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野夫妇说开(中)

 

作者:岑珏

森林有一句话困住我.就是"我为自己写作".所以我在平常和森林说话时,不怎么从写作技术上说.现在顺便提一提.最吸引我的,很可能就是森林完全介入,参与甚至是控制着.作为作者,设定人物性格,设定情节,有写作初衷,这都是当然自然的控制.我说最吸引我的是森林的介入,意思是,森林的一些经历和一些感想丰富了,我很愿意看这样一个视点,心里有体味有触动.但是,读着读着,模模糊糊地,感觉到森林的介入变成侵入了.她的感想不再是深藏在文字里,通过人物来表达,而是大咧咧地直接堵在那里,插在镜头前.我感觉突兀.
比如下面这一段,在最近更新的第149章节末尾:
"在这个世上,什么时候都不缺乏围观的人……
然而,通常值得别人围观的事,于当事人而言,总是显得说不出的痛苦和难堪……这就是人类,热衷于一场又一场地参观别人的不幸,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瘾,因为代代的基因遗传,以至于融于骨髓,植入肌肉,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本能,已经不太可能戒得掉了."

这种观点并不罕见.但它出现在这个场合我不太喜欢.(我一直避免用我不太喜欢哪里哪里来说话,因为这太私人,还有几分霸道.我比较常用"我觉得,我想"来说自己的感觉.不过那一刻我确实不太喜欢它的侵入.^^笑,侵入这个词,我这霸道的判断.原谅.)森林前几天有说到鲁迅,我看到这里也有自然地想到森林在意的鲁迅.鲁迅也有类似的观点和表达,但含蓄,而尖锐.多见于议论文体.小说里,好象没有.

因为森林说写给自己,我当时犹豫着写了几句,删了.其实也是我当时想法并不成熟.只是一时间的不满.^^现在是写着写着自然而然地说到这里.想法总算不那么丢人.——我犹豫是觉得,森林说写给自己,私人化,那么她在她的文字里插入她的观点?...

回到刚才所说的我在此文中算极喜欢的用在浅野夫妇上的笔墨.或者正是因为两个场景,透过千叶而来,一个开着的窗户,即浅野的心理描写,由浅野本人来的,没有森林的介入,所以显得格外的自然和完美.写了上面的,现在,我就有这样的想法.场景诱惑我,浅野的片段式心理描写给我一个小小开着的可以窥探却挤不进去的窗户,我可以借这个窗子来想象.这种感觉真好.^^(我其实想说这种感觉真TM好.==)

我不轻易使用"很""太"这一类的词.一时的情感,当然,可以觉得很好太好.但是情绪化一过,或者再仔细想想呢.浅野夫妇这两个人物及人物间的关系,森林哪里显出纰漏来我现在没觉察到.但是应该会有.完美是不可能的.我只能说,我现在的感觉是好.浅野夫妇是丰富的,可挖掘的——对于读者可挖掘,而非作者.

刚开始看,我被限制住了.主角是千叶,所以那在黑暗河流上的,是千叶.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有了新的想法,那在黑暗的河流上的是,实际上,所有的人.甚至包括众读者,还有作者.这是又一种丰富.^^我还是不知道森林最初的考量.但是,能达到这么一个效果,再送一盆花.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