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七十年代学霸》

作者:...

不知道为什么,便宜这个标签就贴在中国人的脑门上甩也甩不掉了。技术落后的时候,靠便宜营销,讲究薄利多销。在文里技术已经很先进了,还是靠便宜为卖点营销。
就比如那个玩具机器人,在那个时代想当先进了,可主打的营销策略还是针对中低层,便宜,薄利多销。畅销的高科技玩具,在生产条件有限,出厂数量受限制的情况下,应该是提高价格的呀,受众应该选择高端市场,价高,量少,高科技,买的就是一个稀罕,一个身份,一个见识。那个时候中国可真不缺有钱人,攒了十年的钱没地方花,刚一放开市场,人们花钱都疯了。结果这样一个高科技产品卖的还没有百货公司里的一件衣服或一双鞋贵。你就是搁在现在,这种领先时代的高科技玩具也比商场里的衣服鞋贵啊。等以后生产力提高了,厂里能够生产出来的数量提高了,社会整体的科技水平也相应提高了,这款机器人玩具日趋普及了,那受市场影响价格自然而然就会降低了,这时厂里应该早就开发出另一款更高级的玩具了。这才是正常的一个轮回吧。你的生产条件有限,却还把价格定的那么低,这不是制造市场矛盾吗?大家都买得起,一窝蜂都来买,你却拿不出来那么多,这就是矛盾啊,买家有怨言,厂家没日没夜的加班,挣的那点钱看着多,可看着再多,累死累活的挣这点拿回去买个几百几千的电视机洗衣机冰箱也就没了,还多受了那么多累呢?这个怎么算?哪如定个高价,一部分低水平买家就会撤退,还有一部分中水平的买家就会犹豫,最后一部份高水平买家就会更坚定要买的决心,因为这代表了身份,有面儿,满足了这部分人的虚荣心。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档次。这样买的人少了,工厂加班的少了,但挣的钱却多了好几倍,钱多了在社会所处的层次就提高了,工人不加班就有时间享受生活了,幸福感提高了,也有精力有时间琢磨新技术了,对这个厂子的忠诚度也提高了,厂子挣钱多了就有更多的钱投入科研,就能有钱买更多的生产线,招更多的技术工人。无论是对厂子还是对工人对老板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频繁的加班、无休止的重复工作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不会增加员工的忠诚度的,它会消磨人的精气神,消磨人的创造力,这对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傅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明明是高科技厂子高科技产品,为什么就摆脱不了薄利多销的阴影呢?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思想问题,固步自封,躲在办公室里定价,丝毫不考虑社会环境,不考虑市场环境,不考虑买方心理,不考虑产品后续发展的,过于拘谨,过于自卑不自信。
在听到外国人月收入五六百美金的时候,就应该快速将价格定在50至100美金或五六百人民币,对于月收入五六百美金的人来说,二十多块人民币的东西就相当于咱们这两元店里的东西一样。明明是独一无二的领先于同时期的高科技产品,却偏偏卖出了两元店里的价格,然后还得意洋洋的炫耀赚大钱了,占大便宜了,也不知道那个外国人当时心里是怎么想我们的!唉!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叶闻  发表时间:2018-12-28 17:18:48
一个玩具卖五六百人民币,那时候工资才多少。妥妥的资本主义。九十年代才公私合营,现在他们都还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里会想那么多。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8-12-28 17:25:05
第一,那个年代,买玩具这种事情不是很普遍,应该说,在老百姓心里,还不如买一件衣服来得好,价钱贵了,不会考虑。第二,为什么卖给外国人的价格不是五六百,因为人家知道在国内卖十块钱,你突然提高价格卖五六百,人家外国人是傻子吗?那种玩具并不属于高科技产品。只不过是创新而已。外国人之所以会找他批发,就是因为国内物美价廉。如果卖五六百人民币,人家自己不会在国内开厂子制造吗?
  • 评论文章:七十年代学霸
  • 所评章节:237
  • 文章作者:湖涂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18-12-28 17: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