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章依然有尼克桑耶

作者:散发弄扁舟

说不定再过几十年,足球比赛都是virtual reality的了……哈哈,不过人类对纯粹身体力量的痴迷和崇拜,估计还是很顽固的。
谈到“没有职业足球背景但教育背景良好的足球教练”,这是个蛮有意思的话题。前几年心理学有个蛮火的研究领域,embodiment,具身认知。简单点说就是,这个领域认为运动系统和高级认知系统(e.g.,记忆,语言,决策)有很强的交互作用,除了大脑之外的身体部分(比如躯体运动)也对认知系统有很大影响。一个科普经常提到的例子就是实验中让被试在嘴里咬一根铅笔,从而牵动微笑肌肉,这些被试加工语义愉快的句子更容易。而如果把铅笔夹在鼻子和嘴唇之间,牵动负性表情的肌肉,加工愉快句子变得更困难。不过就像很多听上去很有趣的embodiment研究,这个实验后来无法重复,存在严重的问题,基本可以算是被推翻了。
但跟运动相关的一个研究发现,职业冰球运动员在阅读运动相关的句子的时候,激活了大脑中和高级动作选择(action selection)相关的脑区,而非职业运动员激活的是低级知觉-运动(sensory-motor)相关脑区。没太关注过后续研究和重复,因为对这个领域不太信任,咳咳。所以这个实验可能也被推翻了……不过每次看体育竞技和舞蹈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缺乏具身代入感的情况下(比如无法像Pat一样踢球,像尼克一样跳舞【强行植入尼克广告 233】),对事物的理解会有多大偏差?不考虑威信声望啊,更衣室掌控力啊这些外界因素,纯粹理论修养的积累和提升,是否可以做到top捏?相比一个缺乏扎实的理论修养,但有大量实战经验,和很多牛教练合作过的顶级运动员,哪个更容易成功呢?前者是否存在很难克服or跨越的局限性(因为毕竟可能大脑的网络结构都因为运动发生变化了)?hmm,倒是想起来可以抽时间读读《女王》里推荐的< inverting the pyramid>,
啊,看到前几段,作者辣么一本正经地学究,就忍不住又话痨了……嘿嘿嘿。
***我是NINA党的分界线***
6分钟的电话,感觉还是可以说不少话了呀,不知道后面会不会闪回性地回顾这通电话。尼克的美人儿祖母,那个为人和善,可能有些假,但很有趣,看Tina的目光总带点审视和观察,告诫尼克-你从她的复杂里看到纯真才是真的危险的,中西混血祖母。在《女王》里我蛮喜欢尼克带Tina回家的那段,比近乎童话般让人永远温暖又愉悦的Pat家,更给人一种复杂又微妙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没记错的话,尼克跟Tina讲过的唯一一句中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当时Tina才想起他有来自祖母的1/8的中国血统。题外话,贝克汉姆的中文纹身在老外里真的算好看又make sense的了,233。
Tina的父亲最后的那段时光,尼克一直在她身边。当时觉得从医院出来走到停车场那段超甜。还有在事情发生后,尼克和Pat都从医院第一时间通过预留电话知道消息,超感动的。那段其实也给Tina和尼克的关系埋下了一些不稳定的因子,尼克劝Tina跟母亲言和,跟她讲“从西伦敦跑到东伦敦”的笑话,关于离开QPR和走出comfort zone的谈话。其实尼克大多话说的都没错,也没那么不合时宜,如果他和Tina换位,我谨慎怀疑Tina是否会做的更好。他们的镜像感造就了工作上毫无障碍的互相欣赏和理解,但生活中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磨合。但在Pat一直刷存在的情况下(就算他本人不在,也要把Zoe留下! ),这简直太艰难了……啊,请赐予NINA一个美好的平行世界吧!哈哈哈
一个不想干活儿的周四晚上,借机梳理了下embodiment的想法。
Good night. 么么哒
4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8-11-09 20:41:26
这个embodiment的研究很有趣啊。关于你说的第一个问题,确实呈现一些这样的趋势,尤其在中国,电子竞技在很多层面上已经超越传统体育运动。这个话题细化下去涉及的范畴比较广,跟资本流向和东亚的社会结构、社交习惯、性格特点特长都有关系。相较而言,英美社会与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想提出来的一点是,清教徒精神至今还是贯穿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体育运动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是为什么劳伦斯本质上是一个老派美国人,从拥有两家体育俱乐部到木匠 【这里面包含身体力行和冒险精神,最后那个童话里木匠是带着一把自己做的椅子去求婚的】)
另外一个问题,没有职业足球背景但教育背景良好的足球教练在现实社会已经开始出现了(我以一个伪业内人士不负责任的口吻说哈哈),优缺点其实很明显,他们最终是否能成为主教练甚至成功的主教练还有待时间和事实细节去检验(其实有人已经成功了,比如萨基),但有一点需要强调,没有职业足球背景不代表不会踢球。(中国球迷普遍不踢球且不会踢球甚至不看完整比赛,这一点跟英国球迷非常不一样,英国普通球迷里有无数的球队无数的小联赛)。我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英国的教练课室外部分都是在踢球,你不布置你的session的时候,你就是别人session里的一个棋子。归根结底我觉得,足球是一项很复杂特殊的运动,如果网球、田径或者游泳,非专业出身无法理解运动员的切身感觉会造成鸿沟,那在足球里面还需要理解不同位置不同特点的排列组合,这就带来了弥补鸿沟的可能。
[2楼] 网友:散发弄扁舟  发表时间:2018-11-10 05:48:44
embodiment的研究很火,但可重复性低,理论不成熟,不少研究者觉得有点歪门邪道,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恩,确实文化差异很大。在美国,很多华人家长就像子翔的爹一样,通过推孩子的体育,来进行文化融入。社会结构/社交习惯,和性格特长的关系,有时候感觉有点鸡生蛋蛋生鸡。然后无限循环。
想到一帮教练在场上踢球——比如Tina,我记得Pat评价她就是n级联赛替补队员都不够的水准,非常有喜感啊。棋手vs棋子。记得《女王》李里有个很有趣的比喻,记不清啦,大概就是说并不是十一个人的运动,而是金字塔尖上的那么几个有限的人决定节奏和走向。233. 英国的球迷文化真的是个非常成熟的,根深蒂固的社会现象了。荷兰这么小,也是无数联赛,业余都分好几级。看《女王》和《世界杯》长了好多知识,关于英国的足球体制和文化,嘻嘻,么么哒。
-----
话说前两天跟朋友聊天他提到个paper,专门研究荷兰足球俱乐部文化。大概就是说大俱乐部的粉丝,看重传统,输赢;小俱乐部的粉丝,更看重“sociability and leisu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clubs”。提起这个实验因为他实验室有个哥们儿,德国人,研究组内vs组间差异,最早的设计是抓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的球迷来做对比。实验假设是对于杜塞这种弱鸡球队,球迷归属感弱,group bias会比较小。结果科隆降级了……杜塞成为了德乙升班马,实验做不下去了……笑死我了
[3楼] 网友:7777777  发表时间:2021-05-26 19:49:49
embodiment现在渗入到媒介/传播学了
  • 评论文章:世界杯特辑
  • 所评章节:10
  • 文章作者:顾几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8-11-09 06: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