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长歌当笑亦当哭

作者:韩慕秋

3 长歌当笑亦当哭(有删节)
在《Streshold》整篇中最出彩的部分,无疑是上文已然多次提到的历史体裁部分的描写。作者自己亦认为在全文中对于综述性的前言和后记最为满意。作者对于这种第三视觉叙述技巧的掌握已经是炉火纯青。而“谨以此书纪念那些被掩盖,扭曲,磨灭的真实和那些冒世间之大不违为我们留下可以追寻真相的足迹的勇敢者们。”这样的文字,措词、语气,完全符合虚构的史官的形象,亦清晰地表达出作者自身的意图。无论是对原著风格的继承还是作者自身的创作,均表现出不俗的功底。沉重的历史感,生离死别的无奈,读罢全文,令人窒息。
历史的车轮,碾不碎生命的理智和情感,却一次一次碾碎了相聚的希望、相守的契机。在作品中,即使两位主人公均在300亿智慧人类之中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顶峰,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佼佼者,却依旧无法摆脱各自的历史归宿,站立在两个(被极度抽象化地)敌对的阵营两边,直至身后才能相聚为宇宙尘埃。遗憾往往使得人物的情感更广为获得同情和支持,激发起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应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而在这篇文章中,最终的结局又并非是一场绝对的悲剧。笔者的观点与作者写作的初衷一样,这样的结局,远远到比安排个性鲜明的两人放弃其中某人的追求在一起的好。
但是,她们之间的追求虽然在理论上趋于不同的方向,在事实上作者却没有用足够的笔墨来激发之间的矛盾,使得她们在感情上的冲突更为鲜明和激烈。在笔者对于该文的归纳中,两位主人公的职业特殊性没有为历史的步伐起到更完美的作用。也就是说,相对来看,女主角之一是否是一个帝国的皇帝,而另一个是否帝国的叛徒或帝国的对手,是与一间公司的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没有本质性的区别的。作者在构建银河战争这样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时代的同时,对主人公的命运,尤其是事业命运做更进一步的完美结合,是功亏一篑的。在上文的评论中,笔者亦已表达过类似的惋惜之情,并再一次对《外章 弑君者》中,虽然少但清晰的说明致以肯定。
这一点,在作品内容上来说是由三个方面的不足引起的。
第一,情感在情节上的不连贯。虽然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借克莱亚的内心活动揭示了对方是自己杀父仇人的事实,同时也反复突出了“心脏在右边”的细节,以表达对方在情感上的回应,但这样的线索到后期便被忽略了,仅仅在罗伊尔得病之后,有一句微弱的提起。作品后期,两人之间的矛盾主要转向专制帝王和民主拥护者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在文章前半部是没有一丝铺垫的。(文章前几章中数次的两人生活方式和爱好的差异并不足以代表两人最后在政治上的分歧。)在双方矛盾上的两条线,一公一私,公者突兀而起,私者悄然而断,仅有的两个相交点,都是模糊暧昧的。一是克莱亚对于罗伊尔如同杀其父般利用他人的手段的质疑,二是罗伊尔最后渴求克莱亚母亲原谅的梦,被作者一带而过,没有其他的内容相互补充和呼应。对于读者来说,这些情节也就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了。
第二,主人公的形象轻重失衡。在文章里,作者用大量正面的笔墨描写后来登上帝位的罗伊尔,尤其是其(关于两人情感)的内心活动。在对于克莱亚的着墨上,仅侧重于其生活作风和外形,自然,这种描写是成功的,每一位读者都会对于这位取材于《银河英雄传说》原著中齐格飞原型的红发美女。然而,在情感上,克莱亚的内心世界并未做充分的表现。因此,在两人的交往中,克莱亚的形象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不是指官爵始终比克莱亚高的罗伊尔对她的保护,而是指克莱亚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和立体,最重要的是,不够独立和成熟。且不论克莱亚最后竟能够成为同盟军的统帅,光是在克莱亚在帝国的快速晋级就足以让笔者觉得过于儿戏。在笔者读完本文后,脑海中出现的罗伊尔固然是个有手段有心机的智慧(且美貌)女子,克莱亚却是个莫名其妙成为统帅的纯洁少女,她的形象极度漫画化。
