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

作者:

鄄城县
(鄄,音“倦”,juàn)是中国山东省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辖2街道12镇8乡,91万人,110万亩耕地。鄄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鲁西黄牛和中国斗鸡保种基地,古代军事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是山东省首批20个省管县之一,是被国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鄄城县在齐国时为鄄邑,秦朝改称鄄城,西汉设鄄城县,属济阴郡。三国时期,成为兖州治所,隋以后一直属于濮州。鄄城交通发达,鄄城黄河公路大桥已建成通车,德商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设有三个互通立交出入口。京九铁路境内穿过,并建站。220国道边境而过,省道S338线、S339和S259线三条省道穿过。
历史沿革
鄄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太平寰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
《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县境。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为卫国鄄邑。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属齐国甄邑【甄,读juàn,鄄的异体字】。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改甄邑为鄄城。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县域、隶属关系不变。
西汉(前202年-8年),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而得名。
三国(220年-265年),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
西晋(265年-316年),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先后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年-581年),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
隋朝(581年-619年),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治郓城)。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
唐朝(618年-907年),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唐高祖五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在鄄城县置永定县,在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武德八年(625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
宋朝(960年-1127年),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金朝(1115年-1234年),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元朝(1206年-1368年),先后属东平路濮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明朝(1368年-1644年),初属中枢省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属东昌府。1376年(洪武九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1644年-1911年),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民国二年(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十八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自此,一直属菏泽管辖至今。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