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评 共有114条长评,分5页,当前显示第1页。
[-收起] №1 网友:akanishi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10-11 01:16:45  所评章节:51
良妃的身世——应该是康熙14年被没入官的  
第一阶段,诸外藩蒙古中政治地位最高时期(1636年——1659年)。从实际的意义上说,明朝建立后,元政权并没有灭亡,而是退居长城之外,可称为北元,林丹汗是北元的最后一个大汗。额哲投降后将元朝历代皇帝的传国玉玺献给皇太极。②在崇德元年,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位领主,在盛京(今辽宁沈阳)举行大会,共尊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整个漠南蒙古诸部都臣服于大清。该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正式称帝。皇太极非常高兴,不但封额哲为和硕亲王,③ “爵秩最尊,位冠于扎萨克诸王之上,又不令其属民分离,仍旧管领。”【3】而且将自己的亲生女儿④嫁给额哲亲王。其后,满族中央政府一直对外藩察哈尔实行怀柔政策,外藩察哈尔也积极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在清初参加了松锦之役、出征北京及山东之役、山海关之役和顺治初年追击苏尼特部腾机思之役,与八旗兵一道冲锋陷阵,为清朝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1641年(崇德六年正月),额哲亲王病逝,时年20岁,无嗣。其异母弟阿布鼐年幼,由固伦公主摄政(1641-1648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固伦公主再嫁阿布鼐。1648年(清顺治五年),阿布鼐袭爵为和硕亲王,成为外藩察哈尔第二任扎萨克(旗长),这一时期为外藩察哈尔与中央王朝亲和程度最高时期。
第二阶段,与中央政府摩擦时期(1659年——1669年),以阿济萨行剌案为起始转折点。1659年(顺治十六年五月),外藩察哈尔旗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硕亲王阿布鼐及其旗下官员审理失当,受到清廷严厉处罚,这一事件及其以后接连发生的事情,直接导致了察哈尔旗的覆灭。《清世祖实录》记载:“理藩院议,察哈尔国固伦额驸亲王阿布鼐,因部人阿济萨持刀行剌,不遵例知会掌扎萨克别旗王、贝勒等,擅自处斩,应削亲王爵,罚马一千匹。审阿济萨案之固山额真阿克喇瑚、噶尔玛色稜擅将阿济萨父母及伊弟伊妻不启请本王,竟行处斩,俱应弃市,籍没家产。其噶尔玛色稜所袭拖沙喇哈番,令其别支子弟承袭。同审之萨马克坦、绰瑚、席达、晋荩、博尔波、他珥、塞冷等俱应籍没家产。议上,得旨,阿布鼐从宽免削亲王爵,罚马一千匹,阿克喇瑚、噶尔玛色稜从宽免死,并萨马克坦、绰瑚、席达、晋荩、博尔波、他珥、塞冷等俱籍没,余依议。”【4】这一处罚激怒了年轻气盛的阿布鼐亲王,作为蒙古大汗后裔的阿布鼐自命不凡,因此对中央政府怀恨在心,负气不再朝觐。康熙皇帝即位以后,阿布鼐仍不来朝,清廷对其藐视中央政府的行径一再隐忍。
第三阶段,走向军事反清并被中央政府削藩时期(1669年——1675年),以阿布鼐亲王被囚禁为起始转折点。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清圣祖命理藩院查处阿布鼐亲王。《清圣祖实录》记载:“礼部请封外藩蒙古诸王妃。得旨,察哈尔阿布奈亲王之妻(注:固伦公主于康熙二年病故,此应为阿布鼐亲王之蒙古妻子)著停封,余如议。阿布奈系出征所获之人,乃尚以固伦大长公主,命为亲王,恩遇优渥,较之在内诸王及外蒙古诸王,止有太过,并无不及。乃在外诸王、贝勒等,每年俱来问安,年节来朝。阿布奈竟忘恩养,八年以来不一朝请,(朕)且每年遣人存问公主所生之子,颁给恩赐,阿布奈犹不亲身一问太皇太后及朕躬安。公主所生幼子(指罗不藏),阿布奈理应抚养,乃交与已分家之长子(指布尔尼),更属何心。此等情节著理藩院严查议奏。” 【5】五月戊申(16日),康熙皇帝又设计逮捕了跋扈的辅政大臣鳌拜,并治其罪,随即惩办藐视朝廷的外藩察哈尔,这是康熙亲政,树立威信的重要举措,阿布鼐再次受到严惩。五月己未(27日)“理藩院遵谕议覆:阿布奈无藩臣礼,大不敬,应论死。革去王爵,不准承袭。得旨,阿布奈理应依议处死,但向经恩遇,姑从宽免死,著革去亲王,严禁盛京。” 【6】九月,清廷拘捕阿布鼐亲王并将其囚禁于盛京之后,命其长子布尔尼袭和硕亲王爵位,并成为外藩察哈尔第三任扎萨克(旗长)。袭父爵的布尔尼亲王恢复了正常朝觐,但无论是亲王还是其属下官员均表面顺从,内怀怨恨,这就为以后的军事反清埋下了隐患。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藩叛乱,满清军队倾巢出动前往南方六省平叛,京畿空虚。康熙十四年(1675年)四月,年轻气盛的布尔尼亲王乘吴三桂叛乱,欲从盛京劫其父阿布鼐反清,被从嫁公主长史(官职,即秘书)辛柱告发。清廷派遣抚远大将军多罗信郡王鄂札、副将军图海率家奴数万前往镇压。布尔尼叛乱前曾遣人联络邻近的土默特、奈曼、喀喇沁等外藩蒙古部落同叛,但是,只有奈曼达尔罕郡王札木山和附属察哈尔的喀尔喀辅国公垂札布响应。其他各旗或奏报其反谋,或出兵协剿,布尔尼势单力孤,很快被清军击败。达禄一役,清军击败察哈尔兵,都统晋津率其族降于阵前,余部溃逃。清军追至瓦子府东三十里处,布尔尼亲王麾下五个佐领率兵三百余名投降。布尔尼及其弟罗不藏兵败逃走,途遇科尔沁亲王沙津前来会剿,劝降不从,沙津率兵追杀布尔尼和罗不藏,将布尔尼兄弟射杀。平叛之后,清廷严惩布尔尼的亲信及属下官员,策动并追随布尔尼兄弟叛乱的十四名外藩察哈尔大臣,除六人战死,三人失踪外,余五人悉于军前正法,其叛人妻孥赏给有功官兵。清廷对阿布鼐亦严厉处置,处绞了禁闭盛京的阿布鼐,其妻没入官,阿布鼐幼子及布尔尼和罗不藏之子,“并于军前正法”。布尔尼妻原系满族安亲王博洛之女,归其父安亲王,罗不藏妻因其兄额驸沙津平叛有功,交与沙津,其女悉没入官。其属民一部分归入满洲八旗充军、另一部分投靠外藩蒙古各旗。九月,清廷特遣理藩院侍郎博罗特等将来降的察哈尔旗逃散人口暂时安插于义州、锦州等处,后被分别迁徙今河北宣化与山西大同附近,分散编入八旗满洲和蒙古佐领之内服兵役,彻底取消了原来的旗、佐组织。止此,外藩察哈尔的蒙古汗裔嗣遂绝,旗亦被削,标志着北元政权及其余部的彻底覆灭。
===========================
良妃是有很高血统的蒙古亲贵——因为良妃祖上林丹汗拥有象征是成吉思汗嫡系子孙的元朝的传国玉玺。
可惜,为了大一统,漠南蒙古的公主被康熙没入了官为奴。
虽然这个资料只有讲到十四年阿布鼐幼子的女儿都被没入官府为奴,但是我估摸虽然前几次都有打击阿布鼐,但是康熙还并没有把阿布鼐家族赶尽杀绝,直到阿布鼐之子起兵、兵败,才有记载将他们的女眷或遣回原籍或冲入官府为奴。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 打分:0 发表时间:2011-01-04 21:31:05
太搞笑了,重名的多了,这都能扯在一起,你知道这个阿布鼐是何人吗?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 网友:华尔兹的旋律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9-01-08 16:32:22  所评章节:51
看完后去差了一下良妃的资料,看到后顺便发了上来给大家看看!!!
良妃(琳琅的原型)
卫(魏)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鼎之女。康熙二十年二月,(桐桐补注:胤禩是二月初十出生)卫氏生下皇八子胤禩。一废太子事件中,胤禩因被众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皇父厌恶,玄烨曾说:“胤禩系辛苦库贱妇所生”。《清皇室四谱》中,也说卫氏“本辛者库罪籍,入待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意为‘管领下食口粮人”,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代八旗官员得罪后,他们本人及其家属被编人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处。卫氏的先人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就现有材料看。她下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嫔中,母家地位最为卑下者,以此出身,卫氏仅能充当宫女,在宫内干些粗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大大少于其她官人。但她竟被玄烨看中,并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条件很好,温柔聪慧,美丽出众。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仅有两人被册为嫔、一位是正在受宠的17岁少女瓜尔佳氏(桐桐注,此人即是和妃)。另一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老色衰的卫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却没有得到册封。这除去因胤禩很受皇父喜爱,是三十七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轻(仅l17岁)的一位外,与卫氏本人也有关系。不久,她又被晋升为良妃,(桐桐补注: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封为良妃)成为玄烨当时仅有的5位妃子(贵妃除外)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
补充一下2003年版中提到的关于良妃的容貌问题:
清朝野史中讲良妃“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而不去,即使“涕唾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无史可证,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良妃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康熙众多妃嫔中很突出,连民间也有所耳闻。
(桐桐补注:良妃卒于康熙五十年十月月二十日,享年约在四十余岁)
惠妃叶赫纳拉氏(野史中传闻纳兰性德所爱之人,同时又是良妃之子八阿哥胤禩的养母)
有的史料中说她为大学士明珠之妹,与事实有出入,实际上,她是郎中索尔和的女儿。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有德尔格尔、尼雅哈二子。索尔和是德尔格尔之子,明珠则是尼雅哈之子,所以惠妃当是明珠的(堂)侄女,其所生皇子为明珠的(堂)外孙。传说明珠之子,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曾钟情于其表妹,因后者被选人宫,而不能与之成婚,纳兰性德后来扮做憎人潜入官中,以求一见。他的意中人是否即为纳喇氏?纳喇氏当为纳兰性德的堂妹,而非表妹,纳兰性德生于顺冶十二年(1655年),比玄烨仅小一岁,与纳喇氏的年龄差距也不会很大。所以,纳喇氏入宫前就与堂兄相识并暗暗相爱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能够被风流才子纳兰性德所看中,纳喇氏当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姑娘。不过,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换言之,玄烨是否真的夺人所爱,尚无史料予以证实。纳喇氏生了两位阿哥,康熙九年(1670年)闰二月生皇子承庆,两岁早夭;十—年二月生胤褆。由于前几位皇子均幼殇,胤褆实际上是玄烨的皇长于。此外.良妃卫氏所生哥八阿哥胤禩年幼时,也由惠妃抚养、所以胤褆、胤禩长大后格外要好。
……胤褆在一废太子后一直被拘禁禁,但其母惠妃的地位、待遇均末受到影响。雍正帝胤禛继位后,令将惠妃迎养于胤禩府邸,当向惠妃征询意见时,她“欣然允从”,说明惠妃与养子胤禩的感情一直错。
(桐桐补注:皇子一生下来就被抱走,送与内务府官员或是其他妃嫔处养育,此乃清朝祖制,并非因良妃出身微贱而强取其子归于惠妃。)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3 网友:冷观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03-22 00:26:52  所评章节:51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昨天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原谅我这么晚才看这么好的文
刚看完时,比较郁闷琳琅和小玄子的爱情为什么一直错过呢?
或许纳兰是琳琅心中最初的爱,那亭亭袅袅的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最美好最纯洁的初恋;但对小玄子,也不能说是无动于衷的吧,不然她也不会说“匪我为席,不可卷也”,她也不会为一句“夫人”而热泪盈眶了。
只怪造化弄人,他的不信任,阴谋,误解,最终将两人逼得渐行渐远,咫尺天涯。
可是今天仔细想来,突然豁然开朗。
悲剧一早就注定了。
琳琅不爱小玄子,正是因为她是个冰雪聪明的人。她选择了自保。
历来亡国的原因不外有三,权臣、外戚以及女祸。
我之前一直不解孝庄为何要护琳琅,照理说,通过顺治与董鄂妃的先例,她自然不能让康熙重蹈覆辙。他最中意的孙子,她从小培养的一代明君,岂能再次毁在一个女人手里。这样的女祸自然是留不得的。
现在仔细一想,孝庄未必想过要留琳琅。只因顺治的前车之鉴,她的手段更高明了,以退为进。
或许早前,她未发现小玄子对琳琅情根深重,只道是孙子无聊时一段调剂的小艳遇而已(起码我看前几章时也只觉得是一个皇帝在和一小宫女调情,完全没看出小玄子后来的痴心来)。一个帝王无关大体的小小风流韵事自然是无需太过在意的,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
但小玄子那一脚,令她不能再安坐在太皇太后位上了。她担心历史会重演,这是她绝不容许了。不过这次她没有立即反对,这大概也是她从顺治身上学到的经验。她明白反对只会引起孙子更大的反弹,她选择以退为进,保护小玄子与琳琅,然后再从长计议。
