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无岁月可回头

作者:栗子茶叶

【关于生命】
  所有老师都跟我们说,写文章题目要起小一点,范围太大了不好写,但我想给这篇文写评,好像很难回避生命这个论题,所以随便写写,姑且博君一笑吧。我很喜欢《朝圣》,当年看这篇的时候边看边跟身边的人说,人类好渺小。其实我心里并不这样想,只是被震撼住了,我从没想过一篇小说可以写到这种程度,关于生命的阐述简直激得我汗毛直竖,一代一代生生不息,以种族的延续代替个体的延续,这种说法真的很打动人。
  人类对自己的生命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与惧怕,敬畏这神奇的存在,也惧怕它无情的消逝。死亡本不足惧,人真正怕的是失去,放到自己身上,我就会很理解尉迟恭的想法。我曾经问过我家母上大人,你走了我怎么办。她用很轻松的语气回答我,你以后总会遇见那个能够关心照顾你的人,我的任务只是陪你走过这一段路,以后这条路上还会有更多的人陪伴你,不会寂寞的,你会有自己的家人,还会有更多的朋友,你不会永远都伤心我的离去。
尉迟恭喜欢吕仲明多年,他觉得吕仲明就是他的,所以想给他最好的。最好的难道是忘记一切后再陪着他永生永世吗,不是的,应该是留下一些东西,填满他的心,让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不会孤独寂寞,直到生命的尽头。尉迟恭是个安于平淡的人,凡人的一生大概也就是这样了,但求尽力,但求无悔。
【关于佛教】
  刚开始知道各路佛祖会为吕仲明证道的时候,我觉得佛道两教其实有殊途同归之处,所以证道可能是非刻意的、两方共同促成的,然而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的证道过程无疑是提醒我,我想多了,我没想到两方证道是用打的。还好从善无畏开始可以说和缓一点了,不然菩萨们一路输下去,还是输给个晚辈,即使对方是天地灵兽,也实在是有点颜面无光。
  佛教讲因果,李世民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人试图从李渊处下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还不断有高僧说他有心魔、李家三兄弟有劫难。那最后这个劫难的“果”所对应的“因”在哪里,恐怕就是佛教十几年来不断灌输的说法了。从心理学上说这有暗示作用,一个人说他有心魔,他可能不会相信,两个人呢,三个人呢?佛教想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可能,但却恰恰令自己变成了这个“根源”。
  关于道教,已有珠玉在前,我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人物刻画】
  我最喜欢杨广刚出场时的一处描写:杨广点了点头,不知为何,对这少年竟也生出几分亲近之意,遂道:“将他的绳索解了,但别放他出来,让他仔细想想。”说毕又朝来护儿小声道:“像个祥瑞。”
  换个人来写,可能一般会写成:杨广点了点头,不知为何,对这少年竟也生出几分亲近之意,感觉像个祥瑞,遂道:“将他的绳索解了,但别放他出来,让他仔细想想。”
  区别很小,但给我感觉却差很多,第一种写出来,几乎可以感觉到杨广内心些许的得意,让我一瞬间就觉得,对的,杨广确实像是会这样做的人。后面的写法虽然让这个人看起来心思更深沉,但却不如前一种贴切。不过可惜了是个配角,死时对这个人物的刻画也没有前头来的惊艳。
  其他的人物算是各有特色吧,秦琼有想法,罗士信有坚持,唐王李渊过于小心翼翼,连李世民与李建成也有他们性格中矛盾的地方,尉迟恭下面再谈,最平凡的倒是吕仲明了。现在仔细回想,我都觉得有点无话可说,喜欢吃,喜欢美好的事物,头脑聪明,心软念旧情,力量强大……没了。我想他没麒麟和阿斗出彩,可能是因为麒麟和阿斗是去改变历史的,而他是去摆正历史的,改变意味着新奇,而遵从则意味着结局既定。
  
