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巨星问鼎[重生]》

作者:一只醋瓶子

中国明清时期用挖梭(俗称过管)方法织造纹饰的彩色提花丝织物。织锦中云锦的品种之一。产地在江苏南京一带。妆花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早在唐代就已使用,但妆花一词却始见于明代的史籍。明清时期的妆花织物,在织造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织物品种丰富多样,织工精细。其纹饰图案多选取寓意吉祥如意的花卉、翎毛、鱼虫、走兽、祥云、八仙、八宝等;色彩以红、黄、蓝、白、黑、绿、紫等为基本色,并用晕色法配色,色调浓艳鲜亮,绚丽而协调。
分享
概述
  “妆花”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复杂的品种,也是最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提花丝织品种。
  “妆花”是织造技法的总称,始见于明代的《天水冰山录》。该书记载严嵩抄家的大批丝织物中,有很多“妆花”名目的丝织物,如“妆花缎”、“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紬”、“妆花绢”、“妆花锦”等等。“妆花”织物有加织金线的,也有不加织金线的。
特点
  “妆花”织物的特点是用色多,色彩变化丰富。在织造方法上,是用绕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彩绒纬管,对织料上的花纹作局部的盘织妆彩,配色非常自由,没有任何限制。图案的主体花纹,通常是用两个层次或三个层次的色彩表现,部分花纹则用单色表现(如花梗和叶、芽)。一件妆花织物,花纹配色可多达十几色乃至二三十种颜色。妆花的用色虽然多,但均能处理得繁而不乱、统一和谐,使织物上的纹饰获得生动而优美的艺术效果。这种复杂的挖花妆彩的工艺技法,作为整件织物的织造方法,在其他地区生产的提花丝织物中不见应用。清代苏、杭两地的官办织造,虽也生产这类织物,实为按照江宁的这种技法而织造的。
  妆花织物失传的品种很多,1949年南京解放以后被继承下来的,只有“妆花缎”一种。
  “妆花缎”,是在缎地上织出五彩缤纷的彩色花纹,色彩丰富,配色多样。以四则花纹单位的妆花缎匹料为例:在同一段上横向并列有四个连续花纹单位,每个花纹单位的纹样完全一样。由于运用了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的妆彩技法,四个单位的花纹配色则可以不相雷同(当然这里还须注意到相互间的色彩关系),充分显示了妆花织物妆彩工艺的长处和特点。如若织造“织成”形式的妆花织物(如桌围、靠垫、装饰挂屏等),则更能发挥这种配色的长处。到目前为止,这种妆彩技法变化自由的优点,电力织机还不能代替。
  妆花缎的地组织,明代的多为五枚缎纹组织;八枚缎纹的,在明代晚期的织品中已见应用。清代的妆花缎主要是八枚缎纹组织,光泽效果比五枚的更佳。五枚缎的,在清代织品中也有应用。目前生产的有八枚缎的和七枚缎的两种。
用途
  妆花缎的用途,过去多用做冬季的服装、帐子、帷慢和佛经经面的装潢等,一般是织成匹料剪裁使用。但明清两代的妆花织品,很多是以“织成”形式设计和织造的,如龙袍、蟒袍、桌围、椅披、伞盖,乃至巨幅的彩织佛像等等。这些按照实用物的具体形式、规格和特定的纹饰内容设计织造的妆花织成,在设计和制作上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有些复杂的织品(如龙袍、巨幅彩织佛像等),从图案设计到挑花结本、上机织造,很多人共同劳动,往往经年方得完成。清代的官办江宁织局和南京的民间机坊,生产这类织成形式的妆花织物,是有着丰富经验和很高成就的。从北京故宫保存的明清两代的丝织实物中,可以看到很多这类南京织造的实物。
  “妆花缎”匹料的花纹单位有:八则、四则、三则、二则、一则(一则花纹单位的,作坊术语叫做“独花”,或者“彻幅纹样”)几种。
  清代还有一种叫“寸蟒”的妆花缎,是用金线和彩绒织出“小团龙”和“骨朵云”相间排列的八则花纹图案,因为团龙花纹直径很小,故被名之为“寸蟒”缎,或“金钱蟒”缎。又因整个“骨朵云”纹样的外缘轮廓像“鱼”形,因而织工们也叫它为“鱼妆”。