她的这一步棋走得非常不错。
小玄子是她一手调教出来的,她自然对他的性子了如指掌。她从小教育这个孙子不要似他父亲,绝不可为一个女子置江山社稷于不顾。
当然小玄子被教育的非常之好,是一个成功的帝王,一代明君。一个明君,自然无法专宠一位红颜,还是位无权无势的女子,太多的权谋、利益决定他不能,也不可以,即使他想。
令孝庄喜出望外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琳琅与纳兰的私情。不过即使没这件事情,我想不久之后的后宫纷争中,要找个借口赐死琳琅也不是件难事。只是这件事提早让她的计划实现而已。
之前也有姐姐说纳兰被小太监带去见琳琅是琳琅自己策划的,但我始终觉得这肯定是孝庄的计谋。
一是,琳琅若是自己策划这出戏,风险太大,一个不小心,自身就不保。我始终认为她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不会走这样一步险招。毕竟她只求自保。
其次,她不会害纳兰。这件事东窗事发,琳琅且不论,纳兰定然会获罪。不论琳琅现在是否还爱着纳兰,纳兰是否辜负了她;但那些有纳兰陪伴的岁月恐怕是琳琅着寂寥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她断不会害纳兰的。
所以我认为这件事的背后主谋一定是孝庄。
她要逼玄烨认清现实,面对现实,不能再逃避了。
今天他这个皇帝为了一个女人,要无正当理由的杀死一个臣子。那下次是否要为博这个女人的一笑而灭国呢?这样的感情太危险,这样的女人绝不能留。
认清现实的小玄子只有选择远离琳琅来保她性命。
我想这一切,琳琅早就预料到了吧。所以她很早就只求自保,所以小玄子对她用情越是深,她的心越是凉吧。
唉~~~~谁叫小玄子生在帝王家呢!他可以拥有这世间的一切,江山、美人、财富、权力,然而他却无法爱自己珍爱的女子。只能用一座墙围困住她,只能在众多肖似她的红颜中寻找慰藉,永远可望而不可及。任岁月蹉跎。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空悲切。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冷·暖自知 打分:0 发表时间:2012-11-16 19:00:12
看书的时候,对太皇太后和康熙的最后有关琳琅的场景,【皇帝如五雷轰顶,见苏茉尔答应着去拾,情急之下一手将苏茉尔推个趔趄,已经将那黄绫紧紧攥住,叫了一声:“皇祖母”,忽然惊觉来龙去脉,犹未肯信,喃喃自语:“是您——原来是您。”】当时没看懂,看你的评突然明白了。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 网友:屈子诗魂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7-09-10 13:52:44  所评章节:50
匪大匪大,我怎么看不懂你了  
匪大匪大,我怎么看不懂你了——匪我思存,不负盛名(续1)
看了晋江的春晚,大恸。有很多年不曾流泪了吧,最近却极易伤春悲秋,感时抚事,仿佛又回到了多愁善感的年少。午夜醒转,念及琳琅“这一生还这样漫长,可是已经结束了”,只觉心痛心酸,胸口如堵,眼泪便不可抑制地流下。琳琅琳琅,这个寡言慎行心聪手巧的女子,自幼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经历两段情殇,却终归于大半生的寂寞冷清,让人怎能不怜,怎能不叹。网上看了两遍,更加放她不下,急匆匆上街去买书,谁知搜罗遍周遭书店,竟然没有匪大的书,失望而归。正打算想法从网上购买,不期看见有评论说书中琳琅下毒云云,心生疑惑,终于在匪大的博客上找到书稿终稿,果然与晋江文字有出入,一读之下,大失所望:琳琅的形象已被彻底毁掉!坚决拒绝接受这样卑劣的琳琅!买书的念头就此打消。
难道这就是作者所言“素素之后再无弱女”?可是强并不等于恶,有句话:用罪恶来报复罪恶是更大的罪恶。作者曾经赞扬过评论“深刻理解琳琅”,可是书稿中的琳琅完全不是这个被“深刻理解”的"玻璃心肝水晶人",这样的琳琅,已经不是前面我们所认识的琳琅,琳琅是绝不会做出如此卑劣的行径的;这样的琳琅,与一般的宫人何异!这样的琳琅,不值得皇帝去爱,不值得作者去写,不值得读者为之唏嘘!
琳琅下毒不可能之分析:
1、善良。作者着墨并不多,却深入我心,看她搭救芸初,宽待下人,这也许可以作为证据。善良的琳琅是不会去害人的。
2、聪慧。琳琅的聪慧应当是大家公认的吧,这样聪慧的琳琅怎么会使出如此拙劣的手段,她明知他“以睿智临朝,臣工俱服,何况她这样渺弱的女子”,什么能瞒得住他?
3、傲气:琳琅心思细腻,待人温和宽厚,我却总觉得她内里孤高傲世,她又怎会屑于与端嫔之辈同流合污呢?我是连她送字给皇帝作寿礼都难以接受,更何况下毒陷害。
4、与前面的情节不符。聪慧的琳琅应当早就知道是哪些人陷害她了(连我这样愚钝的人在扳指事件中都对画珠大起疑心,何况琳琅),又何须无意中听到宫女私语才感心寒。真正让她心寒的是皇帝的不信任,这在“深刻理解琳琅”一文中已有详细阐述。皇帝发现她与容若的过往是迟早的事,他人的陷害只不过让这一天提前来到而已,既然如此,琳琅又怎会对他人在意,自然也不会产生报复之心了。而且报复了画珠与端嫔又怎样,真正的幕后高手惠嫔、荣嫔该偷笑了吧?有一度我甚至怀疑琳琅已经知道卫门获罪是纳兰家捣的鬼,后来又看了一遍,才知没有。
5、与后面的情节不符。如果照书中所写,端嫔之死琳琅负有绝对的责任,她这一生又怎会心安,可是琳琅却似乎完全若无其事,过起了后半生心如死水的日子。
幸亏我先看到的是晋江中的琳琅,书中的琳琅于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那只是另一个不相干的人,绝不是琳琅!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5 网友:屈子诗魂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7-09-10 14:00:23  所评章节:50
匪大匪大,可不可以这样改  
——匪我思存,不负盛名(续2)
你也承认琳琅是水晶心肝玻璃人,那她又怎会送字给皇帝做寿礼呢?这种姿态是她从心底排斥的,何况她又不是不知皇子一出生便要与母亲分开。你看可不可以这样改:端嫔与画珠相互算计,终于东窗事发,严刑拷打之下,端嫔的贴身宫女认罪招供,将端嫔的所有行径一五一十和盘托出,包括如何与画珠联手将琳琅赶出乾清宫,送紫玉如意给琳琅等等,只恨说得不够详细。佟佳氏不敢隐瞒,将供词承给皇帝,他本不欲细看,只听听佟佳氏的禀述,谁知眼角瞥见了她的名字,心中一惊,也忘了让太监转承,几乎本能地,伸手就将那供词一把抓抢了过来,动作甚是凌厉怪异,众人皆有些诧异。看完供词,他腾地站起,立刻去了关押之地,单独提审了那名宫女,后又单独提审了端嫔(当然了,李德全一直随侍左右)。此时他只恨不得腋下生了双翼飞到她身边,李德全万般劝阻晓以厉害,他才没有直接去找她,李德全以为他念头打消了,谁知他回到乾清宫就立刻换了便服,带了贴身几个人就赶了出去。到了储秀宫,众人皆已睡下,叫得门开,他直奔她的寝室,她惊醒,披衣下床见驾,他直直瞧着她“我只问你一句话,问完我就走——你且起来说话”这时他才发现地下还跪着宫女,吩咐她们先退下,屋里只剩下二人,她低垂着头,头发披散在身后,赤脚趿着拖鞋,他沉声问道“告诉我那柄如意的来历”,她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他又重复了一遍,她终于幽幽答道“皇上不是已经知道了吗?”他上前一步,握住她的下巴,迫得她抬起头来与他对视,急切地道“我要你说”,“是端姐姐送......”剩下的话已被他迫不及待的封住,同时整个人也跌落进他的怀中。......
后面的情节还是原样,他以为从此冰释前嫌,她却深知他心结难解,不免曲意承欢,太皇太后逼着他忘记她。
随想
假如没有容若的存在,琳琅与皇帝必然两情缱绻,过个三年五载,至多十年八载,皇帝也就撂开了手,转而宠幸别的年轻貌美的妃嫔了,这也难怪,在一夫一妻的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都难免七年之痒,更何况后宫佳丽三千,每隔三年还要补充一次新鲜血液。可是偏偏,偏偏她的心里有了别人,却没有他,或者他认为她的心里没有他,这简直象一根生长在他心上的刺,却是永远也拔不掉,他这一生便再也放不下她。唉,得不到的总是最美好的。
假如太皇太后不棒打鸳鸯,他与她难免在怀疑、冷战、解释、和好的反复中感情日渐消磨,互相疲惫;可是这一下生生隔离,两两相望,他只记住了她的最好,她的最美,她便是他心底永远的痛,永远的也是最初的唯一的爱。每年他的生日、她的生日、除夕守岁,他都一定想方设法与她一起度过;遇到高兴的事,他忍不住要与她分享;苦闷时,只有她能解忧,看见她烦恼就散去了大半,及至她的软语温存,天大的事都烟消云散;幸亏身边有个深谙他心思的李德全,总在他最需要她的时候悄悄将她请到养心殿,他披阅奏折,她在一旁看书或写字,四下静悄悄的,殿内氤氲着她幽幽的暗香......自小被别人伺候惯了,从来不会自己动手,可是为她是他最大的幸福。
琳琅当然是极美的,而且气质如兰,满腹诗书;他说她不是最美,不是最好,我看那也只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玉箸好几次叹息:生得好是好,可惜好错了;那碧桃花下的人影让同是女性的宜嫔都终身难忘!所以他才会在河畔初遇就一见钟情。
匪大最擅长描写居高临下的爱情
他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月下,河畔,美丽的赤足少女,浅吟低唱
这书名可以借用一首歌名:月亮惹的祸
看完第一遍就有句话盘旋在脑中,一直忘了说:琳琅一生从来没有光着身子被太监背着跑来跑去,不知别位看官发现这点没有,作者这样用心良苦,令我感激再感激,欣喜复欣喜。
又忽然想到,康熙原是个麻子,当他面对容若的如玉面庞,心中该是什么滋味?难怪他差点将容若掐死,他这一生最恨的人也就是容若了。
琳琅究竟爱不爱皇帝?若说爱,怎么会送字给皇帝作寿礼;若说不爱,她的心早在知晓容若赐婚时就已死掉,又怎会有小说结尾那句感叹。
想来琳琅确实在知晓容若赐婚时心已死掉,所以对皇帝的态度就有了转变: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那就随便找一个人罢;可是谁料想他对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这样情深似海,让她怎能不动心,怎能不动情,爱上他是始料不及的,所以才翻悔从前吧——帝王是不能专属于她一人的,爱上他只会万劫不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6 网友: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7-07-29 11:09:06  所评章节:50
匪我思存,不负盛名  
匪我思存,不负盛名
妹妹向我推荐匪我思存的小说,用了四个字:很悲很悲,然后罗列了几个书名,其中“寂寞空庭春欲晚”给我印象最深——这首唐诗我刚刚会背。
一日闲来无事,从网上找了春晚来看,甫一开头,才看了几句话,红楼的气息就迎面扑来,书中的很多语言也是直接抄袭自前人处,如“那雪下得越发紧了”就是水浒里有名的句子。心中隐隐地想,这样的书不值得仔细看——其实这也不过是借口,我看书向来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不耐烦细节。书看了一大半,我向妹妹抱怨“这简直就是红楼别传嘛!作者的文笔也不过尔尔。”妹妹失望地啊了一声,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
照我的速度,很快就翻到了结局那一页,也是一扫而过吧,然而最后两句话却犹如黑夜里的闪电划破长空,直直地射进人心底。又将那两句话仔细地看了一遍:“幼时读过那样多的诗词,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一生还这样漫长,可是已经结束了。”那样平淡的语句,那样辗转的语气,直令人愁肠百转,怅惘万分。这句话自此便如同在心底生了根一般,再也抹不去。巨大的无边的孤寂从心底升起,四下弥漫,将我包围,不是痛苦,不是悲伤,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冷清寂寞和无可奈何。至此方才感到作者果有一支如椽铁笔,其着力点却全在此处。原来,却原来,却原来作者用了如许的笔墨,前面那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只为了这两句做铺垫;初看分明就是红楼别传,太多的人物、情节似曾相识,琳琅明明就是钗黛合一,却不料是作者故意要引人入旁径,内里另有乾坤,竟是一段与红楼无关的伤心情事;原以为这书名不过是作者随手拣来冠上,却不料这一整本书竟只是为这句唐诗做了最确切的注释。背唐诗不知所云的我,久经沙场心如铁石的我,终忍不住潸然泪下!
接下来又忙忙看了碧甃沉、芙蓉簟、玉碎、佳期如梦。这些作品,前面与一般的言情小说似乎并无二致,却是越写越好,到了结尾,其惨烈绝决是任铁石心肠也会动容。佳期的结尾又让我泪如雨下,似乎比春晚还要悲,文笔也似更好,但也许是文体和时代背景的缘故;有看第二遍的冲动,于是将佳期和正东的剧情又翻了一遍。然而一个星期以后才发现,令我心心念念放不下的,不是佳期,而是春晚!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了第二遍,慢慢觉出它的好来,原来看的太粗心,很多细节都没注意,一些疑惑的地方如今才恍然大悟。若说无关红楼,却又处处可见红楼的影子,文风也象,连埋伏笔也学得了几分,闲闲的一笔,看似无意,却是暗藏玄机,参透明白就禁不住会心一笑。(题外话:由此想到若能参透红楼该是多么欣喜若狂,只是红楼太博大,伏笔太绵远,更可惜书未完,很多伏笔的末端又不知是什么,凭我是无法参透明白了,忽然想起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对这第三恨的认同此时又增加了一分。)春晚好就好在只写七分,剩下的让你去回味,去琢磨,而佳期却写满了,写全了,即使正东死了,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遗憾和怅惘。
后来又看了短篇《殊途》,竟是得了张爱玲的真传;《佳期》则好像有点亦舒的味道。在我看的为数不多的晋江言情小说里,似乎都能看到曹雪芹、张爱玲、亦舒三个人的影响,这三座丰碑,最远的最高大,也最难逾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7 网友: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7-07-29 10:54:57  所评章节:50
妹妹向我推荐匪我思存的小说,用了四个字:很悲很悲,然后罗列了几个书名,其中“寂寞空庭春欲晚”给我印象最深——这首唐诗我刚刚会背。
