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作者:琅玕宝树

行文不易,或精雕细琢或率尔操觚,挥毫之间见功夫。这功夫却不仅仅在于辞藻之繁复、述情之激昂、卷佚之薄厚,更在于布局构思之巧妙、情节人物之雕琢、内涵立意之深远。我这个外行,就浅薄地分析一下我眼中《镇魂调》这篇文的成功之处。
首先,谈一下《镇魂调》最成功的人物的塑造。杨昭这个人物形象,毫无争议应列“镇魂榜”之首(关于此人,请参考本人上篇垂涎觍颜的花痴版长评)。貌似大部分言情小说里的男主角都是神,富可敌国权倾天下个个完美无缺;可是杨昭不一样,当然他也有言情小说男主角必不可少的共性,比如说有一副好相貌、对女主角痴情,但作者成功地把他当作了一个人来写,而且是个有着人性弱点和缺憾的人——他少时寄人篱下,和姐姐虢国夫人有过不伦恋情,接受过名妓裴柔的接济,贫寒之下千里迢迢跑到长安投奔堂妹杨贵妃以求发迹;政治谲诡、朋党倾轧,杨昭以市井九流的樗蒲之技博得皇帝注意,更以横征聚敛之道赢得赏识;他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心狠手辣,为了向上爬这厮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为一己私利不惜戕害国家——自然而然,作者写他受万民唾骂无人同情,后来众叛亲离在马嵬兵变中死无全尸(这一折逗了无数美眉红粉泪呵)。
可是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刻画,把杨昭这个人物、《镇魂调》这个小说给升华了。他不再是一张脸谱化的“男主角”照片,他从贫寒低微向上爬的奸佞、卑鄙,他自私自利的小人行径,加上他的权谋、痴情和他众叛亲离、万矢之的的下场,让这个人物立体而真实,赋予了他多层面多元化的面孔。
类似的人物形象不是没有过,甚至有东方非珠玉在前;是的,那些无所不能男主角们都是神,活在字形间、隔着书页和电脑屏幕的神;而杨昭,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能从书里走出来、站在你面前,立体生动有血有肉的人。
正是他的缺陷,成就了他的完美。
第二,谈论一下细节的描写。作者坦言自己是个细节控,我倒觉得她的用心细腻,小至人物称呼名号,大至背景框架,处处见痕迹。作者下笔之前狠狠查了把史料,看《镇魂调》,有心人会注意除了爱情、朋党、历史,我们更能看到千姿百态的贩夫走卒、唐风浓郁的市井家居乃至唐代特色的称呼、食物、服饰、器具……甚至当时野闻轶事,几乎能窥盛唐风俗画卷一角。杨家炫赫一时的那些“经典”轶事,跟主线并无多大关系,作者依然娓娓道来,竟不至于枯燥,反而颇有历史情致。读者可能注意到,文里那些唐朝特色十足的称谓“小娘子”“郎君”“阿翁”等等,同侪之间日常互相直呼官职如“吉少卿”、“韦参军”、“杨侍郎”之类,以及官员日常相处、处理政事、办公地点……如此细微之处作者都能注意到,而且能运用如此妥帖恰当、不着痕迹——不要小看这些,正是这些不起眼、作者有意无意之间一笔带过的细节,烘托了故事情节的厚重具体和真实可信,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让它们渲染出了《镇魂调》独一无二的年代特色,它们本身就是大背景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红楼梦》也是谈生活,甚至是琐碎的生活,但恰恰这些所谓琐碎的细节构成了强大而饱富张力的文本。很多小说也写细节,大篇幅的器具衣饰白描,固然华丽好看,但这文字之美只是初级之美;更高手的,细节、文字不仅仅是装饰,它们应该让文章活起来、赋予文章灵魂、成为文章血肉一部分。
其实爱情故事的模式无非那几种,几千年来文人墨客早已歌咏殆尽。具体就看你如何驾驭手中寸径翰,如何写出自己的灵魂风采了。细微之处见真章,这便是功夫。
第三,谈一下作者的情节设置。《镇魂调》洋洋洒洒数十万字,长河横流,立于源处回溯,会发现激昂处白浪击雪,平静处月点波心。作者十分懂得情节的设置的张弛之道。每一次推动情节发展的大矛盾冲突,堪称异峰突起,张力十足。如一班官员在妓院里寻欢,杨昭发现菡玉秘密;杨昭菡玉在吉温家祝寿幽会事件,以及菡玉撒谎“小妾”身份而和杨昭决裂;二人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而杨昭发现菡玉冰清玉洁真相;马嵬前夜二人定情,翌日马嵬兵变阴阳永隔;一年之后终于马嵬重逢却人鬼殊途——这些情节堪称故事发展里程碑标识,每一次节奏都紧凑激烈,扣人心弦。
