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精采,张力略欠

 

作者:安迪

看完《用爱拯救GL》,沉吟了很久,是不是写长评——这么难得的反战题材,不能吝惜欢呼。可是……总还欠一点什么……所以,看文的人好像不太能够由衷进入故事的情境中,慢慢体悟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可是面对夏花怒放这么诚恳的努力,很担心话的分寸把握不好,变成“看人挑担不吃力”。
从各方面说一点感触最深的东西,就算是读后感好了。

这篇文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就是反战题材。
更难的是,作者对战争的看法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从“生还的战俘”这种以小见大的角度,从个人的视角出发来表达战争的伤痛和后遗症,这种处理手法,可以把宏大的理论以切身感受方式表达,容易达到真切的效果。
最优势的地方往往蕴藏遗憾。总觉得作者似乎心心念念想表达的主题就是“反战”,而不是“被战争伤害过的人”,往往会觉得女主言的感情生活和她的战争观游离,讨论战争的时候是坚持信念的强者,虽历经创伤、被打击被压制,依然敢于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到了感情戏,却失去那份勇敢,对于自己动心的宁,失控、退让和坚持都缺乏光彩照人。
如果占据故事大部分篇幅的两个女生之间的感情的发生是基于宁对言的好奇与关切,凭空多出来的反战题材反而成为第三者。

正因为前面说到的题材缘故,情节架构也多少有些勉强的地方。
其实夏花已经很注重文章的情节发展脉络,任何发生的情节都有伏笔,整体不突兀不勉强,有高手风范。但就是因为反战题材和言情题材本身不够契合,造成一些关键情节生硬:
——选择送死的炮灰,事先一定要挑选所有孤儿?指挥官有意把一支有生力量置于死地?这个最关键情节稍微勉强。可是作者又把大量震撼的力量赋予在这个情节上,稍微有架空之感。
——言喜欢宁,作者给了相当充足的理由:这个缺乏爱甚至得不到母爱、受尽创痛的女孩,对于真切关心自己的人,当然会付出真情。可是……宁为什么要喜欢言?将军的女儿有无尽的选择,她又不是自觉喜欢女性的人,身边不乏青梅竹马的追求者,从友谊开始,慢慢变成喜欢上一个沉默倔强的女生,是不是还需要更多可信的情节来交代?
——言用余生的力量来追寻那场战役的真相,这是很出彩的。可是这么挑战当权的理想,居然在课堂、女友家里随便议论,反而削弱了悲剧的力量,变成抱怨。窃代作者想过,如果把这些沉重压在心底,以“努力回到普通人”而不是放弃自己的状态生活,只在最后有资格提要求的时候(权力中心需要她上军事法庭作证)全力搏击,有没有可能?(僭越了,呵呵……人物的所作所为是作者的特权啊。但是分析言这个人物经历和有担当的性格,这样发展或者更能显出光彩?一孔之言,汗……)

另外,忍不住顺道提一下夏花大人的文笔。
抛弃了网文作者常有的华丽,这么简洁的文风,在下由衷佩服——起码,是在下追求而不得的,敬仰一下先。话说回来,简洁不等于简陋。如果常常出现“因为她是英雄的原因,所以比普通学员每月多出100元的补助”这样的句子,总觉得稍微有点硌眼。
人物之间的重头戏张力不足,则更遗憾。对话不仅仅是交代情节的好用手段,更是塑造高潮的必要手段,不管言和宁之间相识、证心的对白,还是言对一直追求宁的宇说自己信念的场面,都稍微觉得不够张力,造成期待的高潮有点平。
如果这是作者追求的冷静风格,在下没有么可说的。
如果作者想带给看客的是心灵的震撼,反战呼吁固然是绝对高明的构思,可人与人之间的付出与担当,承担和放弃,反而会引起更贴切的共鸣与醒悟。

最后一点意见,纯属安迪个人的情结,作者可以置之不理。
那就是,觉得人物形象稍微单薄。言是最浓墨重彩的第一女主角,也大量描绘了战俘的经历、母亲的变故带来的伤痛,可是她对感情、对战争、对亲人的态度更多“人之常情”,而不是鲜明的“这一个”,看文之后记住了故事,也觉得选择的题材很不错,人物形象却没有刻骨铭心,这会让人的关注全部用在佩服反战题材,而不是牵挂人物的命运……不是不可惜的。
还有就是,作者选择GL的形式来写文,在下当然没有任何意见。但是,爱上同性的沉重负罪感和战争后遗症的压力交错得稍嫌不够贴合。把言当作男性,从头到尾想一遍,似乎不影响任何重大情节的发展(言不敢接受宁的感情,换成是宁父亲缘故,基本成立)。如果是这样,与GB又有什么区别?既然是不容于世的感情,宁那么温室里成长的女孩子,轻轻松松就接受了,是否需要多一些笔墨交代?

唠叨这么些,惭愧,好像全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既然夏花大人相信了在下,反正也觉得值得认真看完的文并不多,留下脚印,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一点心意。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