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者:小迷糊

( 茶茶的“西宫旧事”贴出来的时间不算很长,由于是一口气贴了十二章.看文的人若是投契,便会一直看到末章才会想起来回贴.我自是觉得和这篇好文相见恨晚,可是生性懒惰,虽天天上来张望,却几乎没有留下脚印.今天赌咒发誓要写一篇长评,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这篇好文)
“西宫旧事”是一篇以明嘉靖抗倭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自有出处,已是不易,而如何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将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不落俗套,更是考验作者文学功底.在本文中,作者很好地将虚构的情节与真实的历史相糅合的,在展现历史事件的同时,将主人公推到历史舞台来彰显个性本色,文笔自然犀利,成功地塑造了"曹小侯爷"的形象.
文章一开头,就描写了嘉靖三十六年的冬天的一场漫天大雪,“天地已成混沌一片,辨不出东南西北”,铺垫出了当时民不聊生而政治上黑暗压抑的社会氛围。文章从沈襄的押解起笔,以一个在父亲出事之前本是天真善良,不解世事的少年在惨遭一系列打击之后,心境变得对周遭的人事变得麻木而充满仇恨。文章由沈襄的受助逃脱移换场景,直至晕倒后被曹小侯爷带到了客栈。这几章,在描写主人公曹小侯爷时并不直接入手,而是借着讲述沈襄遭遇的人和事,渐渐地将曹小侯爷至推到前台。在描写曹小侯爷时,不作正面直接地描写,反而从他的护卫周彦起笔,作了一番细细的表述“肤色微黑,却是异常英俊,双眉斜飞入鬓,眉宇间英气逼人。身上一件黑色风氅虽布满积雪,仍能看出质地剪裁相当考究。”这章明写周彦,将曹小侯爷置于暗处,可是这个没有正面出场的人,仅仅“轻咳一声,低声道:“周彦,不要过分”,“周彦顿时脸色一凛,扔下马鞭迎了上去,脱下风氅披在他的肩上”。读者自然好奇是什么样的人,能让英气凛然的周彦如此恭谨?这个隐在暗处的人其言语动作恰如一种诱惑,使人想要一窥究竟,故事就更具吸引力。
峰回路转,沈襄在客栈居然又与追踪而来的锦衣卫不期而遇,在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周彦的出手后,又转以白描的手法刻画曹小侯爷人物的言行,愈发凸显出他言辞犀利,思维敏捷的特点,笔法老到,令人闻其声如见其人,真正是“声先夺人”。在曹小侯爷出现“这一刹那,乱哄哄的店内沉静下来,几乎鸦雀无声。那忽然站在灯光下的人,身姿修长挺拔,眉目间秀色夺人,素净的服饰,更衬得他脸色晶莹,漆黑的双眸宝光潋滟,几乎深不见底。眉梢眼角拂之不去的,却是淡淡的一缕厌倦,仿佛这整个世界,都不曾被他放在心上。”作者以一种细腻的手法勾勒出了曹小侯爷的风神,使人仿佛也置身于小小的客栈,对于这嘀仙般的人物心神夺往。(花痴ing,晕倒)
在随后的发展中,沈襄在瑾宁候府安身立命,而曹懿却逢多事之秋——严府候着他去拜访,徐阶突如其来造访,嘉靖看似追思故人的微服私访。他的处境正如自己所说“京城竟成了一个龙潭虎穴,涉水试不出深浅,稍不留意就遭灭顶之灾。”表面上,他们都打着怀旧的幌子,实际上却是在政坛上步步相逼着。沈襄的遭遇,看起来与曹懿无多大关系,可事实上,他所经历的正是曹懿切身体会过的。倘曹懿走错一步,等待他的结局就会如同沈襄的父亲一般。这使人不禁想起在马基雅弗利所说的:“在封建社会里,每个人都由着性子攻击别人。早上起来时还是锦衣玉食,晚上一觉睡去,第二天脑袋就搬了家。”真可谓步履为冰。
曹懿离京后,茶茶通过描述他在遭受倭寇荼毒的乡间愤懣的与在官场上圆融的周旋,传神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复杂性。之后在校场整肃军纪和烟波搂筹饷这两件事上,细细镂刻的心理描写与紧凑严密的情节吸吸相扣,有张有弛,恰如两个紧密相联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既对曹懿的才干与风骨心生敬佩,又让人对他的病情忧心:曹懿的羸弱优雅的外表与他坚韧固执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身体就象承载不了他火热的梦想的容器,随时会与他分道扬镳。可是我有时又觉得,恰恰是这付身躯所造成的负累,使他会比寻常人更加激烈地燃烧自己,释放光芒,来证明自己曾经存于悠悠天地之间。昆德拉所说的:“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
如此才情与傲骨并存的曹懿自是佳人心中的良人, 可是他却一次次的避开了:未婚妻子的温婉留不住他,嫣红的泪眼婆娑泮不了他,唯有翡翠眸光流转方赢得了他的青睐。可这种休憩般的安稳于他还能有几时?
“西宫旧事余残梦,南内新词总断肠。”,不论曹懿会经历几多波折,从他与父亲一同关入大牢时,他的结局早已注定。思及此,惟长歌当哭世事无常,“天若有情天亦老”。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