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的英伦风情

作者:aegean5

近来文荒,无奈只好把之前架上的几篇文倒腾出来复习,无意中发现作者又开了新文,心中大悦!
作者的上篇文《帝国的权杖》最后落得个草草收尾的结局,我一直很是遗憾。尤其遗憾的是自我真切的希望那个世界基础架构更完美之后,作者文风反倒日渐仓促,实在有违我发帖的本意。我既已发帖,自是极喜欢这篇文章,希望剧情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非相反。想来很多妹子也是如此,当真厌恶至极,右上角点叉出门就是了,花花世界自有许多选择。
晋江如今各种白莲花、绿茶婊,素来不得我心,难得看到一个值得跟下去的作者,实在沧海一粟,脂肪的文章读来一贯清新,是我喜欢的风格。面对这样的作者,我也时常犹豫,到底要不要写评直白说出观感。写了,怕打击作者积极性,不写,实在是心中块垒。
这可能就是读者的劫数吧!看见一本不错的书,就像遭遇一场情劫,种种辗转反思,种种口齿留香,当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就像每个宅男都会用光环塑造完美的女神,每个真正的读者都不会喜欢自己用了心神的那本书出现瑕疵。我一向以为,正是出于这样的缘故,才有种种同人。因为作者的某个不到之处,思来想去总觉得遗憾,于是不惜赤膊上阵,亲自大书百十万字,总要弥补上去才好。
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两件事:一是,我真的很喜欢脂肪的文,不喜欢就压根不会长篇大论的写这些;二是,抱歉脂肪,我又要给你挑毛病了。好在这次真的是小事情,不必担心打击了作者纤细的神经。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作者曾一再表明,本文背景是18世纪初的英国(即1700-1730年左右),工业革命之前,经济尚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亦不甚高,个人资产水平与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之后有着天壤之别。对此,我有异议。
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君主专政体制已经完全没有存在的土壤。这时的英国君主是荷兰来的、信奉新教的威廉和玛丽女王,被推翻的信奉天主教的原英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这两人即位后,王权实际是被限制的,且从此再没恢复到以前过。这一点很好理解,假如你自己是个大富翁,你推翻了那个没钱就想要把你抄家灭族的国王,也不会支持一个同样的上位。要知道,不要说在古代,就是今天,地方势力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玛丽作为一个远嫁他乡的公主,在没有太多根基的情况下想要上位,就必须做出妥协,尊重你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和生命权),或者失去民心和王位。很显然她选择了尊重别人。
于是自此之后,个人拥有的财产实际上几乎是不受束缚的,因此,你有多少钱不再取决于你的地位,相反,你的地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在这种情况下,就连贵族都开始学会向钱看了。而在此之前,还是有老派的绅士不视钱财缔结婚姻的。
作者所写的这个时代,刚好是光荣革命之后、汉诺威王朝刚刚统治英国的时期。(关于光荣革命,有兴趣的亲可以自由百度)。
这个时期,光荣革命让英国的士绅们享受到了自由的滋味,情绪空前高涨,对金钱的追求也开始直白了。而汉诺威王朝,我们都知道,这时期在位的乔治一世根本就不会英语,他完全靠蹩脚的拉丁语来帮忙,君臣之间经常词不达意,他后来干脆不再参加内阁会议,完全不理国政。但这时也没有到后来他孙子乔治三世和他弟弟大肆封爵新贵族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能成为士绅是很有钱的,至少是很有地产的,爵位更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一再说当时的社会没有很多钱,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不能苟同的。作者片面的参考了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的小说,而小说是虚构的。
凡是关心十八世纪欧洲史的人,都不会忽视1720年。经济学的妹子们肯定都会记得,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有两件发生在这一年。分别是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和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事件。最扯的是这两次泡沫分别是私人和政府促成的,却在无比相似的时间点,以几乎相同的方式掠夺了两国人民大部分的血汗,其影响直接导致英法两国都各自消停了很多年,殖民地都快要顾不上了。
我们主要讲英国,1720年英国国债总额为五千万镑,利息是八到十厘(请注意,这些只是国债,而非民间资产总和)。正是由于政府希望降低债务负担,才有南海公司的投机活动。关于南海公司泡沫,亲们自行百度,砖家讲的比我好。
在这一时期,穷人是真穷,但有钱的人是非常有钱的。这时几乎全民炒股,500镑一股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极其常见,各个阶层的人都疯狂了。男人们借高利贷,女人们卖掉家传首饰,甚至很多人抵押土地去炒股。这也间接导致了土地在十八世纪后期的升值,因为土地被集中了,没有土地的人占了大多数。
我印象□□公司有一位董事,是位爵士,他的家产原来有18万镑,后来他因为炒作股票,被抄家了,审判结束后,乔治一世为了维持他的生活,又发还他5000英镑。而这一时期一名纺织厂的熟练工人的工资是每月15先令,相当于每年9英镑,请注意这是一名男工,女工的收入,在这一时期,相当于男工的40%,因为社会普遍认为男工需要养活一家人,女工收入是为了补贴一下。
我想讲的是,在这一时期,一个真正的绅士,拥有几万镑、几十万镑、几百万镑是很正常的,这不影响穷人每年拿十镑薪水。被称为第六帝国的,金融界最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他家的起源,不就是帮助一个逃亡的伯爵保管三百万英镑的财产嘛。
年薪十镑,和几十万镑资产,这之间的距离,只怕并不亚于我们今天每个月拿2000块工资,而比尔盖茨有几百亿资产。人们经常说英国人很习惯于等级制度,甚至时至今日仍有门第之见。我们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正是他们一直习惯于富人非常有钱,接受了自己哪怕努力一辈子,也无法跨越这样的鸿沟。当别人只比你富有一点点时,你会嫉妒他,但当距离拉到这么大时,你会钦佩他、服从他、平心静气的讨论他,因为已经完全没有可比性,你会跑去跟比尔盖茨讨论加入他的圈子吗?!
