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之一:落雁谷之战(续)

作者:曼倩天涯

(赚分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还来不及重温大青河之战,所以接着八落雁谷之战。
这一次,我来分析一下战术细节。
战局的开始,是越(汗,那个字好难打)军落入了楚军的包围:“落雁谷,地处北疆,山势东西走向,悬崖接峭壁,易守难攻。现在樾军已由东边入口行至谷内十里,猛然发现,两边山上早有楚军把手,探子回报,东入口楚军已布成了口袋阵,而西入口,楚国十五万大军正严阵以待。”
人数上,楚军多出越军一倍,共三十万,这样分布:“楚军三十万,十五万在西面,五万在北面山头,五万在南面山头,还有五万在东入口等着我们。”
这种阵势,楚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东方谷口五万,扼守险要,阻断越军后路;前方十五万,配合左右居高临下,同时发动进攻。而谷中狭窄,军队调动不便(越军是北方人,让我们假设他们有骑兵优势,此时也毫无作用),三面受敌,士兵必乱。楚军这是一个口袋,一个关门打狗的几乎必胜战局。即使楚军不打算攻击,那么只要两面用火药箭矢滚木雷石等攻击,东西谷口扼险而守,越军必乱。这就是居高临下的优势。投石车向上打容易,还是山崖上的人往下扔石头容易?射箭更加不用说了。
而玉将军是如何胸有成竹的呢?“我们有十五万人,是东面敌人的三倍,路程也不过十里。我们只需要调头引他们进来,就可以一举将之歼灭。而两面山头上的敌人,想要在一时之间冲下来集结在一处,是决不可能的。我军应当集结兵力,各个击破——天时、地利、人和,全被咱们占了!”
我第一次看到这里,几乎笑出来。这是什么作战计划?简直是儿戏!第一,15万的确是5万的三倍,但是能不能打败5万,不是凭人数决定的。东边的5万敌人,既然是守在谷口,自然是选择狭窄的紧要关口驻扎。他们如何肯被诱进山谷?他们只要据险而守,楚军必然久攻不下,使得后面和左右的敌军攻上来,四面受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总听说过吧。放弃关口,放弃和友军的呼应,进谷中去单独作战,那得笨到什么程度。
当然,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傻瓜,不守险要,错误估计形势。被诸葛亮挥泪斩了的那位马谡,就是很著名的一个例子。马谡是纸上谈兵的代表。他奉命守街厅,结果根据兵书,要求居高临下的优势,把兵马不放在险要路口,却驻扎于山上。前面说过了,居高临下的道理没错,那么马谡错在哪里了呢?居高临下,借着冲力,当兵力相当,甚至略少的时候,都基本可以有胜算。说明白了,居高临下,是用在可以一次性解决敌人,迅速结束战斗的时机中的。而马谡是干什么来的?他是带着少量兵马,要来遏制大量敌人的。结果呢,他倒是居高临下了。可是他居高临下也兵力悬殊,不但不能冲散敌人,反而被被人家给围困而死。
以这个例子一对比,便可以知道,东面谷口的这位守将,除非是马谡第二,不然他稳稳守住谷口险要,便已经占足了胜算,为什么要冲进谷里去?玉毓云能用什么方法把他诱惑进去?而如果这位守将真这么愚蠢,作出这样的错误决策,导致整个战役失败,他便值得大书特书,而不是如此轻描淡写。要知道,愚蠢成马谡那样的带兵将领,也不是很常见的。事实上,这是书生带兵才最容易犯的错误。沙场老将,是非常将就实际的,决不会轻易犯下这么明显的失误。
还有,“而两面山头上的敌人,想要在一时之间冲下来集结在一处,是决不可能的。“这句话更荒谬。两面山上的敌人,为什么要集结一处?他们要是集结一处,还摆这个阵势,布这个口袋干什么?只要总冲锋一发起,他们各自冲击,越军便背腹受敌,难以抵挡。
玉毓云这个计划已经够狗血了,而看开战后楚军的反应,则更加玩笑。他们好像根本就没有通盘的作战意图。该守的不守,该攻的不攻,该指挥的不指挥,不该指挥的乱指挥。等程亦风一个书生站出来收拾残局,于战场的一片混乱中发号施令,并且居然还有人听从的时候,我已经彻底崩溃了。这样的军队还能够保存实力,衣锦还乡,实在没天理啊没天理。
分应该赚的差不多了,我也就不继续狗血下去了,落雁谷之战结束,我留一口气去数钱,嘿嘿。
作者回复:
老大……被你鞭策了一把……我现在就把这个拖成末期癌症的第一章改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归妹
  • 所评章节:2
  • 文章作者:窃书女子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08-02-03 09: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