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一切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作者:

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1940年10月9日出生于英国利物浦,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成员, 摇滚音乐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1952年9月,列侬在进入Quarry Bank初级中学之后开始喜欢上音乐;1955年初列侬在学校里组织了一个摇滚乐队“the Quarrymen”(采石工人);1960年,列侬组建了“披头士”并开始在各地的俱乐部演出。1965年,约翰·列侬获英国女王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1970年披头士乐队解散后,列侬发行《约翰·列侬/塑胶小野乐队》与《想像》等专辑,也创作了《Give Peace a Chance》、《Imagine》等歌曲,列侬同样也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用音乐来呼唤和平,参与了反越战活动。 1980年12月8日晚上10点49分,列侬在纽约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据称患有精神病的美国狂热男性歌迷马克·大卫·查普曼枪杀,卒时年仅40岁。1994年,约翰·列侬入选摇滚名人堂 ,2004年约翰·列侬入选《滚石》杂志评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50位流行音乐家” 。
中文名:约翰·列侬
英文名:John Winston Lennon
籍贯:英国,英格兰,利物浦市
出生地:英国,英格兰,利物浦市
性别:男
国籍:英国
出生年月:1940年10月9日
星座:天秤座
去世年月:1980年12月8日
职业:歌手,作曲家,音乐家
毕业院校:英国,英格兰,利物浦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LoveMeDo》(爱我吧);《请让我快乐》
身高:178厘米
星座:天秤座
血型:O
眼睛颜色:浅褐色
头发颜色:棕色
擅长的乐器:吉他、吹奏乐器(如口琴)、钢琴、鼓。
学历:利物浦艺术学院
组乐队年龄:16岁
出道年龄:20岁
嗜好:诗歌、画画。
喜爱的食物:果冻、咖喱。
喜欢的饮料:威士忌、茶。
音乐上的爱好:传统摇滚(节奏与蓝调)
事业野心:变得有名有钱
家庭:父亲(Freddie),母亲(Julia),妻子(Yoko——小野洋子),儿子Sean、Julian,前妻Cynthia。
人物生平
出生平凡
约翰·温斯顿·列侬1940年10月9日午后6:30分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工人阶层家庭里。列侬的父亲在小列侬只有三岁时就抛弃了妻子和儿子,因此,列侬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寄宿在位于沃尔顿郊区的姨母(Mimi)家里。
列侬的父母是 Julia 和 Alfred Lennon,在他出生之前那周,利物浦正遭受剧烈的空袭,但在列侬出生那晚轰炸却暂时停息。列侬很难见到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常常出海,而且一出发就失去连络,他的母亲 Julia 觉得她不能照顾好列侬,因此送他去和他的伯母咪咪 (Mimi) 及叔叔乔治同住。列侬的母亲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一位母亲不如说比较像一位好朋友。
可能是由于失去了父亲的缘故,列侬在姨母家时一直是一个很不听话而且反抗性格极强的孩子。他经常逃学,也不好好做作业而是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16岁时,在姨母的极力劝说下,列侬所在中学的校长同意为他写一封推荐信,这样他就可以前往利物浦的艺术学校学习。
1952年9月,列侬进入 Quarry Bank 初级中学,他开始显示一些优秀的天赋,例如作家和艺术家,他在较一般儿童较早的年纪就开始阅读书籍。
组件乐队
进入Quarry Bank艺术学校之后,列侬很快喜欢上了音乐,还购买了一只吉他,并于1955年初在学校里组织了一个摇滚乐队“the Quarrymen”(采石工人),唱所有的游行歌曲,它正是几年后名噪一时的披头士乐队的前身。在乐队逐步发展的十年时间里,列侬一直担任乐队的主要歌手和词作者,与他一同负责歌曲创作的还有1956年结识的保罗·麦卡特尼,当时年仅14岁。他们两人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承诺为乐队的发展投入全部的创作才华。至1958年,麦卡特尼的好友,16岁的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在乐队组建后期,列侬所写的歌曲大多充满神秘色彩,而麦卡特尼的歌曲则更倾向于流行乐。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列侬成为乐队中第一个吸毒的人,他还鼓励其他人和他一样学习瑜伽。1960年,列侬组建了他的“披头士”。并开始在各地的俱乐部演出。第一支单曲《Please Please Me》诞生。很快他们就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乐队。