一日闲来无事,从网上找了春晚来看,甫一开头,才看了几句话,红楼的气息就迎面扑来,书中的很多语言也是直接抄袭自前人处,如“那雪下得越发紧了”就是水浒里有名的句子。心中隐隐地想,这样的书不值得仔细看——其实这也不过是借口,我看书向来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不耐烦细节。书看了一大半,我向妹妹抱怨“这简直就是红楼别传嘛!作者的文笔也不过尔尔。”妹妹失望地啊了一声,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
照我的速度,很快就翻到了结局那一页,也是一扫而过吧,然而最后两句话却犹如黑夜里的闪电划破长空,直直地射进人心底。又将那两句话仔细地看了一遍:“幼时读过那样多的诗词,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一生还这样漫长,可是已经结束了。”那样平淡的语句,那样辗转的语气,直令人愁肠百转,怅惘万分。这句话自此便如同在心底生了根一般,再也抹不去。巨大的无边的孤寂从心底升起,四下弥漫,将我包围,不是痛苦,不是悲伤,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冷清寂寞和无可奈何。至此方才感到作者果有一支如椽铁笔,其着力点却全在此处。原来,却原来,却原来作者用了如许的笔墨,前面那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只为了这两句做铺垫;初看分明就是红楼别传,太多的人物、情节似曾相识,琳琅明明就是钗黛合一,却不料是作者故意要引人入旁径,内里另有乾坤,竟是一段与红楼无关的伤心情事;原以为这书名不过是作者随手拣来冠上,却不料这一整本书竟只是为这句唐诗做了最确切的注释。背唐诗不知所云的我,久经沙场心如铁石的我,终忍不住潸然泪下!
接下来又忙忙看了碧甃沉、芙蓉簟、玉碎、佳期如梦。这些作品,前面与一般的言情小说似乎并无二致,却是越写越好,到了结尾,其惨烈绝决是任铁石心肠也会动容。佳期的结尾又让我泪如雨下,似乎比春晚还要悲,文笔也似更好,但也许是文体和时代背景的缘故;有看第二遍的冲动,于是将佳期和正东的剧情又翻了一遍。然而一个星期以后才发现,令我心心念念放不下的,不是佳期,而是春晚!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了第二遍,慢慢觉出它的好来,原来看的太粗心,很多细节都没注意,一些疑惑的地方如今才恍然大悟。若说无关红楼,却又处处可见红楼的影子,文风也象,连埋伏笔也学得了几分,闲闲的一笔,看似无意,却是暗藏玄机,参透明白就禁不住会心一笑。(题外话:由此想到若能参透红楼该是多么欣喜若狂,只是红楼太博大,伏笔太绵远,更可惜书未完,很多伏笔的末端又不知是什么,凭我是无法参透明白了,忽然想起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对这第三恨的认同此时又增加了一分。)春晚好就好在只写七分,剩下的让你去回味,去琢磨,而佳期却写满了,写全了,即使正东死了,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遗憾和怅惘。
后来又看了短篇《殊途》,竟是得了张爱玲的真传;《佳期》则好像有点亦舒的味道。在我看的为数不多的晋江言情小说里,似乎都能看到曹雪芹、张爱玲、亦舒三个人的影响,这三座丰碑,最远的最高大,也最难逾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8 网友:仇球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7-05-09 12:37:30  所评章节:49
闲时也实看了许多网文小说,缠绵悱恻、富丽堂皇者皆有。却独独对这一篇念念而难忘,近日重又看了一遍,终禁不住将这点唏嘘落于笔墨。只是那一点抑郁与哀伤却竟是难书的。
亦颇看了些关于此文的评论,很难分得清女主究竟更喜欢哪一个。旧人曾撰文,言之凿凿,称红楼一书所写乃清时重臣纳兰明珠的家事,实谓纳兰容若及其表妹的情事,由此文看,竟是将那红楼序了出来,另演绎出一番风流掩映的逸事。但只是这一层便就立意深了,更可况文撰清新,笔含华绰,兼纳环环入扣的情节,终使人读而不辍,罢而不能。
最喜欢的却还是那句“她是玄烨的命”,没有华丽的词藻点缀,亦没有声嘶的泣下承然,便只是这一句肺腑,足以让人梦里销魂、万劫不复了。然而就算是命又如何呢,终还是要抛开来的,生命中竟还有许多比命还重要的东西,对帝王是,对常人亦是。所以,无所谓薄幸,无所谓负心,只要在那时那刻可脱口而出:她就是我的命!就已足够。这一生一世一双人,又怎奈得生而多舛呢?但,终究还是更爱一些的:未知这世上情浅情深,原来都叫人辜负。从头翻悔,心中哀凉,低声答:“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若不爱,哪里来得辜负?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一生娉娉婷婷而过,或太短或嫌长,终可在静默时有所想,哀伤时有所思,也就罢了。又何必感叹红颜未老恩先断,曾有的朝朝暮暮,而今念暮暮朝朝,往事纷纷,旧情缠缱,这世上,又有多少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却还有多少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念君兮君不知的?
彼时曾很喜欢纳兰容若的那首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而今却更喜欢这首: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世间的事,原没有薄不薄幸的,即如当日已付真情,而后文过而饰非,又乞如何呢?“那样多的人里面,她不是最美,也不是最好,甚至她不曾以诚相待,甚至她算计我,可是我没有法子”,狂执的眼神、灼热的纠缠,谁又晓得谁算计了谁,谁辜负了谁,就算是不曾以诚相待,却还是相待了的。旧人也罢,新人也罢,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不觉已是春日了,虽未见春花,却竟似已春暮时节,锦簇的也不过寥落,繁华了终归于萧索,真真应了这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金屋泪,人莫问。
年年岁岁,犹似今朝;方叹春来晚,无计留春住,奈何春暮至,何处觅春归。思无绪,起彷徨,一任春来春又去,朝朝只见君。唉,这一生,又是谁的前缘,这一世,又将辜负了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9 网友:嗜血天使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7-05-05 11:48:59  所评章节:50
匪大,"悲情小天后",绝不过誉  
匪大是我现在最推崇的作者,可以说,匪大的任一作品,都是我绝对必需的收藏品.敢说匪大的作品差的人,相信是文学水平极低,甚至可以说是只看小白文的十来岁小MM.虽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是敢说明晓溪之类的作品比匪大的好看的,感觉就像拿韩寒和鲁迅相比一样,可笑至极.或许我再狠一些,套用<头文字D>中的85比86,就像"女巫和仙女相比",敢说匪大这几部作品烂的人,绝对敢之与掐架.本人自十岁开始啃小说与漫画,所看过的武侠,言情,科幻小说不计其数,K过的言情小说至少有一千八百,动漫类一样不计其数,看小说,对我来说现在只是打发时日,耽美也罢,言情也罢,都是看过即忘,记得的也不过是基本的内容罢了.实在,现在耐看的文没有几本.前几年于<芙蓉簟>初识匪大,什么叫"横空出世,惊人天人"始明白.遇上喜欢看小说的朋友,无一不尽力推荐匪大,只是,推荐看作品之前,一定要做好说明,作者是巨虐的后妈,绝对的虐心,受不了的就别找来看.结果,踩坑的后继不断,连男性的朋友也有被拉进坑里,埋在<佳期如梦>处.至今死不瞑目!
匪大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我感触良深.看<芙蓉簟>,最深的感觉是,打破了偶所有的言情小说里的梦,故事,是老套的,商海情仇,复仇,陷阱,互相利用互相设计,假爱真情,展开,初展开内容,只以为是换汤不换药的复仇变真爱的老套言情,虽说文笔极好,可见作者功底非凡.结果是一定两人放下仇恨,活下去没有什么是跨不过的.但是......怀孕,堕胎.已觉得是错踏一步.结果,一步一步,终是女主被逼自杀,即使真爱,但是该下手的,却终是下手.不少朋友哭骂,为什么自杀,要想办法活下去,想办法报仇.我却道,那时的她,还有活下去的勇气与能力吗?因为,第二天,她不但将会破产,更是负债累累.
第二部,即是追<寂寞空庭春欲晚>.开篇,的确会使习惯看小白文的读者辛苦,因为,前面的铺垫那么多,那么细致,不像现在的文,开篇即是前言,将背境,人物,即将展开的场境作简单的述说.如果不是以前耐着性子将<红楼梦>从头读下的话,真的会看不下去.可以说,看开篇我就很惊奇,想不到现在还会有人用此手法写文,一言一行,字字珠玑,仿如影像般,展开在眼前.遍篇读罢,心中神伤难复.看了第45章里,匪大贴出krissong66长评<深刻理解琳琅>之后,偶就不作多评了,无论我的怎么样的评价,绝对比不上krissong66的精评.
前几个月,在外面逛街竟然不小心看到匪大新作<佳期如梦>纸书版.前几天才有朋友和我说过这部小说,但是还没有时间上网看.翻一下肯定是匪大的作品而非盗版,再看一下封面,"悲情小天后",暗笑,果然名符其实,即买下.开篇,即当轻喜剧看.对□□彩至极,令人忍俊不禁.心下暗道,匪大开始转风格了?老套的灰姑娘情节,老套的报复性追求,老套的三角恋,老套的父母反对,老套的绝症.但是,匪大就是匪大,即使超级老套,超级YY,但是超级后妈,杀人不见血,可怜的东子......那么些老套的情节,结果却被逼得哭掉一脸盘的眼泪.
..............................
其实很想给长评给匪大的,还有<玉碎>等比例,还有坑<冷月如霜>,可惜,码字对偶这超级大懒人来说是极之痛苦的事情,如果不是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匪大不如某些小白文作者的话,可能偶还是继续万年潜水.但是,匪大是我至今最推崇的作者,无论如何,我都要跳出来,为匪大说一句,我不是说明晓溪等等作者的作品差,我看明晓溪的大作在认识匪大之前,当时也认为她的作品极出色.到现在依然这么认为.但是自看了匪大的作品后,人外有人,终是这句话,我也希望看到有更出色的作者,有更出色的作品,来充实我简单的人生.不过,现今言情小说界,就作品可观性及作者的文笔功底而言,匪我思存,当称第一.而"悲情小天后"这个名字,绝不过誉!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0 网友:b*******o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7-02-27 11:35:19  所评章节:49
思存啊,你这是在虐读者吧,不作兴啊。55555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1 网友:圆舞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7-01-30 16:40:38  所评章节:49
情终一生(引子有感)  
还是初春天气,日头晴暖,和风熏人。隔着帘子望去,庭院里静而无声,只有廊下的鹦鹉,偶然懒懒地扇动翅膀,它足上的金铃便一阵乱响。睡得久了,人只是乏乏的一点倦意,慵懒得不想起来,她于是唤贴身的宫女:“香吟。”却不是香吟进来,熟悉的身影直唬了她一跳,连行礼都忘了:“皇上——”发鬓微松,在御前是很失仪的,皇帝却只是微笑:“朕瞧你好睡,没让人叫醒你。”这样的宠溺,眼里又露出那样的神色,仿佛她是他失而复得的珍宝。
人人皆道她宠冠六宫。因为七月里选秀,十二月即被册为和嫔.
皇帝喜欢教她写字,每次都是一首御制诗,有一次甚至教她写他的名字,她学得甚慢,可是他总是肯手把手地教。教她写字时,他总是不说话,也不喜她说话,只是默默握了她的手,一笔一划,极为用心,仿佛那是世上最要紧的事。毛笔软软弯弯,写出来的字老是别别扭扭,横的像蚯蚓,竖的像树枝,有时她会忍不住要笑,可是他不厌其烦。偶然他会出神,眼里有一抹不可捉摸的恍惚。在她印象里,皇帝虽然温和,可是深不可测,没有人敢猜测他的心思,她也不敢。后宫嫔妃这样多,他却这样眷顾她,旁人皆道她是有福泽的。
其实她是很喜欢热闹的人,可是皇帝不喜欢,她也只好在他面前总是缄默。他喜欢她穿碧色的衣裳,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新贡的衣料,赐给她的总是碧色、湖水色、莲青色、烟青色……贡缎、倭缎、织锦、府缎、绫、纱、罗、缂丝、杭绸……四季衣裳那样多,十七岁的年纪,谁不爱红香浓艳?可为着他不喜欢,只得总是穿得素淡如新荷。
入宫的第二年,她生了一位小格格,宗人府的玉牒上记载为皇十八女,可是出生方数月就夭折了。她自然痛哭难抑,皇帝散了朝之后即匆匆赶过来瞧她,见她悲恸欲绝,他的眼里是无尽的怜惜,夹着她所不懂的难以言喻的痛楚。他从来没有那样望着她,那样悲哀,那样绝望,就像失去的不是一位女儿,而是他所珍爱的一个世界,虽然他有那样多的格格、阿哥,可是这一刻他伤心,似乎更甚于她。她哭得声堵气噎,眼泪浸湿了他的衣裳,他只是默默揽着她,最后,他说:“我欠了你这样多。”那是他惟一一次,在她面前没有自称“朕”,她从来没有听过他那样低沉的口气,软弱而茫然,就像一个寻常人般无助。
宫里的日子,静得仿佛波澜不兴。妃嫔们待她都很和气,因为知道皇帝宠爱她。这宠爱或许真的可以是天长日久,一生一世吧。她和王氏最谈得来,因为年纪相差不多。有次在佟贵妃处闲坐,大家正说得热闹,宜妃突然笑道:“你们瞧,她们两个真像一对亲姊妹。”细细打量,其实她和王氏并不甚像,只是下颌侧影,有着同样柔和的弧度。德妃笑道:“皇上喜欢瓜子脸,可怜我这圆脸,早先年还说是娇俏,现在只好算大饼了。”笑得宜嫔撑不住,一口茶差些喷出来。其实德妃还是很美,团团的一张脸,当年定也曾是皎皎若明月。这后宫的女子,哪一个不美?或者说,哪一个曾经不美?这样一想,心里总是有一丝慌乱,空落落的慌乱。虽然皇帝待她一如既往的好,那日还特意歇了晌午觉就过来瞧她,满面笑容地问她:“今儿你生辰,朕叫御膳房预备了银丝面,回头朕陪你吃面。”她怔了一下,方才含笑道:“皇上记错了,臣妾是十月里生的,这才过了端午节呢。”皇帝“哦”了一声,脸上还是笑着,只是眼神里又是她所不懂的那种恍惚。她嗔道:“皇上是记着谁的生辰了,偏偏来诳臣妾。”
皇帝笑而不答,只说:“朕事情多,记糊涂了。”
皇帝走后,她往宜妃宫中去。可巧遇见宜妃送良妃出来,因日常不常来往,她特意含笑叫了声:“良姐姐。”良妃待人向来客气而疏远,点一点头算是回礼了。宜妃引了她进暖阁里,正巧宫女收拾了桌上的点心,因见有银丝面,她便笑道:“原来今儿是宜妃姐姐的生辰。”便将皇帝记错了生辰的话当成趣事讲了一遍。宜妃却似颇为感触,过了许久,才长长叹了口气。宜妃为人最是爽朗明快,甚少有如此惆怅之态,倒叫她好生纳闷了一回。

