小秋拿来的胆识。那些午夜约会,校长停车位的争执,寝室舞会,很多初识男女由陌生到熟识渐进的细密过程,在沥川和小秋这都成了大踏步的前进。甚至包括他们的分离,重聚,又分离。在每次感情波澜的处理上,作者处理的并不老辣,还不及回味,就又向下发展了。小秋身世的疾苦,对比沥川极富极贵的天壤之别,让这两个人,和这两个人的感觉都有些失真。仅看开头,我好几次把书都放下了。因为看不下去,怕是很俗套的小说。
全文叙事松散跳脱,过场的人物太多,有些则毫无意义。大学同窗的男友,姨妈一家,翻译公司老板,同事,后来的艾松,小到画展上的玻璃厂老总,搭讪的画师,太多太多。很多都勾勒两笔外貌语言,与整个故事,没留下太多的意义。尤其太多丝丝相扣的巧合,紧紧围绕着沥川,他的应对,与他本该的样子有很大的出入。千面的小秋,千面的沥川,看多了,对过场戏特容易失去耐心。
如果把这些填补空缺增加篇幅的东西去掉,多在两个主人公的对手戏上雕琢下功夫,把其中千杯苦楚都写出来,纠结悲凉的意味一定会得到升华,绝对比如今看到的版本更催人泪下。两个生死纠缠十年的男女也会更真实,更贴近,不再是故事里的两个壳子。
也可能,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节奏一直颠沛流离般不定,没有一段特舒心,特细腻的相处。所以对这段感情,都无法想象怎么就陷入得那么深。结尾,并不是我想象的那种细腻的处理。虽然甜蜜,倒反而觉得沥川是死了,小秋是独活了。真那样,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不要悲凉,要个团圆的话,这个登记的场景,实在要斟酌。太多喜剧因素的出现,冲淡了两人过往十年经历的波澜心酸,一个酝酿很久的情绪,在结尾处无法宣泄。我倒希望他们只是平静的过着日子,没有甜蜜,只是一起活下去了。 我有很多很多的挑剔,可我还是看哭了。好多次,哪怕只是彼此间某句话触动了特别脆弱的那根神经。十年太漫长,太难了,沥川和小秋都死了太多次。这个故事即使并不臻于完美,但这段感情还是令人动容的。尤其是让我接受了一个残缺的爱人,一段残缺的爱情,和一个残缺的结局。我愿意勇敢去面对一个悲剧的结局,我甚至规划了很多小秋和沥川的死局,虽然最后他们活了,不过在我心里,他们还是死了。
沥川的心,是天底下最狠的心,沥川的容貌,是天底下最完美的容貌,沥川的身体,也该是最脆弱不堪消磨的身体。沥川死了,小秋会独活,不会move on,应该就停在他们停下来的那一点,永远向后看,去缅怀她的沥川。
书名告诉我,沥川死了,即使番外里是那种甜蜜,沥川还是死了。小秋如果不选择独活,就太软弱了,但是真要坚强的独活下去,必然意味着用更多个十年去试图忘记一个终生不会忘记的男人。那样想想,都会难过。 喜欢,虽然是有瑕疵的璞玉,还是喜欢,打心眼里替他俩疼了一遭!!!
谢谢玄隐,我读过《沥川》了。
作者回复:
啊琵琶琴瑟~~谢谢你分享阅读《沥川》的感受。其实这文是要见笑于方家的。里面的不足、疏漏、粗糙、跳脱在写文的过程中就曾多次被认真热心的读者批评指正过了,编编也让我改了不少,我据我自己的水平也修改了一些(不然你肯定翻开第一页读了几行就不想看了),所以小白也罢、天雷也罢,已经出版了,见了公婆了,无话可说了。

我曾向很多读者推荐你的《半分咖啡半分茶》,尤其在写手群里,独喜里面的□□描写,有工笔的韵致。我自己的水平一般,但口味还是比较高的,因为觉得自己的文字尚待提高,所以对优美的文笔心向往之~~觉得有些人文字看看就可以了,比如我的;有些人的文字是可以朗诵的,比如你的。

关于《沥川》的人物、逻辑以及情节设制,我可能会对你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有些地方我不觉得我错了,但我承认这是我的个性问题,因为个性导致了对题材处理上比较倾向于叙事的速度和推动,在细节的描绘和情境的渲染上就留意得少了。顾着写分手戏,对手戏写少了。现在看来,可能会让很多写现言的写手扼腕,因为这个题材若是给她们写,肯定不是这样写的(或许就不屑写了)。若是给你来写,会更不相同。你是工笔、我是水墨,你会觉得我太马虎,我也会觉得你很磨叽(希望你不要生气)。看琵琶的文,就像坐在奔驰小轿车里,行驶在风景区内,点点滴滴都是画。看我的文,就是坐越野吉普,唿啦啦就开了,还没弄清怎么一回事,已经到了。

此外,更惭愧的是,书里写的地方我都不熟悉。我不是北京人,没去过云南(何况个旧),没去过瑞士(何况苏黎士),也不是建筑师(就摸过砖头)。唯一可以说的是我是英文系的,但也不是在国内念的。我更没当过医生。所以你看了居然去百度龚启弦这个人,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说明这故事虽没什么现实基础但诓人的眼泪还行。这算是对我首次尝试写现代言情的最大肯定哈(自己鼓励一下下)。

因为写了《沥川》我曾被出版社约稿继续写现言,但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我写伤了。虽然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编,但我还是动了感情。以前觉得现言好写,现在觉得不好写啦,我改行写玄幻啦。

我没想到你会光顾我的文章,很感谢你的指正和坦率。大家继续勉力、切磋,俺也努力写出更令行家满意的文章~~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沥川往事
  • 所评章节:5
  • 文章作者:玄隐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9-05-11 23: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