正式亮相
1961年底,列侬和他的The Beatles碰到了布莱恩·爱普斯坦。1962年5月,披头士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当披头士遇上布莱恩·爱泼斯坦,整个历史从此改观。在他的带领下,1962年6月6日,披头士来到伦敦。录制了第一首单曲《Love Me Do》,披头士被正式介绍给了世界。
当披头士们于1963年9月在不列颠诸岛上获取了“单曲第一名”、“专辑第一名”、“持久不衰的唱片畅销记录”等殊荣时。他们已是英国首屈一指的摇滚明星。青少年一见到他们就着尖叫、哭泣,而且变得歇斯底里。报纸上的醒目标题都在谈论披头士。全世界都听到了这样一个名词――“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
1963年8月23日,他和辛西娅结婚,并在1963年4月8日生下他们的儿子朱利安。
征服世界
到了1963年底,整个英国都已经为了披头士而疯狂,毫无疑问,这一年整个英国都是属于披头士的。而他们的成功并不止于此。他们已经准备去赢得美国并由此而征服世界。他们和1964年的春天一起跨过了大西洋,一起到美国的还有他们的《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美国,他们见到了鲍勃·迪伦。唱片10天内销售了50万张,这在今天仍然是个天文般的数字。
1964年2月7日,布莱恩率领披头士一行人抵达美国纽约的肯尼迪机场,披头士的到来,使整个美国为之震撼了。1964年底,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离开美国后的披头士趁热打铁横欧洲,然后是香港和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30万歌迷夹道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一切来得如此的容易,披头士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征服了世界。1964年还没有过完,他们的歌迷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所有的点唱机上,都有他们的声音。
1965年他们继续着自己的辉煌,这一年标志性一个事件是《Yesterday》单曲的问世。这一支单曲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很多年后人们再回忆时才发现这首歌曾经预示了那么多。不管怎么说这支歌很成功,它一如既往地被披头士的歌迷们所接受,评论家们撰写了大量的文字,人们承认,《Yesterday》奠定了披头士在音乐上自己的历史地位。
婚姻状况
对于妻子,列侬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照顾母子俩,加上辛西娅的慢性子,在关键时刻总是拖后腿,两人的婚后感情却非常不稳定,尤其是列侬被辛西娅发现与美籍日本女子小野洋子(Yoko Ono)约会之后。
1968年,披头士乐队成功发行了“白金唱片”的“The Beatles(White Album)”之后,列侬与洋子还发行了他们共同创作的唱片《两个处子》(Two Virgins)。由于其封面是列侬与洋子的裸照,因此很多音像商店都禁止出售这张唱片。此后不久,辛西娅与列侬正式离婚,使得列侬终于得以与洋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这一年,披头士成立了自己的苹果公司(Apple Corps)。
1969年春天,列侬与显然已怀有身孕的洋子一起前往欧洲“度蜜月”,并于3月20日在直布罗陀结婚。1969年5月,这对新人回到英格兰,但不久洋子就流了产,后来类似的情况又发生过几次。为了摆脱失去孩子的痛苦,列侬与洋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录制了两张唱片,其中一张名为“婚姻金曲(Wedding Album)”,其B面全都是列侬与洋子相互叫喊对方名字的叫嚷声。1969年夏天,列侬还与洋子一起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参加9月份举行的一次摇滚音乐节,当时的场面非常热烈,后来列侬的演出录像还进行了大范围的转播。
爱与和平
两人在蒙特利尔度蜜月时有过著名的床上和平行动(Bed-InForPeace)。
