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

作者:长明君

我是广西人,唱山歌的刘三姐是很多人对广西的一个印象。我虽然不会唱山歌,甚至平时接触的民间歌谣也不多,但终究也在小的时候看过很多次刘三姐的电影。人小的时候,认识不了多少深刻的东西,而转回头到今天,很多东西已经是不言自明。
真正读懂听明白民歌,都会知道诗歌中饱含的真情实感。不论是统治者所谓的“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还是作为一个同样的被剥削者听众,都能为之深沉而触动。
之前翻阅《诗经》,读到《苕之华》的最后一句,“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越是思索就越是察觉怵目惊心,越是与所知所闻相联系就越发不忍卒读。所谓的卖儿鬻女、易子而食,又哪里是文学的夸张,不过是将历史里黑暗、血腥的一页予以浓缩罢了。毫不怜惜的堆砌在金山、玉柱下的基石是“秦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太多太多的民歌民谣蕴涵着人民的悲痛。
同样的,当我看到第三十七章,群众们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唱山歌,流着眼泪的唱山歌,我也流着眼泪的听着山歌。书里的人和书外的人又何尝不是情意相通。这歌会,会的是悲歌,歌的是苦难和眼泪。激荡在心胸的,是痛苦,是悲哀,是愤怒。
黛玉回答叔叔的话,说的很好。“他们不是被我鼓动了,而是被自己的不幸鼓动了。真正能使人爆发怒火的,永远不是文字,而是苦难。”“倘若,我的文章能让人们动容、落泪,那恰恰是我的荣幸。因为我如实的反应了这个时代。”民间文学是依靠大众传唱流传的,没有广泛认同的东西活不下来。刘三姐的故事能够一直流传在好几个省份,必然是切合了平民百姓的感情和认知。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质才能够动人。能使你我触动的是自己的良心,更是同样的受到压迫的身躯。私有制牢笼天下,弹压山川,这人世间又哪里有人可以超脱?虽然说是感伤他人,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在为自己而悲伤。“我只是领歌人。真正要唱这‘歌’的,是吃够了苦头的乡亲们。”唱不尽山歌的是乡亲们,而不只是一个刘三姐。
刘三姐是具有彻底斗争意识的人物,很透彻的看明白了世道,同时更为可贵的是还具有着坚决的意志。项羽穷途末路时悲歌自己的失败,而三姐却唱的是自己的骨气,唱的是劳动者的骨气。三姐虽然死了,但是她的魂灵融汇在山峰上、在河流里、在清风中、在百灵鸟身上,还在领着大伙唱着山歌。
看到最后,想起来黛玉这般的一步步走来。从逃离贾府,扭头离去那纸醉金迷、骄奢淫逸的富贵生活,到半是被迫半是自主的走入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里,最广大最平常的底层世界,再到今天的斩钉截铁的断绝自己对那腐朽社会的认同。我看到了一个人的觉醒,一个灵魂的升华。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完美的人,但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游荡在大地上的僵尸。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自己的、用同路人的血泪和悲苦,所凝结而成的,才是一块不朽的美玉。
15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7-08-25 11:54:07
谢谢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