【关于全文结构】
  前十章出场人物太多,地名又杂,我曾专门在纸上记下诸如“嘉祥寺:玄奘、法朗”、“辽东城→洛阳→大兴”这种笔记,虽然后来发现略多余,但好歹让我理清了谁是谁,都在哪些地方做了什么。吕仲明、秦琼和罗士信在代县的那段时间,是我前期看得最顺畅的一段,从那以后直到倒数二十多章,感觉很多地方结构都略松散,虽然事件和感情都能理出层次,但回想起来总感觉骨感有余,丰满不足,而且连接性也不够强。
  然而从第六十章起,我终于觉得有些进入状态了,剧情连贯且不刻意,冲突自然却无矛盾。到了结局,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有人说结尾仓促,我却觉得恰恰相反,结尾相当在水平。没有拖沓没有犹豫,也没有多余的心理描写,有时候一个人如何处理一件事,足以窥见他的心事,以及他真正在乎的东西。
  比如尉迟恭与李世民去太子府,打算斩草除根,我想这里面少不了尉迟恭的坚持,然而两方人始相遇,没有过多地争论那些无谓的问题,是走是留几乎立刻就决定了。吕仲明晾了尉迟恭一年,又回去了,说明他只是心里有气,并不把这当多大的事,不是因为太子全家已被他所救,而是因为他是他的爱人、他的家人,尉迟恭做事狠绝,吕仲明却想留有余地,不过是政见不同罢了,并不能有损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起其他的事,吕仲明更在乎他爱的人,就跟他曾经提起的吕布一样,一些人或事,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什么是比家人还重要的。
  全文中最让我觉得难以把握的地方,应该是文章节奏了,有些地方忽快忽慢,有些地方不紧不慢,看着感觉有点混乱。也可能是我看得还不够仔细吧,我觉得小小宝贝扬州一月游之后什么都变了,红拂回到了李靖的身边,李世民也成婚了,就像剧情被按了快进一样,中间漏了一段,出现了我认为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关于爱情】
  让我俗套地以对这段爱情的想法作结吧。
  在小小宝贝自己都还迷茫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喜欢尉迟的。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对方,却因外力逼迫而和那人在一起,他只会越想越后悔,觉得这件事对方做的不好,很没责任感,那件事也做的不好,太过小气,想来想去竟然没有一件事能令自己心折,以前做朋友倒是没什么,做恋人却不怎么够格。但吕仲明呢,他想的是,尉迟恭好像也不错。小小宝贝对于感情的事还没考虑那么多,而且对于尉迟恭的喜欢还没到能接受恋人之间相处模式的地步,所以才显得他太过被动勉强。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大概谁问我我都能回答一句尉迟很好,但这种“很好”让我感觉很虚,他太好了,即使是两人分手后,他仍能表现得略带冷漠却情谊犹存,如果他一直这样保持下去,大概就真能高居“我最无感的攻”top1了。
  好了,现在可以来接上面关于人物刻画的问题了,从尉迟恭玩忽职守,私离战场去见吕仲明开始,这个角色终于有些立体了,特别是两人吵架的部分,我简直有些惊喜,写得很精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从始至终毫不偏题,句句切中要害。打这以后,他们每一次吵架我都是怀着愉悦的心情看的,因为矛盾总能激化和推动剧情,看得很过瘾。没有人的爱情是只有小磕小绊的,如果真的一直这样下去,那这段感情写出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过是为了衬托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关于结局,我看到有人说,这只是尉迟恭希望的,对吕仲明不公平。我觉得不是。
  尉迟恭之前说:“你若尊重我,就不必再来找我。”这种尊重应该是指,不要把这一世的感情带到下一世,那时候的我不再是现在的我,无论对他还是对我都不公平。然而到了结尾处,吕仲明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只是提到了前世,却不执着于前世,那对他而言是另一段感情,能够长长久久的感情。
  那年王府桃树下,桃花都谢了,满地残叶,你说算了,我心里不甘且怨你轻言放弃。出使瓦岗的途中你受伤,我们总算有了个契机和好,这之后风风雨雨,战场上厮杀来去、与佛门几度证道,总有你在身边陪我。再往后平平淡淡几十年,我们偶尔吵架,也偶尔如胶似漆,我好像对你有所厌倦,又好像爱到深入骨髓,渐渐地也有点感谢你当年的决定。我们走遍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珍馐,见过当年的朋友,最后在那个风光秀丽的湖边定居。来生再遇见就不是现在这个你啦,但我还是想去找你,合得来则合,合不来,相伴永生也是好的。无论如何我还能带着与你的记忆存活于这世间,此生惟愿不悔,没有岁月可回头。
  
  :)最后
  一篇文章如果太完美,就跟一个完美的人一样,不是内里存在着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外人有所误解,所以看到你的文章还有缺点,我觉得这甚至可以说是件好事。但还是希望你能沉淀下来,期待你的进步,也期待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故事。
  