这个行为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为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而创作的。小野洋子和列侬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旅馆的大床上整整7天不下床,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和拍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夫妇俩鲜明地将反战和宣扬和平的理念融进他们的艺术创作中。然而,艺术家良好的初衷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他们另类的表达方式被一些人指责为有伤风化,而更多的指责是针对洋子的,很多前披头士迷们甚至认为是这个怪诞的东方女人把约翰给带坏了。面对当时的舆论压力,洋子说:“当我们被指责时,我们很惊讶,因为我们以为人们会喜欢它,然后约翰说‘这太糟糕了’,因为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1969年5月,校园反战运动达到高峰。作为一个坚定的反越战主义者,列侬为了向世界发出这种呼声,他采用了一种看似非常偏激的方式——和小野洋子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著名的“爱与和平”的静坐示威,他们高喊“给和平一个机会”,并向全世界呼吁“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而获得和平,在寻求和平的各种方法中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他们这种行为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人们众说纷纭。但难以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反对战争的极大关注。
当时,有记者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用音乐与爱能够制止希特勒与法西斯主义吗。(这是一个对所有和平主义者都构成挑战的问题。)小野洋子的回答是:“如果我是希特勒时代的一个犹太女孩,我将会接近他并成为他的女朋友,在床上十天之后,他便会按我的思路进行思考。这个世界需要沟通,而□□是一种沟通的绝妙形式。”
这是一种似乎可笑而且极端的说法,然而在其艺术家式的夸张后面,不难看出一直影响着摇滚乐手的有时候显得十分固执的个人观念。它视个人之间的沟通为“革命”的根本问题,视个人向真正自由的接近为社会变化的前提。
与丹尼尔·贝尔诸人的观念相比,这是一种反向的因而是更加积极的个人与社会关系论,因为它不是视困惑为病态,而是视之为一种必然,并强调在个人成为自我实现者之前,一切“革命”都是徒劳,而暴力和组织更是于个人的创造性实现毫无益处。一句话,个人比组织重要,和平比暴力重要,□□比战争重要。
列侬曾在《黑矮子》上发表他的《极为公开的公开信》,公开表示:“我根本不在乎你是□□、□□、中间派或任何其他狗屁组织的成员……我并非惟一反对官方的人,而且你也不是。让我来告诉你这世界上什么最讨厌:是人。难道你因此而想把他们都干掉?还没等你说让我们重换脑筋,一切便不可挽回了。你拿一个成功的革命给我瞧瞧,不管是□□教革命、基督教革命、资本主义革命还是佛教革命等等,全都是头脑发烧,仅此而已。”
列侬的“反战”行为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
这时候的列侬还开始更多地参与政治,他向各个城市呼吁结束越战的音乐公告牌评选机构捐款,而且还拒绝接受英国女皇颁发给他的奖章,以作为对英国卷入尼日利亚民权运动的抗议,但这并不影响他的MBE身份,因为奖章一旦被颁发,就无法收回。
就在列侬与洋子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同时,他与披头士乐队其他成员间的合作却日益减少。1969年9月,列侬通知其他成员说他准备离开乐队,答应暂不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主要原因包括披头士的财务纠纷,这与当初列侬签下Allen Klein管理披头士商业事务不无关系。
乐队解散
●1970年4月 "上帝放手" 披头士解散了●
没有人去想太阳辉煌是在燃烧自己,它的结果只有一个——坠毁。这时的披头士如日中天,但他们已经开始疲倦。
披头士风光无量之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掉入了一个黑洞里,音乐成了取悦人们的工具,这是一种象征,人们并不需要知道他们在唱什么表达什么,名气已经上升为图腾。当他们从演唱会、唱片中脱身出来,他们发现自己成了马戏团的小丑。
披头士的成员之一乔治决心改变。乐队重新回到录音室里继续自己的音乐实验。1966年是转变的一年。佩伯军士的芳心俱乐部乐队专辑的推出标志着“概念专辑”被发扬光大。披头士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看起来都不错,麦卡特尼的《便士港》和列侬的《永远的草莓地》在布莱恩的操作下以两个A面发行了单曲。但致命的打击却在这时候到来,1967年8月27日,布莱恩因为过度服用安眠药死在自己的寓所。
上帝对披头士放了手。
布莱恩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人。他和大多数经理人不一样,对披头士完全是一种感情投入。他从不做不利于乐队的事,并且利用自己的才能打理披头士音乐外的所有事情,他全心全意地为披头士服务,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和经纪人!