皇帝嫌宫里规矩烦琐,一年里头,倒似有半年驻跸畅春园。园子那样大,花红柳绿,一年四季景色如画。秋天里枫叶如火,簇拥着亭台水榭,整个园子就像都照在烛炬明光之下一样。乘了船,在琉璃碧滑的海子里,两岸皆是枫槭,倒映在水中,波光潋滟。皇帝命人预备了笔墨,他素来雅擅丹青,就在舱中御案上精心描绘出四面水光天色,题了新诗,一句一句地吟给她听。她并不懂得,他也并不解释,只是笑吟吟,无限欢欣的样子。
心血来潮,他忽道:“朕给你画像。”她知道皇帝素喜端庄,所以规规矩矩地坐好了,极力地神色从容。他凝视她良久,目光那样专注,就像是岸上火红的枫槭,似要焚烧人的视线。仿佛许久之后,他才低头就着那素绢,方用淡墨勾勒了数笔,正运笔自若,忽然停腕不画了。她本来坐得离御案极近,瞧着那薄绢上已经勾出的脸庞,侧影那样熟悉,她问:“皇上为何不画了?”皇帝将笔往砚台上一掷,“啪”一声响,数星墨点四溅开来,淡淡地说:“不画了,没意思。”
  她有些惋惜地拿起那幅素绢,星星点点的墨迹里,脸庞的轮廓柔和美丽,她含笑道:“皇上倒是将臣妾画得美了……”绢上的如玉美人,眉目与她略异,神态似寥然的晨星,又像是帘卷西风起,那一剪脉脉菊花,虽只是轮廓,可是栩栩如生。正兀自出神,忽听皇帝吩咐:“撂下。”她叫了声:“皇上。”他还是那种淡淡的神色:“朕叫你撂下。”
  她知道皇帝在生气,这样没来由不问青红皂白,却是头一回。她赌气一样将素绢放回案上,请个双安道:“臣妾告退。”从来对于她的小性,他皆愿迁就,甚至带了一丝纵容,总是含笑看她大发娇嗔。这次却回头就叫梁九功进来:“送和主子下船。”

