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攻略聊斋守则》

作者:

蝰蛇
蝰蛇,是一种有毒蛇类,有时也指与之极近缘的响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类,全长1米,重达1.5千克,蝰蛇原产泰国,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特点是行动迟钝,身体粗壮,头宽大。许多种类为陆栖。若被蝰蛇咬伤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采取紧急措施。蝰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蝰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蝰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蝰蛇体前进,如果把蝰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难行,无法以这种方式爬行了。
中文学名:蝰蛇
英文名:adder,viper
二名法: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界:动物界
门:脊椎动物门
亚门:脊柱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目:有鳞目
科:蝰科
属:蝰蛇属
种:蝰蛇种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形态特征
全长1米,重达1.5公斤。蝰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呈宽阔的三角形,因为它的头部有巨大的毒腺,因此头部与颈区分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蝰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
蝰蛇内部结构包括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
运动方式
蝰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进,这是由蝰蛇的结构所决定的。
蝰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蝰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蝰蛇体在地面上做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蝰蛇体前进,如果把蝰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难行,无法以这种方式爬行了。
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蝰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蝰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蝰蛇体推向前方,这种运动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使蝰蛇身直线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样。
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蝰蛇身前部抬起,尽力前伸,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蝰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蝰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蝰蛇,如铅色水蝰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蝰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生活习性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膨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中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
蝰蛇属于卵胎生,产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8月繁殖,每次产仔十几条左右,繁殖时间、数量因品种而异。所产蝰蛇卵一般黏结成一个大的卵块,卵块中卵的数量为8~15枚不等。
蝰蛇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时也主动出击。不要以为它的嘴巴小,实际上它能吞食相当于本身头部大8—10倍的食物。蝰蛇吃足食物后,感到疲倦,进入休息状态,此时极易被人捕捉。至于蝰蛇的觅食次数,因蝰蛇类品种和大小而异。一般夏令觅食活动盛期,特别是产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蝰蛇体稍大的,因觅食量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进食一次。
蝰蛇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时间一般为上午10—12时左右。行日光浴时,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或于树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头堆外面呈盘蜷状的,姿态变化多端。
消化食性
蝰蛇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有些在吞的同时就开始消化,还会把骨头吐出来的。
还有,蝰蛇的消化还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
蝰蛇的毒液实际上是蝰蛇的消化液,一些肉食性的蝰蛇消化液的消化能力较强,溶解了被咬动物的身体,所以表现出“毒性”,人的胆汁也属这种消化液。
蝰蛇的食欲较强,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后吞食。嘴可随食物的大小而变化,遇到较大食物时,下颌缩短变宽,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