没有了布莱恩,披头士开始迷失方向,四年后的某一天,列侬对一个采访他的记者说:“(布莱恩的死时)我们解散了,那是崩溃!”
披头士做过很多努力,想从布莱恩的死中解脱出来,但高潮已过,没有人可以避免披头士走向没落,或者用没落这个词是不对,当披头士还是披头士的时候,它永远是最好,但它的组成人员开始单飞,每个人开始自己的事,披头士在1967年布莱恩去逝时,已经开始解散了。
专辑《Abbey 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罗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两个月后,麦卡特尼在发行自己的第一支单曲的同时正式宣布披头士乐队解散,这一举动让列侬感到非常气愤,因为是他首先表示要解散乐队,而且他认为这一消息应该由自己宣布才对。
小野洋子,人们熟知这个名字是因为她的丈夫是披头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侬。这段婚姻使她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也招来无数人的指责。
有人指责披头士乐队的解散是因为她和列侬的婚姻引起的,2004年,小野洋子回应此事时说:“现在人们不这么说了,因为他们知道,乐队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解散的,女人是很容易被责备的,尤其是一个刚刚走近他们的亚洲女人。”
除此之外,还有人指责她利用约翰的名义赚了很多钱,在这些指责面前,洋子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离队单飞
1970年是约翰列侬离开乐队的第一年,他在这一年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plastic ono band》,这张专辑非常成功。专辑中收录了列侬的许多传世之作《mother》《god》《love》和《isolation》
这张专辑在所有的排行榜上基本都到达了第一位,在所有的主流音乐杂志都得到了五星高标的认证。这样的成绩只有当时的前乐队成员乔治哈里森可以匹敌。
1970年2月,他创作的“Instant Karma”成为当年最著名的十大歌曲之一。
列侬和制作人Phil Specter的默契配合也达到了极致。
在后来的歌曲创作中,列侬一直将麦卡特尼视作敌人,并创作了好几首表达自己愤怒之情的歌曲,而麦卡特尼也予以还击,在1970至1973年中,两人的歌战从未停息,后来麦卡特尼以歌曲Let Me Roll It作为这一切的结束,并再次拜访列侬的家,两人和好如初。
在列侬遇刺前的三天,列侬接受滚石杂志的采访说道,“我一生中只和两个人合作写歌....小野洋子和保罗·麦卡特尼...这选择挺明智的。
●1971年 列侬单飞《Imagine》发行●
1971年是列侬创作最丰富的一年。列侬与洋子春天时移居美国纽约,他们当时居住的公寓后来都成了人们参观的地点。到达美国后,列侬很快便融入美国社会,他与名为“芝加哥七人团体”的激进组织打得火热,并非常热衷谈论政治问题。那年秋天,列侬发行了他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单曲《Imagine》,该乐曲涉及到了他个人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政治问题,由于风格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太相同,更容易令乐迷接受而成为最流行的曲目之一。这一年的10月,他为《Imagine》补充发行的选集,也在各国登上了排行榜的第一名。专辑中的Jealous Guy也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
而此时麦卡特尼沉寂了一段时间,作品在排行榜上表现并不好,不过他后来的Live and Let Die也被歌迷们当作了经典,直到那时Paul的歌又在排行榜上有了起色。列侬政客们的仇视也在这张专辑里的《Gimme Some Truth》里表现了出来,形象的表现出了当时政治家的形象,这首歌也被视为了列侬的一首名曲。在音乐的曲调上《Imagine》显得很简朴和纯净,但和这种简朴联系起来的却是超越了时间界限的歌词,也正是这点使它成为了上世纪最出色的一首歌。12月,一首圣诞单曲《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也发行了,这是另一首注定会年年重新发行的不朽作品,同样里面也有象《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这样简单但又很尴尬(这里原文用词既为embarrassingly)的歌词。
