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咬定卿卿不放松》

作者:二嘎安小邮

卿卿长评之元赐娴part 2
首发于微博超话@顾了之,顾导时常出没,欢迎大家来玩耍!!!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一)元赐娴-祸水之名,赤诚之心
2-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一日。
元赐娴与众不同的另一个地方在于,心中装得下更大的格局。
家国天下,她都放在心中。
也因此,哪怕她心中对郑濯诸多疑虑,却还是被陆时卿的话所打动。拣枝不曾听到陆时卿的话,因而误以为是徐善攻心之能,真正听到了的元赐娴却明白,若非其心赤诚,许多事许多话,做戏做不来。
撞面具一节,陆时卿早有防备,然陆时卿答复是假,元赐娴安慰却是真。当元赐娴轻描淡写地讲起她带军救父的经历,除了看到她的谋略果敢,更有陆时卿的百感交集。
世人皆道澜沧县主红颜祸水,可在京城的人们在纸醉金迷中勾心斗角的时刻,她却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为了大周出生入死。对那些指摘她的人来说,不过是安逸生活中的随口言语,不费吹灰之力,可在寒风肆虐,遍地鲜血与屠杀的战场上,又何止几句言语那么简单?
我一直觉得,元赐娴爱上的是陆时卿表层之下的徐善,而若把陆时卿和徐善分开来看,让陆时卿动心的或许是元赐娴的撩拨,可在元赐娴知道徐善的身份之前,他们从未交换过彼此的立场,真正能让陆时卿爱上的元赐娴,也是徐善面前的元赐娴吧?
陆时卿扮演了两个角色,而元赐娴,其实也一直都在演。
他们的确都为对方的皮囊而动心,却也都真正地爱着对方的内心。(区别是,陆时卿心里清楚,而元赐娴的感情线却是模糊的)
心怀家国的元赐娴,冲锋陷阵的元赐娴,向往浔阳江畔的元赐娴,为了安慰他而揭自己短的元赐娴,其实都是在徐善面前。
正如前世的郑濯所说,她这样的女子,没有人会不动心吧。
当然,此时的元赐娴,不仅在试探郑濯和徐善,也在试探她尚且不知真面目的陆时卿。
回鹘商队一事,她得了他滴水不漏的答复。而罔极寺一事,元赐娴也在思考——她知道陆时卿不是为了自己去的南寺门,那么,他又是为什么呢?
从元赐娴的角度想问题,首先在她的认知里,陆时卿最终扶持了十三皇子郑泓上位。那么,此时的陆时卿,是否明确了自己的站向?如果已经明确了,是徽宁帝早就与他透过底,还是他对徽宁帝的了解足够透彻?他和徽宁帝之间的关系,又或者说徽宁帝对他的信任,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他跟踪元赐娴,是已经对元家与郑濯的关系起疑了吗?又或者说,他根本就是郑濯的人?亦或为二皇子或平王所用?还是说,此时的他,只是在冷眼旁观,等待合适的时机?(这些都是我的脑补…)
以元赐娴的心智,绝不会单纯地认为陆时卿跟踪她是为了什么儿女情长,但她此时掌握的信息太少,又对陆时卿与郑泓先入为主,对陆时卿此人,她有诸多揣测,却没有真正的头绪。但无论如何,她都能明确一件事——陆时卿此人并不简单。
正如文中所说,“他始终就像一个一心只为圣人着想的忠心臣子,三言两语替他化解尴尬,以委婉的法子劝诫他不宜当众查案……
至于谁才是陆时卿心目中的储君之选,或者他究竟是否有支持的对象,实在令人无从分辨。”
后文剧情不久就衔接换地图,这里是男女主感情线的重大转折。感情线这里暂且不提,单说剧情,在政治立场上,可以说是元赐娴在明,陆时卿在暗——陆时卿对元家的站向心知肚明,元赐娴对陆时卿却并不了解,甚至可以说,并不信任。
商州刺客案一事上,元赐娴的分析再一次展示了她的冷静与缜密——虽然这种冷静让陆时卿十分不爽。
劫元赐娴不可能是韶和所为——曹暗在说的时候都觉得“踌躇”,“难以启齿”,更不要说思维缜密的陆时卿与元赐娴。
顺便提一句,我觉得顾老师对人设的把握的确很好——“郑筠曾几次三番对她加以意味不明的试探,她自然并不如何喜欢此人, 但却也绝不会因此便以偏见、蒙昧的眼光看她, 反倒错放了真正的凶手。”
读到元赐娴对于韶和的看法,并不是因为顾老师这样写了所以我这样认为,我觉得就应该是这样——不喜欢,但在关键问题上不会有偏见。这就是元赐娴的人设该有的想法,会有正常人的喜恶与情感,但能够保持冷静与清醒。
说回剧情本身。陆时卿试探元赐娴,元赐娴的第一反应,是元钰出了岔子,或者陆时卿在诈她,而没有去想另外一种可能——他们其实在一条船上。我有时候在想,若非元赐娴因为梦境而对陆时卿与十三皇子的关系先入为主,以她的聪明,陆时卿的身份与立场并不难猜。
但正是因为她的误会,才会为了躲避郑濯而向他示好。
读的时候容易入戏,有时候就会为这样的误会而着急,总是盼着早一日的坦诚相见。只有在了解了前世今生全部的故事之后,才会发现,这样的设置有多巧妙。
正是这样的阴差阳错,才让这一世的他们最终相遇。
家国天下也好,儿女情长也罢,云雾可暂蔽天日,但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一日。
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20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秋奈少年何  发表时间:2022-02-02 14:00:02
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