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

男主人选在嫡女的前几章就已经很清楚了,看到后来因为不喜欢男主都差点弃文了,虽说我看文向来都是支持男主的,但这文不晓得为啥一开始就不怎么支持含沁,还是喜欢含春。这位在庶女一文里已经炮灰了,想不到在这还是炮灰,唉,无法啊,谁让作者就是不喜欢他呢?现在看到三妞出嫁那里了,非常感慨,作者颇有点妖魔化王氏啊。王氏的偏心确实让人为三妞不平,要说我这个年龄段的,家里很多都不是独生子女,我本人到现在都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母亲的偏心更别提小时候是多么愤怒了,那还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三妞呢,遇到这么大的事情,奋起反抗也是情理之中。可从当妈的角度来说,王氏为儿子打算那是再合理不过了,一个本该千伶百俐的儿子因为婆婆的疏忽成了傻子还无法医治,自己不能怨不能说不能争,打落牙齿和泪吞,丈夫跟自己不贴心,偏庶子又是出众的,那还能怎么办?什么心机算计都是再正常不过了,一点都不觉得王氏对二姨娘狠毒,二姨娘若是得势又是什么省油的灯了?可她就是蠢,就是认清不了做人本分才会中了王氏的计谋,苍蝇不报无缝的蛋,没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二姨娘也到不了这个地步,搞不懂为啥就认定王氏这么狠毒?家人会觉得她不可饶恕?她要真的跟二姨娘一团和气我还要鄙视她圣母呢,作者还是不要继续刻画王氏的偏执了,三妞是主角,当然以主角光环来说她的一切作为都是正当合理的,可她跟自己母亲的决裂看得非常心寒,圣母女主看够了,谁都会骂,可三妞这样对父母都恩怨分明快意恩仇的主角我还是觉得接受不了,怎么看前文都不觉得这对父母是渣爹渣妈,怎么王氏突然就这样了呢?虽然在卫家亲事上开始着力描写,从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各个人物都大力描写王氏的偏心我还是觉得不信服。至于说王氏补贴娘家是错误,说句好笑的话,现代社会谁不想养女儿啊?为的啥呀?不就是女儿才顾娘家呢?王氏在三妞出嫁前夕气头上拿钱来羞辱女儿实在败笔,依前面的描写王氏可真不像会这么做的人,而三妞对母亲再无留恋更是心寒,当然人心都是向下长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我也是做人女儿的,我也怨恨过母亲的偏心,前段时间还和母亲大吵一场,可吵过了还是贴心贴肝的母女,我无法想象会对自己的妈毫无留恋,看文至此,只能说这里面的男主女主我都不喜欢极了,含沁是一开始就不喜欢,三妞为了自己亲事出卖母亲,我本人只有儿子没有女儿,可如果我有女儿这样对我的话,我也可以从理智上圣母的认为她做的对,但情感上绝对无法谅解。真无法理解三妞会认为自己妈这样对二姨娘是错的,站在大义的来指责她,作者估计还没有生孩子所以无法理解为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当妈的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吧?可以指责批判王氏,但别通过三妞,这样的主角完美到太虚假,当然从三观的角度三妞还真不得不这样做,只能说,情节设置上有问题。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悠游企鹅  发表时间:2012-10-18 20:06:51
三妞自己把王氏看得太过,王氏作为反面教材就是作者当靶子用的,好的地方完全被遮盖。
还是看小七舒服,她的想法和角度,比善桐公正得多。
[2楼] 网友:全  发表时间:2012-10-18 21:38:50
杨家反感王氏补贴娘家,书里面,并不是因为想要王氏的钱,而是两个原因,在古代没有夫妻共同财产,个人归个人的情况下,
1.王氏补贴已经不仅仅是嫁妆的问题了,已经动用了丈夫一方的财产,王氏把嫁妆贴娘家贴得只剩了个架子,是二老爷给她补肉才慢慢补回来,这种情况下,连王氏自己都知道,她的“嫁妆”已经不是她个人的财产了。而且王家并不是没钱而是舍不得卖自己的祖产,于是拿妹妹妹夫当冤大头,在此之后,王氏曾在二老爷不同意的情况下,一意孤行继续补贴娘家。
2.按说王氏的嫁妆是应该留给她的亲生子女,她这样补贴娘家,不仅是不顾丈夫,更是剥夺她自己亲生孩子的利益
[3楼] 网友:水  发表时间:2012-10-19 11:19:34