数年后来从来自纽约的消息说: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双专辑中包含的数首政治色彩强烈的歌曲,是列侬在与激进分子联系最密切的时期创作的。《Luck Of The Irish》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面看起来歌曲轻快,但歌词里面包含了严苛的评论。这张专辑表现出反抗精神最强烈的是另一首被列侬称为“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的歌曲。但这张专辑也成为了列侬生前反响最差的专辑。列侬受到打击,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进行音乐创作。
接下来的几年,他登上了飞机开始对抗遣返及争取绿卡的活动。在1973年他又推出了专辑《Mind Games》,这张专辑揭示了他与小野洋子之间存在的问题。在这段烦躁的时间里列侬发表了专辑《Walls And Bridges》,但这两张专辑都没能取得imagine和plastic ono band的成功。
1972年年初,由于美国移民局以1968年列侬因持有大麻被定罪拒绝为他颁发工作许可证,列侬开始了与美国移民机构的斗争。他与纽约当地的激进乐团共同创作了一些纯属政治作品的歌曲,这些歌曲无论是从商业还是从艺术角度而言都没有获得成功。1973年,美国移民局下令要求列侬离开美国,但遭到了他的拒绝。
1974年列侬与洋子分居,并一个人移居洛杉机。在后来的两年内,列侬染上了很重的毒瘾,并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晚宴和夜总会等场所。在这期间,列侬与艾顿·约翰相识并成为好朋友,两人共同创作了名为《Whatever Gets You Through the Night》的歌曲,这是列侬1974年东山再起后的成名作,这也是列侬生前唯一一首美国冠军单曲。
1974年感恩节的夜晚,列侬与艾顿-约翰一同出现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为观众献艺,但这次的公开亮相却成为列侬一生当中最后一次公开表演。
到1975年年底,列侬的感情生活开始出现转机,在艾顿·约翰的帮助下,他与洋子之间的分歧有所缓和,同时令他感到高兴的是,那年10月美国一家上诉法院推翻了此前美国移民局要求列侬离开美国的命令,这多少也让列侬感到如释重负。1976年,洋子再次怀上了身孕并于同年10月9日(这一天正好是列侬本人的生日)生下了孩子希恩。而列侬的倒数第二张专辑,封面选用了披头士时期的照片,歌曲都是经典翻唱,名字也很简单《Rock 'n' Roll Music》,专辑完美的表现了列侬的音乐梦想与初衷,广受赞扬,就是这样,列侬又回到了顶峰,以一种不同的身份。
但现在不同了,他有了家庭,于是列侬已宣布退出乐坛专心照顾希恩和家庭,而洋子则负责处理列侬商业上的事情。列侬说:“从15岁起我就投身于音乐事业,现在我太累了,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叫别人在这里开始吧!”列侬摇身一变,成了标准的爱家好男人,他们经常全家出国旅行,这大概是列侬一生中最平静和安详的阶段。
遇刺身亡
●1980年12月8日 列侬遇刺 歌声永存●
1980年年初,在将孩子Sean抚养大后,列侬宣布复出乐坛并签署了新的歌曲创作合同。同年夏天,他与洋子再次合作录制了一张新唱片“Double Fantasy(双重幻想)”,该唱片于当年11月正式发行。由于这张唱片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人们都认为列侬这次一定会再次复出。但谁知就在这一年的12月8日,列侬却被一名歌迷射倒在达科塔大厦门前,据称这名精神不太正常的歌迷查普曼当时向列侬连开五枪,致使他在失血过多后身亡。而就在当天早些时候,查普曼还与列侬见过面,并请列侬在他购买的列侬专辑上签名留念,后来查普曼被警方抓获并被判刑。
几乎就是在列侬的心脏在医院停止跳动的那一刻,全世界歌迷的反应空前的悲痛,这种场面只有在国家的领导人和皇室成员去世时才会看到。他在披头士以及单飞后的所有专辑都立刻重新发行,销量和唱片的排名简直就象披头士的全盛时期。列侬如果有在天之灵,他一定在看到人们的行动,然后朝人间投来了一个完美的微笑。
列侬去世之后第二天,消息迅速传出去,Dakota公寓门口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带着鲜花、蜡烛、列侬的海报、照片,泪流满面,一起痛哭,为列侬,为心中受到重创的梦想。西方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都停止播音十分钟,以示默哀;他的意外身亡也使得“Double Fantasy”等唱片在全球的销量出现飙升 ;《时代周刊》以“音乐之死” 为封面标题,把列侬等同于所有的音乐。巨大的哀痛和震惊,充满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就仿佛太阳再也不会升起,仿佛世界已经全部坍塌……