康熙五十年那个同样寒冷的冬月,漫天下着大雪,侍候皇帝起居的梁九功遣人来报,皇帝圣体违和。她冒雪前去请安探视,在暖阁外隐约听见梁九功与御医的对话,零零碎碎的一句半句,拼凑起来:
“万岁爷像是着了梦魇,后来好容易睡安静了,储秀宫报丧的信儿就到了……当时万岁爷一口鲜血就吐出来……吐得那衣襟上全是……您瞧,这会子都成紫色了……”
  御医的声音更低微:“是伤心急痛过甚,所以血不归心……”

后来的日子,仿佛依旧是波澜不兴。前朝的纷争,一星半点偶然传到后宫里来。废黜太子时,皇帝似乎一夜之间老了十年。他数日不饮不食,大病了一场。阿哥们争斗纷纭,以拥立皇八子的呼声最高。后宫虽不预前朝政务,可是皇帝心中愀然不乐,她也常常看得出来。有一日半夜里他忽然醒来,他的手冰冷地抚在她的脸颊上,她在惺忪的睡意里惊醒,他却低低唤了她一声:“琳琅。”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崩于畅春园。
  妃嫔皆在宫中未随扈,诸皇子奉了遗诏,是皇四子胤禛嗣位。她并不关心这一切,因为从乍闻噩耗的那一刹那已经知道,这一生已然泾渭分明。从今后她就是太妃,一个没有儿子可依傍的、四十岁的太妃。
  名义上虽是佟贵妃署理六宫,后宫中的事实质上大半却是她在主持。大行皇帝灵前恸哭,哭得久了,伤心仿佛也麻木了。入宫二十余年,她享尽了他待她的种种好,可是还是有今天,离了他的今天。她不知自己是在恸哭过去,还是在恸哭将来,或许,她何尝还有将来?
  每日除了哭灵,她还要打起精神来检点大行皇帝的遗物,乾清宫总管顾问行红肿着双眼,捧着只紫檀罗钿的匣子,说:“这是万岁爷搁在枕畔的……”一语未了,凝噎难语。她见那匣子极精巧,封锢甚密,只怕是什么要紧的事物,于是对顾问行道:“这个交给外头……”话一出口便觉得不妥,想了想说道:“还是请皇帝来。”
  顾问行怔了一下,才明白她是指嗣皇帝,虽不合规矩,可是知道事关重大,或许是极要紧的事物,自己也怕担了干系,于是亲自去请了御驾。
  嗣皇帝一身的重孝,衬出苍白无血色的脸庞,进殿后按皇帝见太妃的礼数请了个安。她也欠了欠身子,只见他抬起眼来,因守灵数日未眠,眼睛已经凹陷下去,眼底净是血丝。元寿那双亮晶晶的眸子,却原来那般神似他。殿中光线晦暗,放眼望去四处的帐幔皆是白汪汪一片,像蒙了一层细灰,黯淡无光的一切,斜阳照着,更生颓意。她顿了一顿,说道:“这匣子是大行皇帝的遗物,因搁在御寝枕畔,想必是要紧的东西,所以特意请了皇上来面呈。”
  皇帝哦了一声,身后的总管太监苏培盛便接了过去。皇帝只吩咐一声:“打开。”他素来严峻,一言既出,苏培盛不敢驳问,立时取铜钎撬开了那紫铜小锁。那匣子里头黄绫垫底,却并无文书上谕,只搁着一只平金绣荷包。她极是意外,皇帝亦是微微一愕,伸手将那荷包拿起。只见那荷包正面金线绣龙纹,底下缀明黄穗子,明明是御用之物。皇帝不假思索便将荷包打开来,里头却是一方白玉佩,触手生温,上以金丝铭着字,乃是“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玉佩底下却绕着一绺女子的秀发,细密温软,如有异香。
  这一切一切都只是因为心底放着一个人,看似忘记了,其实已经牢牢的刻在心里,永远抹不去.曾经明明很近,却又因不隔着那么多事和人,而只能相望不能相守,虽然拥有天大的权势,可这权势代表的身份,注定了爱情是他所奢望却又不能拥有的,唯有把爱放在心底的深处,而他选择的是"忘记"!可是,为何不放了她?为何要让她望着一份曾经想拥有却又注定不能拥有的爱?为何要让一辈子困在这个冷冷清清的深宫而终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12 网友:一束清歌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6-09-14 07:53:38  所评章节:49
欲将恩爱结来生  
欲将恩爱结来生
作者:一束清歌
一枕落花,浮梦成尘……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襟上泪,共阶前雨,点点滴滴到天明。辗转反侧间,那些凄迷的文字仍然低徊在心底:这一生还这样漫长,这样漫长……乍暖还寒时候,今宵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她这一生的故事却是这样,零落在暮春季节。那些繁闹的红花,那些碧玉的翠柳,那些剪剪的燕儿在花间树底穿梭…………一季的明媚春光,映在她掩闭的门上。落寞寂静的长门之上,金色的流光绣一片摇曳的花影。
黑黑的夜里,轻轻对自己喃语:这样也好,这样也好……他有他的雄图伟业,千秋万世,永远不是她想要的那个良人;她有她的旧梦惆怅,浮萍凄世,永远也不是他想要的那个臣妃……言犹未毕,却是泪如泉涌……霎那间,那些久远的的前尘往昔,如浮云掠影一般,在脑海里流转而过……
还触得到在水之湄的一襟晚风,还听得见箫簧谐音的一曲《月出》,还看得见那夜九天银河的万家灯火……轰隆隆声震人心的马蹄,情殷殷默然无语的重门……落花人独立的情逝,双泪落君前的悸动……那一曲绽放在河畔雪夜的柔婉歌谣,那一盏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的玉碗琥珀……
过去了,这一世都过去了,细细的在指间流逝,烟消云散。他的喜怒,他的痴狂,她的笑靥,她的哀婉……漫天的黄沙呼啸而过,将所有的一切都深深掩埋……只留下一缕丝络缠绕的结发,只留下半只未及绣起的荷包,只留下一段,归去末途的哀凉情殇……

