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艺术立场——再以巴赫金对话理论为依托,浅析林子潇的形象塑造方法

作者:susan

林子潇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个性特色的一个人物,在《算命》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我也相信,在众多的耽美小说人物中,他既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也不是最差的一个,而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这篇小文并不是要讨论林子潇的性格究竟为何,而是试图分析,作者塑造出这一形象的方法问题。在我的上一篇小文中,已经就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过《算命》一文的总体对话型小说特征。本文将由这一点出发,继续讨论。
在前文已经提及,在《诗学与访谈》里,巴赫金对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作了新的阐发。在这里,主人公首先被看作由作者创造、但与作者地位平等、与作者具有同等价值的自由人,他甚至可以起来反对作者的意见。《算命》一文中,作者lyrelion采用了同样的“观察世界的原则”:不是确立他人之“我”为客体,而是把他人当作另一个主体。具体反映在《算命》中,就是主人公林子潇不与作者融合,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但又与作者处于相互关系之中。按照巴赫金的理论,既是同时共存,感受到人们的地位相互平等,也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观察的新形式”。这样,《算命》中主人公林子潇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林子潇的意识被当作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意识,所以在艺术描写里,他不是作家议论、描绘的客体,而是直抒己见的主体;他的议论与作者的议论具有同等的份量与价值。在《算命》一文中,细心阅读,不难发现,是存在着作者与主人公二者的声音的。作者的声音很容易找到,比如对于典型环境的描写,其余人物的情态特征及心里特点,是依托子潇“之眼之口”完成描写的,这也是传统小说的惯用手法。那么主人公的声音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眼皮子低下。子潇的各个器官中,总有“出人意料”以及“反唇相讥”之语,例如嘴巴眼睛在夸夸其谈时,脑子和心的话,往往就是子潇自己的声音,它提供的是不同于常规的理解立场和表达方式,急于表白自己的思想,力图表白自己真实的想法,打破别人可能的定位,跳出可能预设的形象,体现着自己独立的性格特点。由此,主人公林子潇不是作者描写的纯粹的客体,他拥有了独立的人格特点,所以他就不再承担一般小说里的性格、典型的任务。读者所看到的林子潇,不是他是谁的问题,或者是他的形象如何的问题,而是他在如何认识他自己。那些原本描写性格、典型的手段,现在都转移到了主人公林子潇自己的视野里,成了他施加反应的客体和对象,变成了它们(具体来说就是眼耳口鼻等等)在主人公看来是什么。这样,主人公的艺术功能发生了变化。
主人公的地位与功能的变化,实际上是由于艺术描写的对象发生变化所致。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个艺术发现是把思想看作是艺术描写的对象,创造了思想的形象。由此产生的疑问是,主人公林子潇既然不是艺术描写的客体,那么他表现什么呢?非常简单,林子潇表现自己的思想。类似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那些大都是些冥思苦想的人,都是些寻根究底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不是一个客体形象,而是一种价值十足的议论,是纯粹的声音。”主人公的形象“恰恰是主人公讲述自己和世界的议论”(巴赫金《诗学问题》,《巴赫金文集》第5卷)。 在这个形象里,自我意识成了塑造主人公的“主导成分”,思想成了描写的对象。《算命》的作者lyrelion把思想看作是“不同意识不同声音间演出的生动事件”,并予以描绘,于是,他“在每一个思想中表现出了一个人,在对话交锋的边缘上,又预见到不同思想的组合,新的声音的诞生,预见到思想、声音的变化” (巴赫金《诗学问题》,《巴赫金文集》第 5卷)。这样,lyrelion努力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试图创立“思想的生动的形象”,塑造一种“艺术的思想形象”。在这一点上,巴赫金理论认为要使自我意识成为主人公的重要方面,为此“要求一种全新的作家立场”,才能去发现人的完整性,发现“人身上的人”,发现另一个主体,另一个平等的“我”,并由他来自己展现自己。这种自我意识的主导性,给《算命》的人物带来了一些明显的特征:1.开放性。毫无疑问,独立的人格特点,并不意味着排斥他人。林子潇在审视自身、评判自己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屏除他人的意见,反而积极的观察他人的意见,合理(或不合理)的批判吸收,形成自身的看法。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旦林子潇觉察到对方在对他作出评判之后,总会自己再“加工”一次,这个加工的过程当然有作者的观点在里面,但是可以看出含有林子潇自己的考量在里面(这一点在前文分析哪里为林子潇自己的声音时已经讨论过了);2.反对背后议论。既是要求评判时的参与性。这与前一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参与的欲望,就不会完成独立人格的塑造;只有他人的评判(既所谓的“背后议论”),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个性特征。虽然可以由作者进行描写完成,但是《算命》一文中,并不是由作者一个人说了算的,子潇随时随地都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意旨,这才让人读来生气勃勃;3.未完成性。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既是读者对林子潇个性认识的过程,也是林子潇自我完成认知的过程,简单来说,从他身上各个器官不断变化的地位上可见一斑。也许有的读者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子潇身上器官的地位是不变的,那么不妨对刚出场时的眼与十五章之后的眼的变化,从说话方式以及表达立场上来看,都是发生了变化的。
当然自我意识的主导性特征不止这些,但是要做到上述几个方面,唯一的出路就是采取“新的艺术立场”,即对话。这在上一篇小文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论证,再次不赘述了。此外,《算命》一文中尽管具有这些特征,但不代表作者本人完全屏弃了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只是在我看来,作者除了娴熟的运用那些之外,有意或无意的运用了新的观察表达方法,完成(或说完善)了林子潇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至于是否达到了陀氏那样的高度我不敢妄下评论,但是勿庸置疑的是,《算命》一文的主人公林子潇是塑造成功了,取得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人格形象的。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算命
  • 所评章节:1
  • 文章作者:lyrelion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6-09-23 01: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