如果说这些矛盾冲突波澜起伏,那穿插主矛盾之间的无数小情节小矛盾可谓细腻可爱。细节、又见细节,作者的细节控无所不在。我读此文最感动于作者的诚意,男女主角每一次互动、对峙、冲突,都写得如此真实可信、情趣盎然。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感情变化,背景、气氛、情节推动、道具、语言,无不在一切细节的烘托下显得细腻生动、撩人心魄。此类情节太多,不胜枚举;如华清池杨昭趁醉向菡玉剖白心意,如长亭饯别杨昭几番踌躇送菡玉玉佩以结言致情,如杨昭蹲下去用朝服擦拭菡玉沾满泥土的双脚……还有马嵬之后菡玉重回相府,黄昏时节举灯踽踽独行,触目荒草生阶、庭院狼藉,烧焚抢掠满目凄凉——作者不急不缓娓娓道来间,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苍凉,流溢而出。流光换,残笺字,旧时衣,一别经年已隔世,华亭鹤唳讵可闻——这一折,意境之美,像散文诗。
正是这“一刚一柔”的脉络相伏,读来才让我们有张有弛、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张力十足。
第四,说一下作者的历史情结。《资治通鉴》这个分量十足的大家伙,就是《镇魂调》的垫底。也许这是作者无心之笔,但正是这部《资治通鉴》为之奠基下厚重、宏大的底色。这个年代的辉煌博大和任侠、传奇精神,在我们有着浓重隋唐情节的中国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点的暗示作用,这个故事并不新奇,但一种潜意识的“大气、厚重”感就不知不觉先入为主。如果架空,任你YY得天马行空,能稍微写出中华历史其十分之一的浑厚、大气和沉重吗?
大仲马说得好:“历史是什么?历史只是让我挂起故事外衣的一枚钉子。”这就是她的巧妙之处。作者没有书写历史,她只是借用历史。她把爱情的线索巧妙地把历史事件一条条串起来,历史又成了爱情发生的大背景。这样一来,其一,避免了现在YY历史的蔽美称恶之风,二来写起来轻松愉快一些,节省了大量别人捏造历史所耗费的脑细胞。
我们来看作者一路的脉络——任海川案、杨慎衿案、王鉷案、李林甫案……安禄山轶事乃至三十三番将代汉将直至马嵬兵变;再看那些配角,李泌李岫史敬忠韦见素韦谔乃至只有一个镜头的太子和韦妃;包括当年炫赫一时的杨家历史有名的轶事都被作者信手拈来作为促进主角感情发展的素材——如上元节赏灯杨家奴怒打公主銮驾一事被写成杨昭为菡玉吃醋挑唆……
如今YY历史之作很多,但能像《镇魂调》这样YY得如此不伤大雅、自然而然的,实在不多。也许是因为本文YY的部分都无关于大是大非。事关正史的关键部分,作者总是很郑重,不翻案、不搞不可知论、不模糊视线,而且三观分明。作者在文案上就说得明明白白这不是历史,为此改了男主角名讳,还竭力引导读者历史上此人绝对不是文中此人——作者的态度,坦坦荡荡,三观明确,值得表扬。文以载道,写出了文不但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读者负责了。
如果说浑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主线是厚重的泼墨,那平实的细节和渲染、刻画则是柔腻的细笔。而博大和细微一旦结合,便产生了完美。作者好文笔,冰心写珠玑,素手撰长风,一卷《镇魂调》,其情烈,其文秀,其蕴重,其节刚,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评啊,累死人了!

4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sherry  发表时间:2010-07-13 22:56:27
美评啊~~~~~~~美文下的美评啊~~~~~
俺想说的都在这了~~~~~~~
强烈要求大大开新坑~~即使从第一章开始V,俺也买~~~~
《十二时》啊~~~俺确定那又是一个俺灰常喜欢的故事~~~~~
[2楼] 网友:BT夜  发表时间:2010-09-02 13:07:45
“而杨昭,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能从书里走出来、站在你面前,立体生动有血有肉的人。
正是他的缺陷,成就了他的完美。”
这话说的太好了
如此鲜活真实又让人欲罢不能的男主真是太少见了。
好!
[3楼] 网友:企鹅  发表时间:2021-01-09 07:32:18
这评论写得太好了!有血有肉的杨昭,但又不歪曲历史,即使矛盾冲突也让人觉得是情之所至,更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