“那么”他笑着悄言“我今儿算是最后一次罢。”
当时只道是旖旎,如今却只是凄楚难言,只是柔肠寸断……
一语成谶。
很久很久以前,当年幼的他穿上那领至高无上的衣袍;很久很久以前,当年幼的她被哭泣的母亲送出家门,那个微风凉意的春夜,她一针一线绣出了,他和她的“缘起”的时候,他们的缘,就已经灭了……
最后,最后一次和她相见,看她未歌先敛,看她欲笑还颦,凄迷万状。终须一别,终须一别的……
旧诗里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那发已是断了……
旧例里说,妻子过门要给夫君绣荷包,以证百年好合……那针已是折了……
那么,就为他再梳一次发吧……她做侍女的时候为他梳过,她做“臣妃”的时候为他梳过,如今,最后,最后再为他梳一次发,梳他们的前缘,梳他们的今生……
旧俗里也说,新人携手,无论男子女儿,亦是要这般“上头” 的,好叫姻缘和睦,长长久久……一梳梳到底,夫妻头通尾;二梳上至下,白发共齐眉……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最后,最后一次与他同床共枕。百年修得共枕眠,兰衾犹有旧时香……再也回不去了,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就从上苍那里偷取这一夜的抵死缠绵,热烈而悱恻……这一夜,可曾轻抚过彼此的眉眼唇角,那样的轮廓,别后经年,再不会是旧时模样,红颜暗与流年换,恩先断……别后相思长在眼,几夜夜寒谁共暖……再也没有明天了!这一夜,他是为了忘却的铭记,前路里是雄浑壮丽的宫殿,是广阔无垠的山河,朗朗乾坤,冉冉红日下,千千万万的子民,俯首仆拜,扬起无边的尘土;而这一夜,她又能为些什么,前欢已尽,来路漫漫,长长的岁月,生生死死都要埋葬在这里……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千金散去了……
花艳红笺笔欲流,此情深处为无色,付炬燃烬了……
情知此后,空馀满地梨花雪,又何必,珍珠旧词慰寂寥……这一场绮丽动人的情事,竟是这样了断的干干净净,剩了白茫茫的一片,一如无痕……曲终人散,青衫泪尽……
拈朵微笑的花,眉间放一宇宽,眼底里却还有淡淡的泪痕。这般的情苦,来生里,让他们忘了彼此吧,前生的冤孽,今朝的陌路,芸芸众生,茫茫人海,再没有相系相绊的缘,再也没有……也许,隔着万重关山,奏同一首古韵良曲,又也许,擦肩而过,在同一座佛前许当下的愿……只是永生不得相识,永生没有初见……
隔夜醒来,又悄悄从头阅起。
隔着冰冷的屏幕,轻轻触过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字,心底里却涌起酷烈难当,不!不会这样,不能这样!怎会流转一瞬,就如此,如此悄然的,了结这一世深深情缠,怎能忘情一杯,就如此,如此轻易的,两两相忘,抛却旧忆……流沙满地,沉重的传奇,沙粒极重,任它浸没眼眉,忘记所有,亦忘不了掌心里刻下的彼此!那是他们上一世,无尽纠缠的曲线…………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那是很久很久以后了,他再不是万人中央的九五至尊,她再不是委诸尘土的飘零落花。经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她在远处为他点一笼微微的星光,微笑着待他到来,这是她欠他的,必然还过;他循着黑暗里的一点光,蓦然回首,山水兼程,找到他的爱人,这是他欠她的,也必然还来……那样熟悉的眉眼,仿佛前世见过,相视一笑,携手同行,再不是深深宫禁,再不是皇城高墙,寻一树郁郁碧桑,夕宿其下,鉴取此生此世的深盟,今世来生,飞过万世千生去……
欲将恩爱结来生,我愿他们结来生,我祈他们结来生!
结来生,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
怕来生的缘更短,怕来生的缘更浅,怕,又如那雪爪鸿泥,偶落痕迹,然后,了无觅处……
又哪里,还有什么来生!
今生,已是来世。
他的来生,从回首处静静的迈出她的门庭,开始。从此后,是万丈荣光,是君临天下。
她的来生,从寤寐间悄悄待他离去的时候,开始。从此后,是满地梨花,是,寂寂空庭。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呵呵 打分:0 发表时间:2010-02-25 21:57:20
他的来生,从回首处静静的迈出她的门庭,开始。从此后,是万丈荣光,是君临天下。
她的来生,从寤寐间悄悄待他离去的时候,开始。从此后,是满地梨花,是,寂寂空庭。
这两句,更是让人心痛

很悲很悲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成城 打分:0 发表时间:2011-06-17 14:44:14
看完了,想哭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只是当时已惘然 打分:0 发表时间:2011-07-21 18:37:58
心都碎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3 网友:晏宛宛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6-09-27 21:37:25  所评章节:1
珠玉琳琅 锦绣成灰  
个人很推崇匪大的文笔。细腻哀婉,清冷顽艳,如同一篇上好的花间词,让人爱不释手。
开篇引子中的和妃,很是凄伤,用了一生的盛宠荣华,只证明了另一个女子的一世清冷。
若说琳琅的冷情是因她命中的无依,还不若说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子的负心。才华横溢的纳兰容若,天纵英才的康熙,无不是世间女子的理想佳郎。可是他们谁也没有让她幸福。
纳兰容若,这个满清第一才子,偏偏浊世佳公子,白衣纨扇,他的命中荣华,却布满伤痕,他和琳琅始终有缘无份,甚至是他害了琳琅的一生。他说“偶然朱衣门第”,他视富贵如粪土,他一生清高自许,但他的手中始终空空如也,他握不住自己的命运,只是以一个忧伤的姿势站成了琳琅心中一个永无法愈合的伤痕。
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16岁擒鳌拜,20岁征兵西向。江山在他手中,一言九鼎,天下向心。可是惟有她的心思,让他无法捉摸。一代明君,为了她甘做莽夫,那样的爱,不惜用了安定天下的心思,去维护那个心之所系的女子。那抹淡漠,让一颗君临天下的心也无能为力。
若说纳兰孤高自许,玄烨便是至情至性。不是谁的错,只是相遇太晚,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一言一行皆关系着国脉□□。
那些曾有的柔情只能化作灰飞烟灭。那些思念,也注定永不能出口。
孝庄说,你不是福临,不要学你的阿玛。
顺治的帝王生涯因董鄂皇贵妃的香消玉殒而嘎然而止。可是康熙不行,他注定要将那个深爱的女子深藏在心底无人可触及的角落,从此只可默默缅怀。
关于那个女子——
珠玉琳琅,锦心绣口,和这名字相配的是怎样一幅容颜?无欲无求的,温柔静好的,却一伤再伤。自幼就不是喜红爱碧的性子,她,香远益清,却从不引人注目。这样的女子,素净、寡淡,如一袭珠灰的苏绸,细腻美丽,触手生凉。
康熙说:“为什么不信朕?”他说他要给她的是一生一世,是永不离弃。
可是最终,他还是抛下了她。他在另一些女子身上寻她的影子,世间最痴傻莫过如此?既然如此爱她,为何始终不肯信她。信了她后,又舍得放弃她。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她曾信过他的,只是害怕。只是心会冷。所以宁可断了后路,也要这样地冒险。或者,她原本就没有后路。
那十丈软红多少繁华,不是她所要所求,她的冀求早已埋葬在深宫诡诈的明争暗斗中。她哀哀地说:“我想要个孩子。”原是冷了的心,世间又有何物能温暖?只要那一股血脉,温温地流着她的血,有她那样温柔的带点冷清的下巴,有他那样威严的藏着深情的眸子。
这一世,她是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再美丽的容颜,再玲珑的心思,也不过是风中的柳絮,即使因了康熙的宠爱,容华加身,也不曾真正地快活过。只有血脉相连,才能温暖那一颗冷寂的心。她费尽心思,不过是想平淡一生,连拒绝的姿势都如此美丽而漠然,此后岁月无痕,寡淡得不忍卒视。
还记得玄烨最后一次看她,她侧身蜷在床上,乌黑的青丝散了一床,“红颜未老恩先断”,一语成畿,多少恩情,从此长闭绮户。
岁月夹着往事的细尘,一往无回,呼啸着过去了。这个女子的眼如此□□,既然已看到了往后的岁月,就安安静静地收起那昔日恩宠盛隆。
爱新觉罗•玄烨,那个男子。他曾那样握了她的手,在雪白的宣纸上郑重地落笔,一点,一横,一折再折,松墨写出两情缱绻,却抵不过家国江山。他后宫三千,原是予取予求的性子,又岂是一个女子所能独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样美丽,却只是传说。
他的深情,终是付了灰飞湮灭。这万里河山,容不得一代天子为爱痴狂。从此,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功炳千秋的明君。
只是,那一缕如怨似泣的身影,横梗了康熙寂寞而辉煌的一世。那一抹仿若无息的幽香,掠过了纳兰翩若惊鸿的一生。她爱得人,都青史留名。惟独她,谁人知晓,她曾经的忧伤与欢喜?
再无尽的相思,早已消散在清朝如烟的岁月里,谁曾记得那一个湮灭在后宫之中的有着锦绣心思的女子,她的名字早已微不可寻。那一张哀婉清持的容颜,隐在历史的画卷之后,含了微微的笑,似有着莲花清苦的香气,却已是渺若轻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许*******生 打分:0 发表时间:2010-09-11 14:01:09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收起] №14 网友:展眉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6-07-30 14:33:03  所评章节:50
悠车一曲入梦处,惊觉十年情已老。  
看完全文,总觉得有话要说,但又心思紊乱,百感交集,想是太喜欢了,反而不知该怎样说,怕言不由衷、怕词不达意,枉费痴心。踯躅了这几日,静静且再四的想了想,还是将就着写一些吧。

回想整个故事,有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的,也有让人心下戚戚,觉得极度抑郁的。还是觉得极好!——那些文字中透露出来的隐隐的情绪,使人为之情牵容动。已经决定去买实体的书了。呵呵,我的占有欲还是太强,好的东西还是想要据为己有。

说到好的东西,不能不说好的人,所以就不能不说说康熙。真实历史上的康熙,是文治武功前无古人的一代明君,他的爱情,早已寂寂不可考也。此时喜欢的只是书中的他,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自己深爱的女人的真心!

他虽贵为天子,对她却心细如尘;他喜怒不形于色,却想尽办法让她开心。

那五月夜凉如水的城墙上,迤逦而行的两个身影;那“扳指”事件千钧一发之时他淡然的一句“那不是她偷的,是朕赏她的”;那雪地里擒来只为博她一笑的松鼠;那“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誓言;及至后来“她不是玄烨的疽疮,她是玄烨的命”的呼喊;最后,将一腔深情强掩于胸,只为“爱一个人就要护她周全,不管她心中是否还有他人,不管她是否只是在利用我,她的命就是我的命。”情到浓时,管你帝王贵胄、贩夫俗子,一般的无法逃遁,全是痴,全是傻!

他也是痴,他也是傻!他痴到肯辜负后宫佳丽三千,只将真心托付她一人个;他傻到肯将情爱割舍,因为只有这样,在这貌似祥和却销耗过无数芳魂的深宫里,才容得下她这样一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她是他的魔障,她是他的肝肠,怎忍心让其寸断?寸断的是他满腹的爱恨情殇——不能让她受伤害,只能这样远远的抛下她,让她自由,至少是心灵的自由。

他心里一定也想过放弃天下景仰的至尊皇位,只为和她杯酒对坐,轻唤她一声“夫人”。只是他不能,他太明白自己的使命,情爱决不是他生命的全部!收拾好一地颓唐的心境,他仍然做得到成为盛世君王。只是凭这一点,却更让我对其侧目。

唉,这样一段痴情,凄绝艳丽不可方物,却只能归于无痕——那样贵为天子,仍然得不到一个深爱的女人。

说不上谁辜负了谁——世上的事,谁又能真正说得清楚?只是可怜那夜溪畔,清郎月光下,新苇丛中,颤颤传来的歌声:

“悠悠扎,巴布扎,狼来啦,虎来啦, 马虎跳墙过来啦。
  
悠悠扎,巴布扎,小阿哥,快睡吧,阿玛出征伐马啦......”