1980年12月9日,小野洋子宣布,”列侬不会有葬礼,他爱着大家,爱着人类,希望你们也爱他“
1980年12月14日,全世界数百万歌迷们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两点参加了为了列侬而进行的十分钟的默哀。
在列侬死后的数年内,他的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直到80年代中期,列侬生前没有发行的一些曲目陆续面市,他在1972年参加的一次慈善演出的录像也被很多乐迷进行了收藏。另外,为了纪念列侬,披头士乐队的几位创始成员还于1995年重新录制了70年代期流行的几首老歌,这末些歌曲后来都作为新歌登上了1996年的排行榜。
太空里,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000年,他的塑像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街头树立,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揭幕……约翰·列侬遇刺事件,因其文化象征性与社会意义,早已超越国界与年代,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反思性的注脚。
跨过2000年,“列侬热”重新兴起。大量有关这位文化偶像的书籍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Geoffrey Giuliano的《Lennon InAmerica》、Robert Rosen的《Nowhere Man:The Final Days Of JohnLennon》、《Lennon Remembers:The Full Rolling Stone Interviews From1970》。可以说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乐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并且将继续影响下去。200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离开人世二十周年,古巴哈瓦那广场上新建了约翰·列侬的纪念碑,卡斯特罗亲自为其揭幕,以示对英雄的敬意和怀念;同一天,纽约的中央花园被花环淹没,25万封寄托哀思和怀念的电报通过电波在空气中飘荡,而善良的人们手捧鲜花、蜡烛,让约翰·列侬的歌声又一次回荡在云霄,并为他彻夜守灵。非官方的纪念列侬的组织更是层出不穷:John- Lennon召集约翰·列侬的信仰者,2005年列侬65岁生日那天向联合国提出撤销国家界限的提议。2005年12月8日也是列侬去世25周年,全球乐迷及知名人士祭奠列侬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好莱坞导演贾雷特·舒弗尔率先决定以枪杀案作为主题,拍摄了一部关于列侬生命最后一周的电影。
而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更是早早地准备了一本名为《Memories of John Lennon》的回忆录,该书已经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面世,包括伊基·波普、米克·贾格尔和雷·查尔斯等著名音乐人都在这部书里表达了对这位摇滚英雄的怀念。
更重要的是,在10月下旬,72岁高龄的小野洋子重踏上东京武道馆的舞台,首次独唱了“甲壳虫”的经典名曲,用来纪念早逝的丈夫。虽然是因为这位从小接受美国教育的日本前卫艺术家加速了“甲壳虫”的解体,而不被虫迷们欢迎,但也正因为有了她的出现,才让列侬后期的音乐作品绽放出一种无人可以效仿的梦幻色彩来。而这份童话般的纯真,不仅是当今流行乐最缺乏的宝贵养分,也是纪念列侬逝世二十五周年的种种形式背后,应该真正领悟的精神所在。
如今每年的12月8日,没有人组织,人们纷纷自发地聚集到纽约中央公园的以列侬名曲命名的Imagine广场、列侬被害的Dakota公寓前、永远的草莓地,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约翰·列侬:Imagine广场每年都有近万人持蜡烛来为列侬守夜,他们用心祈祷和平的明天;而Dakota公寓门口每天都会有至少一束玫瑰躺在列侬倒下的地方,而在12月8日也会有近万人默默来到这里,悼念那个纯真的孩子;这天,就算在街头也可以随处见到列侬的画像,下面往往有一束鲜花。
列侬已经成为一名全球性的精神领袖。
人物评价