2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上邪  发表时间:2013-12-21 15:38:28
膜拜~~~~~~~~
[2楼] 网友:摸吾啊摸吾啊摸吾啊摸吾啊摸吾啊  发表时间:2013-12-21 23:06:04
好棒!!膜拜+1
[3楼] 网友:风吹呆毛乱仙贝鱼翅攻  发表时间:2013-12-22 00:22:03
大半夜看到這個長評哭死了是要怎樣QAQ!
[4楼] 网友:栗子茶叶  发表时间:2013-12-22 09:58:35
to上邪:谢谢!!=3=
to摸吾啊摸吾啊摸吾啊摸吾啊摸吾啊:谢谢你!!=3=
to风吹呆毛乱仙贝鱼翅攻:咦不哭,是母上大人那段还是桃花那段,其实母上大人那段我是哭着写完的,中途还去洗了把脸,不过现在回过头看倒没多大感觉了TvT
[5楼] 网友:一棵树  发表时间:2013-12-23 15:16:36
天啊,长评君!!!膜拜
[6楼] 网友:栗子茶叶  发表时间:2013-12-23 21:10:06
to一棵树:谢谢阿树╭(╯3╰)╮
[7楼] 网友:潇若离  发表时间:2013-12-23 22:19:04
我也想撸个长评出来,奈何有心无力,妹子这评论不错,点赞!
[8楼] 网友:栗子茶叶  发表时间:2013-12-24 22:37:22
to潇若离:谢谢!!QvQ
[9楼] 网友:秋风已逝  发表时间:2014-02-07 09:31:02
写的真好。人生无常,能相守一生已是幸福,只因麒麟似永生的生命长度,对比渲染出此段爱情的珍贵美好。
[10楼] 网友:heather  发表时间:2014-02-07 13:36:19
评得真棒!这篇文和非大的前期小说有很多不同,首先对历史的阐述轻描淡写了,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尉迟恭的高大英俊武力爆表一往情深等等着墨相对少了,部分结构或用词有点漫不经心,可所有这些都瑕不掩瑜地让我们看见生命 爱情理解上有那么一些变化的文章,而这些引导让很多读者感慨万千。
[11楼] 网友:栗子茶叶  发表时间:2014-02-10 10:08:37
to 秋风已逝:谢谢=3=你说的也很好!!这段人生虽然短暂,但很珍贵。
to heather:谢谢!!!我其实更倾向于,这篇文算是某种转折,诶诶我也不知道,我也觉得和以前比确实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且侧重点有些不同了_(:з」∠)_
[12楼] 网友:水水  发表时间:2014-06-25 19:13:59
其实李唐王朝受到了诅咒,这条诅咒带来的唐朝的繁华昌盛,代价是永世的骨肉相残。
从玄武门之变这条诅咒终于显化,李建成、李元吉未必真像史书说的那样不堪,历史就是个婊(和谐)子,谁给得起钱就给谁上。玄武门之变为以后的李唐皇室树立了血腥的争位的例子,杀兄弟、囚弑父亲,唐朝的太上皇最多死的也最窝囊,毎代皇朝接替的血腥程度在中国封建历史堪称最甚,无论是盛唐还是后期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晚唐,这种内斗从未停止,而且其残酷程度,唯有前清皇太极继位、顺治继位、九龙夺嫡的残酷程度可与之一提。
随着地位的提升,野心也是提升的,也许李世民以前真的是爱着自己的兄弟,敬爱兄长、孝顺父亲,爱护弟弟的,但随着他军功的提升及身后人的鼓动,他不甘心永远做一个永远不安全的藩王,所以他和雍正帝一样,于民是个好皇帝,但对兄弟却是到死都是恨之入骨,都是授意史官抹黑自己的兄弟。
而对李建成而言,童年的幸福随着他成为太子一去不复返,嫡长子在家中的地位是很难做的,对父亲多一步不行少一步危险,身兼父亲的重大期望却必然少了许多慈爱,他也许真的是爱着家人的,自己的兄弟和父母,然而当他成为太子,面对着军权日益膨胀的秦王,他不得不下手除了兄弟,因为即便李世民不作为,他身后的人也不会无所作为。只是最后他输了。其实中国历史上很多次子都比长子都狠、能成大事,这是中国家庭的伦理所致,长子必须宽厚仁慈,地位仅此于父亲,却很尴尬,所以历史上真正的太子多数下场不好,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剧。
李世民也是并非没有现世报,李渊去世前不愿见他,女儿高阳公主恨他,两个嫡子学他相互争斗最终两败俱伤,最终都客死他乡,只得立仁懦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最终被武则天篡夺了天下,即便是最终还位,中宗、睿宗、玄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等没有一个逃脱这个血腥的诅咒,死于宫廷斗争。
不要说人心是肉长的,在权势和财富面前,人心这块肉是会腐烂的。如果真的有灵魂,没有了腐烂的人心的束缚,不知道冷眼旁观了唐朝290年历史的李世民会作何感想,是否会反思自己做事过于狠绝。他和杨广是非常有争议的皇帝,同样雄才大略,却有都是道德上的人渣。
[13楼] 网友:人间摸鱼客  发表时间:2021-09-04 15:42:26
妈耶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