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

作者:冒个泡咕噜噜

说实话,我并没有看完大大的文章,甚至连公众部分也没看完。因为,总有那些真实而让人自身恐惧的情感和思想在文章里疯狂地躲藏、遮掩,却爆发在一个角落,一个细节。
我最先看的的是文章长评,所以我爱上的是不愿被同化的祝英台。堕落简单,可是维持内心的意愿而非放逐自己,与世俗随意波流,并不简单。祝英台,她和梁山伯的爱情,本就是对纯理想化的追求。而在这个书里,大大并非拿穿越做噱头,而是借穿越,丰满了那个敢爱敢恨,内心不被世俗拘束的祝英台。本可享做黄金雀,奈何乐为芥草蝶。
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何原著cp不可拆的原因吧。
大大很喜欢还原各种故事里那个真实残酷的世界,却用人性和理想、热血,让这个重新构造的世界,变得异常浪漫。这本就是个存在想象却依据于部分现实的故事,而故事的本身,还是梁祝那个唯美的故事,只是将两个人的对封简礼制的悲剧,扩大成一个先进于那个社会的人,用不甘和敬畏放纵自己理想化的对抗的过程。
而我开始想起,为什么叫做,人人都爱马文才,那他自己呢?
马文才,比起梁祝的大胆,也许在原本的故事里,他是比两个人更希望冲破那层障碍却无能无力而绝望的人吧?
他曾在祝英台身上找到了突破的勇气,那种对于他犹如救命稻草的勇气,却为了爱情离他远去。
马文才希望自己不要再被唾骂。可他真的怕吗?
我窥看到的马文才,是身处士族阶级,深知士族规则,甚至本身明晓士族光鲜背后的阴暗并接受的人。他在自我说服不要追随比上一世,更加直白希望摆脱阶级枷锁的祝英台,可又忍不住接近,甚至还有对这个时代的迷茫和畏惧。
马文才所希望的不是祝英台,是祝英台的勇气,是哪个能够在吃人骨头环境中依旧愿意化蝶的祝英台。那已经不是祝英台了,是他自己希望能追求,畏惧于追求,甚至在很长一段不敢认清自己的那些希望,希望做出一些改变。
中国古代是一个很神奇的时代,一边腐朽,一边希望。儒家文化带给读书人的,不只是维持社会安好表象的阶级规则,还给了他们能让他们接受,忍不住希望改变对自己有利的阶级规则——因为那些陈腐的社会规则,在“仁”的名义下可笑极了。
我们现在有一种思想,一个人,无论是否虚伪,无论是否伪善,当他愿意维持表面的人性、善良,并为此约束自己,我们可以称之为,行善。因为相比于无所畏惧、无所遮掩的恶人,他们没有放纵自己内心所有的魔鬼去行凶。所以,对于刘邦,除了称之伪君子、假好人,更适合的是不成功的行善者,正如马文才。
马文才在适应这个时代忽略内心的诉求时,他开始不爱自己。呢么多本应理直气壮、追随本心的行为,他却需要借口。马文才,也许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表现,他们从一边成长,却渴望着另一边的光明,然而迟迟不敢跨越防线。
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或许我说的都是错,毕竟我只看了书评和只这一章,但我又渴望自己是对的。
因为,我不仅希望看到浴火的祝英台,更希望存在这样一个马文才。
3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