对于克莱亚的聪慧和能力,作者并没有做过多的演绎,而对于同盟的力量,作者更是没有作足以抗衡帝国的铺陈。当克莱亚最后能够代表同盟的时候,其力量在罗伊尔面前也似乎是不堪一击的,最后的协议,几乎是投降,是病中的罗伊尔的怜悯。这种设置的直接后果,是使笔者朦胧之间似乎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帝王对于一名弱女子纯洁又自卑的爱情追求。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战争场面上对于同盟军力量的忽略,对于克莱亚具体战绩战功描写的规避。
最后,作者对于戏剧冲突的处理不够充分。当然,作为这样一部以史家语气陈述历史的小说,其对于情节和人物的演绎确实不必像传统小说那样奇峰突起、悬念丛生。如后记所说的那样,让人们了解历史,了解历史的最大真相,足以使读者获得最大阅读满足。因此,本文的所有内容,事实上都是吹毛求疵之论。而既然上文已然用如此长的篇幅胡说八道了一通,还是最后再说一点意见吧。
作品中最激烈的情节,亦是两人情感相撞较为激烈的一场冲突,即为格尔米逊行星事件,直接导致两人在立场上的两立。在这一事件上,窃以为,对于配角人物霍尔维格及其行为的描写,影响了对于两位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因为这种风格的描写,对于主人公的直接描写已经相对不够立体和丰富,配角的形象又占用了大量篇幅,在应该,正是应该两位主人公出彩的地方,硬生生地把她们的形象压下去了。克莱亚的生气是粗暴的,断绝通讯的举止,无论是哪一方(或同时施行)的,都是粗暴的,在前后文的情节中显得突兀和简单。从另一个意义上,作者笔下的这两位主人公,她们过于理智和独立,甚至过于冷静,因而可以缺乏直接的情感交流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心心相知。这也是让读者所仰慕的地方吧。
历史的车轮远去了。黑发的帝王和红发的元帅在宇宙中相遇了。在全文结束之前最后的亮点,是由借他人之口叙述的二人最后的相聚。那段文字,是笔者认为全文中描写情感最为成熟的部分,亦是文章情感的高潮。从他人的视觉,既有客观的评价,又给予了读者在阅读上充分的暗示和约定,是一种清新温馨的笔风,在冰冷的银河战争中,最有人情味的一笔。我是在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之后,经过两个夜晚的沉思,决定写下这样一篇胡说八道的文章,以表示对作者的钦慕。
罗伊尔不幸故去了。在克莱亚身去之前,我想,她的感受,借用弘一法师遗箴“亦悲亦喜、悲喜交加”来形容,大约能够妥贴六七分。即使是这样,最后的遗憾的,却是罗伊尔死在克莱亚之前,因为如果与事实相反,这八个字于她,便有十分的贴切。
一个人即使能够改变历史,却无力抗拒自己的命运所归。(注2)在历史的车轮下,□□凡身总会碾成岁月的尘埃。长歌当笑,因为人总能通过自己对命运的抗争改变历史,在星空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名字;长歌当哭,慨叹人生几何,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终化为流星而湮灭。星辉闪烁,宇宙无际,祝愿那弥漫天地的爱情的尘埃永恒。
注1:引自央视纪录片《故宫》第一集解说词。呵呵,因为喜欢。
注2:非指笔者为宿命论者。
又:读这一篇《银英同人:Streshold》(GL),是在看到林错的《纵横》(GL)和《春露如冰》之后,出于对作者清新笔风的敬慕而拜读的。感谢作者的写作功底,使我能够在复杂的汗译英名的充斥下,读完这样一篇曾经属于敬谢不敏类型的文章,并且因此而生一些卑微的感叹,在此记录下来。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Streshold(银英)
  • 所评章节:20
  • 文章作者:林错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5-11-11 1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