蝰蛇常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吞食小鸟则从头顶开始,这样,鸟喙弯向鸟颈,不会刺伤蝰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与食物大小有关,蝰蛇5~6分钟即可吞食小白鼠,较大的鸟则需要15~18分钟。蝮蝰蛇亦有判断捕获物头、尾的能力。
蝰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经过5~6天才能消化完毕,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时。如果吃得多,消化时间还要长些。蝰蛇的消化速度与外界温度有关,到15℃时消化仍然很慢,消化过程长达6天左右,在25℃时,消化才加快进行。
蝰蛇的牙齿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蝰蛇的消化系统如咽部,以及相应的肌肉系统都有很大的扩张和收缩能力。
蝰蛇主要是用口来猎食。蝰蛇还可靠它们的毒牙来注射烈性毒液,使猎物被咬后立即中毒而死。
蝰蛇在吞食时先将口张大,把动物的头部衔进口里,用牙齿卡住动物身体,然后凭借下颌骨做左右交互运动慢慢地吞下去。当其一侧下颌骨向后转动时,同侧的牙齿钩着食物,便往咽部送进一步,继之另一侧下颌骨向后转动,同侧牙齿又把食物往咽部送进一步。这样,由于下颌骨的不断交互向后转动,即使很大的食物,也能吞进去。蝰蛇喜欢偷食蛋类,有些是先以其身体压碎蛋壳后才进食。但也能把鸡蛋或其他更大的蛋整个吞下去。
在吞食时先以身体后端或借其他障碍物顶住蛋体;然后尽量把口张大将整个蛋吞进去。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主要品种
蝰蛇科有28~34属220~250种,是管牙的毒蛇,毒牙巨大并可以折叠收回,为最进步的蛇类。
蝰蛇科成员的体型多与其他蛇类明显不同,身体短粗,尾短而突然变细,头大而呈三角形,有些种类头上还有可感受红外线的颊窝。
蝰蛇科可分为无颊窝的蝰蛇亚科Viperinae、有颊窝的蝮蛇亚科Crotalinae和原始而神秘的白头蝰亚科Azemiopinae三个亚科,它们有时也被升级为单独的科。
蝰蛇亚科有12~13属70余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各地。
蝰蛇亚科包括分布最北的毒蛇,其中极北蝰Viperaberus遍布欧亚大陆北部,也是见于英国的唯一毒蛇,最北可深入北极苔原地区。
蝰蛇亚科包括一些毒牙最大的毒蛇,如非洲的加蓬咝蝰Bitisgabonica的毒牙可长达5厘米。
加蓬咝蝰也是非洲最大和最著名的毒蛇之一,身体非常粗壮,与其近亲犀咝蝰Bitisnasicornis等同为花纹最复杂的蛇类。
白头蝰亚科仅以白头蝰Azemiopsfea为代表。白头蝰是蝰蛇科最原始的成员,分布于缅甸和我国南方等地,非常罕见,目前人们对其所知甚少。
蝰蛇科其它成员均属于蝮蛇亚科,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亚科,分布广泛,在除了澳大利亚以外的各个大陆都有分布,且在大多数地区都是主要的毒蛇。
蛇伤措施
蝰蛇咬伤的局部常规处理,是指被蝰蛇咬伤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及局部用药等。
局部常规处理应在蝰蛇伤现场进行,处理越快,效果越好。病人被蝰蛇咬伤后立即用火柴头5-7枝烧灼伤口,以破坏局部的蛇毒;也可用针刺或拔火罐的方法,除去伤口或周围的毒液,但对于血循毒蝰蛇伤患者,不宜针刺或拔火罐,以免伤口流血不止。为延缓伤口蝰蛇毒的吸收,于近心端3-5厘米处用带子扎紧,其结扎松紧程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以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障碍过久而坏死,待急救处理结束后(不能超过2小时),结扎应立即解除。
在蝰蛇咬伤后1-2小时内,伤口处作十字切口,长2-3厘米,深达真皮以下,如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可深达2-3cm。伤口若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反复冲洗伤口后,伤肢搁下垂位,周围置冰袋,以减少蝰蛇毒的吸收。应注意,血循蝰蛇咬伤者不宜作扩创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
在蝰蛇咬伤后0.5-1小时内,有条件者,及早作局部环封,用相应的血清2ml或用胰蛋白酶2000U,或10-15%依地酸二钠4ml,分别与0.25-0.5%普鲁卡因溶液5-20ml、地塞米松5mg配伍,于牙痕中心及周围注射达肌肉层,或在结扎的上方作环行封闭,这对减轻症状甚有益处。肿胀的肢体,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用双柏散(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泽之)加水蜜热敷,效果很好。局部出现坏死、溃疡者,则按中、西医(或中西医结合)外科处理。
民间习俗
汉族民间有“蝰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蝰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
民谚说:“见到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
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
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蝰蛇或蝰蛇没有被子打死,蝰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福建闽南一琏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蝰蛇繁衍生息。
若在家中发现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蝰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居信平安。
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蝰蛇盘在一起,就要赶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蝰蛇□□,观者为大逆不道。
农历三月五日为惊蛰节,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蝰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蝰蛇多成群。”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8-06-20 18:14:16
厉害,我收集关于蝰蛇的资料还没有小天使说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