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颖坊】之个人浅见 By 碧山

作者:吾栖碧山

荷花大算是我开始接触耽美早期就知道的作者了。归溪我也收藏了半年之久,现在摸出来看。
先看的【怀颖坊】,所以单说【怀颖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弱化一下黑衣人的出现或者在其他地方给个交代,这就可以是一个足够完整的好故事了。
下面来细说一下自己的感触。
1.文里最出彩的人物是小鱼,也许是一开始那段关于手的文字打动了我,让我首先对这样一个执着于人的小鱼有了最初的轮廓,那便是情痴,接着是他的诙谐机敏。
2.文里最悲剧的人物应该是小鱼的父亲,一个无能为力近在咫尺不能相见相认的丈夫与父亲,一个隐忍的粗使僧人,一个为了小事而被治罪的白丁。
3.文中最打动我的是那段关于喜欢,但是权且糊涂,眼泪止不住哗哗落,如果我是小鱼,我也会那么做,这是一种共鸣,荷花大写的很动人。
4.文里最细腻的便是那些小小的细节,关于收拾,关于典当,一切细微之处,足见荷花大的用心。
5.文中还有许多出色的配角,有有爱的反派,有神秘的水边人,有绿林好汉。还有那个小鱼听错的桃花是什么呢?
接下来说我个人认为的一些小小瑕疵吧
1.有的时候景物描写过长,气氛烘托个人认为意到足矣,无需太长,尽量简洁,直接写物,少用比拟。
这一条只针对第四章开头,其他时候的细节描写都觉得很好。XD
2.前后文跳跃过度有点勉强。前文小鱼小猪刚虐心完毕,在地牢那段我觉得可以更深入或者更激烈一点表达两人的情绪,这样后文两人毫无芥蒂的相处才会看起来更自然吧。
3.而且,前几张重点写情,后几章基本无关情爱只是写事,总觉得……我说不上来,也许是感觉在表达不同主线了吧,就像前面是爱情小说,后面一下就变成了异志小说了。可以尝试在最开始就加入后文的蛛丝马迹,在其中穿插两人的感情戏,也许读起来主线更统一吧。
4.人称。荷花大,文里很多时候,你喜欢用“他”或者“那个人”指代特定的人物,但是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很迷茫,这一点在黑衣人的时候最明显。两个黑衣人对峙,他们的言辞含糊目的不明,用的肢体语言也不够清晰,两个他他一阵,我就只能把那一段三行看了两遍才明白,哦,原来这个是地道里那个,这个是后来出来的那一只。
其实,在文章的其他地方,非常明确的只有一个人在用“他”或者“那个人”代替,不会出现琢磨谁是谁的状况,但是,这样的表述偶尔会因为这样的表述而破坏整个句子或者段落表达的清晰感。
尤其是这样的指代,出现在一个独立段落的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用起来要尤其慎重,建议尽量还是用人的名字,而不是用他或者那个人替换。
比如这一章的:
“若是平日,铜板儿听了这番夸赞,定是飘飘然,一脸得意失了本态。可那孩子听见蔡申玉这样一说,居然不声响,两只眼圈还挂着几分彤红,伸手大力抹了一把。竟是有些长大了。
他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低头一笑,不再说话。”
改成:
“若是平日,铜板儿听了这番夸赞,定是飘飘然,一脸得意失了本态。可那孩子听见蔡申玉这样一说,居然不声响,两只眼圈还挂着几分彤红,伸手大力抹了一把。竟是有些长大了。
蔡申玉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低头一笑,不再说话。”
其实我觉得就是这个原因吧:对于作者来说,笔下的人物是自己用爱创造的孩子,我们让他们演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喜怒哀乐,我们对他们无比熟悉,我们知道在这里用一个“他”字,便是我们心底的那个孩子,有一种暧昧而模糊的情意在里头,作者下笔的时候会有一种些微的,他就是我心里那份感情所要寄托的那个人。
但是作为读者,看多了这样的他字,只会被那个他字上的朦胧弄得生出距离感。
我作为读者,一开始看小鱼,会因为荷花大足够的功力而跟着小鱼他喜怒哀乐而动自己的情绪,觉得和他是贴近的,但是,到了后来,写情的力度弱了,叙事写情节的力度加大,缺乏明确的情感煽动的时候,我看到这个“他”字,和“那个人”,只觉得小鱼和小猪有跑回自己的世界里,用一层沙雾我跟他们隔开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片面的很,荷花大看看就算鸟~~
当然看完了可以掐着我的脖子说我短视哭诉委屈,某山温暖的怀抱随时为荷花大敞开~
抱!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