  妆花缎匹料一般应用四则和二则花纹单位的较多,用彻幅大花纹样的也不少,如“大云龙”、“大凤莲”、“八吉大凤莲”等,都是配色浓艳强烈、气魄非常豪壮的典型云锦妆花织物。这种彻幅的和二则的大花纹样织物,云锦妆花织物中非常多,在其他地区生产的锦缎中,却是极为少见的。
  在云锦的妆花织物中,还有一种叫做“金宝地”的织物。这是我国传统丝织工艺中,南京特有的品种。
  金宝地是用圆金线织满地,在满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金彩交辉的图案花纹来,整个织品极为辉煌而富丽。早期的金宝地是用片金织地,质地比较薄,但牢度较差。用圆金织地的,是清代发展起来的。片金织地的金宝地,清代以后已不再生产。民间机坊销往内蒙古、西藏兄弟民族地区的,全为圆金织地的金宝地。
  金宝地除用满金作地外,图案花纹的织金、妆彩方法,与“妆花缎”完全一样,花用片金包边,挖花妆彩;但花纹的装饰手法比妆花缎要更加丰富多彩。织料的主体花纹和妆花缎一样,用多层次的色彩表现(运用“色晕”的方法表现)。宾花的妆彩方法要比妆花缎丰富得多。有用“晕色”的方法表现,也有用单色表现的,还有用片金、银线装饰的,或金、银并用装饰的。彩花用片金包边,金花、银花则用彩绒包边。这些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在整件织料的花纹装饰上,运用得非常巧妙而妥适。如以用“金”(包括银线)来说,不但量多,而且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装饰效果。用圆金线织的满金地,光泽含蓄沉着;花纹绞边的片金和用片金、银线装饰的花纹,光泽闪耀明亮,形成了不同的金色色调和不同的光泽效果。大量的金(和银),妥适地运用在五彩斑斓的彩花中,又起着调和与统一全局色彩的作用,使得整个织品金彩交辉,具有一种非常辉煌而华贵的气派。
  金宝地是从元代的金锦演进而来,从织品的设计和成品的效果来看,可以说它是“织金”和“妆花”这两个品种结合运用的产物。故宫保存的很多清代留传下来的金宝地实物,不管是纹饰、色彩,还是织造技艺,都反映了我国传统丝织工艺的高超水平。
  金宝地过去主要是作为一种宫廷里的装饰用料。蒙、藏的民族服装上,也爱用它装饰衣领、襟边、裙角和藏帽的帽边。它是蒙、藏兄弟民族服装上必不可少的装饰用料,至今需要的数量还非常大。
  明代、清代,“妆花”和“织金”都是御用贡品中的高级织物。自帝王后妃的御用服饰,到宫廷帷帐榻垫的装饰,从经籍囊匣的装潢,到赏赐王公大臣、赠送国外来使,都大量地耗费着这些精美的织物。封建王朝每年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这些特种锦缎的织造,以满足统治者豪华的服用消费需要。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生活习尚的改变,南京很多优秀的传统提花丝织产品,或因生产工艺复杂、工料成本太高难以发展而停产;或因脱离时代需要、脱离人民生活实际而被自然淘汰;也有不少因为人亡艺绝而湮没失传。1949年南京解放前后,民间机坊生产的云锦只是清代流传下来的部分品种,不是南京历史上传统提花丝织产品的全部。要想恢复失传的品种,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力量,给予必要的经费和相应的物质条件,作认真的研究和试验,方有可能把它们逐步地挖掘恢复起来。这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研究实验工作。所幸,1949年南京解放后,在中国□□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云锦主要品种已被保存下来,技艺上也得到了完整的继承,为云锦工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庄纯  发表时间:2017-02-03 15:12:57
老哥稳
[2楼] 网友:丑葡萄  发表时间:2017-02-03 20:06:11
谢谢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