我们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充满着渴求,希望这样的人越多越好。出现了一位约翰·列侬(John Lennon)之后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约翰·列侬;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仙逝之后我们又期望有更多的迈克尔·杰克逊。但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做到“克隆”,所以现实里往往是再找到下一位约翰·列侬和迈克尔·杰克逊的可能性为零,“纪念”成了大众可以重温艺术家们的唯一方式。越是纪念就越怀恋,2010年10月9日是约翰·列侬诞辰七十周年,大日子又到了。巧合的是也是“披头士”(The Beatles)乐队1970年的专辑《Let It Be》发行四十周年,注定要成为约翰·列侬年。
现在看待约翰·列侬已不能单单放在摇滚乐的语境里,他是位重量级的文化人物。T恤上的列侬头像是自由的象征,摇滚乐可以暂且放一边。越是纪念越表明现实时代里这类艺术家的稀缺,缺少伟大的时代只能靠缅怀支撑。约翰·列侬之于迈克尔·杰克逊虽各自不同,但他们拥有共同点,那就是真实。他们的优点以及缺点都毫无保留地被放在公共视野里,约翰·列侬与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的内讧,迈克尔·杰克逊的敏感脆弱,这些都被大众所熟知。真正的明星偶像就该是全方位立体的,他们应该就是活生生的人,有优点就有缺点,而不是被包装过的“完美无缺”的模特。
格莱美博物馆的执行主管称约翰·列侬是“将自己的灵魂都毫无不留地展示了出来”。他也许是最善于将自己的音乐变成文化遗产的歌手,《Imagine》、《Working Class Hero》、《Give Peace A Chance》此类歌曲的效能已经远远超过音乐本身,而成为一种态度,一种主义的诠释。真实的约翰·列侬将他看到的写进歌曲,与歌迷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悲伤,这种真实就如那位疯狂歌迷射向约翰·列侬的一枪那么历历在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格莱美博物馆将举办各种有关约翰·列侬的展览,展览时间为期一周。
“也许你觉得我在做白日梦,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Imagine》),理想主义的约翰·列侬总在刻画着美好的画面,他所服务的,是全人类。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全世界都会有歌迷的原因,他的音乐无国界,其中传达的是普世精神,鲍勃·迪伦(Bob Dylan)是美国的鲍勃·迪伦;鲍勃·马利(Bob Marley)是牙买加的鲍勃·玛利;而约翰·列侬则是世界的约翰·列侬,他的意义已经远超过一个英国。关于“梦”,约翰·列侬唱了很多,他还唱过“梦已经结束”(《God》),这句话放在当下的音乐工业再合适不过,唱片工业的衰败窘境不得不让歌手以及从业者们的脑海里天天回旋着这句歌词。本该是为普罗大众造梦的人如今却天天与梦魇相伴,约翰·列侬发迹的时代会弹吉他的小孩很少,当下几乎所有孩子都拥有一把吉他,但再也不会有约翰·列侬式的角色出现。
列侬七十岁生日之际,只剩下“想象”着还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歌手存在。
索性的是列侬被传承了下来,以传记电影的形式,以再版专辑的形式,实体承载的是一种精神,所谓的偶像不死正是因为精神还在。如果真有“列侬精神”这一说法,那么这种精神的得以延续需要感谢一个人,小野洋子(Yoko Ono)。对于这位摇滚明星的遗孀,她的非议与赞许一样多,争议性的人物有着过人的使命感,“披头士”的解散有她的掺和,但约翰·列侬的传承也是她的功劳,渐渐地我们发现小野洋子其实是与约翰·列侬一样真实的艺术家。为了纪念先夫诞辰,小野洋子携众歌手于洛杉矶举行了名为“WeArePlasticOno”的演唱会,当晚Lady Gaga登台与她在台上手拉手献唱。对于列侬的认可度在每一代的歌手中都存在,即便是如今最火的Lady Gaga也会向他致以敬意;而在老一辈歌手里这种认可更加深刻,奥兹·奥斯朋(Ozzy Osbourne)称列侬为“人文主义的推动者”。
纪念日到来时,约翰·列侬所有八张个人专辑以及多首未发行过的歌曲都将再版。单纯作为一个歌手,他也做到了惊人的成绩,仅仅个人单飞时期就有120多首作品面世,所以他的重要性首先是因为音乐上的成绩卓着,其次才是位具有领袖气质的文化明星。如果我们盼不来一个人文主义上的约翰·列侬,但至少可以盼望着一个音乐上的约翰·列侬出现,而且后者更显急。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