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默读》

作者:Angle30°

这两天边听广播剧边重新梳理默读剧情,我突然意识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默读到底在讲什么?这是一个刑侦故事,皮皮说她写《默读》的初衷是想写“情敌变情人的故事”,但是,仅是这样吗?
我倒是觉得这篇文提供了一种假设:如果身边最普通的人作恶了,会发生什么?
就像里面说的,“清洁工在各个场合堪称隐形人,快递小哥可以敲开无数毫无戒心的家庭的门,服务员可以很方便地向食物中下毒”,“这些职业被我们给予了理所应当的信任,却又是人口流动最大的职业”,如果他们突然有组织地作恶,而且不总是一个人连续作恶,那么,犯下这些罪恶的人真的会被抓住,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这件事情让我毛骨悚然。在案子结尾,费渡一定要用手段把范思远的人拖住,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这次让他们散开了,沉入茫茫人海中,个体渺小而群体庞大,范思远一死,便没有人可以让他们重新聚集起来,那么警察是很难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再把他们抓出来。罪恶将永远隐藏在身边,隐藏在清洁工中服务员中快递小哥中外卖小哥中。而且他们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十恶不赦”,他们甚至拥有所谓“道德正当”的理由去作恶,那这种危险不就永远存在吗?
这件事情往深了说就太广了,你可以说法制与法治,你可以说社会关怀和社会审查,你可以说“绝对对错”的坏处,就像罗素说的,“我是不会为自己的信念去死的,因为我不能肯定自己的信念是对的”。更深的我们无从知晓,但是默读构建的这种假设,尤其是剧情中设计的费渡和范思远两个阵营的对抗,同样是以社会底层、渗透在任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群组成,很值得深思。
甚至,再往下想,可以牵扯到所谓“对错”是什么,是否杀人就应该偿命,雪冤的方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信念”是否真的应当坚守,法律到底应该制裁什么。结局范思远被抓的那一段让我印象深刻,他看见肖海洋无意间掉在地上的顾钊的照片,却发现照片上的人是陌生的。信念是不能成为执念的,信念应当是宽广的,只有执念才会愈发狭隘,限制在狭小的思维空间内变得越来越扁平。就像结局,范思远突然发现自己不认识顾钊了,他心中的顾钊是充满苦难的愁眉不展的,但是真实的顾钊是鲜活的。被范思远召集起来的一群人,和被费渡召集起来的人有什么不同吗?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同样痛苦同样怀有深仇大恨,也同样卑微同样无能为力,错似乎不在他们,为目标做出适当付出似乎没有问题。当你成为隐形人的时候,你的爱恨变得无足轻重,却又可以左右很多毫无防备的人。
(顺便一提,总觉得皮皮很喜欢写这种特殊情形的假设,最大的例子是《杀破狼》。《杀破狼》纯粹是皮皮政治经济学的宏大实验,经济学没有实验,于是她作出假设,并在小说里面写出推演。曾经有段时间我十分狭义地理解了所谓“文以载道”,认为只有在文章中直接讲出思考才是有意义的。后来才意识到不是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上的故事,故事不是论文,不一定要得出结论,提出假设并且任小说中的故事发展就足够了。)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顺**  发表时间:2018-12-03 18:28:54
这评论也是相当精彩惹(?ò ? ó?)
[2楼] 网友:草莓味的happy  发表时间:2019-01-24 01:13:59
写的很棒!
[3楼] 网友:继行  发表时间:2019-02-02 21:50:08
很难得
[4楼] 网友:奈何桥上两坨翔  发表时间:2019-02-10 00:23:40
写很好哇
[5楼] 网友:漠清  发表时间:2019-03-13 01:26:02
写的好棒!
[6楼] 网友:谢小姐  发表时间:2019-03-15 19:53:21
这位姐妹太优秀了。
[7楼] 网友:只见云深  发表时间:2019-04-03 10:41:42
写得好棒
[8楼] 网友:十六  发表时间:2019-04-17 21:24:09
真棒!
[9楼] 网友:……  发表时间:2019-05-08 07:13:27
非常棒了!
  • 评论文章:默读
  • 所评章节:183
  • 文章作者:priest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8-11-24 22: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