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开放,便已凋零

作者:芦苇

所谓情之一字伤人入骨啊,更伤人的却是,还不知道情之所在,便已失去,失去之后却恍然发觉。
不得不这里表白一下,十一绝对是通篇上下人物形象塑造最真实最可爱的一个,任凌王冷峻如山,湛王风华如月,终究不是红尘中人,离我们远(其实此句是个人意见= =b)。十一有英姿爽朗,有嬉笑怒骂,有冷峻坚毅,有责任担当,种种看似寻常的独特品质凑在一起,便融合成奇异的十一——他绝不是别人,不一定看到某个描写,我们便知这是在写他,但他却仿若活生生地在我们身边,也许描写的词汇中不是绝妙出彩的华章锦绣,但一笔一划之间,便可令人勾画他风姿,描摹出一种令人心折的神采飞扬。他的心境他的魄力,他的胸襟他的随性,都是一种极度引人的魅力,一举一动之间神韵天成。我不得不说(掩面),全文之中活得最自在的是他,纵然有矛盾有抉择有痛苦,他终究看得淡放得下却也拿得起,更想说,自十一死后,文章陷入了一种缺乏神韵的死气之中(TAT我真的在乱说,谁叫到后面没有十一我看得不大仔细了……)
然而这般神采飞扬的人物,竟然死在这么突兀的一箭之下,令我想到魏晋南北朝那种年代,非是没有英雄,而是英雄都死于意外,耽于小人之手。所以作为小说,十一的死有一半成功,一半不成功,成功的一半在于,虐得我们心旌动摇,内牛满面(XD),深刻了这个英姿勃发的男人于读者心中的印象,不成功的一半却是,实在,实在,太过突兀……若当真是历史,那果然精彩之极,可惜却是小说,当头棒喝,令人果然无法接受。我第一次看此书之时,看到后面九王皈依佛门之前他叫那声“夜天澈”,我TMD第一反应是十一他没死!没有人信他死了,没有一点预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他非死不可。也许日后二王相争,他会异常为难,但我相信若他知日后发生什么,宁可活着痛苦着选择着,也不愿有这多余的一箭令太多人悲痛。
我不得不说,所谓天命是也。
然而其实……我起这个题目想说的是殷采倩(啊喂你确定么= =),不得不说,采倩一出场惹起了我的恶感,但发现她到了军营,反而要赞一声这姑娘当真有气魄。她和十一的相遇本是奇缘——前提是,若无十一战死沙场。在这里不得不叹作者的功力,每次看到采倩那几句话,就哭一回,十一死后,每次她说话,还有十一他母亲说话,都难过得不行。简简单单几句话而已,连描写都没多少,却偏偏催人泪下,是因为十一的死,所以才知道动了真情,字里行间看不出来,然而读完整句,却是别样的悲怆。殷采倩经此一役长大不少,但也许到此为止了,从后面的情节看她所作所为,也的确是我心中的那样,陪着十一在北疆饮酒逐风,她的生命她的心就要在那一刻停止所谓的“成长”,她的青春她的爱在还没开放的时候就已凋零,不知道是好是坏。但一朵含苞未放的花,已在北疆的凛冽和朝堂的阴森之中,就此萎缩。
我想这也好,殷姑娘不必再长大了,就算守着回忆,也是守着和某个人在一起,最真性情,最干净,最凛冽洒脱的回忆,不必再回到繁花似锦下处处掩埋着腐骨的肮脏朝堂,到最后,她的生命也是最纯净,也是最骄傲的。浮云此去休回首,长伴青空风雪中。
很久之前为十一的死写了一首词,放上来吧。
虞美人
若耶溪畔何曾改,当日清风在。
落花流水却相逢,天上人间谈笑此尘中。
山河谁阋烽烟乱,谁祭英魂断。
而今碧落隔黄泉,独见清风花月正缠绵。
并没有写出想象中的感觉,但……凑或了orz,就这样吧,为了十一,为了殷采倩。
以上胡言乱语TAT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