写到这里,聪明的作者肯定也发现了,文章真是好文章,但人物的塑造上总觉得略有偏差。原因无他,这篇文章基于广泛的近代英国文化,的确地道英伦味。但差就差在作者限定了时间段,难免在描绘人物时少了十八世纪初期的特色。
每个阶段的历史不同,必然会造就不同的时代风貌。同是跨世纪,我们和我们父母肯定是有很大不同的。作者对学校、社会的描述,在我读来总有点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当然有亲们要说:社会还没怎么涉及呢。是的所以我这也算是提前向脂肪预约一下,亲爱的大人,不要大意的加油吧!
以上,是我的理解,关于本篇评论中的各种历史,请诸位自行百度,谢谢!
7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义山永叔  发表时间:2013-11-18 03:27:49
同意Lz说的。但Lz说的是当时英国财政方面的情况,而我要说的是军事以及恋♂爱♂方面的,主要针对于爱德华的船长身份。作者大大对英国十八世纪的风俗与社会描写的很不错,肯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单个人总觉得违和感并不是近现代的英国文化对文章的影响,而是英国当时的现状。1700年到1850年英国参与了137场战争与叛乱,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和七年战争。战争中英国海军占了很大比例,而且急需资源,海关税与农业税都很高。虽然与荷兰达成了九年联盟,但海外冲突不断,作为船长,其实非常辛苦:内有皇家海军,外有国外海军和海盗。小攻的这一设定,稍显梦幻。
大部分人总觉得十八世纪的英国对同性恋非常看不惯,但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同性恋已经很普遍了。塞缪尔·佩皮斯1663年在日记中曾称同性恋为‘司空见惯的事。’十八世纪已经有不少‘公鸡巷’了-- 男同性恋者1卖1淫处。不少贵族,如罗切斯特伯爵--承认自己是双性恋。十八世纪的□已经发展形成的很不错了。所以我并不认为他们能瞒那么长时间。
故事的背景过于和平安逸,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是处于鼎盛时期,但战乱从未少过,只不过它大部分时间是胜利的一方。作者大大的时代背景更像伊莉莎白时代胜过维多利亚时代。可能会有亲们说,大部分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向著名的傲慢与偏见,时代格局就和这篇文很像啊。我要说的是,简奥斯丁是个女孩子,她对政治的兴趣度并不那么高,她更关心舞会,食物,服饰这样的东西。更何况达西先生是乡绅,而爱德华是个被认为犯过罪的海盗,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而且对于傲慢与偏见而言,是一男一女的爱情,而爱德华与亚当则是两个男人,男人无论他有多么懦弱,都会涉及到政治话题的,这是无法避免的。更何况爱德华当过一段时间的船长。
在下这番言论并不是说觉得作者大大写的不好,相反我觉得这篇文的写的挺好,下了很大功夫。我只是在吹毛求疵而已。若是哪位亲(甚至是作者大大!),看到了的话不要太在意,在下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爱德华的船长身份稍微有点牵强,以及周围的人太过迟钝而已。这其实可以被忽略的两个小事情,因为它并不影响什么。
在下挺喜欢这篇文的,作者大大写的很好,请继续加油哟(*^__^*)
[2楼] 网友:瑜锦  发表时间:2024-03-27 01:51:44
卧槽,我怎么不知道原来读者也需要这么厉害???
来自广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