空了只有架子的是王家,“没有做过亲民官”,没做过亲民官的是大舅不是二老爷。
[4楼] 网友:全  发表时间:2012-10-19 15:16:28
是王氏的嫁妆只剩了个架子,王氏当时为了补贴娘家,先是出了五万,然后提到的以及中间好几次“几千两”,这时候王氏的嫁妆只剩了个架子了,是二老爷拿自己所有收入的一半给王氏慢慢补贴,才慢慢恢复回来(另一半收入给老家赎祖产了)。还有导致二老爷说出休妻的两万(在二老爷不同意的情况下偷偷补贴娘家),以及后来的四万(女主的名义借的)。这一系列导致了在那个没有夫妻共同财产,嫁妆完全属于妻子个人,丈夫的财产属于丈夫的年代里,王氏和二老爷的钱变相成为了“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女主出嫁时,二老爷完全能够自己支配的钱只有2000两私房钱(是私下对感情最深的孩子善榴承认的,没有骗人的必要)。而且王家并不是没钱而是舍不得卖自己的祖产,于是拿妹妹妹夫当冤大头。
[5楼] 网友:ljlme  发表时间:2012-10-19 16:03:04
不过从最后结果来看,王氏补贴王家是补贴对了,王舅爷不仅翻身了,还还了好多钱回来,而且,不得不说,因为王舅爷的翻身,王氏的后盾就很强了,婆家有什么事儿想动她就得掂量掂量。
[6楼] 网友:全  发表时间:2012-10-19 17:45:04
你这是以成败论英雄了,不是说最后成功了,就说明王氏那么多年的行为是合理的。那如果没成功呢?王氏的丈夫和亲生子女是不是活该就遭受这种完全不必要的损失?这件事前前后后十几年,不算最后那四万,王氏+二老爷一共给王大舅掏了将近10万了吧(5w+2w+n个几千两)先贴自己的嫁妆(不顾亲生子女的利益)然后贴丈夫的钱(后期王氏的‘嫁妆’已经不仅属于她自己了),而且还在丈夫反对的前提下贴娘家。如果不是最后的侥幸,王家是完全不打算还钱的,最后四万如果不是善桐的名义出借,王家也没打算还,就说最后,侥幸成功了还钱用得还是商人贿赂的黑钱。更无耻的是王家并不是没钱而是舍不得卖自己的祖产,于是拿妹妹妹夫当冤大头。
[7楼] 网友:水  发表时间:2012-10-19 20:32:19
全同学,看看原文,“这一下是快把我们的家底给掏空了——没有做过亲民官,手里的钱就是不多。”二老爷是做过亲民官的,就是善桐水土不服送回老家的那年。所以这个我们的家绝对不是二老爷和王氏一家。
[8楼] 网友:水  发表时间:2012-10-19 20:32:29
全同学,看看原文,“这一下是快把我们的家底给掏空了——没有做过亲民官,手里的钱就是不多。”二老爷是做过亲民官的,就是善桐水土不服送回老家的那年。所以这个我们的家绝对不是二老爷和王氏一家。
[9楼] 网友:全  发表时间:2012-10-19 21:10:18
我说得被掏得只剩架子的,是王氏的嫁妆,而不是王氏和二老爷家。王家最发达的时候,那个家有钱的是王堂舅,而不是王舅舅和王氏家,王氏只是近支而非本家,她能有几万嫁妆就顶了天了。原文中王氏自己承认,掏了那5w之后,她的嫁妆是靠着二老爷后来每年收入的一半才慢慢补充回来的。就是在嫁妆成了共同财产之后,王氏依然不顾二老爷的反对又贴了娘家很多(吵架休妻的2w+n个几千两),还是在王家自己有财产,但是不愿意动用,拿妹妹妹夫,确切的说这个时候就是拿妹夫一个人当冤大头
[10楼] 网友:全  发表时间:2012-10-19 21:55:13
庶女里,许国公府嫁庶女,打听到类似的人家,嫁女儿是一万两嫁妆,因为府里女儿少,所以翻了一倍,两万两,加上孩子亲哥哥总有点补贴,总归是蛮体面的一份嫁妆了。
王氏出嫁十几二十年后,大老爷的女儿确实阔气,他亲弟弟二老爷在京城当官就寒酸多了,每年都要靠亲哥哥补贴一些钱财,
王家当年的顶尖王堂舅能和十几二十年前的杨大老爷媲美,王氏一家除了父亲哥哥当穷官,其他人并不出息。且,王氏光嫡出兄弟就有四个,还有个庶出兄弟,就算王氏没有任何姐妹,能有五万两的嫁妆那都是大大夸张的说法。
[11楼] 网友:全  发表时间:2012-10-19 23:02:06
再说了,争论的关键其实还是王氏十几年动用自己的嫁妆,丈夫的财产,无视丈夫的反对,剥夺子女的利益用巨额财产贴娘家,更无耻的是王家并不是没钱而是舍不得卖自己的祖产,于是拿妹妹妹夫当冤大头。不是说最后成功了,就说明王氏那么多年的行为是合理的。那更大可能没成功呢?王氏的丈夫和亲生子女是不是活该就遭受这些?到了今日,王家用受贿的8w还了最后赖不掉的4w,对于之前的将近10w可什么话都没有
[13楼] 网友:悠游企鹅  发表时间:2012-10-20 19:38:09
你就不能考虑是王家自己空了只剩架子?