渐渐的就飘得远了,朦朦胧胧直飘进人的梦里......有时人生便真能如一场梦,该有多么好,多么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咪咪 打分:0 发表时间:2010-01-15 12:27:11
评出了我的心里话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5 网友:给芨芨草施肥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6-05-09 23:05:18  所评章节:50
天不怜爱——自古痴情唯寂寞,一蓑烟雨任由"晴"  
琳琅篇
一声"冬郎"似乎这一辈子也无缘叫出口了,没入宫时需叫大哥哥,入宫以后要称纳兰大人。北京的雪年年都下,那个曾允诺永远不让琳妹妹待黑屋子的冬郎,却连在梦里也不敢想了。
深沉心机下丝丝紧扣的君王爱情,让人朝入云端,暮入寒潭。琳琅美玉卫琳琅,任你再美丽,再聪颖,那唯美天成、灿若云霞的奇迹也始终不属于你。寂寞空庭春欲晚,是命里该有的寂寞。于是活着就是为了忘记,忘记星空、忘记梨花,忘记飞雪,自以为已忘记了那个人,却只消一丝眼角余光就立刻想起因他而生寂寞。
在现实中困斗的人是不敢奢望爱情的。是以琳琅一直是卑微地活着的,正如纳兰家的丫鬟所言:“什么格格,不过是个罪臣孤女罢了!”。浣衣局里的生活虽辛苦清淡,但或许琳琅在此处终老而死,才是上天对她的恩赐。然而,天不怜爱。谁有能说清楚对错,谁又能主宰谁的命运!笛萧相和。原只为心头不甘寂寞的一点点隐约不能言明的希翼,但最终被强权的余威淹没。皇帝动一动眉毛,生命就是另一种轨迹!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有许多事情任你天天想不能说。从来不曾等你,只是心里依然惦记,从来不存在什么夙命,只是学不会丢弃。所以美玉蒙尘,枯老深宫。
容若篇
一阕一阕的相思都是偷偷的写在雪地上,一片一片的风情都是悠悠的落在泥土里,一剑一剑的伤心都是暗暗的刻到风雨中。门第是一道高高的墙,永远也迈不过去。明智的人太悲哀,知道无法逾越,就只能藏在心底。
依然记得那梨花一路远行时欲语欲泣的双眸,依然记得宫灯闪烁渐行渐远中暗香流动的衣衫袖影,依然记得远似天涯庭院咫尺间的巍然下拜,可是,记得又如何?习惯了行为恭顺,习惯了内心挣扎,还有能力反抗吗?
大清朝的第一才子,也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放在何处,因局而定。为心爱的女子遮风挡雨不过是儿时的梦想,追忆亦是不可妄谈。布库房中君王眼里的杀机,倒映在容若的眼里。已惊不起他内心一丝波澜,但爱以远走,还有什么值得留恋?但生活却还在继续,大家还在各自的位置上前行,君王又如何?谁也不能超越规矩!
玄烨篇
富有天下,不能只为伊人,坐拥三千溺水,那一瓢知君冷暖?殿内午后,奉茶女子飘然淡泊的身影无意间飘落在心头,少有的惊悸。
八岁践祚,十四亲政,喜怒不形于色的君王之威一瞬间倾颓。原来君王也与常人一样,无爱之时失心,寻爱之间失神,得爱之后失魂。暧昧黄昏委婉的拒绝,挫败了一世英主。沉醉夜晚的结发暗示俘虏了一代君王。甘愿为她喜,为她忧。
但背负者江山社稷的爱恨毕竟与常情不同。人道天威难策,殊不知天欲示威心中也有百转千回。如何在溺水激流中保她一路平安?“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原来,他的爱情理想如此可怜。“爱一个人就要护她周全,不管她心中是否还有他人,不管她是否只是在利用我,她的命就是我的命。”庄严的大殿内时间停滞,无奈的不只是玄烨,还有孝庄太后和她手中无力低垂的三尺白绫。
十年的坚忍,十年的遗忘,十年的孤寂,十年的思念。“我一路寻来,以为你便是她”。爱,原来早已容入血骨。这十年是她,也惟有她。这是一代君王无法言说,无法争取的爱情。
是什么戏弄了三人的人生?也许正是因为怨无可怨,才会在心头留下淡淡的惆怅。但这抹惆怅却久久萦绕心头,不肯消散。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16 网友:莳萝芜蕊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6-04-16 14:39:35  所评章节:50
放手也是相爱  
很久没看到这么精致的小说了,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几个或真或假的人物。却几乎让我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琳琅,人名其名的一个女子,从作者的笔触来看,应该不会是倾国倾城之色,但却有着一颗似琉璃透明的七窍玲珑心。其身世也颇为坎坷多叵,年幼时曾为官家小姐,并且饱读读书,并不以女子之身而忽视了教育,被家人捧在手心呵护(书中虽未直言,但依我愚见,有女如此,焉能不宠)。却因为父亲的官场失意,而导致家祸临门。后寄居外祖母家中(这段颇像《红楼梦》)即纳兰府中,因其聪明伶俐而备受爱护,也结下了第一段无果之缘,与纳兰容若相恋,两人皆未点破这层纱,我不知道为何没有道明这种感情,应该是作者的伏笔,却终究因为没有清楚地表态而错失了对方,因为她被选为秀女,进宫了。可他们在临别前却还是以为分别只是暂时。就这样的以为。他失去了她,或许作者并不是以容若为男主来塑造的。但终究这样应该是佳偶的一对却是生生的拆散了。
而她进了宫,却才正是全书的高潮,因为玄烨的出现,原谅我不想称呼他为康熙。毕竟康熙是君,而玄烨只是普通的一个男人,一个有着想要爱的念头的普通人。一套《小重山》和着一曲《月出》,丝丝弦乐带着若有似无的牵引,将她带到了另一个男人身边。我不知道,这对于她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因为这注定是另一场悲剧。毕竟罪臣之女与天之娇子的爱情就算两情相悦也会走得一路风波,更何况她的心里还藏着另一个男人而他的后宫还住着无数的女子。于是他没有以帝王之态去对待她,他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她,像抽丝剥茧似地打量着这谜一样的女子,慢慢地他发现她不仅是一个懂得察颜观色,面面俱到的女子,她通乐律,她读四书,她阅五经,她做诗词。他像好奇的孩子一样迷上了这个如同万花筒般的女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她不曾学,不曾习的。这样的一个女子,想要不爱是难的,他陷入从未有过的热恋中,暂时忘了自己的身份,不想让她受不白之冤,于是将随身多年的玉扳指赐于了她。他为她藏帕,教她写字(当时他以为她不识字),甚至在雪天看到一只松鼠,也会带回宫中,献宝似的交给她。甚至为了保护可她的心里毕竟还曾住过另一个人,三个人的爱情本来就磕磕碰碰,况且加上他人的恶意中伤,于是误会,伤害,冷落,心痛在琳琅,玄烨,容若三个之间徘徊。如刀子般一刀又一刀地切割着本就断断续续的红丝线。
或许有人讲,琳琅并不爱玄烨,她只是为了自己打算,而依附于皇权之间,可我不信,如果她不爱他,那么当听到玄烨因为她小产而从行宫夜骑飞奔而回却因祖制不能入室见她时,她不会泪流不止,她的泪是为希望在身心俱伤能躲入爱人怀中疗伤却不能得而流。更不用说在玄烨生辰之际,所写的词,若她真不爱,以她的个性,她必不会也不屑写这么一首情意绵绵的词以表心意。因为当时他们正处于冷战中,她以词表意,若不是有爱那是什么呢。而玄烨的爱更是直接,因为爱她,不想让她成为后宫争斗的牺牲品,他可以用对付朝堂的手段来保护她,甚至毫不掩饰对容若的厌恶,几乎要了容若的命。只是一样的份爱,却不容于世。
保守的人怕他们相爱,因为顺治帝的故事,让他们见证了爱情的力量。他们不愿康熙拥有这样的爱。因为他们怕,怕又是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主,而康熙甚至比他的父亲拥有更强的治国能力,他们不允许这样的帝王得到如此的爱情。于是,他的祖母逼他,他的母亲迫他,他的大臣不解他。
很多人为之遗憾,因为他到底还是放弃了她,做回了他的康熙。可是我却无憾。放弃不是离弃,他放手却是因为爱她,他知道,若他不放,他会永远地失去她,因为百密必有一疏,在这个深宫里,多的是让人永远消失的方法。而现在这样的结局,至少可以让他安心地知道这个琉璃般的人儿仍然与他住在同一方屋檐下。不用担忧她是否在为生计而奔波。或许这对于他们两个来说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正因为如此,琳琅在见他最后一面后,也只是淡笑着说,“他,永远都不会来了”,看到这,虽然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心却还是如针刺般地痛。如此玲珑女子,却得不到好姻缘,不由地怨起作者来。可若作者如我所愿地安排结局,那也只是造就了另一个顺治而已,那么我们还需要看这本书吗,直接去看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就可以了,何必再去看这部小说呢,心里暗佩服作者的心思巧妙。
可心底却还是在为那一段续不上姻缘在叹息,虽知无望,可仍希望在梦中能看到琳琅能与玄烨执子之手,相偕至老。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呵呵 打分:0 发表时间:2010-02-25 22:18:52
放弃不是离弃,他放手却是因为爱她,他知道,若他不放,他会永远地失去她,因为百密必有一疏,在这个深宫里,多的是让人永远消失的方法。而现在这样的结局,至少可以让他安心地知道这个琉璃般的人儿仍然与他住在同一方屋檐下。不用担忧她是否在为生计而奔波。或许这对于他们两个来说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正因为如此,琳琅在见他最后一面后,也只是淡笑着说,“他,永远都不会来了”
看了你这段评论,我的心好受多了,
是啊,也许这算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7 网友:宁馨儿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6-04-10 09:29:27  所评章节:34
十年番外篇 (下)
灯芯爆起一朵花,骤然璀璨,旋即黯然失色。小太监忙拿了熟铜拨子来剔亮了,皇帝只觉得双眼发涩,身后宫女轻轻打着扇子,那风却是热的,叫人隐隐生出几分浮躁。推开折子便叫:“李德全。”
却是张三德答应着进来,皇帝这才想起李德全适才出去了,原来此时还未回来,这样一想,却觉得殿中越发闷得透不过气来。身上的团福纱袍,本来已经轻薄如蝉翼,此时身上汗意生起,粘腻得令人不畅。听张三德问:“万岁爷要什么?”便说:“去沏碗茶来,要酽酽的。”
张三德答应了一声退下去,他又看了几本折子,茶却仍然还没有送上来。抬头正待要问,却见殿门外人捧了茶盘,却是个衣衫素净的宫女,姗姗款步进来。待得走近,正巧一线凉风暂至,吹得她碧色的衣袖轻轻拂动,体态轻盈,宛若步步生莲。那风一阵阵吹进来,风里却幽幽暗香盈动,夹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茶香,他手里掣着的一枝玳瑁管的紫毫,不知不觉搁下来。
她走到御案之前,盈盈曲膝行礼:“皇上万福金安。”
妃嫔见驾向例只是肃一肃,她久不面圣,所以按规矩跪下去。他不叫起来,她只得跪在当地,心里反倒安静下来。
这一跪仿佛跪了许久,也只仿佛是一个恍惚,他就回过神来:“起来——不是说你病着?”
夏日衣裳单薄,衣袍的下摆极小,花盆底的鞋子跪下去,等闲是不好站起来的。她谢了恩,心里踯蹰,况且手里捧着茶盘。他亦想起来——本来可以叫身后的宫女去扶,但不知不觉就起身伸了手,那手温软如同记忆里的一般无二,握入手中轻柔绵软,却不得不放开了,她轻声道:“只是身上有些不耐烦,万岁爷打发八阿哥来瞧我,我就觉着好多了。”
她那样爱孩子,那年他亲手从她怀里抱走,她不能争,不能辩,不能悲,不能恸,连眼泪都不能流,还要谢恩。那便是最后一面了,从此再没有见过她,除了阖宫朝觐的场合。那样多的妃嫔,依班行礼,花团锦簇里他从不注目,可是——总有避无可避,猝不防及,梦里总是惊恸那一双眼睛,哀凉如死水。
殿外隐隐有雷声滚过,许是要下雨了,一阵疾风吹进殿来,吹得案上的折子哗哗翻出轻响。她本能的放下茶盘,伸出手去按着,那衣袖轻轻拂过他襟前,袖间的幽香萦绕四散,熟悉而淡泊的香气,叫人恍惚就想起许多年前,她盈盈侍立御案前,亦是忙不迭伸手去按那被风吹起的折子,却不想衣袖带翻了茶,泼了他淋漓满襟。吓得一张脸雪白,只问:“万岁爷烫着没有?”倒是她自己烫伤了手,几日当不了差,身侧突然觉得空落落的,从那时方知晓,只是怅然若失。
十年……十年……岁月荏苒,光阴轻浅,居然就这样过去了,藏得再好,隐得再深,忍得再苦,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只有他知道,原来从来不曾忘却,不能忘却,不会忘却。这一路走来,那样多的旁人都只是浅浅的影,而她,是烙在心上的印,痛不可抑,所以永不想再触。他忘了她十年,不如说,他刻骨铭心了十年,无望了十年,她却依然盈盈伫立眼前。
她轻轻理好奏章,熟练的将笔搁回笔山上,砚里的朱砂明艳如血,忽然忆起当年教她写字,琳琅……斜玉,双木,斜玉,良……朱砂写在柔软的上用露皇宣纸上,一笔一划,她的面颊红如朱砂,连耳根都红透了,神色认真如蒙童。玄烨……一点一横,一折再折……他的手下握着她的手,笔迟疑顿下,她声音柔柔低低:“奴才欺君罔上……”果真是欺君罔上,原来她竟写得一手簪花小楷。
她藏了多少,藏了多少……不依不饶,罚了写字,“昼漏稀闻紫陌长,霏霏细雨过南庄。云飞御苑秋花湿,风到红门野草香。玉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初晴少顷布围猎,好趁清凉跃骕骦。”竟是写了御制新诗来应命,她就是这样机智可人,字迹那样清秀妩逸,功底必是临过卫夫人的《古名姬贴》,临过赵夫人的《梅花赋》……
他提了笔在后头写:“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只这一句,她便微微变了脸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聪明如她,知道他真正要写的话,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烛火盈盈里垂下头去,他只以为是欢喜,却原来错了,从头到尾都错了……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窗外雪澌澌下着,暖阁内地炕火盆烘着一室皆春,他微笑着道:“朕比义山有福气,起码更鼓初起不必应官入值。”却原来错了,从头到尾都错了……
他在迷朦醉意里执着旁人的手说过:“我一路寻来,只是以为她是你。”只这一句话,令得宜妃那样刚强的人泪如雨下,感泣永生。他翻过身模糊睡去,唯有自己知道,其实这一路寻来,都是将旁人当成是她。
只是她,十年来只是她,这一世,只怕也只是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九五至尊,天子万年,四海之内,千秋万岁。却独独有一个她是恨不得,得不到,忘不了。
这十年……这十年……他也只能问出一句:“你怎么来了?”
她道:“李谙达去瞧奴才。”突兀还是旧日里的称呼,做御前宫女时的恭敬顺婉。答非所问的一句话,他却突然不愿再去想,就算是李德全叫她来的,她到底是来了。他伸手揽她入怀,她顺从的依在他胸口,那里有最无法压抑的渴求。李德全远远在门外一闪,向殿内的人使着眼色。宫女太监们都退下去,殿外电闪雷鸣,轰轰烈烈的焦雷滚过,风吹得窗子“啪啪”直响,李德全将窗上的风钩挂好,退出殿外,随手关好殿门。
下雨了,大雨哗哗如柱,直直的从天际冲下来,如千万条绳索抽笞着大地。四面只是一片水声,无数水流顺着瓦铛急急的飞溅下来,清凉芬芳的水气弥漫开来,将暑热消弥于无形。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18 网友: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6-04-13 22:38:15  所评章节:50
情伤,情错,一世悲凉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呵呵 打分:0 发表时间:2010-02-25 22:32:37
相见不如不见,再见也只会徒增伤痛。若是这样又何必纠缠不清?此情可待成追忆,那段与琳琅携手的日子,那段旖旎情怀,深深的烙印在玄烨的心底。一如那淡雅的素颜,深藏在记忆的深处。这便已足够!!这段情深深植根于他们心底,那便永远鲜活!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做到了情义两全了罢。
对于琳琅,她已经拥有过两个男人的爱,还有一个孩子,而且衣食无忧。玄烨还给了她平静,或许她才能真正地过的安宁罢。不用挣扎于勾心斗角,不用惶恐失去恩宠。生命回归宁静,也很平和罢。毕竟拥有过,获得了满满的回忆,也该知足!
嗯嗯,好喜欢你的评论,我的心舒服多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玩具 打分:0 发表时间:2010-08-20 13:31:50
玄烨真的是专情于一人吗?那他之后纳了画珠要怎么解释,只是想用她为琳琅遮风挡雨?可是,那不也是在琳琅的心上撒盐吗?玄烨从来都没有想过琳琅的感受,只想着这样是对琳琅好,却不知道他的好在琳琅那里,却是伤心的源头。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9 网友:宁*******儿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2 发表时间:2006-04-10 09:28:28  所评章节:34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20 网友:dido 评论:《寂寞空庭春欲晚》 打分:0 发表时间:2006-03-13 20:41:29  所评章节:50
番外《和妃》  
不知何人写的番外《和妃》,贴过来与春晚迷共享
《寂寞空庭春欲晚》番外《和妃》
还是初春天气,日头晴暖,和风熏人。隔着帘子望去,庭院里静而无声,只有廊下的鹦鹉,偶然懒懒的扇动翅膀,它足上的金铃便一阵乱响。
  睡得久了,人只是乏乏的一点倦意,慵懒得不想起来,她于是唤贴身的宫女:“香吟。”却不是香吟进来,熟悉的身影直唬了她一跳,连行礼都忘了:“皇上——”发鬓微松,在御前是很失仪的,皇帝却只是微笑:“朕瞧你好睡,没让人叫醒你。”这样的宠溺,眼里又露出那样的神色,仿佛她是他失而复得的珍宝。
  人人皆道她宠冠六宫。因为七月里选秀,十二月即被册为和嫔,同时佟佳氏晋为贵妃,佟妃是孝懿皇后的妹子,自孝懿皇后崩逝便署理后宫。在那一天,还有位贵人晋为良嫔,她是皇八子的生母,因为出身卑*,皇帝从来不理会她。这次能晋为嫔位,宫中皆道是因着八阿哥争气。这位容貌心性最肖似皇帝的阿哥才十八岁,就已经封了贝勒。
  晋了位份是喜事,佟贵妃扯头,她们三人做东,宴请了几位得脸的后宫主位,荣妃、宜 妃、德妃、惠妃都赏光,一屋子人说说笑笑,极是热闹。那是她第一次见着良嫔,良嫔为人安静,连笑容也平和淡然,她总觉得这位良嫔瞧上去眼善,只不曾忆起是在哪里见过。席间只觉宜妃颇为看顾良嫔,她就没想明白,这样两个性子截然不同的人,怎么会相交。
后来听人说,那是因为八阿哥与九阿哥过从甚密,她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皇帝从来不喜欢后妃议论前朝的事。她这样想着,脸上的神色不由有一丝恍惚,皇帝却最喜她这种怔仲的神色,握了她的手,突然道:“朕教你写字。”
  皇帝喜欢教她写字,每次都是一首御制诗,有一次甚至教她写他的名字,她学得甚慢,可是他总是肯手把手的教。教她写字时,他总是并不说话,也不喜她说话,只是默默握了她的手,一笔一画,极为用心,仿佛那是世上最要紧的事。毛笔软软弯弯,写出来的字老是别别扭扭,横的像蚯蚓,竖的像树枝,有时她会忍不住要笑,可是他不厌其烦。偶然他会出神,眼里有一抹不可捉摸的恍惚。在她印象里,皇帝虽然温和,可是深不可测,没有人敢猜测他的心思,她也不敢。后宫嫔妃这样多,他却这样眷顾她,旁人皆道她是有福泽的。
