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感慨

作者:翎

本来只打算写个小评,但是发觉越写越激动,于是有了这篇。
全文最精妙之处应该在于隐藏动机,明白的在一开头就告诉你,却过于光明正大,让人想不到这竟是动机。而此文没有一个细节是与本案无关的,并且很多(不敢全盘认定,免得有些疏漏,毕竟人脑不是计算机)细节都不只仅仅使用一次。我们一开始知道张臣是为了破获贩毒案而来到学校附近,并且也因此繁忙而不得不在“非工作时间”找上杜公子。谁曾想这竟是一切的源头,故事的开始,谋杀的起因,真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源头。而作者巧妙列举了一系列发生在校园或不在校园的死亡事件,一切看似无关,却又觉得有某种联系,死者都和学校有关,却又觉得不能只因为如此就全部一概而论。而作者精妙之处就在于真真假假。实际上只有那件老师舍身救学生的事件是无关的,看过全文会明显感觉到只有这一件是充满阳光气息的死亡时间,如果有选择题找不是一个属性的事件,应该就属这件。但看到中途却因为觉得这件应该是无关(文里也这么提点作者,确实无关),继而想到也许无关的并不只是这一件,于是真真假假,只想从中剔出无关事件,却又没有把握确实定义无关和有关,于是动机——这个在开头就隐约告诉大家的事情但是后来很少提到的原因——想破了头便也想不出。
水大人的文吸引人就在于,嫌疑人固然有,却不能明确知道动机。一般的文章,相关人物都或多或少具有动机,有一些固然要费尽心思才能挖出来,但只要挖出来了,便确定了,进而总结归纳起来纹路很清晰,只要稍有暗示,以后情节就能自动上演了。但水大人的《乱神馆记》和《校园惨案》(之后还没能拜读完全),各个人物的相关剧情都是由很多细节一点点拼凑起来的,虚虚实实,要去伪存真才能得到真相。作者并没有帮你做这个工作,而是将一切都摊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自行筛选。
之前说水大人文章节奏缓和,大概是很少看中长篇,因为很多文章你看到途中就归纳出各种结局,短一点你尚有欣赏一下剧情发展的情趣,但太长只能直接跳到结尾验证,因为中间实在漫长的让人无力,看完觉得干吗买这么厚一本书呢,简直浪费。而短篇又因为篇幅所限,只能尽量加快节奏,必然没有那种闲工夫乱扯。而水大人的文章,跳跃性很小,你和侦探一天一天过日子,也没有紧张的来回奔跑,也没有时间紧迫劳累的喘气都嫌浪费。而所有细节就在这么缓慢的每一天中一一浮现,你似乎多掌握一条线索却更加迷惑起来,始终不能贯穿整个剧情,当你看到最后,将所有串起来的时候发觉,恍然大明白阿,原来这里是有这么一个伏笔的,那里也是,这里那里,最后你发现全篇都有伏笔,只是你看出来太少。
再来,现代法医学显然没有进来,警察和法医官似乎很纯阿,凶器找到了,到现在即使水泡过也要喷喷看看有没有血迹,除非泡的是漂白水,不然怎么也能知道是不是凶器。不过看看发文年代,2004,那会北京应该还没流行起CSI等一系列调查题材的美剧,所以事隔几年,再看会找出不少破绽。不过你总不能用现代法医学去找福尔摩斯的破绽不是。
还有继续就是琐碎的想法阿。
看到中途也曾想到为什么杜公子这么放心跑来解说,而后又想到他事先约了张臣,如果席老师中途“发威”,后边自然不必设局,一切都会自然发生。而席老师自犯罪以来杜公子应该是第一个全面了解犯罪事实,并且没有抱有让他改邪归正想法的人,自然他有兴趣听他讲完,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反正是要死的,就在死前多让他说些,说个明白吧,至少是了却一桩愿望。现在又觉得作者这句话真是用的巧妙——至少让我来看是这么理解的。
还有就是杜公子那些和张平交往的细节,张平一开始的设定让人觉得他是好学生,死用功的,后来逐渐扭转为善良聪明的孩子。说善良不仅仅是对于席老师的关怀等等,更是对于朋友的关心,礼物啊,隐瞒自己的心事阿,关心杜公子阿;而聪明就是杜公子说过的话并不仅仅是记住,而是深刻的理解并运用。而这些看似生活琐事,最后竟是影响案情的重大条件。
很多东西让人感叹阿,精妙阿,看完觉得那里很巧,感叹自己真正是思维不够缜密。本来也属于想到哪里说哪里的人,灵光一闪,再组织起来费劲点,连写论文都是随手记录灵感再费劲的一点点拼凑的。上面所述定有不少自作聪明之处,而本人确实看侦探小说也不够博览,不足之处也请多多海涵了。
最后就是再多感慨一下,自己也是很喜欢看人心的,世无完人,小时候因为总能发现身边人的不足,于是逐渐没有知心朋友;大了惊觉人没有缺点还真不是人了,然后开始厌恶自己,完美主义要不得阿,心里的“内层想法”有时觉得幼稚得可笑,幸好“外层”保护控制,不至于流露出来。这个内外层的理论真正让我大感共鸣阿!
觉得要感谢大人的文,外层想法:说不清为什么,内层想法:既然是内层的,当然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_^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