二老爷收入是拿回来了一半,但是如果只是一部分!一部分,亲!还是王家倒了之前~
“王氏又颇善于经营”颇善经营,有木有!嫁过来十五年了,第十五年二老爷才入股,你在看看文中一间铺子每年有多少出息,王氏嫁妆更多的还是用在买地。王氏和王光勉是一个祖父啊,不是牛崎玉这种牛氏远亲。王家到底有多富,你去翻翻庶女。看三姨娘~
看原文啊!
“在昭明十八年,就已经有了二三万两的积蓄。夫妻两人商议一番索性把钱挪用了一部分进王氏自己的嫁妆名下,扩张了几间分号”(ps:王家是昭明18年的12月倒的)
而且给连太监的5万,“送给连太监的五万两银子,倒有一多半是二房出的”一多半!
也就是说,你对她有意见,也只能是二老爷在前线那几年的2w~因为只有这个是二老爷反对的。
之前的5万一多半,二老爷算是在还王家人情,比如大老爷的职位有王家出力,比如二老爷亲口说的大舅在京城对他颇多照顾。
[14楼] 网友:悠游企鹅  发表时间:2012-10-20 20:36:04
到目前为止,老太太说“不过,你舅舅也算是有良心的了。你爹和我说,这两年来陆陆续续,也是把银子给加倍还了,也是容不得推。”
加倍哎,人家付利息啊~
刚才说错了是四姨娘,女儿一个链子就上千两的四姨娘。
关于王家三房“家里几十年的基业”,不是只有堂舅一个人撑起来的,王家六房在庶女开篇里就是十分富有的,三房富有更不下于杨家(因为王家在福建的根基比杨阁老在江南久很多。)
“爹爹在定西一年了,似乎也没有捎带银两回来,家里是有出没进的……京里铺子盘走一半,盘出一两万银子来”二老爷第一笔钱(两三万中的一部分总要小于2.5吧?)投入时,只够买王氏嫁妆中铺子的一半左右,而且原文里说了,王氏有钱的时候一直更喜欢买地。
你要找例子也可以找找阁老太太出嫁时的万金,十万两,还有铺子田地,具体怎么置办嫁妆可以参考庶女里“我想着,到时候就多给小六三万两银子的嫁妆,八万两银子的妆奁”妆奁是肯定大于嫁妆银子的。
王家庶子在老家一直管着庶务,从昭明十八年的时候就是这样,他不愿意卖,即便这样,米氏的嫁妆也都打点干净了,只能说大舅不顾妻儿只为事业。
而且王家分家没有书里很模糊,存在笔误。
善榴的守孝是从十八年12月前后开始,也是十九年出孝,也没有2年。
4万王氏根本不愿意借,早就回绝了米氏。“这样的钱,我不借,那是谁都没法说我的一句不是”
就是这中间的一共有2万,没有几千两,二老爷很生气,“你爹为了那两万两,和我闹成那个样子”
[15楼] 网友:lily  发表时间:2012-10-22 10:26:46
再说了,争论的关键其实还是王氏十几年动用自己的嫁妆,丈夫的财产,无视丈夫的反对,剥夺子女的利益用巨额财产贴娘家,更无耻的是王家并不是没钱而是舍不得卖自己的祖产,于是拿妹妹妹夫当冤大头。不是说最后成功了,就说明王氏那么多年的行为是合理的。那更大可能没成功呢?王氏的丈夫和亲生子女是不是活该就遭受这些?
----------------
顶,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很多读者对王氏感到愤怒的地方。王家是不是空了(没明显没有,有祖产,人家不愿意卖)或者王氏有多少嫁妆之类并不是我看到这一段难受的原因(其实我也不相信王氏嫁妆很多,因为王家只有最拔尖的那个人能和20年前的杨海东媲美,20年前杨海东也没必有如今陪嫁女儿的财力,杨海东也没有那么多儿子需要留家产,更别说王氏还是隔房的,自己还有那么多兄弟,理论上王氏的嫁妆能达到她任何一个兄弟的一半就叫父母非常重视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