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意见

作者:刘沙

因为实在喜欢这本小说,所以忍不住多说两句:实在是受不了这么好的小说上,有这样的瑕疵——阿一古力这一节,太狗血而且游离于小说氛围之外了。这一段,简一分也好,繁一分也好,偏偏就是目前这个半简半繁的样子,最不好。
如果作者能泼开了写,写民族地区的风物习俗环境背景等等,再给读者一个酣畅淋漓的好故事,那么这一段可以是小说的一个鲜明生动的分支,扩展了小说的视野(如陈曦和谢家的那几段,处理得就很好,很诗意又很大气)。如果作者就是一笔带过,那么这一段就是小禾的爱情背景,大家也可以一眼扫过(如白晓菁父母闹矛盾那几句)。偏偏就是现在这个要展开没展开的样子,要抒情没抒情的样子,最狗血。就象一个老套之极的台湾言情文案,想感动大家,又没有下功夫来感动大家,于是,只剩下一个蹩脚的老套言情故事。放在整篇文里,就是个很显眼的甲状腺肿瘤,碍眼。
这个故事不仅老套,而且情节前后不合理:阿一古力一开始是那么凄苦,那么躲躲闪闪(她和秦牧两个人都不想让人知道秦牧是她孩子的父亲),而到了后来,却又那么财雄势大,声势逼人,甚至能兴师动众地来找医院麻烦。这里显得前后矛盾了:如果她在公司发展得很好,有自己独立的能力,那么她完全可以苦尽甘来,正大光明地和秦牧结婚,何至于要象现在这样凄苦地“借种”,弄得害人害已?如果她在公司发展得不好,甚至是“靠别人上去的”,那她怎么敢,怎么能,又回头为了秦牧的事情兴师动众,甚至拿公司来压人?这个过渡,不平稳,不合理。作者定稿时能否写得合理一些?
总之希望作者能考虑一下这一段,是干脆写一个浓墨重彩的合理故事,还是一笔带过。
另外恭喜作者能联系到出版,是哪个出版社?出了,我一定买书捧场。既然决定了买书,那么出于对此书的敬意,想再提一两个想法:文中的技术细节,作者如果是记得扎实的地方就可以了,如果是记得不扎实的地方,能否联系当年老师同学再核实一下?这也是一个对书,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当然隔行如隔山,有些地方完全按技术写的话,会很绕,会妨碍行文,讲半天外行也听不懂——我们石油行业的某些工具,和读者讲故事时提到的,你不说明白读者不知道怎么回事,故事再往下就听不明白,你说明白的话,就很妨碍行文流利,这时候我就会google一张图奉上。这个,你是否可以参考?笑。
另外文中有好几次医生忙起来几十个小时没吃饭没睡觉的情况,医生这行业的辛苦,我们这旁观者也懂得一些,可,几十个小时不吃饭不睡觉,这种违反生理规律的事情,是否太夸张并且违反制度?我们行业关于替班的规定是:早8点班连下午4点班可以,4点班连晚上0点班可以,但是0点班是绝对不允许再连第二天8点班的:值了一夜是不许再值班的,为的就是防止疲劳作业。小说中的医生连续工作几十小时后极度疲劳,判断的准确和动作的准确都会下降,这时再工作,已经是对自己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了吧?这个理儿,zhuzhu能否再考虑一下,在没有紧急情况的时候,表让我们的医生那么辛苦? ~_~
因为喜欢,所以挑剔。昨晚看文到大半夜,今天上午爬起来就是看文写评,饿着肚子打完的评论,请zhuzhu看在我饿着肚子写评的份儿上,表嫌我啰嗦挑剔哦,下~~~
作者回复:
阿一古力那段,坦白地说,是我写来调戏某人的:)
这个说好,最后大约会拿掉,之后单独写个故事,也就是专栏里那个番外。只是现在没工夫写了。甚至有可能最后完成,把整个阿一古力这个人物去掉。
至于技术细节,如果有可能,我大概会让同学帮忙看一眼。
至于连续工作,这个,倒是真的。不知道其他医院,我们医院是北京市门诊量急诊量都排在前三的医院,而我们那个时期,不是天天需要如此,但是对于住院总大夫,以及技术上特别强,年龄又相对不大的主管,确实是时常如此的。呵呵,你说的这个违反人的生理规律,几乎天天在临床医生上上演,以至于,很多医院外科规定自己的医生,在一定年龄以后每年查胃镜,因为胃癌发病率实在是太高了,这几年至少我知道有两个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普外科专家,都是60岁上下死于胃癌。
而当外科大夫的还有个本事,就是一天能不喝水不上厕所......
更不要说,夜急诊,忙的时候,1点,终于睡了,2点又叫起来,处理完,刚迷糊了,3点再叫起来......
中国的医疗制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的医生在这种不完善当中,有许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达不到患者所能想象所希望的水平,但是,确然有许多人,抱怨固然有,不满固然多,却还是坚持最初的热爱,这是为什么,过了这许多年,我依然记忆如此深刻,如此感动。没有经历过的人,大概只能看见医生对患者不耐烦地脸,而不知道这张脸,是在连续工作不知道多久,自己的心理也已经濒临崩溃的情况下,摆出来的,不是因为鄙视或者高傲;有许多人只知道医生疏忽了,却不知道,他们是在已经超负荷多久之后,超越了负荷的极限,于是没有坚持住疲惫到了极点之后的谨慎。
超负荷不人道么?不合理么?是!美国的医生,就要求不能超负荷工作,医学联合会对此的理论基础就是---会造成事故。然,那是基于美国的情况。美国有多少医生?多少病人?中国呢?中国不超负荷,又该怎么办?中国各个地区,各个不同级医院技术水平相差太多,所有的病人,不管多大多小的病,都要去大医院才能安心,去看看那些永远拥挤的楼道,不超负荷,怎么办呢?两个月前,我先生因为车祸在美国一家条件很好的医院急诊观察了一天一夜,除了脑震荡之外,没有其他实质伤害,但是检查检测的费用是,3万美金。没做任何处理,只是静脉滴注预防血栓的药物,只是做一个mri, 一个ct,一个x-ray。这样的检查与检测,在中国大概也就是7000-8000人民币吧。这个差价在哪里?人工。而住院时候那种优越的条件,舒适的环境,朋友们来看,说,这医院条件真好,然后又说,即使这样的硬件条件在中国,也是塞满了人,绝对不会有这么样的感觉。
塞满了人,这就是中国大医院好医院的现状,于是超负荷,这就是中国好医院的大夫的必然的负担。
我真感谢你说出来这个超负荷不合理的话,我想,许多我的老师同学,如果看见这句话,会热烈盈眶。
在从前的几年里,临床医生最愤怒的,就是国家把制度问题引导民众到对于医生医德的问题上去,就在去年吧,□□说,医患矛盾主要在于医疗改革的不成功,制度的问题,就为这么一句话,多少大夫觉得许多的委屈,许多的辛苦,也就值得了呢?
啰嗦了。
这个文本来是个半真半假,糅合了许多人八卦,又改编了的故事,不算认真,唯独认真的,是写的过程中,对依然坚持在中国临床一线,并且始终如最初时候那样对自己职业负责和热爱的人,向来没有消减的敬意和想念。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长大
  • 所评章节:62
  • 文章作者:zhuzhu6p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08-10-10 1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