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suisui

我看了完整版的色戒。我不知道为什么和其它人的感觉不太一样。觉得这部影片表面讲情,实则很含蓄的讲的对国家的情,对中国的根。
其实对于王佳芝和易先生的爱情,在我看来是畸形的,根本不是什么刻骨铭心,感天动地的爱情。两个人,尤其于易先生只是在压抑中的释放,正常人性如果压抑久了,他就在王佳芝身上表现出来他的压抑(体现在性虐待)和他的另一面(可以真诚示人的另一面)。于王佳芝,她只能说是一个在最后的时候,她陷入的是忠义难两全的境地,易先生对她坦诚以待谓情义,国家对其为忠义。她本是单纯的学生,陷入了欺骗谎言之中挣扎,她欺骗易先生于她人性品格来说她受不了,因为易先生对他坦诚以待,而她的欺骗是为了国家,在最后的关头,相信她只是单纯的不想易先生出事,而让自己一辈子陷于不义当中,因为于王佳芝她根本不是一个受过训练的特务。她是一个女人。
谈完他们两个的情,就要说说隐讳的国家之情。李安其实在电影中隐讳的提了几处国家的情是给观众体会的。先不说“中国不能亡”的明显,于我而言,震撼的地方两个,一个是王佳芝上学学日语的这个情节,没有过多描绘,但是相信人人都很难受,对于我们没有经历的人没什么,对于我奶奶那一辈的人,记忆深刻,奶奶曾经说过她上学的时候学日语,心里是极其难受的,日本如果占领中国(与其它民族不同,如元,清朝),它要在文化上完全侵略和同化中国,中国百年之后将不会有自己的文化甚至语言,多么可怕的事情,一个民族就会灭亡,而当时就是这样。
在一个就是我认为的全剧的高潮,王佳芝在日本会馆唱天涯歌女的那一段,说起这个很有意思,我和男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对于易先生的哭感觉却有不同。我男朋友对于这首歌没多大感觉,看到易先生哭,觉得是被王佳芝的情感动了。而当我看到王佳芝扶着门开始唱天涯歌女的时候,一开口,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天涯涯,海角......(我不得不佩服李安安排天涯歌女这首歌,田汉的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首歌的背景,没有什么民族大义,救国抗日的在里面,只是描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心声,于国家罹难之际,战火纷乱之时,大部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ps不可能都给红军做草鞋,呵呵。)到第二段的时候是:家山,北望,泪沾襟。我的眼泪更是不可控制,那是普通人的对家国丧失之悲,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的无奈。这时候,镜头就转到易先生,发现他也泪盈眶,我一点都不惊讶,他是一个汉奸,也是一个中国人,他自己说自己是日本人的妓女(说明他觉得很屈辱),而背景是什么,他是汪精卫政权的代表,汪精卫从积极抗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到与日本合作抵制抗日的心路历程就复杂的很。汉奸也没有绝对的恶,他选择的道路和要承担的代价,他自己知道,所以易先生压抑。而他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他久久压抑的情绪才稍微释放,看到这里我就会问易先生是否爱国,是否恨日本?他是否无奈和心痛,他是否感到屈辱和屈从?普通中国人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无奈,他身为汉奸的感觉有如何呢?窃以为,易先生的哭不是因为王佳芝的郎啊郎,咱们是一条心(他也没有那么天真),他哭的是自己,哭的是他的祖国,他的故乡,天涯海角,家山北望,他可能永远都会失去。而王佳芝挑的这首歌也绝不简单的只是情歌,于她也是一种情怀的抒发。正因为如此,易先生才看重王佳芝,因为她代表着他心里的另一个层面,更加真实,她死了,他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没有了寄托。
至于许多人认为的另外一个高潮送戒指一段,其实对我没多大感觉,单纯的王只是不想出卖对她好的人,死于她也是解脱,她不能舍弃自己为国家,就解脱自己一身轻。
看完这个电影,心情是压抑的也是亢奋的,我觉得李安拍的不是张的小说,他绝对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在里面。这不是一部讲爱情的片子,也不是一部抗日救国的片子。他只是简单的告诉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无论我们漂泊在哪里,大陆,台湾,海外,甚至无论是不是中国籍,只要是中国人,中国的根是永不变的,烙印已深深打下。天涯海角,望家乡祖国,手写四方字,书读唐宋词,中华民族千秋万代。
李安,美籍华人导演,他受中国文化熏陶,而又漂流于海外,对影片的感触可见一般。□□看完影片后的大哭,家国之悲的感觉也不在话下。其实于他们和于我,抛去各自的身份,只是漂流在外的浪子对祖国的情怀。举头望明月,而低头却已思故乡。
至于影评,尤其是国外的影评(尤其美国的),不看也罢,他们根本不懂,含蓄隐讳的东西根本看不出来。他们也没有被别的国家侵略的占领的屈辱历史。这个片子还是要给中国人看的
一下子写了这么多,占了蒋大的地方,真是不好意思。:)
作者回复:
suisui,写得非常好,这篇很应该单独列出来作为独立的影评,鼓掌。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牛  发表时间:2010-07-04 00:59:24
鼓掌。
[2楼] 网友:一瞥一驚鴻  发表时间:2018-08-15 20:13:32
鼓掌。