  其实她是很喜欢热闹的人,可是皇帝不喜欢,她也只好在他面前总是缄默。他喜欢她穿碧色的衣裳,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新贡的衣料,赐给她的总是碧色、湖水色、莲青色、烟青色……贡缎、倭缎、织锦、府缎、绫、纱、罗、缂丝、杭绸……四季衣裳那样多,十七岁的年纪,谁不爱红香浓艳?可为着他不喜欢,只得总是穿得素淡如新荷。
  入宫的第二年,她生了一位小格格,宗人府的玉牒上记载为皇十八女,可是出生方数月就夭折了。她自然痛哭难抑,皇帝散了朝之后即匆匆赶过来瞧她,见她悲恸欲绝,他的眼里是无尽的怜惜,夹着她所不懂的难以言喻的痛楚。他从来没有那样望着她,那样悲哀,那样绝望,就像失去的不是一位女儿,而是他所珍爱的一个世界,虽然他有那样多的格格、阿哥,可是这一刻他伤心,似乎更甚于她。她哭得声堵气噎,眼泪浸湿了他的衣裳,他只是默默揽着她,最后,他说:“我欠了你这样多。”
  那是他唯一一次,在她面前没有自称“朕”,她从来没有听过他那样低沉的口气,软弱而茫然,就像一个寻常人般无助。在她记忆里,他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万乘之尊,虽然待她好,可是毕竟他是君,她是臣。而隔着三十年的鸿沟,他也许并不知道她要什么,虽然他从来肯给她,这一切世上最好的东西。
  过了数日,内务府奉了旨意,良嫔晋了良妃。王氏随口道:“到底是儿子争气,皇上虽然不待见她,看在八爷的份上,总是肯给她脸面。”她心里不知为何难过起来,王氏这才觉察说错了话,连忙笑道:“妹妹还这样年轻,圣眷正浓,明年必然会再添位小阿哥。”
  她却一直再没有生养,后宫的妃嫔,最盼的就是生个儿子,可是有了儿子就有一切么?那良妃虽有八阿哥,可是她还是那样的寂寞。除了阖宫朝觐,很少瞧见她在宫中走动,皇帝上了年纪,眷念旧情,闲下来喜往入宫早的妃嫔那里去说说话,德妃、宜妃、惠妃……可是从来没听说过往良妃那里去。
  宫里的日子,静得仿佛波澜不兴。妃嫔们待她都很和气,因为知道皇帝宠爱她。这宠爱,或许真的可以是天长日久,一生一世罢。她和王氏最谈得来,因为年纪相差不多几岁。有次在佟贵妃处闲坐,大家正说得热闹,宜妃突然笑道:“你们瞧,她们两个真像一对亲姊妹。”细细打量,其实她和王氏并不甚像,只是下颔侧影,有着同样柔和的弧度。德妃笑道:“皇上喜欢瓜子脸,可怜我这圆脸,早先年还说是娇俏,现在只好算大饼了。”笑得宜嫔撑不住,一口茶差些喷出来。
  其实德妃还是很美,团团的一张脸,当年定也曾是皎皎若明月。这后宫的女子,哪一个不美?或者说,哪一个曾经不美?
  这样一想,心里总是有一丝慌乱,空落落的慌乱。虽然皇帝待她一如既往的好,那日还特意歇了晌午觉就过来瞧她,满面笑容的问她:“今儿你生辰,朕叫御膳房预备了银丝面,回头朕陪你吃面。”她怔了一下,方才含笑道:“皇上记错了,臣妾是十月里生的,这才过了端午节呢。”皇帝哦了一声,脸上还是笑着,只是眼神里又是她所不懂那种恍惚。她嗔道:“皇上是记着谁的生辰了,偏偏来诳臣妾。”
  皇帝笑而不答,只说:“朕事情多,记糊涂了。”
  皇帝走后她往宜妃宫中去,可巧遇见宜妃送良妃出来,因日常不常来往,她特意含笑叫了声“良姐姐。”良妃待人向来客气而疏远,点一点头算是回礼了。宜妃引了她进暖阁里,正巧宫女收拾了桌上的点心,因见有银丝面,她便笑道:“原来今儿是宜妃姐姐的生辰。”便将皇帝记错了生辰的话,当成趣事讲了一遍。宜妃却似颇为感触,过了许久,才长长叹了口气。宜妃为人最是爽朗明快,甚少有如此惆怅之态,倒叫她好生纳闷了一回。
  皇帝嫌宫里规矩繁琐,一年里头,倒似有半年驻跸畅春园。园子那样大,花红柳绿,一年四季景色如画。秋天里枫叶如火,簇拥着亭台水榭,就像整个园子,都照在烛炬明光之下一样。乘了船,在琉璃碧滑的海子里,两岸皆是枫槭,倒映在水中,波光潋滟。皇帝命人预备了笔墨,他素来雅擅丹青,就在舱中御案上精心描绘出四面水光天色,题了新诗,一句一句的吟给她听。她并不懂得,他也并不解释,只是笑吟吟,无限欢欣的样子。
  心血来潮,他忽道:“朕给你画像。”她知道皇帝素喜端庄,所以规规矩矩的坐好了,极力的神色从容。他凝视她良久,目光那样专注,就像是岸上火红的枫槭,如同似要焚烧人的视线。仿佛许久之后,他才低头就着那素绢,方用淡墨勾勒了数笔,正运笔自若,忽然停腕不画了。她本来坐得离御案极近,瞧着那薄绢上已经勾出脸庞,侧影那样熟悉,她问:“皇上为何不画了。”皇帝将笔往砚台上一掷,“啪”一声响,数星墨点四溅开来,淡淡的说:“不画了,没意思。”
  她有些惋惜的拿起那幅素绢,星星点点的墨迹里,脸庞的轮廓柔和美丽,她含笑道:“皇上倒是将臣妾画得美了……”绢上的如玉美人,眉目与她略异,纤弱似廖然的晨星,又像是帘卷西风起,那一剪脉脉菊花,虽只是轮廓,可是栩栩如生。正兀自出神,忽听皇帝吩咐:“撂下。”她叫了声:“皇上。”他还是那种淡淡的神色:“朕叫你撂下。
  她知道皇帝在生气,这样没来由不问青红皂白,却是头一回。她赌气一样将素绢放回案上,请个双安道:“臣妾告退。”从来对于她的小性,他皆愿迁就,甚至带了一丝纵容,总是含笑看她大发娇嗔。这次却回头就叫进李德全来:“送和主子下船。”
  一瞬间只觉得失望之至,到底年轻气盛,觉得脸上下不来。离了御舟乘小艇回岸上去,气犹未忿。踏上青石砌,猛然一抬头,见着隐约有人分花拂柳而来,犹以为是侍候差事的太监,便欲命他去唤自己的宫女,于是道:“哎,你过来。”
  那人听着招呼,本能回过头来,她吃了一惊,那人却不是太监,年约三十许,一身黑缎团福长袍,外面罩着石青巴图鲁背心,头上亦只是一顶红绒结顶的黑缎便帽,可是腰际佩明黄带,明明是位皇子。的
  那皇子身后相随的太监已经请了个安:“和主子。”
  那皇子这才明白她的身份,倒是极快的从容不迫,躬身行礼:“胤禛给母妃请安。”他有双如深黑夜色的眼睛,诸皇子虽样貌各别,可是这胤禛的眼睛,倒是澄澈明净。她很客气道:“四爷请起,总听德妃姐姐记挂四阿哥。”其实皇四子自幼由孝懿皇后抚育长大,与生母颇为疏远,但这样遇上,总得极力的找句话来掩饰窘迫。
  皇四子依旧是很从容的样子:“胤禛正是进园来给额娘请安。”黑沉沉的一双眼眸,看不出任何端倪,她早就听说皇四子性子阴郁,最难捉摸,却原来果然如此。的
  依着规矩,后宫的嫔嫔与成年皇子却是理应回避,这样仓促里遇上,到底不妥。况且她年轻,比面前这位皇四子还要年轻好几岁。被他称一声母妃,只觉得不太自在。他起身旋即道:“胤禛告退。”她并没有记得旁的,只记得那天的晚霞,在半天空里舒展开来,姹紫嫣红,照在那些如火如荼的枫叶上,更加的流光溢彩,就像是上元节时绽放半空的焰火,那样多姿多彩的花样,有一样叫“万寿无疆”,每年皆要燃放来博皇帝一笑。她忽然惆怅起来,万寿无疆,真的会万寿无疆么?她想起皇帝的脸庞,清峻削瘦,眼角的细纹,衬得眼神总是深不可测。可是适才的胤禛,脸庞光洁,眼神明净,就像是海子里的水,平静底下暗涌着一种生气。她回过头去,只见暮鸦啊啊的叫着,向着远处的平林飞去。四下里暮色苍茫,这样巧夺天工的园林胜景,渐渐模糊,如梦如幻。
  后来的日子,仿佛依旧是波澜不兴。前朝的纷争,一星半点偶然传到后宫里来。废黜太子时,皇帝似乎一夜之间老了十年。他数日不饮不食,大病了一场,阿哥们争斗纷纭,以拥立皇八子的呼声最高。后宫虽不预前朝政务,可是皇帝心中愀然不乐,她也常常看得出来。有一日半夜里他忽然醒来,他的手冰冷的抚在她的脸颊上,她在惺松的睡意里惊醒,他却低低唤了她一声:“琳琅。”
  这是她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皇帝的手略略粗糙,虎口有持弓时磨出的茧,沙沙的刮过柔滑的丝缎锦被,他翻了一个身,重新沉沉睡去。
  再后来,她也忘了。
康熙五十七年时,她晋了和妃。荣宠二十年不衰,也算是异数罢。册妃那日极是热闹,后宫里几位交好的妃嫔预备了酒宴,她被灌了许多酒,最后,颇有醉意了。
  卸了晚妆,对着妆奁上的玻璃镜子,双颊依旧滚烫绯艳如桃花。她怅然望着镜中的自己,总归是美的罢,三十六岁了,望之只如二十许年纪。色衰则爱弛,她可否一直这样美下去,直到地老天荒。
  又过了四年,皇帝已经看着老去,但每隔数日还是过来与她叙话,她婉转奏请,意欲抚育一位皇子。皇帝想了一想,说道:“朕知道你的意思,阿哥们都大了,朕从皇孙里头挑一个给你带,也是一样。”沉吟片刻道:“老四家的弘历就很好,明儿朕命人带进宫来,给你瞧瞧。”皇帝素来细心,又道:“宫里是非多,只说是交给你和贵妃共同抚育就是了。”佟贵妃位份尊贵,这样可免了不少闲话,她的心里微微一热。
  那个乳名叫“元寿”的皇孙,有一双黑黝黝的明亮眼睛,十分知礼,又懂事可爱。有了他,仿佛整个宫室里都有了笑声,每日下了书房回来,承欢膝下,常常令她忘记一切烦恼。有一回皇帝过来,元寿也正巧下学。皇帝问了生书,元寿年纪虽小,却极为好胜,稚子童音,朗朗背诵《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皇帝盘膝坐在炕上,笑吟吟侧首听着,她坐在小杌子上,满心里皆是温暖的欢喜。
  元寿回家后复又回宫,先给她请了安,呈上些香薷丸,说道:“给太太避暑。”满语中叫祖母为“太太”,孩子一直这样称呼她,她笑着将他揽进怀里去,问:“是你额娘叫你呈进的么?”元寿一双黑亮明净的眼睛望着她,说:“不是,是阿玛。”他说的阿玛,自然是皇四子胤禛,她不由微微一怔,元寿道:“阿玛问了元寿在宫里的情形,很是感念太太。” 她突然就想起许多年前,在畅春园的漫天红枫下,长身玉立的皇四子幽暗深遂的双眼,伸手抚过元寿乌亮顺滑的发辫,轻轻叹了口气。
  该来的终究来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崩于畅春园。
  妃嫔皆在宫中未随扈,诸皇子奉了遗诏,是皇四子胤禛嗣位。她并不关心这一切,因为从乍闻噩耗的那一刹那已经知道,这一生已然泾渭分明。从今后她就是太妃,一个没有儿子可依傍,四十岁的太妃。
  名义上虽是佟贵妃署理六宫,后宫中的事实质上大半却是她在主持。大行皇帝灵前恸哭,哭得久了,伤心仿佛也麻木了。入宫二十余年,她享尽了他待她的种种好,可是还是有今天,离了他的今天。她不知自己是在恸哭过去,还是在恸哭将来,或许,她何尝还有将来?
  每日除了哭灵,她还要打起精神来检点大行皇帝的遗物,乾清宫总管顾问行红肿着双眼,捧着只紫檀罗钿的匣子,说:“这是万岁爷搁在枕畔的……”一语未了,凝噎难语。她见那匣子极精巧,封锢甚密,只怕是什么要紧的事物,于是对顾问行道:“这个交给外头……”话一出口便觉得不妥,想了想说道:“还是请皇上来。”
  顾问行怔了一下,才明白她是指嗣皇帝,虽不合规矩,可是知道事关重大,或许是极要紧的事物,自己也怕担了干系,于是亲自去请了御驾。
  嗣皇帝一身的重孝,衬出苍白无血色的脸庞,进殿后按皇帝见太妃的礼数请了个安,她也斜签着欠了欠身子,只见他抬起眼来,因守灵数日未眠,眼睛已经伛偻下去,眼底净是血丝。元寿那双亮晶晶的眸子,却原来那般神似他。殿中光线晦暗,放眼望去四处的帐幔皆是白汪汪一片,像蒙了一层细灰,黯淡无光的一切,斜阳照着,更生颓意。她顿了一顿,说道:“这匣子是大行皇帝的遗物,因搁在御寝枕畔,想必是要紧的东西,所以特意请了皇上来面呈。”
  皇帝哦了一声,身后的总管太监苏培盛便接了过去。皇帝只吩咐一声:“打开。”他性子素来严峻,一言既出,苏培盛不敢驳问,立时取铜钎撬开了那紫铜小锁,那匣子里头黄绫垫底,却并无文书上谕,只搁着一只平金绣荷包。她极是意外,皇帝亦是微微一愕,伸手将那荷包拿起,只见那荷包正面金线绣龙纹,底下缀明黄穗子,明明是御用之物,皇帝不假思索便将荷包打开来,里头却是一方白玉佩,触手生温,上以金丝铭着字,乃是“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玉佩底下却绕着一绺女子的秀发,细密温软,如有异香。
  她见事情尴尬,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原来并不是要紧的文书。”皇帝道:“既是先帝随身之物,想必其中另有深意,就请母妃代为收藏。”于是将荷包奉上,她伸手接过,才想起这举止是极不合规矩的,默默望了皇帝一眼,谁知他正巧抬起眼来,目光在她脸上一绕,她心里不由打了个突。
  到了第二日大殓,就在大行皇帝灵前生出事端来。嗣皇帝是德妃所出,德妃虽犹未上太后徵号,但名位已定,每日哭灵,皆应是她率诸嫔妃。谁知这日德妃方进了停灵的大殿,宜妃却斜喇里命人抬了自己的软榻,抢在了德妃前头,众嫔妃自是一阵轻微的骚乱。
  她跪在人丛中,心里仍是那种麻木的疑惑,宜妃这样的渺视新帝,所为何苦。宫中虽对遗诏之说颇有微词,但是谁也不敢公然质问,宜妃这样不给新太后脸面,便如掴了嗣皇帝一记清脆响亮的耳光。
  黄昏时分她去瞧宜妃,宜妃抱恙至今,仍沉疴不起,见着她只是凄然一笑:“好妹妹,我若是能跟大行皇帝去了,也算是我的福份。”她的心里也生出一线凉意,先帝驾崩,她们这些太妃此后便要搬去西三所,尤其,她没有儿女,此后漫漫长日,将何以度日。口中却安慰宜妃道:“姐姐就为着九阿哥,也要保重。”提到心爱的小儿子,宜妃不由喘了口气,说道:“我正是担心老九……”过了片刻,忽然垂泪:“琳琅到底是有福,可以死在皇上前头。”
  她起初并不觉得,可是如雷霆隐隐,后头挟着万钧风雨之声,这个名字在记忆中模糊而清晰,仿佛至关要紧,可是偏偏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于是脱口问:“琳琅是谁?”宜妃缓了一口气,说:“是八阿哥的额娘……她没了也有十一年了,也好,胜如今日眼睁睁瞧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那样惊心动魄,并不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一句,而是忽然忆起康熙五十年那个同样寒冷的冬月,漫天下着大雪,侍候皇帝起居的李德全遣人来报,皇帝圣躬违合。她冒雪前去请安探视,在暖阁外隐约听见李德全与御医的对话,零零碎碎的一句半句,拼凑起来:
  “万岁爷像是着了梦魇,后来好容易睡安静了,储秀宫报丧的信儿就到了……当时万岁爷一口鲜血就吐出来……吐得那衣襟上全是……您瞧这会子都成紫色了……”
  御医的声音更低微:“是伤心急痛过甚,所以血不归心……”
  皇帝并没有见她,因为太监通传说八阿哥来了,她只得先行回避,后来听人说八爷在御前痛哭了数个时辰,声嘶力竭,连嗓子都哭哑了,皇帝见儿子如此,不由也伤了心,连晚膳都没有用,一连数日都减了饮食,终于饶过了在废黜太子时大遭贬斥的皇八子。可是太子复立不久,旋即又被废黜,此后皇帝便一直断断续续圣躬不豫,身子时好时坏,大不如从前了。
  她分明记起来,在某个沉寂的深夜,午夜梦回,皇帝曾经唤过一声“琳琅。”这个名字里所系的竟是如海深情,前尘往事轰然倒塌,她所曾有的一切。那个眉目平和的女子,突然在记忆里空前清晰。轮廓分明,熟悉到避无可避的惊痛。原来是她,原来是她。自己二十余载的盛宠,却原来是她。
  便如最好笑的一个笑话,自己所执信的一切,竟然没有半分半毫是属于自己的。她想起素绢上皇帝一笔一笔勾勒出的轮廓,眉目依稀灵动,他为何生了气,因为下笔畅若行云流水,便如早已在心里描绘那脸庞一千遍一万遍,所以一挥而就,并无半分迟疑。他瞒得这样好,瞒过了自己,瞒过了所有的人,只怕连他自己,都恍惚是瞒过了。可是骗不了心,骗不了心底最深处的记忆,那里烙着最分明的印记,只要一提起笔来,就会不知不觉勾勒出的印记。
  这半生,竟然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她被那个九五之尊的帝王宠爱了半生,这宠爱却竟没有半分是给她的。她还有什么,她竟是一无所有,在这寂寂深宫。
  这日在大行皇帝梓宫前的恸哭,不是起先摧人心肝的嚎啕,亦不是其后痛不欲生的饮泣,而是无声无息的落泪,仿佛要将一生的眼泪,都在这一刻流尽。她不知道自己在灵前跪了多久,只觉得双眼肿痛得难以睁开,手足软麻无力,可是心里更是无望的麻木。大殓过后,来乾清宫哭灵的妃嫔渐渐少了,原来再深的伤心,都可以缓缓冷却。斜阳照进寂阔的深殿,将她孤伶伶的身影,拉成老长。
  她慢慢的起身,方走至丹陛下,忽然眼前一黑,便栽倒了下去。并没有过很久,就渐渐醒了。四周几名太监正在焦急,她头晕目眩,将眼睛又闭了闭,方才睁开来,为首的正是总管太监苏培盛,原来自己已经让人搀扶到乾清宫的庑房里来了。
  她挣扎着坐起来,皇帝吩咐苏培盛道:“去宣召太医。”她摇了摇头,说:“不必了。”必是这一日水米未进,适才又哭得太久,所以才会发昏倒在地上。她既如此说,苏培盛不知该不该奉命,按说她是太妃,可是圣命又不能不遵,正迟疑间,皇帝已经示意他作罢。她这才发现这里是乾清宫东庑,皇帝“昼必席地,夜必寝苫”的倚庐,想是适才众人手足无措,所以将她扶到这里来了。
  皇帝还是很客气,而且这样子情形下,总得找句话来讲,于是道:“往日弘历在宫中,颇受母妃照拂。”她答道:“皇上客气,四阿哥天资聪颖,惹人喜爱。”于是殿中又重新寂静下来,只是一片沉沉的清冷,听得到身后炕几上的自鸣钟,嘀嗒嘀嗒的走针。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优雅的猪-慧 打分:0 发表时间:2011-06-09 14:20:07
何苦啊!康师傅明明忘不了琳琅啊,非要找个替身,真是的!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Silence。、 打分:0 发表时间:2011-06-12 10:17:07
帝王的真情凡人是要不起的。
被当做替身盛宠20多年总比冷落在冷宫强,毕竟这是在后宫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lucy 打分:0 发表时间:2013-11-10 09:11:55
和妃这样也好过女主.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jfgsfh 打分:0 发表时间:2014-04-19 08:25:17
倾权天下,九五之尊,都不能尽情自己心爱的女人,要这个权利又有何用?!即便是替身也是幸福的,至少被宠爱了二十多年,比起那些终老一生都没见过皇帝的宫中女子强的太多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lihuamandi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2-11 13:11:58
楼下的说的太好了!偶非常赞同!这个和妃比女主幸福多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路人甲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2-12 23:53:34
和妃当了20年替身又怎样,比起像在冷宫一样的女主和后官中的众多连见皇帝一面都的女人,她终究更幸运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 打分:0 发表时间:2016-02-24 21:05:17
我去~~男主的深情有神马意义~~~拥有三千后宫,感情的替身,即使没有最爱的长相厮守,但是别人也没得到圈了一辈子~~~不去看她可以,但是最起码的照顾总得有吧,好吧照顾也可以没有,那么中等生活水平总得有吧~~~相比之下这个替身就是太幸福了呢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荷叶田田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3-17 18:55:44
为什么太皇太后过世后他还要如此呢
2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阿蓉 打分:0 发表时间:2017-03-22 15:59:28
能被皇帝寵愛幾十年,即使是替身也太幸運了
跟皇帝要愛情本來就是癡心妄想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冉大侠 打分:0 发表时间:2019-08-27 19:46:11
所以,一直最讨厌替身梗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四美 打分:0 发表时间:2020-08-20 00:57:44
一直没有看这个,哭死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此处默认展示文章最新的100条评论,更多评论可到章节内查看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